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空桑圣典》-《一剑斩魔一笔篆仙》

  就在众人打量彼此之际,传承塔的大门缓缓开启。塔内传出苍老的声音:“登天梯前百名,可入传承塔上层,择一道传承。”

  “其余通过者,可在塔下层挑选一门功法或神通。”

  顿时,人群中响起阵阵惊呼。前百名修士面露喜色,其他人虽然有些失望,但能进入传承塔已是莫大机缘。

  云篆曦发现自己手背上浮现一个“三十七”的字样标记——这是她在登天梯上的最终排名。宋倾辞是“一”,血煞魔宗一位金丹巅峰的魔修第二,凤玄烨手背上则是“三”,灰衣散修是“六十五”,神秘女修是“八十九”。

  “请前百名入塔。”苍老声音再次响起。

  云篆曦深吸一口气,随着其他九十九人步入塔中。

  塔内空间远比外面看起来要大,无数光球在塔内飞舞,每个光球都代表着一门传承。

  “以神念感应,选择与你有缘的传承。”声音在塔内回荡。

  云篆曦闭上双眼,放开神识。顿时,无数信息涌入脑海:《空桑炼神诀》、《乙木长生功》、《九天雷法》、《玄冰真解》......

  说实话,云篆曦不缺心法与功法,对这些没太大要求。

  就在她犹豫之际,丹田内的空桑木灵根突然轻轻颤动,传递出一丝微弱的渴望。

  顺着这丝感应,她的神识锁定了一个不起眼的青色光球。

  当她的神识触及光球时,《空桑圣典》四个大字如同洪钟大吕,在云篆曦识海中回荡。她毫不犹豫地将神念探入青色光球,顿时,海量信息涌入脑海。

  这并非单纯的修炼功法,而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传承圣典。其中不仅有空桑派的根本心法《空桑长生诀》,更有炼丹、炼器、阵法、符箓等各类传承,甚至还有关于空桑木培育秘法。

  就在她接受传承的同时,塔内其他修士也各自做出了选择:凤玄烨选择了一门名为《九天剑诀》的无上剑道传承,剑气冲霄。

  灰衣散修得到了一部《混元道经》,气息越发深邃。

  神秘女修则选中了一门《太阴真解》,周身月华流转。

  半个时辰后,所有前百名修士都完成了传承选择。苍老声音再次响起:

  “传承已毕,出塔后将被传送至秘境各处。”

  “得我空桑传承者,当承我空桑因果,发扬我空桑传承。”

  大家听完便明白了,这是空桑宫的传承在传法,希望将他们空桑传承传下去。

  话音刚落,百道光芒将他们笼罩,云篆曦知道这时要将他们送出去,立即拿出空桑秘钥,注入灵力。

  就在云篆曦灵力注入空桑秘钥的瞬间,她周身原本稳定的传送白光猛地一颤,仿佛受到了某种干扰,光芒剧烈闪烁起来。

  一股不同于传承塔传送之力的空间波动自她手中的秘钥上弥漫开来。

  “咦?”

  塔内那苍老的声音发出一声轻咦,似乎也对此感到意外。

  下一刻,天旋地转的感觉传来,但与其他修士平稳的传送不同,云篆曦感觉自己仿佛被抛入了一条湍急的暗流,周遭是光怪陆离、破碎不堪的空间碎片景象。

  强大的撕扯力作用在身上,即便以她如今的圣体强度,也感到肌肤隐隐作痛。

  她紧紧握住滚烫的空桑秘钥,心中明悟——这秘钥指向的,绝非普通的传送出口!

  不知过了多久,那紊乱的空间波动骤然平息。

  双脚踏实,云篆曦立刻警惕地环顾四周。

  这里并非秘境常见的山林原野,而是一条幽深寂静的青石长廊。

  长廊两侧是斑驳的石壁,壁上镶嵌的月光石散发着冷清的光,照亮了前路。

  空气干燥,带着尘土和岁月沉淀的味道,灵气浓度虽不如登天梯上那般狂暴充沛,却异常精纯温和,更利于吸收。

  长廊前方不知通向何方,身后则是一面坚实的石壁,并无退路。

  “这里是什么地方?”云篆曦神识小心探出,却发现石壁材质特殊,神识竟难以穿透多远。

  她低头看向手中的秘钥,其上的热意正在缓缓消退,但那种独特的共鸣感依然存在,指引着她向前。

  既来之,则安之。她调整气息,将状态恢复至巅峰,体表四重煞罡引而不发,青阳魂灯守护识海,这才迈步沿着长廊谨慎前行。

  长廊似乎没有尽头,唯有她的脚步声在寂静中回响。走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前方出现了变化。

  长廊的尽头,出现了一扇对开的、不知何种金属铸造的暗沉大门,门上斑驳着岁月的痕迹,却依旧能感受到其本身的厚重与不凡。门楣之上,以古老的篆文书就四个大字——空桑宝库。

  云篆曦心中一动,空桑秘钥在此刻再次微微发热,与大门产生了清晰的共鸣。

  “宝库……”她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期待,但更多的却是警惕。空桑派覆灭已久,这宝库历经漫长岁月,还能剩下多少东西,实在难说。

  她尝试推动大门,入手冰凉沉重,尽管门上已无禁制,以她如今的力量,竟也感觉颇为吃力。

  伴随着低沉的“嘎吱”声,大门被她缓缓推开一道缝隙,一股混杂着尘埃、腐朽以及微弱灵气的陈旧气息扑面而来。

  门后的景象,让云篆曦即便有所心理准备,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心生无尽唏嘘。

  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极为广阔的空间,穹顶高悬,依稀可见昔日的恢宏。然而,如今这里却是一片狼藉,满目疮痍。

  原本应该排列整齐的玉石架子,大多已经倾颓、断裂,甚至化为齑粉,与地面的尘埃混为一体。只有少数角落还残存着一些残缺的架子骨架,歪歪斜斜地立着。

  地面上,随处可见各种法器、丹药瓶、玉简的碎片,灵光尽失,如同普通的破铜烂铁和碎石瓦砾般散落着。

  一些地方还能看到干涸发黑、早已失去活性的灵植残骸,以及泄漏后污染了地面的丹药污渍。

  显然,这里曾经经历过惨烈的洗劫或是灾难性的破坏,绝非自然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