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辩论结束,崔浩完胜,更增加了拓跋焘北伐的决心。
当即可汗大点兵,准备打柔然。
临行之时,拓跋焘笑着问崔浩:“如今就咱们君臣二人,你预测一下,战果如何?”
崔浩偷偷看了看拓跋焘英气绝伦的脸,低下头说道:“此战必克。只是臣还有一个小小的担心………”
拓跋焘道:“请讲无妨。”
崔浩面有忧色,道:”恐怕此次出征,将领们瞻前顾后,顾虑太多,不能深入追击,无法取得彻底的胜利。陛下,应多多勉励才是。”
拓跋焘点头称是,这也是他所担心的。
于公元429年,四月二十九日,于平城正式誓北伐。
兵分两路,一路0拓跋焘亲帅向东取道黑山;另一路,由平阳王长孙翰向西取道大娥山,相约会师柔然王庭,这就是拓跋焘的风格,有点军备竞赛的意思。
听着好像特别靠谱,其实一点谱没有,而且是个高难度目标。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此时,无论长孙翰还是拓跋焘,都不知道柔然的王庭在哪,这个师咋会啊?
两人约在一个谁都不知道在哪的地方见面,是不是有点魔幻?
五月份,拓跋焘亲自领军至漠南也就是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区,几场战下来,柔然跑得比兔子都快。
追不追?追就得深入柔然腹地,那就会危机四伏!
拓跋焘在帐中来回踱步。
此时帐外人影一晃,拓跋焘大喊了一声:“进来!”
花木兰低着头,脚步谨慎的走进帐中。
“原来是你啊!”拓跋焘松了口气,坐了下来。
花木兰给他倒了杯茶,端了过来,什么也没说,但是脸上都是关切。
看着拓跋焘着急,她更心急。
“我想舍弃辎重,率领轻骑兵,各自备一匹马,带三天干粮,深入柔然腹地,你说可行吗?”拓跋焘像是在问花木兰,也像是在问自己,他还没下定决心。
花木兰语声坚定,充满信任道:“陛下,可行!”
拓跋焘将茶一饮而尽,重重放下道:“就这么干!直捣黄龙!”
柔然做梦也没想到拓跋焘会如此豁的出去,腹地无备,临战惊慌溃散,而且一到夏季,柔然本来就有这个习惯,游牧民族嘛,到季节把部众解散,各处寻找水草丰美之处,进行放牧。
到了秋季等马肥兵壮,才又会把部众聚集起来,驰离荒野,南下中原,进行掠夺!
谁知道拓跋焘不讲武德,人家放牧谈对象时,他就来了!
柔然一看尘沙飞扬,就要玩命的跑!可是放牧的牛马又舍不得丢,结果马是最通人性的,公马恋着母马,母马护着小马,你拼命抡鞭子,只是就地转圈圈,也驱赶不走。
即使走了没多远,看见水草之处,马群自己就跑了过去,又聚集在了一起。
柔然这边彻底乱套了,忙着焚烧帐篷,和马匹斗智斗勇,被拓跋焘的北伐军打得七零八落。
结果没多日,柔然军队只好忍痛割爱,扔下牛马不管,跑得无影无踪了。
拓跋焘心急如焚,又跑哪里去了呢?
他正焦虑的派出各队人马,四处搜索之时,却远远看见一个将领正在鞭打士兵,不免心里不快,正是同仇敌忾之时,如此作为,岂不是会寒了将士之心?于是赶过去看。
只见一位眉清目秀的将军,脸绷得雀青,瞪着水杏一样的眼睛,一边抡鞭子,一边厉声呵斥:“告诉你们多少遍了,不得抢掠牛羊牲畜,只给我抓人!我让你们抢,让你们违抗军令!”
拓跋焘一看,发威的正是中将军花木兰。
“干什么呢?”拓跋焘纵马上来制止道。
花木兰一看拓跋焘,赶紧单膝跪倒,道:“抢这些牛马没用,我让他们抓人,见到喘气的,就给我抓回来!”
“抓回来干什么?”拓跋焘满脸疑问。
正说着几个士兵果然逮回来几个柔然人,拖着往这边走。
花木兰起身奔了过去,对着一个人,上去就是一脚,问道:“你们可汗郁久闾大檀在哪?”
拓跋焘恍然大悟,郁久闾大檀在哪,柔然的王庭就在哪。
柔然人也是有骨气的,也可能是真不知道,趴在地上,抱着脑袋喊:“不知道。”
花木兰手起刀落,人头落地,不知道活着干啥,浪费粮食,又拽过来第二个人,问道:“你知不知道?”
在寒光闪闪的大刀下,没有几个能嘴硬到底的。虽然都说不太清楚,可是你一言,我一语,居然拼凑了个差不多。
花木兰把这些消息呈给拓跋焘,再加上别的将领汇聚而来的消息,拓跋焘居然分析了个八九不离十。
拓跋焘带领部众,快马加鞭,直奔郁久闾大檀的王庭而来。
此时郁久闾大檀,慌得一批,他也不知道魏军是怎么奔袭而来的,只能仓促迎战,可是身边兵士不足,也没时间召集散落各地的部众,无奈之下,一狠心一跺脚,放火焚烧王庭,马不停蹄的向西逃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拓跋焘如附骨之蛆,又如催命厉鬼紧咬不放,追的郁久闾大檀,精疲力尽,苦不堪言。
其余北魏主力大军随后赶到,全力搜捕藏在各处的柔然部众,按理说柔然的地盘也不小,东西五千里,南北三千里,北魏军如同铁梳子,反复篦扫,无论如何,这样搞,柔然肯定元气大伤。
东路的长孙翰进展如何?开始有点茫然,后来有人主动送上门来了,那就是驻守东线的郁久闾匹黎先,他是郁久闾大檀的弟弟。
他本来想打一打,可惜战斗力不行,只好召集部众向哥哥靠拢。
无形之中,他变成了向导,长孙翰紧追不放,薅着尾巴就是踹!几次反身交手厮杀,结果柔然部队士气低落,被斩杀数百,大部溃散。
很快东路军也靠近了郁久闾大檀,你说他能有好吗?
柔然可汗只好带着几百人,躲进了荒山深谷之中。想起来部众四散奔逃,牛马遍布原野,全成了北魏的战利品,这位柔然可汗,只觉得嗓子一咸,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破鼓万人捶”这事说得在理,曾经臣服柔然的高车部落,趁火打劫,公然出兵掠夺柔然,这把郁久闾大檀气得又吐一口血。其实这也是自然规律,他也是鲜卑族的部下,不也是没命的找鲜卑的茬吗?
回天乏力的郁久闾大檀,苟延残喘,晚上只能露宿在车上,准备随时跑路。
北魏士兵这仗打得越来越轻松惬意,到最后,不像是一场军事行动,倒是成了狩猎娱乐,斩杀和俘虏不计其数,光缴获的战马就有一百多万匹,其余牲畜、车辆、帐篷、物资,遍布山谷水畔,有数百万之多。
只有花木兰严明军纪,不得随意杀害百姓,违抗着军法从事!
有人看不惯她这套路数,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就是这样,不让杀,我们干什么来了?
投诉的太多,拓跋焘把花木兰叫了来,一顿训斥。
花木兰跪倒在地,有点难过的说:“大汗,我希望您是所有子民的大汗,不单单是鲜卑人的大汗!人都杀光了,还有什么趣味?”
拓跋焘愣了一下,没想到他小小年纪,竟能说出这种话来。
当即可汗大点兵,准备打柔然。
临行之时,拓跋焘笑着问崔浩:“如今就咱们君臣二人,你预测一下,战果如何?”
崔浩偷偷看了看拓跋焘英气绝伦的脸,低下头说道:“此战必克。只是臣还有一个小小的担心………”
拓跋焘道:“请讲无妨。”
崔浩面有忧色,道:”恐怕此次出征,将领们瞻前顾后,顾虑太多,不能深入追击,无法取得彻底的胜利。陛下,应多多勉励才是。”
拓跋焘点头称是,这也是他所担心的。
于公元429年,四月二十九日,于平城正式誓北伐。
兵分两路,一路0拓跋焘亲帅向东取道黑山;另一路,由平阳王长孙翰向西取道大娥山,相约会师柔然王庭,这就是拓跋焘的风格,有点军备竞赛的意思。
听着好像特别靠谱,其实一点谱没有,而且是个高难度目标。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此时,无论长孙翰还是拓跋焘,都不知道柔然的王庭在哪,这个师咋会啊?
两人约在一个谁都不知道在哪的地方见面,是不是有点魔幻?
五月份,拓跋焘亲自领军至漠南也就是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区,几场战下来,柔然跑得比兔子都快。
追不追?追就得深入柔然腹地,那就会危机四伏!
拓跋焘在帐中来回踱步。
此时帐外人影一晃,拓跋焘大喊了一声:“进来!”
花木兰低着头,脚步谨慎的走进帐中。
“原来是你啊!”拓跋焘松了口气,坐了下来。
花木兰给他倒了杯茶,端了过来,什么也没说,但是脸上都是关切。
看着拓跋焘着急,她更心急。
“我想舍弃辎重,率领轻骑兵,各自备一匹马,带三天干粮,深入柔然腹地,你说可行吗?”拓跋焘像是在问花木兰,也像是在问自己,他还没下定决心。
花木兰语声坚定,充满信任道:“陛下,可行!”
拓跋焘将茶一饮而尽,重重放下道:“就这么干!直捣黄龙!”
柔然做梦也没想到拓跋焘会如此豁的出去,腹地无备,临战惊慌溃散,而且一到夏季,柔然本来就有这个习惯,游牧民族嘛,到季节把部众解散,各处寻找水草丰美之处,进行放牧。
到了秋季等马肥兵壮,才又会把部众聚集起来,驰离荒野,南下中原,进行掠夺!
谁知道拓跋焘不讲武德,人家放牧谈对象时,他就来了!
柔然一看尘沙飞扬,就要玩命的跑!可是放牧的牛马又舍不得丢,结果马是最通人性的,公马恋着母马,母马护着小马,你拼命抡鞭子,只是就地转圈圈,也驱赶不走。
即使走了没多远,看见水草之处,马群自己就跑了过去,又聚集在了一起。
柔然这边彻底乱套了,忙着焚烧帐篷,和马匹斗智斗勇,被拓跋焘的北伐军打得七零八落。
结果没多日,柔然军队只好忍痛割爱,扔下牛马不管,跑得无影无踪了。
拓跋焘心急如焚,又跑哪里去了呢?
他正焦虑的派出各队人马,四处搜索之时,却远远看见一个将领正在鞭打士兵,不免心里不快,正是同仇敌忾之时,如此作为,岂不是会寒了将士之心?于是赶过去看。
只见一位眉清目秀的将军,脸绷得雀青,瞪着水杏一样的眼睛,一边抡鞭子,一边厉声呵斥:“告诉你们多少遍了,不得抢掠牛羊牲畜,只给我抓人!我让你们抢,让你们违抗军令!”
拓跋焘一看,发威的正是中将军花木兰。
“干什么呢?”拓跋焘纵马上来制止道。
花木兰一看拓跋焘,赶紧单膝跪倒,道:“抢这些牛马没用,我让他们抓人,见到喘气的,就给我抓回来!”
“抓回来干什么?”拓跋焘满脸疑问。
正说着几个士兵果然逮回来几个柔然人,拖着往这边走。
花木兰起身奔了过去,对着一个人,上去就是一脚,问道:“你们可汗郁久闾大檀在哪?”
拓跋焘恍然大悟,郁久闾大檀在哪,柔然的王庭就在哪。
柔然人也是有骨气的,也可能是真不知道,趴在地上,抱着脑袋喊:“不知道。”
花木兰手起刀落,人头落地,不知道活着干啥,浪费粮食,又拽过来第二个人,问道:“你知不知道?”
在寒光闪闪的大刀下,没有几个能嘴硬到底的。虽然都说不太清楚,可是你一言,我一语,居然拼凑了个差不多。
花木兰把这些消息呈给拓跋焘,再加上别的将领汇聚而来的消息,拓跋焘居然分析了个八九不离十。
拓跋焘带领部众,快马加鞭,直奔郁久闾大檀的王庭而来。
此时郁久闾大檀,慌得一批,他也不知道魏军是怎么奔袭而来的,只能仓促迎战,可是身边兵士不足,也没时间召集散落各地的部众,无奈之下,一狠心一跺脚,放火焚烧王庭,马不停蹄的向西逃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拓跋焘如附骨之蛆,又如催命厉鬼紧咬不放,追的郁久闾大檀,精疲力尽,苦不堪言。
其余北魏主力大军随后赶到,全力搜捕藏在各处的柔然部众,按理说柔然的地盘也不小,东西五千里,南北三千里,北魏军如同铁梳子,反复篦扫,无论如何,这样搞,柔然肯定元气大伤。
东路的长孙翰进展如何?开始有点茫然,后来有人主动送上门来了,那就是驻守东线的郁久闾匹黎先,他是郁久闾大檀的弟弟。
他本来想打一打,可惜战斗力不行,只好召集部众向哥哥靠拢。
无形之中,他变成了向导,长孙翰紧追不放,薅着尾巴就是踹!几次反身交手厮杀,结果柔然部队士气低落,被斩杀数百,大部溃散。
很快东路军也靠近了郁久闾大檀,你说他能有好吗?
柔然可汗只好带着几百人,躲进了荒山深谷之中。想起来部众四散奔逃,牛马遍布原野,全成了北魏的战利品,这位柔然可汗,只觉得嗓子一咸,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破鼓万人捶”这事说得在理,曾经臣服柔然的高车部落,趁火打劫,公然出兵掠夺柔然,这把郁久闾大檀气得又吐一口血。其实这也是自然规律,他也是鲜卑族的部下,不也是没命的找鲜卑的茬吗?
回天乏力的郁久闾大檀,苟延残喘,晚上只能露宿在车上,准备随时跑路。
北魏士兵这仗打得越来越轻松惬意,到最后,不像是一场军事行动,倒是成了狩猎娱乐,斩杀和俘虏不计其数,光缴获的战马就有一百多万匹,其余牲畜、车辆、帐篷、物资,遍布山谷水畔,有数百万之多。
只有花木兰严明军纪,不得随意杀害百姓,违抗着军法从事!
有人看不惯她这套路数,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就是这样,不让杀,我们干什么来了?
投诉的太多,拓跋焘把花木兰叫了来,一顿训斥。
花木兰跪倒在地,有点难过的说:“大汗,我希望您是所有子民的大汗,不单单是鲜卑人的大汗!人都杀光了,还有什么趣味?”
拓跋焘愣了一下,没想到他小小年纪,竟能说出这种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