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死寂,将整个京城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
清吏司衙门后院,一间平日里用作存放旧档的库房,此刻却灯火通明。与前衙的肃杀不同,这里被改造成了一个绝对的密室,正是洛云曦手中最锋利的刀刃——“魅影”情报系统的核心据点之一。
“司主,一切如您所料。”
卫峥并未亲自前来,但他派出的心腹以最隐秘的方式传递了消息。石头站在洛云曦面前,恭敬地复述着昨日刘府之行的每一个细节。
“……卫大人提及‘长生丹’与二十三年前的旧事时,刘晏的呼吸有刹那的停滞,端茶杯的手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虽然他极力掩饰,但眼中一闪而过的悲恸与压抑的怒火,并未逃过卫大人的眼睛。”
洛云曦静静地听着,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一枚光滑的玉佩。这玉佩,正是当初靖王轩辕绝所赠,能震慑隐宗宵小的信物。
“很好。”她微微颔首,清冷的眸子里闪过一丝锐光,“鱼饵已经抛下,潭中的老鱼也闻到了腥味,但还不够。他需要一个足够分量的推力,让他自己从深潭里跃出来。”
卫峥的行动是“阳谋”,是摆在明面上的官方试探,这会让刘晏这样的老狐狸心生警惕,但也会让他无法拒绝地将注意力投向“隐宗”这个方向。而现在,洛云曦要做的,是“阴谋”,是递给刘晏一把能刺穿所有伪装、直抵真相的刀。
“石头,”洛云曦的声音变得沉凝,“启动‘静水’计划的第二阶段。我要一份‘卷宗’。”
“是!”石头神情一凛,立刻明白了司主的意图。
“这份卷宗,要‘旧’。”洛云曦走到一张宽大的案桌前,上面已经铺开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工具:不同年份、不同质地的纸张,颜色深浅各异的墨块,以及十数种模仿不同笔迹的刻印。
“纸张,要用二十年前宫里流出来的‘澄心堂纸’,边缘要有自然的泛黄和虫蛀痕迹,但不能过分,必须符合秘阁存档的特征。”
“墨,用松烟墨,研磨时多加一分水,让字迹显得略微陈旧,但又足够清晰。”
“笔迹,”她顿了顿,看向角落里一位正在闭目养神的老者,“请‘仿圣手’张伯出马。我要模仿……前朝大理寺卿,赵孟海的笔法。他当年,正是以一手铁画银钩的瘦金体闻名。”
那位被称为“张伯”的老者缓缓睁开眼,浑浊的眼眸中精光一闪,点了点头。他是“魅影”中专门负责伪造文书的顶尖高手,一手模仿笔迹的绝活,足以以假乱真。
“卷宗的内容,才是重中之重。”洛云曦的语气愈发严肃,她从怀中取出一张折叠的纸条,递给石头。
“主框架,按照这个来写。”
石头接过纸条,迅速扫了一眼,心头巨震。
纸条上清晰地列出了卷宗的核心内容:
其一,二十三年前,三皇子(当时尚是幼童)体弱多病,宫中遍寻丹石名家。有自称“隐宗”方士者,进献“长生丹”,称可延年益寿,根骨清奇。
其二,丹药在宫中试验,效果诡谲,后被列为禁物。但有部分丹方与成品,通过一名与皇后宫中有旧的太监,流出宫外。
其三,此丹方流入部分权贵手中,引发秘密试验。其中,时任礼部侍郎的刘晏,其独子刘循身患顽疾,久治不愈。刘晏爱子心切,通过秘密渠道获得此丹,给其子服用。
其四,刘循服用丹药后,初期确有好转,但数月后,身体机能迅速败坏,经脉寸断,以极其痛苦的方式暴毙。为掩盖真相,刘府对外宣称其子旧疾复发而亡,并动用所有力量,将此事压下。
其五,卷宗最后将此事定性为“误服禁药,意外身亡”,但附上了一名验尸仵作的私人手札影抄本,上面用隐晦的笔法记录了死者“死状诡异,非同寻常,恐非天疾,乃外力所致”。
“司主,这份卷宗……”石头倒吸一口凉气,“七分真,三分假,而且每一分真,都直戳刘晏的心窝。那仵作的手札……”
“是真的。”洛云曦淡淡道,“‘静水’小组花了大力气,从一位早已告老还乡的老仵作后人手中,用千金买下了他当年的所有验尸记录。我们只是将其中最关键的一页,‘复刻’了进去。”
这才是这份卷宗最致命的地方。它看似是一份官方的、冰冷的结案报告,将刘晏之子的死归为一场“意外”,但每一个细节,每一处描述,都在无声地告诉刘晏:你的儿子不是病死的,是被人害死的!而那所谓的“意外”,正是为了掩盖一个更庞大的阴谋。
“司主,如何将这份卷宗‘送’到刘晏手上?”秦风不知何时也出现在了密室中,他的声音沙哑,带着一丝兴奋的血腥味。对于这种能搅动人心的计谋,他向来兴趣浓厚。
“不能由我们送,也不能由卫峥送,更不能让他轻易得到。”洛云曦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我要让他‘自己’查到。”
她看向沈辞,这位“清吏司”的智囊此刻正站在一幅巨大的京城势力关系图前。
“沈辞,你来设计这条‘泄密’的路线。”
沈辞闻言,转身走来,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沉吟片刻,道:“刘晏此人,一生谨慎,只信自己。要让他相信这份卷宗,就必须让卷宗的来源,指向他的‘敌人’。”
“没错。”洛云戳了戳关系图上,属于二皇子轩辕珏的那个区域,“刘晏是帝师,门生故旧遍布朝野,但他为人方正,不偏不倚,挡了不少人的路。尤其是二皇子,之前就曾因官员举荐之事,与刘晏有过不快。”
沈辞立刻会意:“我们可以这么做。首先,将这份卷宗的‘数字副本’——也就是用密写方式抄录的核心内容,通过一个与二皇子门下某个幕僚有牵连的地下情报贩子之手,‘不经意’地卖出去。这个情报贩子,必须是个贪财又不多话的。”
“然后,”沈辞继续道,“‘魅影’的人假扮成另一拨买家,高价购入这份情报,但在交易的最后关头,故意制造冲突,‘失手’杀死情报贩子,并留下二皇子门下那位幕僚的信物。”
“最后一步,让京兆府介入调查。刘晏门生众多,京兆府尹正是其中之一。他查案时,自然会查到这份‘因泄密而被灭口’的绝密情报,并顺理成章地认为,这是二皇子意图构陷刘晏的阴谋。为了保护恩师,他必定会将这份‘物证’,原封不动地,秘密呈送给刘晏。”
一环扣一环,天衣无缝!
这个计划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利用了所有人的心理。京兆府尹的忠心,二皇子的嫌疑,以及刘晏的多疑。当刘晏从最信任的门生手中,拿到这份由“政敌”泄露出来的、关于自己切身之痛的“黑材料”时,他对其真实性的信任度,将达到顶峰!
他会认为,这是政敌为了扳倒自己,挖出的陈年旧事。而这,恰恰证明了这些旧事的真实性!
“就这么办。”洛云曦眼中露出赞许之色,“张伯,连夜仿制。石头,‘静水’配合沈辞,立刻执行。记住,所有环节,不能留下任何与清吏司有关的痕迹。”
“遵命!”
密室之内,所有人各司其职,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开始高效运转。
两天后。
大学士府,书房。
夜已深,刘晏却毫无睡意。他屏退了所有下人,独自一人坐在灯下。卫峥那日拜访的画面,言犹在耳,每一个字都像针一样,扎在他心头最柔软的地方。
就在这时,一阵极其轻微的叩门声响起。
“老爷,是学生张远。”门外传来京兆府尹压低了的声音。
刘晏眉头一皱:“何事深夜至此?”
“事关重大,学生不敢擅专,必须当面呈报老师。”
刘晏沉默了片刻,缓缓道:“进来吧。”
张远推门而入,神色凝重,手中捧着一个用油布包裹的物件。他反手关上门,快步走到书案前,将东西放下。
“老师,请恕学生冒昧。今日,下官在处理一桩情报贩子的命案时,从其随身暗袋中,发现了这个。”他解开油布,露出一卷用蜡封好的陈旧卷宗,“同时,现场还发现了这个。”
说着,他又呈上了一枚属于二皇子府幕僚的玉佩。
“学生斗胆猜测,是有人想用这份东西来对老师不利。学生不敢声张,特来请老师定夺。”
刘晏的目光,瞬间凝固在了那份散发着陈腐气息的卷宗上。他的手,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
他挥了挥手,示意张远退下。
待书房的门再次关上,刘晏颤抖着手,撕开了蜡封,缓缓展开了那份卷宗。
昏黄的灯光下,那熟悉的、属于前朝大理寺卿赵孟海的瘦金体,如同一柄柄利剑,刺入他的眼帘。
“……刘循……误服禁药……意外身亡……”
“……死状诡异,非同寻常,恐非天疾,乃外力所致……”
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他的心上。尘封了二十三年的记忆,那被强行压抑的丧子之痛,伴随着无尽的悔恨与愤怒,如同火山一般,轰然爆发!
“噗——”
一口鲜血,猛地从刘晏口中喷出,染红了那份写满残酷真相的卷宗。
他高大的身躯剧烈地晃动着,那双浑浊的老眼中,第一次,燃起了滔天的、不死不休的仇恨之火。
暗火已燃,猎物,正式入瓮。
清吏司衙门后院,一间平日里用作存放旧档的库房,此刻却灯火通明。与前衙的肃杀不同,这里被改造成了一个绝对的密室,正是洛云曦手中最锋利的刀刃——“魅影”情报系统的核心据点之一。
“司主,一切如您所料。”
卫峥并未亲自前来,但他派出的心腹以最隐秘的方式传递了消息。石头站在洛云曦面前,恭敬地复述着昨日刘府之行的每一个细节。
“……卫大人提及‘长生丹’与二十三年前的旧事时,刘晏的呼吸有刹那的停滞,端茶杯的手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虽然他极力掩饰,但眼中一闪而过的悲恸与压抑的怒火,并未逃过卫大人的眼睛。”
洛云曦静静地听着,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一枚光滑的玉佩。这玉佩,正是当初靖王轩辕绝所赠,能震慑隐宗宵小的信物。
“很好。”她微微颔首,清冷的眸子里闪过一丝锐光,“鱼饵已经抛下,潭中的老鱼也闻到了腥味,但还不够。他需要一个足够分量的推力,让他自己从深潭里跃出来。”
卫峥的行动是“阳谋”,是摆在明面上的官方试探,这会让刘晏这样的老狐狸心生警惕,但也会让他无法拒绝地将注意力投向“隐宗”这个方向。而现在,洛云曦要做的,是“阴谋”,是递给刘晏一把能刺穿所有伪装、直抵真相的刀。
“石头,”洛云曦的声音变得沉凝,“启动‘静水’计划的第二阶段。我要一份‘卷宗’。”
“是!”石头神情一凛,立刻明白了司主的意图。
“这份卷宗,要‘旧’。”洛云曦走到一张宽大的案桌前,上面已经铺开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工具:不同年份、不同质地的纸张,颜色深浅各异的墨块,以及十数种模仿不同笔迹的刻印。
“纸张,要用二十年前宫里流出来的‘澄心堂纸’,边缘要有自然的泛黄和虫蛀痕迹,但不能过分,必须符合秘阁存档的特征。”
“墨,用松烟墨,研磨时多加一分水,让字迹显得略微陈旧,但又足够清晰。”
“笔迹,”她顿了顿,看向角落里一位正在闭目养神的老者,“请‘仿圣手’张伯出马。我要模仿……前朝大理寺卿,赵孟海的笔法。他当年,正是以一手铁画银钩的瘦金体闻名。”
那位被称为“张伯”的老者缓缓睁开眼,浑浊的眼眸中精光一闪,点了点头。他是“魅影”中专门负责伪造文书的顶尖高手,一手模仿笔迹的绝活,足以以假乱真。
“卷宗的内容,才是重中之重。”洛云曦的语气愈发严肃,她从怀中取出一张折叠的纸条,递给石头。
“主框架,按照这个来写。”
石头接过纸条,迅速扫了一眼,心头巨震。
纸条上清晰地列出了卷宗的核心内容:
其一,二十三年前,三皇子(当时尚是幼童)体弱多病,宫中遍寻丹石名家。有自称“隐宗”方士者,进献“长生丹”,称可延年益寿,根骨清奇。
其二,丹药在宫中试验,效果诡谲,后被列为禁物。但有部分丹方与成品,通过一名与皇后宫中有旧的太监,流出宫外。
其三,此丹方流入部分权贵手中,引发秘密试验。其中,时任礼部侍郎的刘晏,其独子刘循身患顽疾,久治不愈。刘晏爱子心切,通过秘密渠道获得此丹,给其子服用。
其四,刘循服用丹药后,初期确有好转,但数月后,身体机能迅速败坏,经脉寸断,以极其痛苦的方式暴毙。为掩盖真相,刘府对外宣称其子旧疾复发而亡,并动用所有力量,将此事压下。
其五,卷宗最后将此事定性为“误服禁药,意外身亡”,但附上了一名验尸仵作的私人手札影抄本,上面用隐晦的笔法记录了死者“死状诡异,非同寻常,恐非天疾,乃外力所致”。
“司主,这份卷宗……”石头倒吸一口凉气,“七分真,三分假,而且每一分真,都直戳刘晏的心窝。那仵作的手札……”
“是真的。”洛云曦淡淡道,“‘静水’小组花了大力气,从一位早已告老还乡的老仵作后人手中,用千金买下了他当年的所有验尸记录。我们只是将其中最关键的一页,‘复刻’了进去。”
这才是这份卷宗最致命的地方。它看似是一份官方的、冰冷的结案报告,将刘晏之子的死归为一场“意外”,但每一个细节,每一处描述,都在无声地告诉刘晏:你的儿子不是病死的,是被人害死的!而那所谓的“意外”,正是为了掩盖一个更庞大的阴谋。
“司主,如何将这份卷宗‘送’到刘晏手上?”秦风不知何时也出现在了密室中,他的声音沙哑,带着一丝兴奋的血腥味。对于这种能搅动人心的计谋,他向来兴趣浓厚。
“不能由我们送,也不能由卫峥送,更不能让他轻易得到。”洛云曦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我要让他‘自己’查到。”
她看向沈辞,这位“清吏司”的智囊此刻正站在一幅巨大的京城势力关系图前。
“沈辞,你来设计这条‘泄密’的路线。”
沈辞闻言,转身走来,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沉吟片刻,道:“刘晏此人,一生谨慎,只信自己。要让他相信这份卷宗,就必须让卷宗的来源,指向他的‘敌人’。”
“没错。”洛云戳了戳关系图上,属于二皇子轩辕珏的那个区域,“刘晏是帝师,门生故旧遍布朝野,但他为人方正,不偏不倚,挡了不少人的路。尤其是二皇子,之前就曾因官员举荐之事,与刘晏有过不快。”
沈辞立刻会意:“我们可以这么做。首先,将这份卷宗的‘数字副本’——也就是用密写方式抄录的核心内容,通过一个与二皇子门下某个幕僚有牵连的地下情报贩子之手,‘不经意’地卖出去。这个情报贩子,必须是个贪财又不多话的。”
“然后,”沈辞继续道,“‘魅影’的人假扮成另一拨买家,高价购入这份情报,但在交易的最后关头,故意制造冲突,‘失手’杀死情报贩子,并留下二皇子门下那位幕僚的信物。”
“最后一步,让京兆府介入调查。刘晏门生众多,京兆府尹正是其中之一。他查案时,自然会查到这份‘因泄密而被灭口’的绝密情报,并顺理成章地认为,这是二皇子意图构陷刘晏的阴谋。为了保护恩师,他必定会将这份‘物证’,原封不动地,秘密呈送给刘晏。”
一环扣一环,天衣无缝!
这个计划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利用了所有人的心理。京兆府尹的忠心,二皇子的嫌疑,以及刘晏的多疑。当刘晏从最信任的门生手中,拿到这份由“政敌”泄露出来的、关于自己切身之痛的“黑材料”时,他对其真实性的信任度,将达到顶峰!
他会认为,这是政敌为了扳倒自己,挖出的陈年旧事。而这,恰恰证明了这些旧事的真实性!
“就这么办。”洛云曦眼中露出赞许之色,“张伯,连夜仿制。石头,‘静水’配合沈辞,立刻执行。记住,所有环节,不能留下任何与清吏司有关的痕迹。”
“遵命!”
密室之内,所有人各司其职,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开始高效运转。
两天后。
大学士府,书房。
夜已深,刘晏却毫无睡意。他屏退了所有下人,独自一人坐在灯下。卫峥那日拜访的画面,言犹在耳,每一个字都像针一样,扎在他心头最柔软的地方。
就在这时,一阵极其轻微的叩门声响起。
“老爷,是学生张远。”门外传来京兆府尹压低了的声音。
刘晏眉头一皱:“何事深夜至此?”
“事关重大,学生不敢擅专,必须当面呈报老师。”
刘晏沉默了片刻,缓缓道:“进来吧。”
张远推门而入,神色凝重,手中捧着一个用油布包裹的物件。他反手关上门,快步走到书案前,将东西放下。
“老师,请恕学生冒昧。今日,下官在处理一桩情报贩子的命案时,从其随身暗袋中,发现了这个。”他解开油布,露出一卷用蜡封好的陈旧卷宗,“同时,现场还发现了这个。”
说着,他又呈上了一枚属于二皇子府幕僚的玉佩。
“学生斗胆猜测,是有人想用这份东西来对老师不利。学生不敢声张,特来请老师定夺。”
刘晏的目光,瞬间凝固在了那份散发着陈腐气息的卷宗上。他的手,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
他挥了挥手,示意张远退下。
待书房的门再次关上,刘晏颤抖着手,撕开了蜡封,缓缓展开了那份卷宗。
昏黄的灯光下,那熟悉的、属于前朝大理寺卿赵孟海的瘦金体,如同一柄柄利剑,刺入他的眼帘。
“……刘循……误服禁药……意外身亡……”
“……死状诡异,非同寻常,恐非天疾,乃外力所致……”
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他的心上。尘封了二十三年的记忆,那被强行压抑的丧子之痛,伴随着无尽的悔恨与愤怒,如同火山一般,轰然爆发!
“噗——”
一口鲜血,猛地从刘晏口中喷出,染红了那份写满残酷真相的卷宗。
他高大的身躯剧烈地晃动着,那双浑浊的老眼中,第一次,燃起了滔天的、不死不休的仇恨之火。
暗火已燃,猎物,正式入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