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文明火种,薪火相传-《玉佩求生之路》

  清军压境的紧张氛围中,宋阳的目光却穿透了眼前的战事,投向了同盟更长远的未来。他深知,同盟能在乱世中立足,靠的不仅是精锐的军队和完善的制度,更靠那些散落在各个行业佼佼者脑中的宝贵知识,老农的耕作技巧、工匠的制造经验、郎中的医药秘方、军官的战术心得。这些知识大多靠口传心授,一旦持有者老去或牺牲,便可能永远失传,这对根基未稳的同盟而言,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我们今天拥有的一切,都是无数人用血汗换来的经验。”宋阳在核心议事会上,语气沉重却坚定,“这些知识是同盟的‘文明火种’,绝不能随着时间流逝而湮灭。我决定,编纂一部《生存手册》,将所有实用的生存知识、技艺和经验系统整理,让它成为同盟世代传承的宝典,无论未来遇到何种危机,都能让文明的火种延续下去。”

  宋阳的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赞同。老农李伯激动地说:“俺种了一辈子地,知道不少保命的农活儿技巧,以前只敢教给自家孙子,现在能写进手册,让所有庄民都学会,真是太好了!”李铁锤也点头:“工坊里的不少手艺,都是师徒相传,有些关键技巧还藏着掖着,编纂手册能让好手艺发扬光大,提升咱们整体的工技水平。”

  编纂工作很快启动,宋阳亲自担任总编纂,总其纲领,确定手册的整体框架和核心原则——“简洁、准确、实用,人人能看懂,户户能用得上”。他将手册分为六卷,涵盖农事、工技、医药、武备、天文地理、约法与治理六大领域,确保覆盖同盟生存发展的方方面面。

  接下来,宋阳召集了各行业的佼佼者:农事篇由农会会长李伯牵头,联合各庄经验丰富的老农;工技篇由李铁锤负责,汇集铁匠、木匠、皮匠等工匠的智慧;医药篇由张寡妇主导,结合资深郎中的临床经验;武备篇由王二柱编写,融入同盟军的实战心得;天文地理篇由周文整理,参考宋阳提供的现代基础天文地理知识;约法与治理篇则由李崇德负责,解读《宋家庄约法》和基层管理经验。

  同时,宋阳从高等学堂挑选了二十名成绩优异的学子,作为专职文书,负责记录、整理、誊写。他要求文书们“耐心倾听、仔细记录、反复核实”,确保每一个知识点都准确无误,每一句话都通俗易懂,避免使用晦涩的术语,必要时配上简单的插图,方便不识字的庄民通过图画理解。

  编纂工作在宋家庄的临时书房展开,这里堆满了竹简、纸张、笔墨和各种实物——老农带来的种子、工匠打造的工具、郎中采集的草药、军官使用的武器,成为编纂手册的直观参考。每天,书房里都人声鼎沸,老农们争论着最佳的堆肥比例,工匠们探讨着工具的改良细节,郎中们研究着草药的炮制方法,文书们奋笔疾书,偶尔提出疑问,大家一起商议解决。

  宋阳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来到书房查看编纂进度,解决遇到的难题。当老农们对“节水灌溉”的方法有分歧时,宋阳结合空间里的现代农业知识,提出“滴灌法”的简易改良版,用竹筒打孔,引导水流精准灌溉作物根系,既节水又高效;当工匠们纠结于火药配制的稳定性时,宋阳指导他们记录不同比例的试验结果,确定最安全有效的配方,并特别叮嘱:“火药配制的核心内容要单独记录,作为绝密资料存放,严禁外泄。”

  夕阳下,临时书房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那跳动的烛火,不仅照亮了一张张纸页,更照亮了同盟文明传承的道路。宋阳知道,这部《生存手册》,将是同盟最宝贵的财富,它承载着无数人的智慧和经验,是抵御乱世风雨、延续文明火种的坚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