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小时。
这个数字像悬在头顶的、滴答作响的计时器,让刚刚因为看到“大大的亮亮”(秩序之源)而激起的兴奋感,迅速冷却了下来。再漂亮的画,也得先有命去看才行啊。
“北极星,详细报告敌方舰队构成和攻击模式预测!”鹰眼叔叔的声音像淬了火的钢,硬邦邦地砸在主控制台上。灯火通明的大厅里,气氛瞬间从对历史的感慨切换到了临战的紧绷。
“侦测到‘清道夫’主力舰一艘,型号判定为‘裁决者级’,配备有重型粒子光矛及多联装导弹阵列。伴随护航舰三艘,‘巡猎者级’,擅长高速突防与电子干扰。”北极星AI的声音冷静得像个没有感情的报幕员,“预测攻击模式:主力舰远程饱和轰炸,瘫痪外部防御;护航舰伺机接近,释放登陆单位,进行内部渗透清除。”
“裁决者级……巡猎者级……”墨老捻着胡须,眉头紧锁,“上古记载中,‘清道夫’的中坚力量,比我们之前遇到的巡逻单位强了不止一个量级。”
“怕它个鸟!”山猫叔叔梗着脖子,“咱们现在也不是吃素的!亮堂了!有劲了!正好拿它们试试咱们刚修好的‘刺猬壳’!”
他说的“刺猬壳”,就是指那些正在被北极星AI逐一激活、分布在基地外部各处的“星尘”自动炮塔和“壁垒”能量投射器。控制台的大屏幕上,代表防御节点的光点正一个接一个地由黄转绿,看着就让人安心。
“不能轻敌。”林叔叔结束了短暂的调息,站起身,虽然脸色依旧不佳,但眼神已经恢复了往日的锐利,“‘裁决者’的重火力足以在短时间内撕裂我们的防御力场。必须在它完成蓄能齐射前,进行有效干扰或拦截。”
“需要主动出击?”影爪大姐姐敏锐地问。
“至少需要在外层空间建立一道拦截线。”鹰眼叔叔指着星图上正在逼近的红色光点,“利用基地的远程武器,配合可能的……机动力量,拖延其攻击节奏,为防御系统争取更多的缓冲和调整时间。”
机动力量?我们哪有能在太空里跟战舰打架的“机动力量”?难道要靠两条腿跑出去扔石头吗?
我歪着脑袋,一脸困惑。
就在这时,北极星AI再次开口,提供了意想不到的信息:“基地机库存储单元状态检测完成。发现可用单位:‘星梭’轻型突击艇,三架。状态:待命,能源充足。”
突击艇?就像缩小版、能打架的“大铁鸟”?
“太好了!”幽爪叔叔一拍大腿,“有船就行!老子当年在国异局飞行大队……”
“只有三架,面对一支小型舰队,还是太勉强了。”鹰眼叔叔打断了他,思路清晰,“它们的任务是骚扰和牵制,不是正面硬撼。我们需要更详细的战术规划。”
大人们立刻围在控制台前,开始激烈地讨论起战术安排,各种我听不懂的术语飞来飞去,什么“交叉火力”、“电子对抗”、“弹道预测”……
我对那些打打杀杀的复杂计划不太感兴趣,我的心思还停留在刚才那幅漂亮的画上——那个在漂亮旋涡里的“大大的亮亮”。
它就在那片叫做“永恒旋涡”的地方。听起来像是……水?很多很多水?比苏阿姨给我洗澡的那个大盆子,还要大很多很多倍的水?
我悄悄从软垫上爬起来,溜达到主控制台旁边,仰着头,看着那张依旧悬浮着的、标注着“永恒旋涡”的星图。那片区域在星图上看起来就像一团乱糟糟、打翻了的彩色颜料,各种能量流交织碰撞,看着就让人头晕。
“呜?”我伸出小爪子,指了指星图上的“永恒旋涡”,又指了指自己,然后做了个游泳的动作(虽然我游泳姿势不太标准),最后眼巴巴地看向北极星AI。
我的意思是:那个亮亮在水里?我们怎么去?游过去吗?
北极星AI的感应器立刻捕捉到了我的动作和意图(或者说,是它强大的分析能力理解了我这抽象的肢体语言)。
“目标区域‘永恒旋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液态水体,”它用那种一贯平静的语调解释,“而是一片由高度凝聚且狂暴的混沌能量与秩序乱流构成的、模拟原始海洋形态的时空异常区。其内部压力足以瞬间压垮常规舰船,能量乱流能撕裂绝大多数能量护盾。”
它的话像一盆凉水,浇灭了我“游过去”的天真想法。听起来比被黏黏怪妈妈舔一口还要可怕!
“常规路径已失效。”北极星AI继续说着,同时,控制台上的画面切换,显示出了一张……设计图?
那是一个看起来胖乎乎、圆滚滚、像个超大号水滴或者说……像一只缩成一团的大海龟?的装置设计图。它有着厚实无比、闪烁着特殊金属光泽的外壳,头部是巨大的、由多层晶体构成的观察窗,尾部有几个看起来就很结实的推进器。
“这是……”墨老的眼睛瞬间瞪圆了,扑到控制台前,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深渊探索者’!联盟为探索极端环境,特别是高能量液态或类液态区域设计的……深潜器!它真的在这里?!”
深潜器?大海龟!能潜到那种可怕“水”里的大海龟!
“是的。”北极星AI确认,“‘深渊探索者’代号‘利维坦’,封存于基地底层特种机库。根据最后日志记录,其主体结构完整,核心系统处于休眠维护状态。”
真的有!我们真的有能去找“亮亮”的“大海龟”!
我兴奋得原地转了个圈,尾巴摇得像个小风车!刚才因为“清道夫”带来的紧张感都被冲淡了不少。
“它的状态如何?能否立即启用?”林叔叔问出了关键问题。
“正在进行远程深度诊断……核心动力源‘海渊之心’运行稳定。生命维持系统需更换部分滤芯。外部装甲完整度百分之九十一。最大下潜深度及抗压强度,理论上符合探索‘永恒旋涡’边缘区域的要求。”
理论上符合……边缘区域……
这话听起来可没那么让人放心。
“也就是说,开着它进去,也不保证能活着出来?”山猫叔叔说话总是这么直接。
“风险极高。”北极星AI直言不讳,“‘永恒旋涡’内部环境数据极度缺失,存在未知变量。‘利维坦’的设计用途并非针对如此极端的混沌秩序混合区。”
大厅里刚刚因为找到“大海龟”而升起的热烈气氛,稍稍降温了一些。
前路,依旧布满荆棘,甚至可能是万丈深渊。
但是,我们有选择了!不再是毫无头绪地茫然寻找!
“先解决眼前的危机。”鹰眼叔叔定了定神,将众人的注意力拉回,“‘清道夫’的问题不解决,一切都无从谈起。北极星,继续战术推演,我们要给那帮铁疙瘩一个‘惊喜’!”
“明白。”
大人们重新投入到紧张的战前部署中。武器的调配,人员的安排,突击艇的出击路线……每一项都需要精确到秒。
我则趴回我的软垫上,看着控制台侧面那个依旧显示着的、“大海龟”利维坦的设计图,心里充满了向往。
画里的亮亮,在很远很远、很可怕很可怕的“水”里。
但是,我们找到能下“水”的“大海龟”了!
等我们把外面那些讨厌的、想砸我们门门的铁疙瘩赶跑,就坐着“大海龟”,去找那个最亮最亮的宝贝!
我伸出舌头,舔了舔还有些发干的鼻子,心里默默给自己和大家打气。
加油!先把坏蛋打跑!然后再去冒险!
就在这时,我的目光无意中扫过“大海龟”设计图旁边的一小块附属结构图,那好像是一个……隔离舱?里面似乎还有一个模糊的、长条形的、被锁定的图标,标注着一串陌生的联盟文字。
那是什么?也是“大海龟”的一部分吗?
还没等我看清,图像就被切换回了战场星图。
嗯……可能是不重要的东西吧?
我把这个小小的疑问抛到脑后,继续专注地“听”大人们讨论怎么打架,努力积蓄着力气。
这个数字像悬在头顶的、滴答作响的计时器,让刚刚因为看到“大大的亮亮”(秩序之源)而激起的兴奋感,迅速冷却了下来。再漂亮的画,也得先有命去看才行啊。
“北极星,详细报告敌方舰队构成和攻击模式预测!”鹰眼叔叔的声音像淬了火的钢,硬邦邦地砸在主控制台上。灯火通明的大厅里,气氛瞬间从对历史的感慨切换到了临战的紧绷。
“侦测到‘清道夫’主力舰一艘,型号判定为‘裁决者级’,配备有重型粒子光矛及多联装导弹阵列。伴随护航舰三艘,‘巡猎者级’,擅长高速突防与电子干扰。”北极星AI的声音冷静得像个没有感情的报幕员,“预测攻击模式:主力舰远程饱和轰炸,瘫痪外部防御;护航舰伺机接近,释放登陆单位,进行内部渗透清除。”
“裁决者级……巡猎者级……”墨老捻着胡须,眉头紧锁,“上古记载中,‘清道夫’的中坚力量,比我们之前遇到的巡逻单位强了不止一个量级。”
“怕它个鸟!”山猫叔叔梗着脖子,“咱们现在也不是吃素的!亮堂了!有劲了!正好拿它们试试咱们刚修好的‘刺猬壳’!”
他说的“刺猬壳”,就是指那些正在被北极星AI逐一激活、分布在基地外部各处的“星尘”自动炮塔和“壁垒”能量投射器。控制台的大屏幕上,代表防御节点的光点正一个接一个地由黄转绿,看着就让人安心。
“不能轻敌。”林叔叔结束了短暂的调息,站起身,虽然脸色依旧不佳,但眼神已经恢复了往日的锐利,“‘裁决者’的重火力足以在短时间内撕裂我们的防御力场。必须在它完成蓄能齐射前,进行有效干扰或拦截。”
“需要主动出击?”影爪大姐姐敏锐地问。
“至少需要在外层空间建立一道拦截线。”鹰眼叔叔指着星图上正在逼近的红色光点,“利用基地的远程武器,配合可能的……机动力量,拖延其攻击节奏,为防御系统争取更多的缓冲和调整时间。”
机动力量?我们哪有能在太空里跟战舰打架的“机动力量”?难道要靠两条腿跑出去扔石头吗?
我歪着脑袋,一脸困惑。
就在这时,北极星AI再次开口,提供了意想不到的信息:“基地机库存储单元状态检测完成。发现可用单位:‘星梭’轻型突击艇,三架。状态:待命,能源充足。”
突击艇?就像缩小版、能打架的“大铁鸟”?
“太好了!”幽爪叔叔一拍大腿,“有船就行!老子当年在国异局飞行大队……”
“只有三架,面对一支小型舰队,还是太勉强了。”鹰眼叔叔打断了他,思路清晰,“它们的任务是骚扰和牵制,不是正面硬撼。我们需要更详细的战术规划。”
大人们立刻围在控制台前,开始激烈地讨论起战术安排,各种我听不懂的术语飞来飞去,什么“交叉火力”、“电子对抗”、“弹道预测”……
我对那些打打杀杀的复杂计划不太感兴趣,我的心思还停留在刚才那幅漂亮的画上——那个在漂亮旋涡里的“大大的亮亮”。
它就在那片叫做“永恒旋涡”的地方。听起来像是……水?很多很多水?比苏阿姨给我洗澡的那个大盆子,还要大很多很多倍的水?
我悄悄从软垫上爬起来,溜达到主控制台旁边,仰着头,看着那张依旧悬浮着的、标注着“永恒旋涡”的星图。那片区域在星图上看起来就像一团乱糟糟、打翻了的彩色颜料,各种能量流交织碰撞,看着就让人头晕。
“呜?”我伸出小爪子,指了指星图上的“永恒旋涡”,又指了指自己,然后做了个游泳的动作(虽然我游泳姿势不太标准),最后眼巴巴地看向北极星AI。
我的意思是:那个亮亮在水里?我们怎么去?游过去吗?
北极星AI的感应器立刻捕捉到了我的动作和意图(或者说,是它强大的分析能力理解了我这抽象的肢体语言)。
“目标区域‘永恒旋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液态水体,”它用那种一贯平静的语调解释,“而是一片由高度凝聚且狂暴的混沌能量与秩序乱流构成的、模拟原始海洋形态的时空异常区。其内部压力足以瞬间压垮常规舰船,能量乱流能撕裂绝大多数能量护盾。”
它的话像一盆凉水,浇灭了我“游过去”的天真想法。听起来比被黏黏怪妈妈舔一口还要可怕!
“常规路径已失效。”北极星AI继续说着,同时,控制台上的画面切换,显示出了一张……设计图?
那是一个看起来胖乎乎、圆滚滚、像个超大号水滴或者说……像一只缩成一团的大海龟?的装置设计图。它有着厚实无比、闪烁着特殊金属光泽的外壳,头部是巨大的、由多层晶体构成的观察窗,尾部有几个看起来就很结实的推进器。
“这是……”墨老的眼睛瞬间瞪圆了,扑到控制台前,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深渊探索者’!联盟为探索极端环境,特别是高能量液态或类液态区域设计的……深潜器!它真的在这里?!”
深潜器?大海龟!能潜到那种可怕“水”里的大海龟!
“是的。”北极星AI确认,“‘深渊探索者’代号‘利维坦’,封存于基地底层特种机库。根据最后日志记录,其主体结构完整,核心系统处于休眠维护状态。”
真的有!我们真的有能去找“亮亮”的“大海龟”!
我兴奋得原地转了个圈,尾巴摇得像个小风车!刚才因为“清道夫”带来的紧张感都被冲淡了不少。
“它的状态如何?能否立即启用?”林叔叔问出了关键问题。
“正在进行远程深度诊断……核心动力源‘海渊之心’运行稳定。生命维持系统需更换部分滤芯。外部装甲完整度百分之九十一。最大下潜深度及抗压强度,理论上符合探索‘永恒旋涡’边缘区域的要求。”
理论上符合……边缘区域……
这话听起来可没那么让人放心。
“也就是说,开着它进去,也不保证能活着出来?”山猫叔叔说话总是这么直接。
“风险极高。”北极星AI直言不讳,“‘永恒旋涡’内部环境数据极度缺失,存在未知变量。‘利维坦’的设计用途并非针对如此极端的混沌秩序混合区。”
大厅里刚刚因为找到“大海龟”而升起的热烈气氛,稍稍降温了一些。
前路,依旧布满荆棘,甚至可能是万丈深渊。
但是,我们有选择了!不再是毫无头绪地茫然寻找!
“先解决眼前的危机。”鹰眼叔叔定了定神,将众人的注意力拉回,“‘清道夫’的问题不解决,一切都无从谈起。北极星,继续战术推演,我们要给那帮铁疙瘩一个‘惊喜’!”
“明白。”
大人们重新投入到紧张的战前部署中。武器的调配,人员的安排,突击艇的出击路线……每一项都需要精确到秒。
我则趴回我的软垫上,看着控制台侧面那个依旧显示着的、“大海龟”利维坦的设计图,心里充满了向往。
画里的亮亮,在很远很远、很可怕很可怕的“水”里。
但是,我们找到能下“水”的“大海龟”了!
等我们把外面那些讨厌的、想砸我们门门的铁疙瘩赶跑,就坐着“大海龟”,去找那个最亮最亮的宝贝!
我伸出舌头,舔了舔还有些发干的鼻子,心里默默给自己和大家打气。
加油!先把坏蛋打跑!然后再去冒险!
就在这时,我的目光无意中扫过“大海龟”设计图旁边的一小块附属结构图,那好像是一个……隔离舱?里面似乎还有一个模糊的、长条形的、被锁定的图标,标注着一串陌生的联盟文字。
那是什么?也是“大海龟”的一部分吗?
还没等我看清,图像就被切换回了战场星图。
嗯……可能是不重要的东西吧?
我把这个小小的疑问抛到脑后,继续专注地“听”大人们讨论怎么打架,努力积蓄着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