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江南烟雨暗潜流-《大明风华:吾乃永乐第四子》

  南浔古镇的日子,如潺潺溪水,平静而舒缓地流淌。朱高燨与苏怜雪彻底隐去了身份,如同寻常的富家眷侣,在这江南水乡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晨起观雾,暮听橹声,晴时泛舟采莲,雨时凭窗品茗,时光仿佛被拉长,浸染着水汽与闲适。

  苏怜雪在朱高燨的悉心指导下,修行日渐精进。她本就心性纯净,加之朱高燨以无上手段为她洗髓伐脉,不过月余,已然成功筑基,丹田内那缕元气壮大凝实,化作潺潺溪流,自行运转周天。她的容颜愈发清丽出尘,肌肤莹润有光,举手投足间自带一股轻灵之气,虽无移山倒海之能,但寒暑不侵,百病不生,寿元亦远超凡人,更兼耳聪目明,神清气爽,已然踏入了修行之门。

  朱高燨大多时候如同一位闲散的富家公子,或是在院中竹亭抚琴,或是与怜雪对弈手谈,偶尔也会变幻形貌,带着她漫步于青石板路,品尝市井小吃,听那吴侬软语,感受这人间烟火。他收敛了所有仙帝威仪,仿佛真的融入了这凡尘俗世,享受着这难得的平静。

  然而,他那浩瀚如海的神识,却从未真正沉寂。如同高悬于九天之上的明镜,依旧映照着这方天地的细微变化。他并非警惕什么具体的威胁,更多的是一种习惯,一种对天地法则运转的本能感知。

  这一日,午后骤雨初歇,天际挂起一道彩虹。朱高燨坐于小楼窗前,面前摊开着一卷看似寻常的江南舆图,实则他的神识正顺着地脉水网的走向,漫无目的地延伸、感知。怜雪则在隔壁书房内,静心临摹着一幅古画,气息平和。

  忽然,朱高燨端茶的手微微一顿,目光虽仍落在舆图上,眼神却瞬间锐利了半分。他的神识在扫过西南方向、与苗疆接壤的一片连绵群山时,捕捉到了一丝极其微弱、却异常熟悉的阴邪波动!那波动并非源自幽冥圣教残党惯常活动的区域,而是更深、更偏,靠近一片被称为“十万大山”的蛮荒之地。其气息与“先生”和幽冥圣教同源,却更加古老、原始,带着一种蛮荒的暴戾与……一丝微不可察的、迥异于此界法则的异样感!

  “还有漏网之鱼?不……这气息,似乎有些不同……”朱高燨心中微动。这波动极其隐晦,若非他神识超凡,几乎难以察觉。而且,这气息似乎并非活跃状态,更像是一种沉睡中的、或者被封印着的存在,无意中泄露出的些许痕迹。其源头深处,隐隐传来一种空间层面的微弱扭曲感。

  “莫非……幽冥圣教的根脚,并非仅仅源于前朝余孽,而是与这蛮荒深处的某种古老存在有关?”一个念头在朱高燨心中升起。若真如此,那“先生”覆灭,或许并未真正斩草除根,反而可能惊动了更深层的隐患。

  他沉吟片刻,并未立刻采取行动。那波动距离极远,且状态特殊,暂时构不成威胁。贸然深入探查,反而可能打草惊蛇。如今怜雪修行初成,心境尚需稳固,江南之地亦适合她静养,并非深入险地之时。

  “也罢,且静观其变。”朱高燨收敛神识,将那丝异样记在心中,神色恢复如常。只要不主动来招惹他,他也懒得去理会那些藏在深山老林里的魑魅魍魉。

  “燨哥哥,你看我画的这幅《溪山行旅图》如何?”这时,怜雪拿着刚刚临摹好的画作,轻步走进书房,脸上带着些许期待。

  朱高燨转头看去,只见画中山水布局得当,笔墨虽显稚嫩,却已得几分意境,更难得的是笔触间透着一股宁静祥和之气,与她此刻的心境相符。他微微颔首,眼中露出一丝赞许:“笔意已通,神韵初具,进步很快。”

  得到他的肯定,怜雪嫣然一笑,如春花绽放。她将画作小心放好,走到朱高燨身边,看向窗外的彩虹,轻声道:“这里的日子真好,安静,自在。”

  朱高燨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彩虹渐淡,远山如黛,炊烟袅袅。他淡淡道:“世间纷扰,终有尽时。心安之处,便是桃源。”

  怜雪闻言,心中暖意融融,轻轻靠在他肩头,感受着这份难得的安宁。她知道,这平静的生活是燨哥哥为她撑起的天空,她倍加珍惜。

  然而,两人都心照不宣地明白,这桃源并非绝对。远在西南深山的异动,如同潜藏在暗处的阴影,预示着未来的路,或许并不会永远这般风平浪静。

  夜色渐临,古镇华灯初上,倒映在潺潺流水中,碎成万千星光。朱高燨与怜雪对坐用餐,菜肴清淡可口,气氛温馨。

  饭后,朱高燨如常为怜雪讲解了一段修行要诀,助她巩固根基。待怜雪安然入定后,他独自一人来到院中,负手望月。

  清冷的月辉洒在他身上,衬得他身影愈发孤高缥缈。他的神识再次悄然延伸,掠过江南水乡,掠过万里山河,最终定格在西南那片神秘的群山之上。那丝异样的波动依旧微弱,却如同心脏般,在黑暗中持续着某种缓慢而古老的搏动。

  “山雨欲来风满楼……”朱高燨低声轻语,眼中闪过一丝深邃的光芒。他并不畏惧任何挑战,只是,如今身边多了需要守护的人,行事便需多几分考量。

  “也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若真有不开眼的东西敢来搅扰……”他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我不介意,让这方天地,再换一番颜色。”

  月华如水,静静流淌。江南的夜,温柔而静谧,却仿佛有暗流,在无人知晓的深处,悄然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