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法律利剑-《离婚后我一夜暴富》

  婴儿的啼哭声在凌晨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生命力。王芳(或者说,内心深处已认同林芳身份的她)熟练地抱起女儿林念安,轻声哄着。窗外,城市的灯火尚未完全熄灭,与天际初露的晨曦交融。这片天地,与她怀中的新生命一样,正处在黑夜与白昼的交替之间。

  将重新入睡的女儿轻轻放回摇篮,王芳脸上最后一丝属于母亲的柔和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冷硬的决然。过去的温情与忍让,已随那个在赵家老宅死去的“王芳”一同埋葬。如今站在这里的,是必须为母亲、为自己、也为女儿讨回公道的林芳。

  她走到书桌前,那里整齐地摆放着两份早已准备多时的文件。一份,是委托顶尖律师团队草拟的、以“涉嫌故意杀人罪”正式对郑宝仪(赵母)提起刑事诉讼的法律文书初稿。另一份,则是以“商业间谍罪”、“侵犯商业秘密罪”及“诽谤罪”对周雨桐提起的民事诉讼状。

  战场,该换一换了。

  上午九点整,她的首席法务与刑事辩护律师团队负责人准时抵达。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

  “王总,关于郑宝仪女士的案件,”刑事律师神情严肃,“我们仔细研究了苏婉清女士的证言、沈清荷女士的绝笔信,以及我们通过私人渠道搜集到的、关于当年火灾现场的一些疑点间接证据。必须坦言,由于年代久远,关键物证缺失,直接以‘故意杀人罪’提起刑事诉讼,面临证据链不足的巨大挑战,定罪难度极高。”

  王芳静静听着,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她深知法律的严谨与举证的重担。

  “但是,”律师话锋一转,“我们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切入点和施压点。当年火灾发生后,郑宝仪曾利用郑家及赵家的影响力,对事故调查进行了不当干预,掩盖了部分关键线索,并可能涉嫌伪证。我们可以以此为由,正式向检察机关提交材料,要求对当年火灾案重启调查,并以‘妨害作证罪’、‘包庇罪’(若查明其包庇具体执行者或自身参与掩盖)对她进行立案侦查。此举,足以将她拖入法律的泥潭,将她最不堪的一面暴露在阳光之下。”

  “可以。”王芳点头,“我们的首要目的,是撕开她伪善的面具,让她为她所做的一切付出代价,无论是哪一种形式。就按这个方向推进,材料务必扎实。”

  “明白。”

  接着,法务负责人汇报了对周雨桐的诉讼准备:“周雨桐方面,证据相对充分。‘匠心制造联盟’的泄密事件,我们已锁定关键证据链,指向她与竞争对手‘臻品阁’的利益输送。此外,她在网络上散布的不实言论,我们已完成取证,构成了明确的诽谤。民事诉讼胜算很大,同时,我们也会将相关证据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不仅要追究,”王芳的声音冰冷,“还要让她把从赵家、从‘臻品阁’那里得到的不义之财,连本带利吐出来。赔偿金额,按最高标准计算。”

  “是。”

  法律程序启动的同时,王芳深知,舆论场是另一片不可或缺的战场。她亲自约见了两位背景干净、以深度调查报道着称的媒体人,并非直接提供所有材料,而是“不经意”地透露出一些关键线索——例如,当年才华横溢的女画家沈清荷离奇丧生火海,其独女多年后竟嫁入显赫的赵家,以及如今母女决裂、对簿公堂的戏剧性转折。

  足够聪明的记者,自然会嗅到其中不同寻常的气息,顺藤摸瓜。她不需要亲自下场赤膊上阵,只需要播下种子,静待花开。

  几天后,检察机关正式接收了关于要求重启沈清荷火灾案调查的申请材料。几乎在同一时间,周雨桐收到了法院送达的厚厚一叠起诉状副本以及财产保全通知书,她名下刚刚购置不久的公寓和账户资金瞬间被冻结。

  法律的利剑,已然出鞘,带着冰冷的寒光,精准地指向了昔日的仇敌。

  王芳站在“芳华集团”临时办公室的窗边,这里规模尚小,视野却足够清晰。她看着楼下街道上车水马龙,目光沉静。

  商业上的围剿与反围剿只是前奏,真正的终极清算,现在才刚刚开始。她要将她们,一个一个,送上她们该去的审判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