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太上皇出关北击柔然,宋明帝驾崩养子登基-《笑谈资治通鉴之南北朝》

  话说明帝听说拓拔弘把居所变成了修行之地,还挺简朴的,生向往之心,他也爱好佛法。

  反复琢磨那我也得向拓拔弘学习,于是把原来的府邸装潢修建,改成了庙院,称“湘宫寺”,他还看不起拓拔弘呢,你个寒酸样,看看我这里,多么壮观华丽!!

  他还准备兴建一座十层佛塔,可惜修了塌,塌了修,最后也不能成功,他也奇了怪了,怎么回事,太高了?佛祖不喜欢?那扯开修,修两座,一座五层!这回行了。

  咱也不知道信佛到底信的啥?

  那都是老百姓卖子、卖妻、卖房子、卖地筹集的钱,佛陀如果真有灵,是不是得慈悲为怀?看到这玩意儿不得气哭了啊?

  如果佛陀看见了会开怀大笑,那西天我佛,咱还是别信了!

  这不是功德,这是罪过。

  公元472年春,明帝终于病倒了,与此同时,二月份,柔然汗国再次南下来袭,侵犯北魏边境。

  你不服不行,柔然真是一个奇葩,只要北魏有风吹草动,他必随时跟上,先踹几脚再说。

  北魏太上皇拓拔弘一听,怎么的?看我儿子当皇帝都来伸一脚,是吧?我还没死呢!!!

  他立刻从寺庙中走出来,披挂上阵,跃上战马,长矛一挥,直指柔然!

  柔然军一看太上皇怎么出来了?这也打不过啊!迅速撤退。

  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一直是柔然的战略!

  东部敕勒部落趁机叛变,也投奔了柔然,俩军合在一处,那也没好使,被拓拔弘打了个稀里哗啦,太上皇拓拔弘除恶务尽,亲自率军追击,一直追到石碛,柔然早跑没影儿了,消失在大漠深处,拓拔弘搜寻几日没有结果,班师回朝。

  然后,他又念经去了,可也是没谁了!!!

  北魏皇帝退位之后,按照南北朝之前的规矩,宋魏之帝前后登基,必得先后出事,这个规矩还是挺准的,刘宋明帝这一病,就卧床不起了。

  之前他已经利用各种机会,各种手段将刘室宗亲显贵,有点能力,长的齐整一点的,差不多杀光了,与他共患难的刘休仁也能没躲过去。

  他方法很多,有打猎时假装误伤射死的,有暗杀的,也有直接赐死的,细节也就那样吧。

  只有刘休范人品低劣,愚蠢贪婪,反倒是逃过了一劫。

  反正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先人立法垂制,遗训余风,后世有样学样!

  刘欲虽然号称战神,马上得天下,却开了个坏头,六位被拿下的皇帝说杀就杀,毫不留情。

  你可以不在乎皇位上的那个人,但是必须维护天子的尊严,你都这么干了,后人能好得了吗?

  所以他的几代后人,经过大臣杀,兄弟杀,自己杀,基本就给罢园了!血脉几乎断绝。

  民间传说还有漏网之鱼,那肯定是有的,可是古代宗室考察特别严格,不是你站出来说我是谁,人家就能承认的。

  私生子回归本家,在古代那可得费老鼻子劲了!

  刘义宣当年家中有三千歌姬美妾,据说他被杀时,有很多血脉流落到了民间,不知是真是假,也无从考证了。

  可以这么说,明帝善猜忌还犯糊涂,寡恩薄情又少义,遂酿成了历史上有名的“灭亲大祸”!

  可真是祸福无门,咎由自取!

  后来果然出现了根基无人庇护,幼主孤立无援,政权因势弱而被转移,刘宋王朝也随之覆灭的结局。

  有人说这是上天要灭亡刘宋,所以派下个刘彧,可能已经厌倦了刘宋,可是我觉得还是自己找的,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嘛。

  却说明帝病情加重,考虑到死后,宗室虽然没了,可是皇后王贞风也不怎么把握,她一定会临朝主政,那她的哥哥江安侯王景文???

  他可是国舅啊!非当宰相不可!

  他越想越怕,疑心生暗鬼,总觉得王氏家族强大,能人倍出,可能已有了篡位的想法。

  这肯定不能放任不管,趁我还有口气,王景文你也别活了!

  于是明帝派宦官使者,送药王景文,命他服毒自尽,还腆个大脸,亲自写了封诏书道:“你我多年挚友,我不说,你也该知道我的心,为了保全王氏一门,我知道你会做出正确选择。”

  使节到时,王景文抬头看了一眼,瞟了一下他手里捧着的东西。淡然一笑,接着下棋。

  王景文突然想起个笑话,道;“陛下也喜欢下围棋的,但是实话实说,棋艺不敢恭维。”

  客人一愣,他神色如常,接着讲道;“他还想挑战号称围棋第一品的彭城丞王抗,那可是围棋大家,王抗不敢赢,各种假输,还虚伪说:“皇帝飞棋,太厉害了,神出鬼没,臣抗实在不好判断。”

  说着说着,几位都忍不住乐了。

  一盘棋结束,他接过皇帝诏书,打开封套看罢,慢悠悠地放到棋盘底下,看着客人笑道:“你个臭棋篓子!”

  然后接过毒药,一饮而尽!

  明帝听说他死了,病都好了几分,赶紧赐了个开府仪同三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为别的,你死了,我放心!

  可是养子刘昱才十岁,顾命大臣还得安排。

  于是尚书令袁粲、荆州刺史蔡兴宗、右仆射褚渊、郢州刺史沈攸之,共同入宫接手诏,辅佐新君。

  褚渊素来和萧道成关系交好,于是引荐给明帝,明帝下诏任命他为右卫将军,负责皇城安全,与袁粲等共掌机事。

  当天晚上,折腾够了的刘彧觉得万无一失,保了!!终于闭了眼。

  随后太子刘昱即皇帝位,宣布大赦,他也是南朝宋的第八任皇帝,史称“后废帝”。

  北魏那边的小皇帝六岁了,这边这个年方十岁。

  俩小孩儿又开始上场落坐,南北对局。

  老天就是这么安排的,南北要的就是势均力敌,谁也别欺负谁!

  刘宋袁粲、褚渊秉政,本来想好好干一番事业,明帝时太过奢侈,百姓负担重,于是欲行节俭,挽救其弊。

  可是小皇帝身边有俩人,那个会啊,把小皇帝哄得特别开心,这俩人就是阮佃夫、王道隆,有了小皇帝撑腰,这二位公开受赂,几位顾命大臣,说什么也禁止不了!

  要说刘昱也是个聪明的孩子,五、六岁时才开始读书,但却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而且还特别喜欢手工,亲手做的金银器饰还有衣帽都很优秀;气死裁缝!

  有一次听宫人吹篪[chí],觉得有趣,要到手里,便能吹奏,之前他根本没见过这个东西。

  这样的孩子,那就在两可之间了,往好了去,杰出君王,往反方向去,那也是淘气淘出高境界的主儿,偏偏他就不爱学习,只爱玩乐!

  而且他不知道听谁说的,自己亲爹不是明帝,而是弄臣李道儿!

  这个小孩儿也是逆天了,不以为然,每次改穿便服外出,就自称李统,或者李将军!!

  他也不喜欢宫廷里的生活,觉得太过拘束,王太后时常督促,他不胜其烦,于是常穿短裤、短衫,混出宫去。

  穿梭于军营、官府、街巷、田野之间,像只自由自在的小鸟。

  有时甚至夜不归宫,投宿旅店,白天困了就睡在马路旁边。高兴了在人群中间挤来挤去,或者把自己的手工艺品拿出宫外,跟百姓做买卖。

  刘昱天生不知恐惧为何物,出行从不带禁卫军,只有几个贴心的随从跟着,处乱逛,从清晨到日落。

  生母陈太妃在宫里,接到的最多的报告就是皇帝又又又丢了!

  她多次乘车随后就追,有时能逮住,有时找不到,随着刘昱愈来愈放肆,陈太妃也无能为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