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在黎明前渐渐歇了。
天边透出一点鱼肚白,灰蒙蒙的光勉强穿透云层,洒在山坡上的废弃村落。宋阳一行人踩着泥泞,终于抵达了村口。
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混杂着潮湿、腐朽和野草气息的味道。
这是个不大的村落,几十间土坯房依山而建,却大半都塌了——有的屋顶整个掀了,露出黑黢黢的椽子和里面的黄土;有的墙体裂了巨大的缝,像被巨斧劈开,随时可能彻底散架;还有的只剩下半截墙基,被半人高的杂草彻底吞没,分不清哪里是屋,哪里是地。
村口那棵老槐树歪歪扭扭地立着,树干上有个巨大的树洞,几只乌鸦蹲在光秃秃的枝桠上,看到有人来,“嘎”地叫了一声,扑棱棱飞起,翅膀扫过破败的屋檐,带起一阵尘土。
风穿过残垣断壁,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是有人在暗处哭泣。地上散落着些腐朽的木片、破碎的陶碗,还有几堆看不出形状的杂物,大概是当年村民仓皇逃离时留下的。
“这……这地方……”王二柱背着二丫,看着眼前的景象,喉咙动了动,声音有些发紧。他不怕苦,不怕累,却怕这死寂里透出的阴森——仿佛每堵断墙后都藏着东西。
张寡妇把丫丫往怀里紧了紧,警惕地扫视着四周,右手不自觉地按在了腰间的柴刀上。她闻到了那股若有若无的怪味,说不清是霉味,还是……别的什么,让她胃里一阵发紧。
“是心理作用。”宋阳低声说,像是在安慰众人,也像是在说服自己,“都过去一年了,就算有啥,也早散了。”他扶着李氏往前走,“先找地方落脚,避避风头。”
李氏点点头,眼神却有些发飘。她年轻时听说过瘟疫的厉害,总觉得这村子里还缠着“不干净”的东西,但看着儿子坚定的背影,终究没说什么,只是攥着他的手更紧了些。
他们沿着村里唯一一条被杂草覆盖的“路”往里走,挨间查看房屋。大多数都没法住——要么漏得厉害,要么随时可能塌。直到走到村子中间,才看到一间相对完好的土屋。
这屋子是石头混合土坯砌的, 没塌,只是东边的墙皮掉了一大块,露出里面的碎石;屋顶的茅草虽然稀疏,却没破大洞,至少能遮雨;门框歪了,门板早就没了,门口堆着些朽坏的柴火,像是当年没烧完的。
“就这间吧。”宋阳停下脚步,“ 墙面还算结实,有顶,离溪边也近。”
王二柱放下心来,立刻撸起袖子干活。他先把门口的朽木柴堆挪开,又捡起几块石头,勉强把歪掉的门框支住,算是有了个能挡点风的“门”。接着钻进屋里,开始清理——地上积着厚厚的灰尘和鸟粪,墙角结着蛛网,还有些不知名的虫子在爬。他找了根结实的木棍,把蛛网挑破,又用脚把灰尘扫到一边,很快就清出了一块能落脚的地方。
张寡妇也没闲着。她抱着丫丫,在屋里转了一圈,发现墙角堆着些还算完整的干草,大概是当年的牲口饲料,虽然干硬,却能铺着当垫子。她用柴刀挑出里面的碎石和虫子,把干草归拢到一起,铺成一个简陋的“床”。
宋阳扶着李氏坐在铺好的干草上,又从空间里取出水罐和一点干粮——这次没避讳王二柱和张寡妇,只是动作自然,像是从随身的包袱里拿的。“先喝点水,歇歇气。”
李氏小口喝水,看着儿子和王二柱、张寡妇忙碌的身影,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些。至少,有个能遮头的地方了。铁蛋和二丫、丫丫三个孩子,大概是累坏了,靠在干草堆上,没多久就睡着了,小脸上还沾着泥,却睡得很沉。
屋子渐渐有了点“人气”。虽然依旧破败,灰尘呛人,但被清理出的角落、归拢的干草、几个人忙碌的身影,冲淡了些许阴森。那股若有若无的怪味,似乎也随着阳光升高而散了,只剩下潮湿的泥土气息。
到了傍晚,太阳斜斜地照进屋里,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光影。宋阳提议轮流守夜:“头几晚得警醒点,万一有野兽,或者……有别的流民闯进来。”
“俺值第一班!”王二柱立刻说,“俺年轻,熬得住。”
张寡妇看了看熟睡的孩子,低声说:“后半夜我来。”她夜里本就睡得浅,守夜正好。
宋阳没推辞:“那我守中间。娘和孩子们好好睡。”
夜幕再次降临。
屋里点了堆小小的火堆——是王二柱找到的干柴,火苗不大,却足够驱散寒意和黑暗。孩子们挤在干草堆上,呼吸均匀;李氏靠在墙边,眼皮打架,却没完全睡着,时不时往火堆这边看一眼。
王二柱抱着柴刀,坐在门口,背靠着支住的门框,眼睛望着外面漆黑的村子。风声依旧,却没了之前的阴森,反而像是在为他们站岗。他摸了摸怀里的糙米包,心里踏实了不少——有吃的,有地方住,身边有能搭伴的人,比跟着队伍强多了。
后半夜,张寡妇换班。她没坐门口,而是靠在火堆边,一边添柴,一边看着孩子们的睡颜。火光映在她脸上,柔和了她平时警惕的轮廓。她想起刚才宋阳分的野菜干,想起这屋里能遮风挡雨的屋顶,心里那根紧绷的弦,悄悄松了些。
宋阳躺在干草上,没真睡。他能感觉到空间里的灵泉在汩汩冒泡,新种下的禾苗长势正好。外面是死寂的废村,屋里是微弱的火光和均匀的呼吸声,这种感觉很奇妙——明明身处绝境,却有了一丝久违的“安稳”。
这安稳不是锦衣玉食,不是高枕无忧,只是有个能遮头的屋顶,有口干净的水,有几个能互相照拂的人,不用再担心下一秒被抢、被杀、被饿垮。
天快亮时,宋阳换了张寡妇的班。他走到门口,看着天边泛起的鱼肚白,深吸了一口气。空气里带着雨后的清新,混杂着草木的气息,再没有那股若有若无的怪味。
他们活下来了。
至少,活过了抵达废村的第一个夜晚。
前路依旧难走,开荒、找粮、防御……每一步都要拼尽全力。但宋阳看着屋里熟睡的人们,心里却生出一股力量。
这里,就是他们的新起点。
只要守住这个地方,守住彼此,总能在这乱世里,刨出一条活路来。
他握紧了腰间的柴刀,眼神望向村子深处,那里有需要他们去探索的溪流、荒地,还有……未知的希望。
天边透出一点鱼肚白,灰蒙蒙的光勉强穿透云层,洒在山坡上的废弃村落。宋阳一行人踩着泥泞,终于抵达了村口。
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混杂着潮湿、腐朽和野草气息的味道。
这是个不大的村落,几十间土坯房依山而建,却大半都塌了——有的屋顶整个掀了,露出黑黢黢的椽子和里面的黄土;有的墙体裂了巨大的缝,像被巨斧劈开,随时可能彻底散架;还有的只剩下半截墙基,被半人高的杂草彻底吞没,分不清哪里是屋,哪里是地。
村口那棵老槐树歪歪扭扭地立着,树干上有个巨大的树洞,几只乌鸦蹲在光秃秃的枝桠上,看到有人来,“嘎”地叫了一声,扑棱棱飞起,翅膀扫过破败的屋檐,带起一阵尘土。
风穿过残垣断壁,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是有人在暗处哭泣。地上散落着些腐朽的木片、破碎的陶碗,还有几堆看不出形状的杂物,大概是当年村民仓皇逃离时留下的。
“这……这地方……”王二柱背着二丫,看着眼前的景象,喉咙动了动,声音有些发紧。他不怕苦,不怕累,却怕这死寂里透出的阴森——仿佛每堵断墙后都藏着东西。
张寡妇把丫丫往怀里紧了紧,警惕地扫视着四周,右手不自觉地按在了腰间的柴刀上。她闻到了那股若有若无的怪味,说不清是霉味,还是……别的什么,让她胃里一阵发紧。
“是心理作用。”宋阳低声说,像是在安慰众人,也像是在说服自己,“都过去一年了,就算有啥,也早散了。”他扶着李氏往前走,“先找地方落脚,避避风头。”
李氏点点头,眼神却有些发飘。她年轻时听说过瘟疫的厉害,总觉得这村子里还缠着“不干净”的东西,但看着儿子坚定的背影,终究没说什么,只是攥着他的手更紧了些。
他们沿着村里唯一一条被杂草覆盖的“路”往里走,挨间查看房屋。大多数都没法住——要么漏得厉害,要么随时可能塌。直到走到村子中间,才看到一间相对完好的土屋。
这屋子是石头混合土坯砌的, 没塌,只是东边的墙皮掉了一大块,露出里面的碎石;屋顶的茅草虽然稀疏,却没破大洞,至少能遮雨;门框歪了,门板早就没了,门口堆着些朽坏的柴火,像是当年没烧完的。
“就这间吧。”宋阳停下脚步,“ 墙面还算结实,有顶,离溪边也近。”
王二柱放下心来,立刻撸起袖子干活。他先把门口的朽木柴堆挪开,又捡起几块石头,勉强把歪掉的门框支住,算是有了个能挡点风的“门”。接着钻进屋里,开始清理——地上积着厚厚的灰尘和鸟粪,墙角结着蛛网,还有些不知名的虫子在爬。他找了根结实的木棍,把蛛网挑破,又用脚把灰尘扫到一边,很快就清出了一块能落脚的地方。
张寡妇也没闲着。她抱着丫丫,在屋里转了一圈,发现墙角堆着些还算完整的干草,大概是当年的牲口饲料,虽然干硬,却能铺着当垫子。她用柴刀挑出里面的碎石和虫子,把干草归拢到一起,铺成一个简陋的“床”。
宋阳扶着李氏坐在铺好的干草上,又从空间里取出水罐和一点干粮——这次没避讳王二柱和张寡妇,只是动作自然,像是从随身的包袱里拿的。“先喝点水,歇歇气。”
李氏小口喝水,看着儿子和王二柱、张寡妇忙碌的身影,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些。至少,有个能遮头的地方了。铁蛋和二丫、丫丫三个孩子,大概是累坏了,靠在干草堆上,没多久就睡着了,小脸上还沾着泥,却睡得很沉。
屋子渐渐有了点“人气”。虽然依旧破败,灰尘呛人,但被清理出的角落、归拢的干草、几个人忙碌的身影,冲淡了些许阴森。那股若有若无的怪味,似乎也随着阳光升高而散了,只剩下潮湿的泥土气息。
到了傍晚,太阳斜斜地照进屋里,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光影。宋阳提议轮流守夜:“头几晚得警醒点,万一有野兽,或者……有别的流民闯进来。”
“俺值第一班!”王二柱立刻说,“俺年轻,熬得住。”
张寡妇看了看熟睡的孩子,低声说:“后半夜我来。”她夜里本就睡得浅,守夜正好。
宋阳没推辞:“那我守中间。娘和孩子们好好睡。”
夜幕再次降临。
屋里点了堆小小的火堆——是王二柱找到的干柴,火苗不大,却足够驱散寒意和黑暗。孩子们挤在干草堆上,呼吸均匀;李氏靠在墙边,眼皮打架,却没完全睡着,时不时往火堆这边看一眼。
王二柱抱着柴刀,坐在门口,背靠着支住的门框,眼睛望着外面漆黑的村子。风声依旧,却没了之前的阴森,反而像是在为他们站岗。他摸了摸怀里的糙米包,心里踏实了不少——有吃的,有地方住,身边有能搭伴的人,比跟着队伍强多了。
后半夜,张寡妇换班。她没坐门口,而是靠在火堆边,一边添柴,一边看着孩子们的睡颜。火光映在她脸上,柔和了她平时警惕的轮廓。她想起刚才宋阳分的野菜干,想起这屋里能遮风挡雨的屋顶,心里那根紧绷的弦,悄悄松了些。
宋阳躺在干草上,没真睡。他能感觉到空间里的灵泉在汩汩冒泡,新种下的禾苗长势正好。外面是死寂的废村,屋里是微弱的火光和均匀的呼吸声,这种感觉很奇妙——明明身处绝境,却有了一丝久违的“安稳”。
这安稳不是锦衣玉食,不是高枕无忧,只是有个能遮头的屋顶,有口干净的水,有几个能互相照拂的人,不用再担心下一秒被抢、被杀、被饿垮。
天快亮时,宋阳换了张寡妇的班。他走到门口,看着天边泛起的鱼肚白,深吸了一口气。空气里带着雨后的清新,混杂着草木的气息,再没有那股若有若无的怪味。
他们活下来了。
至少,活过了抵达废村的第一个夜晚。
前路依旧难走,开荒、找粮、防御……每一步都要拼尽全力。但宋阳看着屋里熟睡的人们,心里却生出一股力量。
这里,就是他们的新起点。
只要守住这个地方,守住彼此,总能在这乱世里,刨出一条活路来。
他握紧了腰间的柴刀,眼神望向村子深处,那里有需要他们去探索的溪流、荒地,还有……未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