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处弼和李恪收粮的第四日。
城中各大粮铺突然在同一时间关了门。
而那些小点的粮铺,也是一会一个价格,不停地在往上涨。
“程兄,果然不出你所料,那些奸商当真开始行动了。”
程府小院中,李恪一脸兴奋的冲了进来。
这三天里,他蜀王府足足囤积了四十万石粮食,基本上都是在一斗五文的时候收购的。
而现在,城中的粮价已经暴涨了十倍,飙升到了五十文一斗。
此时他若是将这四十万石粮食出售,那可就是二十万贯,扣除两万贯的本钱,净赚十八万贯!
程处弼笑着递给他一杯冰镇葡萄酿。
“商贾向来是趋利的,尤其是这些粮商,闻到天灾就像是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般。”
鲨鱼?
李恪愣了一下:“程兄,鲨鱼是什么鱼,小弟怎么没听人说过?”
程处弼道:“那是一种吃人的大鱼,通常情况下只有在大海里才能看到。”
“程兄见过大海?”
李恪一脸好奇的凑上前来,却被程处弼一把给推了开。
“现实没见过,难不成还不允许我梦里见过吗?”
程处弼没好气道:“你怎么那么多问题,你是好奇宝宝吗!”
李恪讨了个没趣,又乖乖的坐了回去。
他喝了口葡萄酿后,又道:“如今那些大的粮商已经开始下场收购小粮铺的粮食了,今天一上午,咱们就只收购到了一百石,咱们还继续吗?”
程处弼笑了笑道:“当然要继续收购了,不继续收购,粮价还怎么涨?”
如今的粮价才涨了十倍而已,这才哪到哪啊,他的目标可是最少二十倍。
他想了想道:“一会你就放出话去,以十二倍的价格收购粮食,有多少要多少。”
李恪点了点头,自是没有什么意见。
当天下午。
李恪便放出风声,欲要以六十文一斗的价格收购粮食。
而这个消息,很快便传到了一间酒楼之中。
“周老板,那个什么狗屁蜀王还是不死心啊,竟然又放出风声,说要以六十文的价格收购。”
雅间内,当黄三齐听到这个消息后,脸上顿时露出了轻蔑的笑容。
什么狗屁皇子,在他们这帮粮商面前,还不是得乖乖的败下阵来。
周长空慢条斯理的喝了一口茶水,笑看着他道:“黄老板当心祸从口出啊。”
别看他嘴上这么说着,但心底对那位蜀王殿下其实也是不甚在意。
“是,是,周老板教训的是。”
黄三齐先是谄媚一笑,随后问道:“既然那位蜀王殿下开始加价了,那咱们是不是也要跟上?”
周长空微微颔首道:“自然是要跟上的,不过也别一点点加了,告诉各家直接将价格提到二十倍去,也好彻底断了那位蜀王殿下的念想。”
“周老板不愧是周老板,出手就是大气,不像那蜀王一般,小气吧啦的。”
黄三齐捧了一声后,便招来自家伙计将此事吩咐了下去。
片刻之后,守在各处小粮铺的各家伙计便收到消息,直接将小粮铺给一扫而空。
眼见城中的粮食已经飙升到了一个恐怖的高价,小粮铺的掌柜当即便连夜出城,想尽办法的弄粮食去了。
与此同时。
一封来自关中的奏报,也是连夜送到了中书省。
由于这封奏报走的是六百里加急,中书省值守的官员连夜便将其送入了宫禁。
赶在宵禁的前一刻,宫中便传出了旨意,紧急召见各朝廷要员。
“陛下,关中出了何事?”
房玄龄和魏征联袂而来,一进大殿便迫不及待的问了起来。
“房公、魏公。”
不等阴沉着脸的李世民开口,一旁的长孙无忌便将那封奏报递了过来。
“陇州刺史刚刚发来的奏报,言说关中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蝗虫,遮天蔽日大肆啃食庄稼,如今已经形成了蝗灾。”
蝗灾!
两人心中一惊,赶忙接过奏报查看。
“这陇州刺史该死!”
当魏征一目十行的看完后,眼底当时就喷出了怒火。
明明早就察觉到了陇州出现了大量蝗虫,这陇州刺史却还心存侥幸,认为其构不成蝗灾,竟然只是贴了告示,让治下百姓小心防范。
他若是早点调动官府的力量,强行扑杀蝗虫,何至于演变成蝗灾!
“魏公消消气。”
房玄龄拉着魏征坐了下来:“这陇州刺史确实有罪,但还罪不至死。”
这话他倒不是帮陇州刺史开脱,而是事实如此。
人家陇州刺史已经贴了告示让百姓小心防范,又非什么也没做。
顶多也就治一个失职之罪。
魏征冷哼一声,倒也没执着的给那陇州刺史定个死罪。
“房爱卿。”
这时,首位上的李世民出声道:“国库还有多少存粮?”
房玄龄想了想道:“回陛下,国库存粮尚有二百万石左右。”
今年各地的夏粮还未运抵长安,这二百万石还是去年剩下来。
也幸好去年是个丰收年,不然此时此刻民部还当真是凑不出来粮食。
听着民部存粮二百万石,殿中众臣不由暗暗松了一口气。
有粮就好,有粮就不怕!
然而此时,魏征却是皱着眉头站了出来。
“陛下,根据陇州刺史的奏报,关中之地,恐怕已经不是一州一县遭了蝗灾,这二百万石粮食看似很多,但恐怕还不够。”
李世民微微颔首,面上也是一副忧愁的模样。
“陛下,近日城中粮价飞涨,不少粮铺都关门闭店,想来是早就收到了关中蝗灾的消息。”
房玄龄拱手道:“陛下此时当下明旨,严令禁止粮商囤积居奇!”
此话一出,李世民便暗叫一声不好。
房爱卿,咱可不能这么干啊!
这旨意一下,朕还怎么从那些奸商的手里赚钱啊!
“房公!此举不妥!”
不等李世民有所表示,一名民部官员便站出来反对。
房玄龄侧目望去:“敢问不妥在何处?”
那名官员拱手道:“房公当知,商贾奸诈却又趋利,纵使陛下下旨,此时那些粮商也不会乖乖的将粮食交出来。”
“而且,那些奸商大可言说自家存粮已经全部售卖一空,届时,朝廷筹不到粮食,苦的还是关中百姓。”
房玄龄想了片刻,发现对方说的很有道理。
“是我思虑不周了。”
城中各大粮铺突然在同一时间关了门。
而那些小点的粮铺,也是一会一个价格,不停地在往上涨。
“程兄,果然不出你所料,那些奸商当真开始行动了。”
程府小院中,李恪一脸兴奋的冲了进来。
这三天里,他蜀王府足足囤积了四十万石粮食,基本上都是在一斗五文的时候收购的。
而现在,城中的粮价已经暴涨了十倍,飙升到了五十文一斗。
此时他若是将这四十万石粮食出售,那可就是二十万贯,扣除两万贯的本钱,净赚十八万贯!
程处弼笑着递给他一杯冰镇葡萄酿。
“商贾向来是趋利的,尤其是这些粮商,闻到天灾就像是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般。”
鲨鱼?
李恪愣了一下:“程兄,鲨鱼是什么鱼,小弟怎么没听人说过?”
程处弼道:“那是一种吃人的大鱼,通常情况下只有在大海里才能看到。”
“程兄见过大海?”
李恪一脸好奇的凑上前来,却被程处弼一把给推了开。
“现实没见过,难不成还不允许我梦里见过吗?”
程处弼没好气道:“你怎么那么多问题,你是好奇宝宝吗!”
李恪讨了个没趣,又乖乖的坐了回去。
他喝了口葡萄酿后,又道:“如今那些大的粮商已经开始下场收购小粮铺的粮食了,今天一上午,咱们就只收购到了一百石,咱们还继续吗?”
程处弼笑了笑道:“当然要继续收购了,不继续收购,粮价还怎么涨?”
如今的粮价才涨了十倍而已,这才哪到哪啊,他的目标可是最少二十倍。
他想了想道:“一会你就放出话去,以十二倍的价格收购粮食,有多少要多少。”
李恪点了点头,自是没有什么意见。
当天下午。
李恪便放出风声,欲要以六十文一斗的价格收购粮食。
而这个消息,很快便传到了一间酒楼之中。
“周老板,那个什么狗屁蜀王还是不死心啊,竟然又放出风声,说要以六十文的价格收购。”
雅间内,当黄三齐听到这个消息后,脸上顿时露出了轻蔑的笑容。
什么狗屁皇子,在他们这帮粮商面前,还不是得乖乖的败下阵来。
周长空慢条斯理的喝了一口茶水,笑看着他道:“黄老板当心祸从口出啊。”
别看他嘴上这么说着,但心底对那位蜀王殿下其实也是不甚在意。
“是,是,周老板教训的是。”
黄三齐先是谄媚一笑,随后问道:“既然那位蜀王殿下开始加价了,那咱们是不是也要跟上?”
周长空微微颔首道:“自然是要跟上的,不过也别一点点加了,告诉各家直接将价格提到二十倍去,也好彻底断了那位蜀王殿下的念想。”
“周老板不愧是周老板,出手就是大气,不像那蜀王一般,小气吧啦的。”
黄三齐捧了一声后,便招来自家伙计将此事吩咐了下去。
片刻之后,守在各处小粮铺的各家伙计便收到消息,直接将小粮铺给一扫而空。
眼见城中的粮食已经飙升到了一个恐怖的高价,小粮铺的掌柜当即便连夜出城,想尽办法的弄粮食去了。
与此同时。
一封来自关中的奏报,也是连夜送到了中书省。
由于这封奏报走的是六百里加急,中书省值守的官员连夜便将其送入了宫禁。
赶在宵禁的前一刻,宫中便传出了旨意,紧急召见各朝廷要员。
“陛下,关中出了何事?”
房玄龄和魏征联袂而来,一进大殿便迫不及待的问了起来。
“房公、魏公。”
不等阴沉着脸的李世民开口,一旁的长孙无忌便将那封奏报递了过来。
“陇州刺史刚刚发来的奏报,言说关中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蝗虫,遮天蔽日大肆啃食庄稼,如今已经形成了蝗灾。”
蝗灾!
两人心中一惊,赶忙接过奏报查看。
“这陇州刺史该死!”
当魏征一目十行的看完后,眼底当时就喷出了怒火。
明明早就察觉到了陇州出现了大量蝗虫,这陇州刺史却还心存侥幸,认为其构不成蝗灾,竟然只是贴了告示,让治下百姓小心防范。
他若是早点调动官府的力量,强行扑杀蝗虫,何至于演变成蝗灾!
“魏公消消气。”
房玄龄拉着魏征坐了下来:“这陇州刺史确实有罪,但还罪不至死。”
这话他倒不是帮陇州刺史开脱,而是事实如此。
人家陇州刺史已经贴了告示让百姓小心防范,又非什么也没做。
顶多也就治一个失职之罪。
魏征冷哼一声,倒也没执着的给那陇州刺史定个死罪。
“房爱卿。”
这时,首位上的李世民出声道:“国库还有多少存粮?”
房玄龄想了想道:“回陛下,国库存粮尚有二百万石左右。”
今年各地的夏粮还未运抵长安,这二百万石还是去年剩下来。
也幸好去年是个丰收年,不然此时此刻民部还当真是凑不出来粮食。
听着民部存粮二百万石,殿中众臣不由暗暗松了一口气。
有粮就好,有粮就不怕!
然而此时,魏征却是皱着眉头站了出来。
“陛下,根据陇州刺史的奏报,关中之地,恐怕已经不是一州一县遭了蝗灾,这二百万石粮食看似很多,但恐怕还不够。”
李世民微微颔首,面上也是一副忧愁的模样。
“陛下,近日城中粮价飞涨,不少粮铺都关门闭店,想来是早就收到了关中蝗灾的消息。”
房玄龄拱手道:“陛下此时当下明旨,严令禁止粮商囤积居奇!”
此话一出,李世民便暗叫一声不好。
房爱卿,咱可不能这么干啊!
这旨意一下,朕还怎么从那些奸商的手里赚钱啊!
“房公!此举不妥!”
不等李世民有所表示,一名民部官员便站出来反对。
房玄龄侧目望去:“敢问不妥在何处?”
那名官员拱手道:“房公当知,商贾奸诈却又趋利,纵使陛下下旨,此时那些粮商也不会乖乖的将粮食交出来。”
“而且,那些奸商大可言说自家存粮已经全部售卖一空,届时,朝廷筹不到粮食,苦的还是关中百姓。”
房玄龄想了片刻,发现对方说的很有道理。
“是我思虑不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