颐园的宁静,对于宫玥而言,并非仅仅是休憩的港湾,更是一片可以让她深耕实践的土壤。哥哥们的远行,仿佛无形中加速了她们这一代人的成长步伐。宫玥在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的工作愈发得心应手,她那份独特的、源于自身经历的同理心与专业素养,使她成为了许多陷入困境的青少年及其家庭愿意信赖的“宫老师”。
然而,真正让她投入巨大心力的,是她开始在家族内部推动的“心理健康支持计划”。这个想法萌芽于“继承者”事件之后,她深切体会到,即使是他们这样看似强大无比的家族,每个成员的内心也可能藏着需要抚慰的创伤或压力。而家族名下雇员众多,连同其家属,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群体,他们的稳定与健康,同样关系到整个体系的和谐。
推动这件事,并非一帆风顺。起初,一些元老级的雇员,尤其是跟随父辈多年的、观念传统的管理层,对此颇有微词。他们认为这不过是“大小姐”一时兴起的慈善游戏,或者担心这会暴露个人隐私,影响工作评估。阻力在无形中产生,计划的推行在初期显得有些滞涩。
宫玥没有气馁,也没有利用身份强行施压。她首先找到了最具威望的父亲宫祈烨,向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理念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强调了心理稳定对于团队凝聚力、忠诚度和长期效率的潜在益处。宫祈烨虽然对心理学领域并不熟悉,但他善于抓住核心——稳定与效率。在听取女儿条理清晰的汇报后,他给予了原则上的支持,并示意相关部门予以配合。
有了父亲的首肯,宫玥开始了更细致的工作。她亲自拜访了几位持反对意见最甚的元老,不是以“宫家大小姐”的身份,而是以一名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身份,耐心倾听他们的担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保密原则和计划的操作流程,并引用国内外知名企业推行员工心理援助计划(EAP)的成功案例。她的诚恳与专业,逐渐化解了部分坚冰。
同时,她着手组建团队。她没有完全依赖外部机构,而是精心挑选了家族内部几位性格沉稳、善于沟通、且对心理学有兴趣的年轻中层管理人员,与聘请的资深心理咨询师一起,组成核心执行小组。她亲自对内部成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理解计划的初衷,掌握基本的倾听和转介技巧。
计划开始低调试行。最初,咨询预约寥寥无几,且大多是一些无关痛痒的职场压力问题。宫玥并不急躁,她深知信任的建立需要时间。她定期组织一些小型的、主题轻松的工作坊,如“压力管理”、“亲子沟通技巧”、“情绪识别与调节”等,不强制参加,只提供平台。
转机发生在一个午后。一位在萧氏集团工作了近二十年、一向以严谨刻板着称的财务部副总监,犹豫再三后,拨通了支持计划的热线。他的儿子正值叛逆期,父子关系极度紧张,甚至影响了孩子的学业和他的工作状态。在绝对保密的前提下,宫玥亲自为他进行了几次家庭咨询。她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引导他们看到彼此行为背后的情感需求,学习有效的沟通方式。
几个月后,这位副总监的家庭关系得到了显着改善。他虽然没有公开赞扬,但在一次内部管理会议上,他主动提及此事,并委婉地表达了对这项计划的认可。这件事如同投入静水中的石子,涟漪悄然扩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这个计划并非形式主义,而是真正能够提供帮助的渠道。咨询预约渐渐多了起来,涉及的问题也更加深入和多元。
在这个过程中,宫玥也面临着自身的挑战。倾听他人的痛苦,有时也会引发她自己内心深处关于过往的共鸣。她需要时刻保持专业的边界,同时也要进行深刻的自我觉察和情绪疏导。她定期与自己的督导进行讨论,也会在家庭视频时,与远在A国的宫曦宸简单聊聊(尽管她从不提及具体案例,只分享工作感悟),或者和母亲莫嘉嘉在花园里散步,汲取亲情的滋养。
一天,她处理完一个因校园霸凌而产生严重心理问题的雇员子女的紧急干预案例后,感到一阵疲惫。她独自坐在中心咨询室的沙发上,窗外是颐园花园的暮色。她想起了自己曾经在南极训练营的黑暗中挣扎的岁月,想起了被抹除记忆的茫然与痛苦,也想起了回归家庭后,一点点重建内心世界的艰难。
正是这些经历,让她对他人的痛苦有了更深切的理解,也让她更加坚定地要走这条路。她意识到,她搭建的不仅仅是一个心理支持的平台,更是一座座连接孤岛的心桥。在这个日益复杂和高压的社会里,无论是显赫家族还是普通个体,都需要这样的桥梁,来渡过内心的暗河。
她打开笔记本,开始记录今天的案例反思,并规划下一步将支持计划推广到家族旗下更多偏远项目基地的可行性。灯光下,她的侧影沉静而坚定。宫家大小姐的身份,于她而言,不再是光环或束缚,而是赋予了她在专业领域践行理想、守护更多人的责任与能力。她的战场,在每一个需要被倾听和理解的内心世界。
然而,真正让她投入巨大心力的,是她开始在家族内部推动的“心理健康支持计划”。这个想法萌芽于“继承者”事件之后,她深切体会到,即使是他们这样看似强大无比的家族,每个成员的内心也可能藏着需要抚慰的创伤或压力。而家族名下雇员众多,连同其家属,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群体,他们的稳定与健康,同样关系到整个体系的和谐。
推动这件事,并非一帆风顺。起初,一些元老级的雇员,尤其是跟随父辈多年的、观念传统的管理层,对此颇有微词。他们认为这不过是“大小姐”一时兴起的慈善游戏,或者担心这会暴露个人隐私,影响工作评估。阻力在无形中产生,计划的推行在初期显得有些滞涩。
宫玥没有气馁,也没有利用身份强行施压。她首先找到了最具威望的父亲宫祈烨,向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理念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强调了心理稳定对于团队凝聚力、忠诚度和长期效率的潜在益处。宫祈烨虽然对心理学领域并不熟悉,但他善于抓住核心——稳定与效率。在听取女儿条理清晰的汇报后,他给予了原则上的支持,并示意相关部门予以配合。
有了父亲的首肯,宫玥开始了更细致的工作。她亲自拜访了几位持反对意见最甚的元老,不是以“宫家大小姐”的身份,而是以一名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身份,耐心倾听他们的担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保密原则和计划的操作流程,并引用国内外知名企业推行员工心理援助计划(EAP)的成功案例。她的诚恳与专业,逐渐化解了部分坚冰。
同时,她着手组建团队。她没有完全依赖外部机构,而是精心挑选了家族内部几位性格沉稳、善于沟通、且对心理学有兴趣的年轻中层管理人员,与聘请的资深心理咨询师一起,组成核心执行小组。她亲自对内部成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理解计划的初衷,掌握基本的倾听和转介技巧。
计划开始低调试行。最初,咨询预约寥寥无几,且大多是一些无关痛痒的职场压力问题。宫玥并不急躁,她深知信任的建立需要时间。她定期组织一些小型的、主题轻松的工作坊,如“压力管理”、“亲子沟通技巧”、“情绪识别与调节”等,不强制参加,只提供平台。
转机发生在一个午后。一位在萧氏集团工作了近二十年、一向以严谨刻板着称的财务部副总监,犹豫再三后,拨通了支持计划的热线。他的儿子正值叛逆期,父子关系极度紧张,甚至影响了孩子的学业和他的工作状态。在绝对保密的前提下,宫玥亲自为他进行了几次家庭咨询。她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引导他们看到彼此行为背后的情感需求,学习有效的沟通方式。
几个月后,这位副总监的家庭关系得到了显着改善。他虽然没有公开赞扬,但在一次内部管理会议上,他主动提及此事,并委婉地表达了对这项计划的认可。这件事如同投入静水中的石子,涟漪悄然扩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这个计划并非形式主义,而是真正能够提供帮助的渠道。咨询预约渐渐多了起来,涉及的问题也更加深入和多元。
在这个过程中,宫玥也面临着自身的挑战。倾听他人的痛苦,有时也会引发她自己内心深处关于过往的共鸣。她需要时刻保持专业的边界,同时也要进行深刻的自我觉察和情绪疏导。她定期与自己的督导进行讨论,也会在家庭视频时,与远在A国的宫曦宸简单聊聊(尽管她从不提及具体案例,只分享工作感悟),或者和母亲莫嘉嘉在花园里散步,汲取亲情的滋养。
一天,她处理完一个因校园霸凌而产生严重心理问题的雇员子女的紧急干预案例后,感到一阵疲惫。她独自坐在中心咨询室的沙发上,窗外是颐园花园的暮色。她想起了自己曾经在南极训练营的黑暗中挣扎的岁月,想起了被抹除记忆的茫然与痛苦,也想起了回归家庭后,一点点重建内心世界的艰难。
正是这些经历,让她对他人的痛苦有了更深切的理解,也让她更加坚定地要走这条路。她意识到,她搭建的不仅仅是一个心理支持的平台,更是一座座连接孤岛的心桥。在这个日益复杂和高压的社会里,无论是显赫家族还是普通个体,都需要这样的桥梁,来渡过内心的暗河。
她打开笔记本,开始记录今天的案例反思,并规划下一步将支持计划推广到家族旗下更多偏远项目基地的可行性。灯光下,她的侧影沉静而坚定。宫家大小姐的身份,于她而言,不再是光环或束缚,而是赋予了她在专业领域践行理想、守护更多人的责任与能力。她的战场,在每一个需要被倾听和理解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