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暖阳洒在同盟的土地上,驱散了乱世的阴霾,勾勒出一幅难得的安宁图景。土地改革让耕者有其田,农技推广带来粮食丰收,粮票流通激活商业活力,公共服务体系守护民生,一系列制度的落地生根,让“北地保民同盟”成为了乱世中的一方桃源,吸引着周边零散流民和手艺人源源不断地前来投靠。
宋家庄的庄门每天清晨都会迎来新的面孔。有背着行囊的流民,脸上带着疲惫却眼神坚定,他们听闻同盟“有田种、有饭吃、有安全保障”,从数百里外辗转而来;有身怀绝技的手艺人,如擅长木雕的匠人、会织锦的妇人、懂打铁的铁匠,他们厌倦了流离失所的日子,希望能在同盟找到安稳的营生。
庄门处设立了“接纳登记处”,由周文挑选的文书负责登记信息:姓名、籍贯、技能、家庭人口,再由庄头分配临时住所(外营的空置房屋),无地者纳入下次授田计划,有技能者直接推荐至相应工坊或农会。来自河南的流民王木匠,带着一家四口投靠,登记时主动展示自己的木雕手艺,他雕刻的农具手柄光滑耐用,还能雕刻简单的花纹。负责登记的文书立刻将他推荐至木匠坊,李铁锤见了他的手艺,当即留下:“正好工坊缺擅长精细活的木匠,你来了,咱们的农具和防御工事构件能做得更耐用!”
同盟的集市愈发繁荣,每月逢五、逢十的开市日,不仅有同盟内的庄民,连周边小股未加入同盟的村落也有人前来交易。集市上,粮食区的红薯、玉米堆成小山,农具区的改良锄头、镰刀供不应求,布匹区的织锦、粗布色彩鲜亮,草药区的各类草药香气四溢。来自赵家庄的织户张婶,用织染坊改良的织机织出的细布,柔软耐用,每次开市都被一抢而空,她笑着数着粮票:“以前织布只能自己用,现在能卖钱,还能换粮食、盐,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各村庄的景象更是日新月异:宋家庄的蒙学学堂里,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课后还能在操场上练习队列;周家庄的医馆分馆前,庄民们有序排队看病拿药,张寡妇带着医工定期上门为老人体检;李家庄的工坊里,工匠们忙着打造农具和武器,水力锻锤的“哐当”声与木匠的“叮叮”声交织,充满了生机。
外营的难民张二,如今不仅有了三亩地,还因为训练表现优异,被选入常备军,每月能领到固定的粮票补贴。他的妻子在织染坊做工,儿子在蒙学上学,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安稳而充实。“以前做梦都不敢想,能有这样的日子。”张二休息时,总会带着儿子去集市买些零食,看着儿子开心的笑脸,他心里满是感激,“跟着同盟,跟着宋总指挥,真是选对了!”
繁荣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更体现在精神上。庄民们脸上的焦虑渐渐被笑容取代,邻里之间互相帮助,遇到困难有人搭手;民兵训练时士气高昂,不再是为了“活命”而战,而是为了“守护家园和好日子”而战;议事会的讨论虽然依旧有分歧,却更多了对“如何让同盟更好”的思考,而非单纯的利益争执。
宋阳骑着马巡查各庄,看着田地里忙碌的庄民、集市上热闹的人群、学堂里认真的孩子,心里满是欣慰。这方乱世中的桃源,是无数人用汗水和信任浇灌而成的,它不仅是生存的庇护所,更是希望的象征。但宋阳也清楚,这份繁荣来之不易,更需要警惕潜藏的危机——外部势力的觊觎,内部管理的挑战,都在悄然逼近。
宋家庄的庄门每天清晨都会迎来新的面孔。有背着行囊的流民,脸上带着疲惫却眼神坚定,他们听闻同盟“有田种、有饭吃、有安全保障”,从数百里外辗转而来;有身怀绝技的手艺人,如擅长木雕的匠人、会织锦的妇人、懂打铁的铁匠,他们厌倦了流离失所的日子,希望能在同盟找到安稳的营生。
庄门处设立了“接纳登记处”,由周文挑选的文书负责登记信息:姓名、籍贯、技能、家庭人口,再由庄头分配临时住所(外营的空置房屋),无地者纳入下次授田计划,有技能者直接推荐至相应工坊或农会。来自河南的流民王木匠,带着一家四口投靠,登记时主动展示自己的木雕手艺,他雕刻的农具手柄光滑耐用,还能雕刻简单的花纹。负责登记的文书立刻将他推荐至木匠坊,李铁锤见了他的手艺,当即留下:“正好工坊缺擅长精细活的木匠,你来了,咱们的农具和防御工事构件能做得更耐用!”
同盟的集市愈发繁荣,每月逢五、逢十的开市日,不仅有同盟内的庄民,连周边小股未加入同盟的村落也有人前来交易。集市上,粮食区的红薯、玉米堆成小山,农具区的改良锄头、镰刀供不应求,布匹区的织锦、粗布色彩鲜亮,草药区的各类草药香气四溢。来自赵家庄的织户张婶,用织染坊改良的织机织出的细布,柔软耐用,每次开市都被一抢而空,她笑着数着粮票:“以前织布只能自己用,现在能卖钱,还能换粮食、盐,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各村庄的景象更是日新月异:宋家庄的蒙学学堂里,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课后还能在操场上练习队列;周家庄的医馆分馆前,庄民们有序排队看病拿药,张寡妇带着医工定期上门为老人体检;李家庄的工坊里,工匠们忙着打造农具和武器,水力锻锤的“哐当”声与木匠的“叮叮”声交织,充满了生机。
外营的难民张二,如今不仅有了三亩地,还因为训练表现优异,被选入常备军,每月能领到固定的粮票补贴。他的妻子在织染坊做工,儿子在蒙学上学,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安稳而充实。“以前做梦都不敢想,能有这样的日子。”张二休息时,总会带着儿子去集市买些零食,看着儿子开心的笑脸,他心里满是感激,“跟着同盟,跟着宋总指挥,真是选对了!”
繁荣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更体现在精神上。庄民们脸上的焦虑渐渐被笑容取代,邻里之间互相帮助,遇到困难有人搭手;民兵训练时士气高昂,不再是为了“活命”而战,而是为了“守护家园和好日子”而战;议事会的讨论虽然依旧有分歧,却更多了对“如何让同盟更好”的思考,而非单纯的利益争执。
宋阳骑着马巡查各庄,看着田地里忙碌的庄民、集市上热闹的人群、学堂里认真的孩子,心里满是欣慰。这方乱世中的桃源,是无数人用汗水和信任浇灌而成的,它不仅是生存的庇护所,更是希望的象征。但宋阳也清楚,这份繁荣来之不易,更需要警惕潜藏的危机——外部势力的觊觎,内部管理的挑战,都在悄然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