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首次演习,问题暴露-《玉佩求生之路》

  秋风渐紧时,同盟迎来了第一次联合军事演习,模拟清军两千人突袭东边界的李家庄,考验同盟军的“防御-反击”能力。演习前,宋阳召集所有指挥官开会,明确演习目标:“不是为了‘赢’,是为了找问题,看看咱们的队伍能不能配合,号令能不能传到位,支援能不能赶得上。”

  演习设定在清晨,天刚蒙蒙亮,“清军”(由预备营两百人扮演,穿着灰色布衣,举着“清”字旗)就“突袭”李家庄的东哨棚。哨棚里的联合巡逻队立刻发出信号,三声火铳响,接着是“清军来袭”的号子声。

  李家庄的预备营率先集结,五十名壮丁拿着刀枪、长矛,在庄东的土墙上布防。可问题很快暴露:预备营的小队长是李家庄的李福,他喊的号子是“举矛防御”,可宋家庄派来的教官教的是“刀手在前,矛手在后”,预备营队员一时混乱,有的举矛在前,有的拿刀在后,队形乱糟糟的。

  “清军”趁机“猛攻”,很快突破了第一道防线,预备营被迫撤退到庄内。李福急得大喊:“都听俺的!举矛刺!”可队员们习惯了听教官的指令,一时不知道该听谁的,防线漏洞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东边界巡逻队的信号传到了宋家庄,王二柱立刻下令:锋矢营二十人(骑兵)作为“快速支援”,先赶去李家庄;常备营东队一百人作为“主力支援”,随后跟进;另外调南边界巡逻队五十人,从侧面迂回,截断“清军”的退路。

  可支援过程中,新的问题出现了:锋矢营的骑兵倒是跑得快,半个时辰就赶到了李家庄,可常备营东队却迟到了,带队的小队长是周家庄的周强,他对李家庄的路线不熟,走错了岔路,比预定时间晚了一个时辰才到;南边界巡逻队则因为“信号传递慢”,等收到指令时,“清军”已经“攻”进了李家庄的粮窖。

  锋矢营抵达后,立刻发起“反击”。周虎带着弩手爬上屋顶,对着“清军”放箭;赵刚带着刀手冲上前,和“清军”近身格斗;骑兵队员则在庄外迂回,试图截断“清军”的退路。可因为常备营没到,锋矢营人少,只能勉强挡住“清军”的进攻,没法彻底“击退”。

  直到中午,常备营东队和南边界巡逻队才陆续赶到,三支队伍合力,才把“清军”赶出李家庄,“收复”了粮窖。演习结束时,所有人都累得满头大汗,却没人高兴——这场演习,暴露的问题太多了。

  宋阳站在李家庄的晒谷场,召集所有指挥官开会。王二柱首先开口,语气沉重:“第一个问题,号令不统一,预备营听庄里的号子,巡逻队听宋家庄的号子,打起来乱成一锅粥;第二个问题,配合生疏,锋矢营到了,常备营没到,巡逻队又慢了,支援衔接不上;第三个问题,信息传递差,信号从李家庄传到宋家庄,再传到各队,中间耽误了太多时间。”

  李崇德也皱着眉:“还有路线不熟的问题,常备营东队居然走错路,要是真清军来了,李家庄早被攻破了。”

  孙老实小声补充:“预备营的训练也不够,好多人连基本的队形都站不好,遇到敌人就慌了。”

  宋阳没有批评任何人,只是把问题一条一条记在本子上:“这些问题,早暴露比晚暴露好。今天演习没打赢,不是坏事,至少咱们知道了哪里不行,接下来就针对性改。”

  夕阳下,参演的队员们坐在地上,没人说话,脸上满是失落。周虎看着手里的弩箭,叹了口气:“俺们要是真遇到清军,就这么乱,肯定打不过。”

  王二柱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知道不行,就练到行!下次演习,咱们一定能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