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武帝伤心不已,日夜思念殷氏,不断凭吊,以致于精神恍恍惚惚,也无心处理朝政。
这一日他守着殷氏灵柩,边喝酒,边挥笔而就,这便是流传后世的《七夕诗》,诗曰:
白日倾晚照,
弦月升初光。
炫炫叶露满,
肃肃庭风扬。
…………
解带遽回轸(jù huí zhěn),
谁云秋夜长?
爱聚双情款,
念离两心伤!!!”
皇帝这个样子,臣公岂能不急?这时内侍大总管举荐了一个人,是个巫师,据说能招见鬼魂。
原来历史上也真有这样的先例,据说汉武帝就为爱妃李夫人招过魂。
巫师被诏进殿,信心满满保证能招殷淑仪的魂来与刘骏相见。
刘骏听后精神一振,眼里都是兴奋之光,命令巫师马上开始……
巫师云山雾罩一番,要陛下准备一幅落地纱帘,并说毕竟阴阳两隔,只能隔着帘子相见。
刘骏一听,那也行吧,只要能再见一面,夫复何求?
烟雾缭绕而起,巫师拂尘乱舞,口中念念有词。
也就是不一会儿功夫,果然在帷帐中,有个妙曼身影款款而至,她随着音乐翩然起舞,竟然是殷氏生前最喜欢的《桃花乱真舞》,刘骏看着帘幕,簌簌泪下,那身影,那形态,宛如活着时一模一样。
舞罢影停,殷氏静静站在帷幕后面,刘骏想和她说说话,可是无论刘骏说什么,她都默不作声。
刘骏不顾巫师警示,陡然起身,冲向帷幕,喊到:“你跟朕说说话,一句就好……”
帷幕被扯开,刘骏正要去拉殷淑仪的手,那个身影却化作一团烟雾,消失不见!
刘骏哽咽不止,后悔不迭!
再让巫师施法,巫师跪地叩拜,道:“贫道只能招魂一次,再不能了……”
刘骏一个跟头栽倒在地,昏了过去。
等到刘骏悠然转醒,已经是几天之后,刘子鸾正跪在床前哭泣,道:“父皇……”
刘骏左边看看儿子,右边看看女儿,都不过七八岁,柔柔弱弱一小只又一小只,更加悲从中来。
突然他发现少了一个,问道:“你弟弟子云怎么没来?”
刘子鸾哭道:“十七日,父皇立子云为晋陵王。当天,他就去世了……”
“什么?”刘骏猛然起身,刘子云是他与殷氏的第三子,不过六岁!
刘子鸾哭道:“父皇,子云感染风寒,太医救治无效,待要回报,父皇又昏睡不醒,您快好起来吧,母妃已经去了,您要是再有不测,我们这几个兄弟姐妹可倚靠谁啊?儿臣害怕啊!”
刘骏闻言,如被人捶了一闷棍,叹了一口气,将刘子鸾从床边拉进怀里,道:“没事,父皇明天就好了。”
果然第二天,刘骏恢复了早朝,跟没事人一样,累积下来的朝政,他三眼两手一通处理,批奏如雪片一样,飞向各位臣公,道:“去处理!我要结果!”
这时,有人启奏,民间佛事隆盛,应该适当节制,有关部门道:“儒家和法家,墨家各有自己的主张,可是有一样是互通的,那就是孝顺父母祖先、尊敬皇帝。
可是佛教,只研究教义,心中无父无母,眼里没妻没儿,身份上还妄图与皇帝平起平坐,这怎么能行呢?”
刘骏琢磨了一下,道:“也不能这么说,佛有佛的经义,用谦卑约束自己,是忠诚去行事,只要改变一下管理方式就好了,不能一棍子打死!而且一味去禁是无法根除的,拓跋焘灭佛结局怎么样?
这样吧,你们快速草拟个方案出来,佛道僧尼统一由朝廷管理!”
这表面上看是在支持佛教,但是实际上刘骏是要整肃沙门。
他开始另外一条变革之路,一方面支持和弘扬佛教,礼敬高僧,一方面进行收编,瓦官寺开讲《维摩诘经》,刘骏亲往听讲,公卿大臣被要求必须到齐,可是给了佛教莫大的面子。
同时刘骏建立僧官制度,让他们按照朝廷的制服管理僧众,这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佛道归朝。
很多僧人在南朝做官,甚至做到了中央,比如都邑僧正释法颖就是其中一位,主要管理僧众事宜,不参与军政,这也是黑衣宰相的由来。
刘骏确实有一双慧眼,能看透尘世迷雾,他这一改革,对佛教的正本清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形成了富有中华特色的宗教发展理念。
公元460年九月,孝武帝在龙山修建宣淑仪陵墓,开凿山路几十里,这工作确实相当繁重,很多百姓倒毙在施工现场。
葬礼极其豪华,就这么说吧,自从南朝有葬礼开始,连同各朝皇后在内,没见过这么豪华的,之后也没有了,真正做到了那一时期的空前绝后。
刘骏痛爱不已,自临南掖门,丧车经过,他悲不自胜,眼泪绵绵不绝,左右莫不为之所感。他手扶灵柩之侧,低语道:“近日梦绕纷纭,梦到很多人,怎么就梦不到你呢,你不想朕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大臣跟随前往,在宣淑仪墓前凭吊,群臣与刘骏一起痛哭!要说这就有点假了,也是没泪硬挤,要的就是一个捶胸顿足,哭声震天。
其中刘德哭得十分伤心,刘骏觉得他不是假哭,是真哭,于是叫过来问道:“刘卿怎么如此伤心?”意思是你这戏演过了吧?
刘演一听哭得更厉害了,道:“臣与亡妻恩爱缱绻,不想去年辞世,臣万分思念,今天也顺便哭一哭她!”
刘骏闻言,擦了擦眼泪道:“那你哭吧,哭完了,升豫州刺史!即刻上任!”
刘德说什么也没想到,自己哭来一个刺史之位!太突然了!
群臣也都诧异不已,要知道这样,我们也撒欢哭,真哭!可是过这村没这店,再哭出苦胆来也不好使了!
将殷氏归葬龙山之后,刘骏大病一场。
谢家出品的谢庄,是一位风流才子,容貌才情俱佳,也是谢灵运的侄子,感叹刘骏与殷氏的美好感情,写了一篇哀悼的策文上奏。
刘骏躺在床上读着读着,翻身坐起,泪流满面道:“不料当今,朕还能看见这样的奇才!”
有皇帝背书,京城之人纷纷传写此文,一时之间纸墨涨价。可惜这篇文章已经散失不见。
而刘骏也是南朝的大文学家之一,他看了谢庄之文,又翻看汉武帝的《李夫人》赋,遂也为殷氏写了一首名垂千古的祭奠之词并序,其词曰:朕以亡妻之日,见《李夫人赋》,凄怀有感……
具体内容不便一一详录,词句太多。
词中惜桂枝之坠落,瑶华之春剪,
叹宫殿闭门素尘积,台阶荒芜紫苔生!
忆从清晨罢朝到傍晚独行,无限冷清!
观宫殿各处,尤其是南陆、北津、承明,到殷氏的灵堂缟馆,处处悲凉,令人神伤。
怜皇子而恸兴,抚公主而悲生,看到孩子,对殷氏的思念更加滔滔不绝。
刘骏深痛,虽然为殷氏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垂葆旒而竦鸾剑,文七星于霜野,旗二耀于寒林!”可是都有什么用?终究天人两隔!
最后他无奈至极,生怕自己做得不够好,让殷氏黄泉路上受苦,遂写道:遣双灵达孝思,附孤魂展慈心!
收束全词!
刘骏初见殷氏在刘义宣府,那时她不过是位十三岁的歌女!刘骏见色起意一见倾心。
之后再相遇便是俩年后,殷氏获罪入宫为奴,刘骏那时想法贼简单,变成自己的女人之一,睡一睡扔在一边。
没想到殷氏内心清傲,不分青红皂白,给他一顿臭训。从这里开始,两颗心灵,开始慢慢靠近,互相了解,渐入爱河!
可惜老天妒忌,只给了不到十年的时光,所以说情深不寿,是有道理的!
这一日他守着殷氏灵柩,边喝酒,边挥笔而就,这便是流传后世的《七夕诗》,诗曰:
白日倾晚照,
弦月升初光。
炫炫叶露满,
肃肃庭风扬。
…………
解带遽回轸(jù huí zhěn),
谁云秋夜长?
爱聚双情款,
念离两心伤!!!”
皇帝这个样子,臣公岂能不急?这时内侍大总管举荐了一个人,是个巫师,据说能招见鬼魂。
原来历史上也真有这样的先例,据说汉武帝就为爱妃李夫人招过魂。
巫师被诏进殿,信心满满保证能招殷淑仪的魂来与刘骏相见。
刘骏听后精神一振,眼里都是兴奋之光,命令巫师马上开始……
巫师云山雾罩一番,要陛下准备一幅落地纱帘,并说毕竟阴阳两隔,只能隔着帘子相见。
刘骏一听,那也行吧,只要能再见一面,夫复何求?
烟雾缭绕而起,巫师拂尘乱舞,口中念念有词。
也就是不一会儿功夫,果然在帷帐中,有个妙曼身影款款而至,她随着音乐翩然起舞,竟然是殷氏生前最喜欢的《桃花乱真舞》,刘骏看着帘幕,簌簌泪下,那身影,那形态,宛如活着时一模一样。
舞罢影停,殷氏静静站在帷幕后面,刘骏想和她说说话,可是无论刘骏说什么,她都默不作声。
刘骏不顾巫师警示,陡然起身,冲向帷幕,喊到:“你跟朕说说话,一句就好……”
帷幕被扯开,刘骏正要去拉殷淑仪的手,那个身影却化作一团烟雾,消失不见!
刘骏哽咽不止,后悔不迭!
再让巫师施法,巫师跪地叩拜,道:“贫道只能招魂一次,再不能了……”
刘骏一个跟头栽倒在地,昏了过去。
等到刘骏悠然转醒,已经是几天之后,刘子鸾正跪在床前哭泣,道:“父皇……”
刘骏左边看看儿子,右边看看女儿,都不过七八岁,柔柔弱弱一小只又一小只,更加悲从中来。
突然他发现少了一个,问道:“你弟弟子云怎么没来?”
刘子鸾哭道:“十七日,父皇立子云为晋陵王。当天,他就去世了……”
“什么?”刘骏猛然起身,刘子云是他与殷氏的第三子,不过六岁!
刘子鸾哭道:“父皇,子云感染风寒,太医救治无效,待要回报,父皇又昏睡不醒,您快好起来吧,母妃已经去了,您要是再有不测,我们这几个兄弟姐妹可倚靠谁啊?儿臣害怕啊!”
刘骏闻言,如被人捶了一闷棍,叹了一口气,将刘子鸾从床边拉进怀里,道:“没事,父皇明天就好了。”
果然第二天,刘骏恢复了早朝,跟没事人一样,累积下来的朝政,他三眼两手一通处理,批奏如雪片一样,飞向各位臣公,道:“去处理!我要结果!”
这时,有人启奏,民间佛事隆盛,应该适当节制,有关部门道:“儒家和法家,墨家各有自己的主张,可是有一样是互通的,那就是孝顺父母祖先、尊敬皇帝。
可是佛教,只研究教义,心中无父无母,眼里没妻没儿,身份上还妄图与皇帝平起平坐,这怎么能行呢?”
刘骏琢磨了一下,道:“也不能这么说,佛有佛的经义,用谦卑约束自己,是忠诚去行事,只要改变一下管理方式就好了,不能一棍子打死!而且一味去禁是无法根除的,拓跋焘灭佛结局怎么样?
这样吧,你们快速草拟个方案出来,佛道僧尼统一由朝廷管理!”
这表面上看是在支持佛教,但是实际上刘骏是要整肃沙门。
他开始另外一条变革之路,一方面支持和弘扬佛教,礼敬高僧,一方面进行收编,瓦官寺开讲《维摩诘经》,刘骏亲往听讲,公卿大臣被要求必须到齐,可是给了佛教莫大的面子。
同时刘骏建立僧官制度,让他们按照朝廷的制服管理僧众,这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佛道归朝。
很多僧人在南朝做官,甚至做到了中央,比如都邑僧正释法颖就是其中一位,主要管理僧众事宜,不参与军政,这也是黑衣宰相的由来。
刘骏确实有一双慧眼,能看透尘世迷雾,他这一改革,对佛教的正本清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形成了富有中华特色的宗教发展理念。
公元460年九月,孝武帝在龙山修建宣淑仪陵墓,开凿山路几十里,这工作确实相当繁重,很多百姓倒毙在施工现场。
葬礼极其豪华,就这么说吧,自从南朝有葬礼开始,连同各朝皇后在内,没见过这么豪华的,之后也没有了,真正做到了那一时期的空前绝后。
刘骏痛爱不已,自临南掖门,丧车经过,他悲不自胜,眼泪绵绵不绝,左右莫不为之所感。他手扶灵柩之侧,低语道:“近日梦绕纷纭,梦到很多人,怎么就梦不到你呢,你不想朕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大臣跟随前往,在宣淑仪墓前凭吊,群臣与刘骏一起痛哭!要说这就有点假了,也是没泪硬挤,要的就是一个捶胸顿足,哭声震天。
其中刘德哭得十分伤心,刘骏觉得他不是假哭,是真哭,于是叫过来问道:“刘卿怎么如此伤心?”意思是你这戏演过了吧?
刘演一听哭得更厉害了,道:“臣与亡妻恩爱缱绻,不想去年辞世,臣万分思念,今天也顺便哭一哭她!”
刘骏闻言,擦了擦眼泪道:“那你哭吧,哭完了,升豫州刺史!即刻上任!”
刘德说什么也没想到,自己哭来一个刺史之位!太突然了!
群臣也都诧异不已,要知道这样,我们也撒欢哭,真哭!可是过这村没这店,再哭出苦胆来也不好使了!
将殷氏归葬龙山之后,刘骏大病一场。
谢家出品的谢庄,是一位风流才子,容貌才情俱佳,也是谢灵运的侄子,感叹刘骏与殷氏的美好感情,写了一篇哀悼的策文上奏。
刘骏躺在床上读着读着,翻身坐起,泪流满面道:“不料当今,朕还能看见这样的奇才!”
有皇帝背书,京城之人纷纷传写此文,一时之间纸墨涨价。可惜这篇文章已经散失不见。
而刘骏也是南朝的大文学家之一,他看了谢庄之文,又翻看汉武帝的《李夫人》赋,遂也为殷氏写了一首名垂千古的祭奠之词并序,其词曰:朕以亡妻之日,见《李夫人赋》,凄怀有感……
具体内容不便一一详录,词句太多。
词中惜桂枝之坠落,瑶华之春剪,
叹宫殿闭门素尘积,台阶荒芜紫苔生!
忆从清晨罢朝到傍晚独行,无限冷清!
观宫殿各处,尤其是南陆、北津、承明,到殷氏的灵堂缟馆,处处悲凉,令人神伤。
怜皇子而恸兴,抚公主而悲生,看到孩子,对殷氏的思念更加滔滔不绝。
刘骏深痛,虽然为殷氏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垂葆旒而竦鸾剑,文七星于霜野,旗二耀于寒林!”可是都有什么用?终究天人两隔!
最后他无奈至极,生怕自己做得不够好,让殷氏黄泉路上受苦,遂写道:遣双灵达孝思,附孤魂展慈心!
收束全词!
刘骏初见殷氏在刘义宣府,那时她不过是位十三岁的歌女!刘骏见色起意一见倾心。
之后再相遇便是俩年后,殷氏获罪入宫为奴,刘骏那时想法贼简单,变成自己的女人之一,睡一睡扔在一边。
没想到殷氏内心清傲,不分青红皂白,给他一顿臭训。从这里开始,两颗心灵,开始慢慢靠近,互相了解,渐入爱河!
可惜老天妒忌,只给了不到十年的时光,所以说情深不寿,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