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冯太后定策安南:宋明帝伐侄立威-《笑谈资治通鉴之南北朝》

  冯太后集中朝臣,研讨南北战事,她主意已定,趁刘宋内乱,拿回青州!

  别以为她是一时兴起,闹着玩的,她确实经过了是深思熟虑,觉得此事可行。

  早朝时分,她提出议题以后,坐在水晶珠帘之后,悠然端起水杯,一边品茶,一边听朝臣们辩论。

  反对者占绝大多数,理由有三:

  第一点,北魏刚刚稳定,虽然新帝继位,毕竟年轻,现在首要任务是化解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的矛盾、均衡内部的权力分配,无暇对外大规模用兵。

  言下之意,孤儿寡母的,消停点得了!一个女人家还想舞刀弄枪的,想多了!

  冯太后手中杯子被慢慢捏紧,气息上涌,但是并没有马上反驳,而是鼓励大家,继续说。

  ?第二点,北魏经过几代君王铁血厮杀,疆域不断扩张后,有些被征服地区,如北方游牧民族情绪就不太稳定,需要时间同化,而且还有个柔然,虎视眈眈,你敢对南动兵,他就从北面踢你屁股,你怎么弄?

  这点确实需要考虑,蠕蠕真的是一块心病!跟打不死的小强差不多!

  “那第三点呢?”冯太后声音不高,她很少高声说话,也从没跟人吵过架,但是每次开口,那音色语调却像一块玉投入静水,瞬间就能压下所有嘈杂,不服不行。

  “第三点,摆在那里呢,南朝宋在宋武帝、宋文帝,孝武帝时期国力较强,虽然最近有些叛乱纷争,可是经济与军事基础并没动摇,我国若是强攻,只怕未必会讨得便宜!”

  言下之意很明显,咱们打不过,之前不是打了吗?连老将军源贺都兵败青州,逃命归来!

  冯太后终于直起身,目光扫过殿内,那双历经风雨的眸子里波澜无限,“先帝在时,本要发兵青州,奈何身体抱恙,这事儿才停了下来,你们都知道吧?说什么孤儿寡妇,大魏难道是靠着我们母子上阵杀敌吗?不是靠着各位臣公,效命社稷的吗?”

  一句话堵得众人哑口无言。

  她重新靠回椅背,指尖的叩击声再次响起,从珠帘里透了出来。

  她问了句:“有没有人同意打的?有的话,站出来说说看法!”

  “臣主战!”殿下突然站出一人,众人眼前一亮,这是北魏数一数二的美男子煞神,他向前一步,玄色战靴踏在金砖上,发出沉稳的声响。

  此人正是慕容白耀!

  他与冯太后拓拔浚年岁相当,曾是拓拔浚的东宫侍卫,后升任北部尚书。

  在职期间,执法如山,刚直不阿,受到文成帝拓拔浚的厚待,文帝去世之后,他成了小皇帝拓拔弘的防卫金甲,自然也是冯太后的大力支持者。

  可别小瞧了慕容白耀,人家正经有些来历,曾祖父为前燕文明帝慕容皝,就是踏冰渡海三百里那位狠人!

  可谓根红苗正!

  慕容家的人,有两大特点:

  一是武学天才,

  二是容颜俊美!

  慕容白耀兼而有之!

  要我看男人漂亮分很多种:

  一是俊:比如十大美男子之一的慕容冲!艳绝天下,无人能及!

  二是帅:比如苻天王苻坚,与慕容冲龙阳之爱,死去活来。

  三是酷:比如刘琨,一曲胡笳救孤城!空城退敌数万兵!

  四是雅:比如风流宰相,谢安!谈笑间,肥水一战留美名!

  慕容白耀,人家基因好,长身玉立,身姿挺拔,还顶着一张无人能及的俊脸,既帅又雅,能够虚心听取部将谋士的意见,善于把握全局,择利而为,谨慎用兵,是一位难得一见的优秀军事家,也是冯太后最为器重之人!

  “那慕容将军快说说吧,怎么主战法?”拓拔弘虽然只有十三岁,却是个好战份子,早被那些缩头缩脑的老臣们整厌烦了!

  慕容白耀微微一笑,道:“陛下,容臣南下,整兵五万,列阵青州,等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北方边镇不必大动干戈,继续防范柔然蠕蠕就是!”

  众臣嗤之以鼻,“五万?闹着玩呢,宋魏俩国打多少年了?五万够塞牙缝的不?”

  拓拔弘一听,却来了兴致,从龙椅上猛然站起,拍手道:“慕容爱卿说的是,朕这次要御驾亲征!夺回青州!”

  一句话把冯太后从珠帘后面说了出来!

  她的玄底描金凤袍在地面拖出轻微的声响,但是没有一丝匆忙。

  只听她笑道:“陛下不可玩笑,怎可轻易离开王庭?再说战场刀枪无眼,陛下不可身临险地……”

  拓拔弘七个不服八个不愤的闭了嘴,他必须得听母后的。

  冯太后轻挥衣袖,给满朝文武吃了一颗定心丸:“各部按陛下旨意办吧,日落前将筹军文书呈上来,散朝!”

  殿外的风卷着落叶掠过廊下,她抬头望了眼天色,淡淡吩咐身旁内侍:“告诉御膳房,加几样小菜,一坛清酒,我要请慕容白耀将军喝几杯!”

  第二日,朝堂之上,拓拔弘便升慕容白耀为征南大将军,整军备战!

  此时刘宋这边已经打得冒烟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彧任命自己的弟弟,司徒大人,建安王刘休仁为主帅,都督征讨诸军事,又任命江州刺史王玄谟为副帅,沈攸之为寻阳太守,兵屯虎槛。

  刘子勋这边主要靠的是薛安都,在此之前,薛索儿、柳光世已经携带薛安都的家眷,逃出京城。

  青州这个位置太特殊了,所有战将都在怀念孝武帝刘骏当年的用兵如神,爱养将士。

  青州刺史沈文秀、冀州刺史崔道固分别派刘弥之、傅灵越率兵响应薛安都,支持刘骏的儿子。

  支持刘子邵就是支持刘骏,他们就是这样认为的。

  俗话说得好,“春秋无义战”,这场刘宋内部的对决,无所谓对与错,就是干。

  标准的胜者王侯败者贼。

  蔡兴宗谋定大事之前,可能也没想到会遇到这个糟糕的局面,回想起沈庆之临死前那欲言又止的表情,蔡兴宗禁不住暗暗折服。

  也许这老家伙早已算定拥立刘彧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所以才明知是死,还是守愚抱忠,不负武帝,为的就是不愿趟这趟浑水。所以说姜还是老的辣!

  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仗必须得打!

  在蔡兴宗等人的谋划之下,明帝刘彧兵分三路!

  第一路:为东路军,将领为江方兴、吴喜,主要负责征讨平定现浙江省绍兴市和宁波市,石家庄市等东南各州郡;

  第二路:为北路军,由张永、刘勔[ǎn]、萧道成为主,正面迎敌殷琰、薛安都等人,抵挡住北方的攻势。

  第三路:西路军,由沈攸之、张兴世率领,讨伐刘子勋的寻阳政权,主要对阵袁??、刘胡等人。

  跟随刘骏青州大捷的殷孝祖被明帝重用,持节任抚军将军,都督前锋诸军事。明帝派他进驻虎槛,和沈攸之一起合作,恩庞赏赐优厚。

  殷孝祖青州大战何其威风?后跟随沈庆之剿灭刘诞,也是有板有眼,这回不一样了,犊子装圆了,欺辱其他将领,军中有父子兄弟在对方战区的,一律逮捕审判,这就有点过分了,于是,军心涣散!将令不行。

  宁朔将军沈攸之,深得伯父沈庆之言传身教,兵法娴熟,安抚官兵,搞好团结,努力弥补殷孝祖惹出来的大窟窿。

  殷孝祖每次出战,为装军威,常携带云盖和战鼓,招摇过市,对方阵营陶亮一看,对手下说:“殷孝祖真是浪得虚名,这不是一位‘死将’吗?对敌作战,居然带着豪华的仪仗队,来来来,神射手们,万箭齐发射死他!”

  等殷孝祖反应过来,为时已晚,箭雨纷纷落下,他躲避不及,被流箭射中,当场阵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