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清军入关!-《玉佩求生之路》

  宋家庄的深夜,寨门早已紧闭,只有了望哨的火把在寨墙上忽明忽暗。突然,一道黑影从庄西的密道钻了进来,踉跄着扑到寨墙下,嘴里微弱地喊着:“宋……宋小哥……有……有急信……”

  值守的队员连忙将人扶起,借着月光一看——竟是许久未露面的卧底铁蛋!他浑身是伤,左臂缠着渗血的破布,脸上有一道深可见骨的刀疤,粗布衣裳被划得破烂不堪,沾满了泥土和血迹,显然是经历了一场生死追逐。

  队员们连夜将铁蛋抬到宋阳的书房,宋阳刚睡下就被叫醒,看到铁蛋的模样,心里瞬间咯噔一下——能让铁蛋伤成这样、冒死传回的消息,必定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铁蛋,挺住!到底发生了什么?”宋阳让人找来李氏,给铁蛋处理伤口,自己则蹲在床边,轻声问道。

  铁蛋喘着粗气,从怀里掏出一个用油纸层层包裹的小布团——那是他藏在伤口敷料下带回来的,油纸已经被血浸透。他艰难地开口,声音嘶哑得几乎听不清:“小……小哥……山海关……李闯王败了……退出北京了……”

  宋阳的心猛地一沉,连忙展开布团,上面用炭笔写着几行歪歪扭扭却格外潦草的字,是铁蛋和石头娃、狗剩联名的笔迹,显然是仓促间合力写下的:

  四月底,李自成率大顺军与吴三桂在山海关大战,清军多尔衮突然率八旗兵参战,大顺军腹背受敌,全线溃败。

  五月初,李自成退出北京,往陕西方向撤退,清军一路追击,所过州县皆被占领。

  清军已控制北京及周边,正分兵南下,军纪极严却也极狠,凡抵抗者,城破后皆“屠城三日”,大顺军残部望风而逃,明军根本无法抵挡。

  石头娃、狗剩已在撤退中失散,铁蛋孤身南下,冒死传回消息,清军或于月内抵达本省。

  布团上的字不多,却像一把重锤,狠狠砸在宋阳和闻讯赶来的王二柱、赵老蔫、周虎心上。王二柱踉跄着后退一步,撞到了身后的桌子,碗碟摔在地上,碎裂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李……李自成败了?清军……清军入关了?”

  赵老蔫手里的烟锅掉在地上,火星溅起又熄灭,他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脸上满是难以置信——之前还在和王县令、王老虎周旋,怎么突然之间,天下就变了天?

  铁蛋看着众人的反应,用尽最后一丝力气道:“小……小哥……清军……很厉害……快……准备……”说完,便因失血过多和体力透支,昏了过去。

  李氏连忙给铁蛋喂了些掺了空间泉水的温水,摇头道:“他伤得太重,还得好好休养,但暂时无性命之忧。”

  宋阳将布团紧紧攥在手里,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大脑飞速运转——清军入关,意味着之前所有的局势判断都被推翻,天下格局彻底颠覆。

  之前,宋家庄的威胁是地方流寇、腐败的明军、王县令和王老虎这样的地方势力;可现在,这些威胁都成了“小打小闹”,真正的致命威胁,是从关外汹涌而来的清军。这支由多尔衮率领的八旗主力,不仅战斗力远超大顺军和明军,更有着“屠城立威”的残忍手段,一旦抵达本省,地方上的所有势力,无论是宋家庄、周家庄,还是王县令、王老虎,在清军面前都如同蝼蚁。

  “之前和王县令的僵持,和王老虎的恩怨,现在看来,都不重要了。”宋阳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异常冷静,“清军入关,他们首先要应对的是清军,而不是咱们。但这不是好事——清军不会容忍任何地方武装的存在,要么被收编,要么被剿灭,没有第三条路。”

  王二柱也渐渐冷静下来,皱着眉道:“收编?咱们能信清军吗?他们要是让护庄队去当炮灰怎么办?”

  “不仅是护庄队。”赵老蔫终于缓过神,声音带着颤抖,“清军屠城的事,铁蛋在信里写了——凡抵抗者,城破后就屠城。咱们宋家庄有坞堡、有武装,要是不投降,会不会被当成‘抵抗者’?”

  周虎曾是黑风寨的人,见惯了流寇的凶残,却也怕清军的“屠城”:“流寇抢了东西就走,清军是要占地盘、杀人立威,这比流寇可怕十倍!”

  宋阳点点头:“之前咱们的目标是‘守住宋家庄,安稳过日子’,现在这个目标要变了——安稳过日子已经不可能,咱们必须做好‘应对清军’的准备。王县令和王老虎的事,可以暂时放一放,但要密切关注他们的动向,看看他们会不会投靠清军,或者联合其他势力抵抗。”

  他顿了顿,继续分析:“清军南下需要时间,从北京到咱们这儿,最快也得一个月。这一个月,就是咱们最后的准备时间——坞堡必须加快完工,震天雷要多造,护庄队要扩编,粮食要加紧储备,还要联系周家庄、张大户他们,告诉他们清军入关的消息,让他们也做好准备。”

  虽然早在铁蛋之前的消息里,宋阳就知道清军在关外虎视眈眈,也做了心理准备,但当“清军入关”的消息真正确认时,他还是感到了巨大的震撼和压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清军的可怕——这支军队有着严格的八旗制度,骑兵机动性强,步兵纪律严明,弓马娴熟,战斗力远非松散的大顺军溃兵和腐败的明军可比;更重要的是,他们为了快速稳定占领区,惯用“屠城”“杀降”的手段,威慑反抗者,这种残忍程度,是宋家庄之前遇到的任何敌人都无法比拟的。

  之前打退五十个溃兵,靠的是突袭和震天雷;和王县令周旋,靠的是威慑和盟友;可面对清军的正规军,尤其是八旗骑兵,宋家庄现有的三十人护庄队、几十枚震天雷,还有未完工的坞堡,根本不够看。一旦清军真的来攻,宋家庄很可能会面临“城破人亡”的结局。

  “之前总觉得还有时间准备,现在才知道,时间根本不够。”宋阳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脑海里闪过无数念头——要不要放弃宋家庄,带着庄民往南方逃?可南方局势不明,长途迁徙中,老弱妇孺很可能活不下去;要不要暂时投靠清军,保存实力?可清军收编地方武装后,往往会让他们打头阵,充当炮灰,最后还是难逃一死;要不要联合所有盟友,组建更大的抵抗力量?可其他村庄的武装更弱,联合起来也未必是清军的对手。

  巨大的压力让宋阳的额头渗出了冷汗,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是宋家庄的主心骨,要是他慌了,庄民们就更没指望了。

  “不能慌,也不能乱。”宋阳对着核心层道,“现在不是害怕的时候,是要拼尽全力准备的时候。二柱,明天一早就扩招护庄队,只要是十六到四十岁的青壮,不管是庄民还是流民,都可以加入,先练体能和基本的刀枪技巧;赵叔,把所有粮食都集中到粮仓,派专人看守,再组织庄民去山里挖野菜、采野果,补充粮食储备;周虎,你带着人,日夜赶工建坞堡,把剩下的围墙尽快垒起来,再在寨墙外挖宽壕沟,插满木刺;李氏,照顾好铁蛋,等他醒了,再问问清军的具体动向,比如他们的行军路线、兵力分布。”

  核心层虽然心里害怕,却也知道此刻只能听宋阳的安排,齐声应道:“是!”

  窗外的天渐渐亮了,东方泛起了鱼肚白,可宋家庄却没有了往日的宁静——护庄队的操练声提前响起,坞堡工地的夯土声格外急促,庄民们脸上没了笑容,只有凝重和紧张。

  宋阳站在寨墙上,望着远方的山路,心里清楚,清军入关的消息,很快就会传遍整个县城,到时候,王县令、王老虎,还有其他乡绅,都会做出自己的选择,而宋家庄的命运,也将在这场天下剧变中,迎来最严峻的考验。

  他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也不知道宋家庄能不能在清军的铁蹄下存活下来,但他知道,自己必须站在最前面,带领庄民们拼尽全力,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要守住这片土地,守住这三百多口人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