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换帝风波,告一段落,血雨腥风也终于刮了过去。
各地兵戈暂歇,喘口气。
以前一直以为江南人温文尔雅,不爱争斗,打架都是越骂越远,永远一副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画面,看了南北朝,印象全部颠覆,南北双方谁更爱动手?还真不好说了,哈哈。
刘宋解除戒严,大家坐下来论功行赏。
侍中柳世隆扼守郢城,使沈攸之不得东下,起到了关键作用,被召回朝中,任侍中、尚书右仆射,封授贞阳县侯。
他咋这么厉害呢?能用一座孤小之城,完成这么艰苦的任务?
因为柳世隆从小便熟读兵书,他还有个好老师,也就是他的伯父。
他的伯父是哪一位?
常胜将军柳元景!
柳世隆年轻时,风度翩翩,深得伯父柳元景的宠爱,孝武帝刘骏听说他有个出色的侄儿,亲自召见,一番言谈对论,刘骏拍案叫绝,道:“此子将来必位至三公,柳公好好培养吧!”
孝武帝刘骏确实巨眼识殊,可惜他不知道的是,人家后来确实位列三公,只是拿的不是他老刘家的俸禄。
萧道成回军,还镇东府。
将自己家的人一顿安排,右卫将军肃赜被任命为江州刺史,中领军非侍中萧嶷莫属。
尚书令打没了,必须得补一个上来,尚书左仆射王僧虔当仁不让。
倒出来的左仆射空位,由王延之添补。
吏部郎王俭,是王僧绰之子,家传绝学,见识博广。
而且此人神采焕发,从小就学而不倦,誓当宰相,朝野上下对他极其推崇。
萧道成更是对他欣赏有加,任命王俭为太尉右长史,平日里十分尊重,二人关系密切,很快成了萧道成有力的臂膀,事无大小,萧道成都交给他处理。
萧道成再也不用顾及任何人,总领太尉、全国十六州军事都归他管。
还有一个卫将军褚渊,他一开始便和刘秉,袁粲决裂,为萧道成铺路,被任命为中书监、司空。
各位将官,按照功劳各自加官进爵,朝野一片祥和欢庆之色。
谁会在血泊中扬起笑脸,把酒言欢呢?
大人物们都能。
其中有个大人物,名黄回,曾经数次调弄心机,临阵倒戈,萧道成根本没相信他。
但是黄回有部曲数千人,萧道成知道不能强行遣散或收编,那又是一场血拼,没必要再死人了。
于是萧道成以邀宴庆功为由,热情似火的将其招进东府。
黄回这个没长心的,把儿子黄僧念还一起带着赴宴来了。
酒无好酒,宴无好宴,古来如此。
俩人被萧道成当场抓获,一并斩首!
之后,萧道成装模做样的将调兵铜斧送回朝廷,交给宋顺帝刘准。
刘准很是乖巧,小皇帝穿着锦绣皇袍,眼睛黑漆一样,清纯可爱,孤零零坐在偌大的龙椅之上,忙道:“太尉收着就好。”
萧道成脸一沉,埋怨道:“陛下说何话来?这是规矩,不是当朝天子,怎可握着铜斧?”
刘准差点吓尿了,不敢啰嗦,急忙将铜斧收进锦盒之内。
萧道成离开以后,刘准抱着锦盒,趴在其上,放声大哭,道:“我不想要这个,我想活着,谁来帮帮我?”
殿内殿外,空无一人!
怎么还可能有人帮他?刘彧将所有刘氏宗室有点能耐的都杀光了,而刘子业又杀光了包括沈庆之、柳元景、颜师伯在内的所有忠臣良将。要知道这些人可是誓死效忠刘骏的人。
刘宋如枯灯一盏,摇摇欲灭,无非捱时日罢了!刘准就是那个可怜的小灯芯儿。
萧道成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自己面北登位做铺垫,清除弊政,查禁官府与民间奢侈浪费之风。
公元478年秋八月,萧道成以朝廷名义,撤销御府、左右尚方署的华丽装饰和各种玩赏器物。
禁止民间攀比生事,使用华贵的衣饰和用品,大家不要再卷了,没的那么疲累,共列下来,计十七条。
这天萧道成无事闲溜达,直接溜达进了柳世隆的府门。
柳世隆善于弹琴,独创的“柳公双琐”指法,为当时最高水平,正在自娱自乐。
柳世隆醉心的弹,萧道成站在厅外沉浸的赏。
一曲终了,柳世隆自鸣得意道:“我的本领有三,第一当属马槊,清谈实排第二,弹琴也只能排第三喽。”
萧道成哈哈大笑着推门而入,道:“柳公真乃神人,武能长槊破敌,文能一曲定邦,我这个弄不来,更喜欢下棋。”
柳世隆连忙见礼,道:“不知太尉到来,失迎失迎!快快里面请!”随即也拍掌大笑。
俩人闲坐喝茶,柳世隆道:“我听说太尉棋艺高超,还亲自编写了一部《齐高棋图》一共有二卷,哪天不知可否给在下观赏一下?”
萧道成确实是史载以来,首位亲自着作围棋书谱的皇帝,他笑了笑道:“都是雕虫小技,不足挂齿,回府便让人送来,正好请柳兄给指点一二。”
俩人又互相吹捧了一阵,萧道成瞄了眼堂上挂着的书画作品,而后才言归正传,道:“我今天来,正有个事情不知该如何处置,特来请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柳世隆一揖到地,道:“太尉请讲,请教不敢当,但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萧道成:“你知道我这个人,虽然才疏学浅,可是也爱舞文弄墨,附庸风雅,尤其喜欢草书和隶书。
现在满朝诗词歌赋,你瞧出来没有?满满都是贵族气,太脱离百姓生活了,想改一改呢,从何处下手才好?”
柳世隆一听,便明白了,萧道成这是要割除刘宋的文化命脉,拿回文化话语权。
可是谈何容易,前有谢灵运,后有孝武帝刘骏,坐稳了“大明诗坛”的根基,尤其是刘骏诗歌辞藻华美奔放,诗文菁华璀璨高贵,而且情感真挚,对仗工整,深刻影响了“大明诗坛”的走向,这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如《初秋诗》,柳世隆就极其喜爱,正在他大厅里挂着呢!
他要是不挂,估计萧道成还不能找他聊天。他这左一眼,右一眼,这顿眉眼乱飞!
诗中云:
“夏尽炎气微,
火息凉风生。
绿草未倾色,
白露已盈庭!”
这词多优美啊,细腻,悠远,谁不爱呢?
但是萧道成既然这样说了,他也不能消极抵抗,于是道:“是得改一改了,太过华美,华而不实。”
“极对,极对,我更喜欢西晋时期的潘岳、陆机,太康诗风才是清新自然,意境幽远的……”
柳世隆当即举双手赞同。
萧道成只坐闲聊天,说完便走了。
柳世隆赶紧将刘骏的诗拽了下来,抹了一把额头冷汗!
萧道成随即命文人整理文集,自己没事也写一些,与臣公的们互通有无,相互品评,大家也逐渐明白了他的想法,刘宋那一套过时了,不能再用了!
中有会察言观色者,砸吧出味道,尚书令王僧虔,立刻奏报:“朝廷礼乐,多违正典,也得改一改,三国曹魏时期,曹氏三代帝王的建安风韵,遗留下来的乐声,仍在耳际。
那才是正统!
没想到情况不断变化,欣赏趣味也跟着转移,现在居然逐渐衰落。我觉得还是曹氏更加高贵,更中庸清雅,可是近些年,民间制作的新歌曲,庸俗不堪,淫乱杂芜,应该令有关部门,加以整理补充!”
萧道成大喜,当即以朝廷名义予以批准。
由此可见,萧道成绝对不是一介武夫,人家成功是有理由的。
文化话语权多重要呢!
所以文化建设不能停,大家接着笔耕不辍,写小说吧……哈哈
各地兵戈暂歇,喘口气。
以前一直以为江南人温文尔雅,不爱争斗,打架都是越骂越远,永远一副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画面,看了南北朝,印象全部颠覆,南北双方谁更爱动手?还真不好说了,哈哈。
刘宋解除戒严,大家坐下来论功行赏。
侍中柳世隆扼守郢城,使沈攸之不得东下,起到了关键作用,被召回朝中,任侍中、尚书右仆射,封授贞阳县侯。
他咋这么厉害呢?能用一座孤小之城,完成这么艰苦的任务?
因为柳世隆从小便熟读兵书,他还有个好老师,也就是他的伯父。
他的伯父是哪一位?
常胜将军柳元景!
柳世隆年轻时,风度翩翩,深得伯父柳元景的宠爱,孝武帝刘骏听说他有个出色的侄儿,亲自召见,一番言谈对论,刘骏拍案叫绝,道:“此子将来必位至三公,柳公好好培养吧!”
孝武帝刘骏确实巨眼识殊,可惜他不知道的是,人家后来确实位列三公,只是拿的不是他老刘家的俸禄。
萧道成回军,还镇东府。
将自己家的人一顿安排,右卫将军肃赜被任命为江州刺史,中领军非侍中萧嶷莫属。
尚书令打没了,必须得补一个上来,尚书左仆射王僧虔当仁不让。
倒出来的左仆射空位,由王延之添补。
吏部郎王俭,是王僧绰之子,家传绝学,见识博广。
而且此人神采焕发,从小就学而不倦,誓当宰相,朝野上下对他极其推崇。
萧道成更是对他欣赏有加,任命王俭为太尉右长史,平日里十分尊重,二人关系密切,很快成了萧道成有力的臂膀,事无大小,萧道成都交给他处理。
萧道成再也不用顾及任何人,总领太尉、全国十六州军事都归他管。
还有一个卫将军褚渊,他一开始便和刘秉,袁粲决裂,为萧道成铺路,被任命为中书监、司空。
各位将官,按照功劳各自加官进爵,朝野一片祥和欢庆之色。
谁会在血泊中扬起笑脸,把酒言欢呢?
大人物们都能。
其中有个大人物,名黄回,曾经数次调弄心机,临阵倒戈,萧道成根本没相信他。
但是黄回有部曲数千人,萧道成知道不能强行遣散或收编,那又是一场血拼,没必要再死人了。
于是萧道成以邀宴庆功为由,热情似火的将其招进东府。
黄回这个没长心的,把儿子黄僧念还一起带着赴宴来了。
酒无好酒,宴无好宴,古来如此。
俩人被萧道成当场抓获,一并斩首!
之后,萧道成装模做样的将调兵铜斧送回朝廷,交给宋顺帝刘准。
刘准很是乖巧,小皇帝穿着锦绣皇袍,眼睛黑漆一样,清纯可爱,孤零零坐在偌大的龙椅之上,忙道:“太尉收着就好。”
萧道成脸一沉,埋怨道:“陛下说何话来?这是规矩,不是当朝天子,怎可握着铜斧?”
刘准差点吓尿了,不敢啰嗦,急忙将铜斧收进锦盒之内。
萧道成离开以后,刘准抱着锦盒,趴在其上,放声大哭,道:“我不想要这个,我想活着,谁来帮帮我?”
殿内殿外,空无一人!
怎么还可能有人帮他?刘彧将所有刘氏宗室有点能耐的都杀光了,而刘子业又杀光了包括沈庆之、柳元景、颜师伯在内的所有忠臣良将。要知道这些人可是誓死效忠刘骏的人。
刘宋如枯灯一盏,摇摇欲灭,无非捱时日罢了!刘准就是那个可怜的小灯芯儿。
萧道成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自己面北登位做铺垫,清除弊政,查禁官府与民间奢侈浪费之风。
公元478年秋八月,萧道成以朝廷名义,撤销御府、左右尚方署的华丽装饰和各种玩赏器物。
禁止民间攀比生事,使用华贵的衣饰和用品,大家不要再卷了,没的那么疲累,共列下来,计十七条。
这天萧道成无事闲溜达,直接溜达进了柳世隆的府门。
柳世隆善于弹琴,独创的“柳公双琐”指法,为当时最高水平,正在自娱自乐。
柳世隆醉心的弹,萧道成站在厅外沉浸的赏。
一曲终了,柳世隆自鸣得意道:“我的本领有三,第一当属马槊,清谈实排第二,弹琴也只能排第三喽。”
萧道成哈哈大笑着推门而入,道:“柳公真乃神人,武能长槊破敌,文能一曲定邦,我这个弄不来,更喜欢下棋。”
柳世隆连忙见礼,道:“不知太尉到来,失迎失迎!快快里面请!”随即也拍掌大笑。
俩人闲坐喝茶,柳世隆道:“我听说太尉棋艺高超,还亲自编写了一部《齐高棋图》一共有二卷,哪天不知可否给在下观赏一下?”
萧道成确实是史载以来,首位亲自着作围棋书谱的皇帝,他笑了笑道:“都是雕虫小技,不足挂齿,回府便让人送来,正好请柳兄给指点一二。”
俩人又互相吹捧了一阵,萧道成瞄了眼堂上挂着的书画作品,而后才言归正传,道:“我今天来,正有个事情不知该如何处置,特来请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柳世隆一揖到地,道:“太尉请讲,请教不敢当,但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萧道成:“你知道我这个人,虽然才疏学浅,可是也爱舞文弄墨,附庸风雅,尤其喜欢草书和隶书。
现在满朝诗词歌赋,你瞧出来没有?满满都是贵族气,太脱离百姓生活了,想改一改呢,从何处下手才好?”
柳世隆一听,便明白了,萧道成这是要割除刘宋的文化命脉,拿回文化话语权。
可是谈何容易,前有谢灵运,后有孝武帝刘骏,坐稳了“大明诗坛”的根基,尤其是刘骏诗歌辞藻华美奔放,诗文菁华璀璨高贵,而且情感真挚,对仗工整,深刻影响了“大明诗坛”的走向,这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如《初秋诗》,柳世隆就极其喜爱,正在他大厅里挂着呢!
他要是不挂,估计萧道成还不能找他聊天。他这左一眼,右一眼,这顿眉眼乱飞!
诗中云:
“夏尽炎气微,
火息凉风生。
绿草未倾色,
白露已盈庭!”
这词多优美啊,细腻,悠远,谁不爱呢?
但是萧道成既然这样说了,他也不能消极抵抗,于是道:“是得改一改了,太过华美,华而不实。”
“极对,极对,我更喜欢西晋时期的潘岳、陆机,太康诗风才是清新自然,意境幽远的……”
柳世隆当即举双手赞同。
萧道成只坐闲聊天,说完便走了。
柳世隆赶紧将刘骏的诗拽了下来,抹了一把额头冷汗!
萧道成随即命文人整理文集,自己没事也写一些,与臣公的们互通有无,相互品评,大家也逐渐明白了他的想法,刘宋那一套过时了,不能再用了!
中有会察言观色者,砸吧出味道,尚书令王僧虔,立刻奏报:“朝廷礼乐,多违正典,也得改一改,三国曹魏时期,曹氏三代帝王的建安风韵,遗留下来的乐声,仍在耳际。
那才是正统!
没想到情况不断变化,欣赏趣味也跟着转移,现在居然逐渐衰落。我觉得还是曹氏更加高贵,更中庸清雅,可是近些年,民间制作的新歌曲,庸俗不堪,淫乱杂芜,应该令有关部门,加以整理补充!”
萧道成大喜,当即以朝廷名义予以批准。
由此可见,萧道成绝对不是一介武夫,人家成功是有理由的。
文化话语权多重要呢!
所以文化建设不能停,大家接着笔耕不辍,写小说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