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刘昶欲复国奔赴彭城,曹虎降北魏真假难辨-《笑谈资治通鉴之南北朝》

  拓拔宏于494年年底,后宫、祖庙,全部迁到了洛阳,北魏迁都工作基本完成。

  孝文帝诏令:所有由平城迁到洛阳的百姓,通通免税三年。

  刘昶与王肃在十月份,已经先行去往彭城,于那里出兵南下。

  征战途中,刘昶和王肃并辔而行,俩人同病相怜,都是属于南朝勋贵,避祸北朝,这心情的复杂程度不言而喻。

  刘昶年届六十,远望江南,尤其百感交集,心有所感,遂作断句一首:

  “白云满鄣来,

  黄尘半天起。

  关山四面绝,

  故乡几千里。”

  王肃听闻潸然泪下。

  作为刘义隆仅存在世的儿子,刘昶绝对是人生赢家,在北朝连娶了三位公主,也为刘裕保存下了唯一的血脉。

  从这点看,刘裕比萧道成强那么一丢丢,优秀基因得以流传下去,也是很重要的!

  就才学这一块,刘昶出类拔萃,当然了,和他哥刘骏还是没法比。

  看看人家写景多么精炼,语言质朴,张力十足,画面感真的超强,也不堆砌辞藻,却能让人感觉到满满的压抑,情景交融,景情无缝衔接,没有刻意煽情,却将征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表达得那么真实动人!

  刘昶二人大军开拔之后,北魏孝文帝主持搬迁之后第一次大型朝会,商议御驾亲征,挂帅南讨之事。

  孝文帝眼神冷峻,面沉如水。

  相州刺史高闾,也就是高允的弟弟,上表孝文帝,建议:“陛下三思啊,咱们刚迁都洛阳,千头万绪,百废待兴,国事尚处于草创阶段,此时南征是不是太仓促了些?”

  任城王拓拔澄,尚书李冲等人也都出班反对,这时候南征,还不得乱成一锅粥啊?

  反对声浪太过强大,拓拔宏没有独断专行,而是停朝再议,让大家也回去好好想想。

  拓拔宏当夜在御书房来回踱步,眉头锁成了一个紫疙瘩,怎么才能说服大家,同意这个事情呢?

  午夜已过,执事总管来催了几次,拓拔宏仍然不肯回后宫休息。

  突然风声大作,吹动窗棂,拓拔宏转头看向门口。

  此时,一个侍卫打扮的人,手持“鱼符”,连滚带爬的冲到门口,大叫:“我要见陛下,有事奏报!”

  “你奏报个啥?还让不让陛下休息了?明天一早再说吧!”执事总管压抑着嗓子,厉声呵斥。

  那特殊身份的侍卫进不来,隔着数名虎贲郎护卫高喊:“陛下,南齐曹虎派来信使请降了……”话音未落,早有虎贲郎护卫上前,一拳砸在他脑袋上,当场给削蒙了,昏倒在地。

  此时拓拔宏“咣当”一声,推开房门,喊道:“放他进来!”

  “进……来???,昏死过去了……”执事总管一捂脑袋,支支吾吾道。他随后转身,上去给虎贲郎护卫一脚,骂道:“你踏马的,手咋那么快呢?”

  那出手的虎贲郎护卫,立马跪倒在地,懊悔不已。

  “拖进来,弄醒!”拓拔宏气得鼻子都要歪了,一天天的,添乱比谁都厉害!都是小能手!

  很快任城王拓拔澄、被海王拓拔禧、咸阳王拓拔祥,被急召入宫。

  这些王爷,常随孝文帝左右,参与军国决策,既是宗室亲贵,也承担着护卫与辅佐的双重角色。

  曹虎请降,可不是一件小事!

  曹虎是谁?

  曹虎南齐雍州刺史,本名虎头,作战勇猛,深得齐武帝喜爱,遂亲自赐名“曹虎!”

  曹虎本来是萧道成一脉的将领,如今萧鸾谋朝篡位,曹虎不乐意也是正常现象,又考虑一朝天子一朝臣,身家性命堪忧,所以请降北魏,合情合理。

  拓跋宏对此事异常重视,主要是因为雍州战略地位太重要了。

  雍州地处南北交界的关键地带,是南齐抵御北魏的重要前沿阵地。

  如果能兵不血刃地得到雍州,对于北魏而言,其在南线的防守压力将大大减轻,还能进一步拓展战略空间。

  此前北魏就得到过这种甜头,还是在冯太后时期,南朝薛安都被逼反叛,投降北魏,北魏因此轻松拿下了淮河以北,这种好事,难道还要再来一回?

  三位王爷听闻此事,也是雀跃不已,道:“南齐动荡,萧鸾废帝自立,得位不正,曹虎作为南齐旧将,既不满又担心,投靠咱们情有可原,咱们趁机南征,就可事半功倍!太好了,陛下,南征吧!”

  拓拔宏微微一笑,道:“朕也是这么想的,明日朝会,都知道该怎么说了吧?”

  晨曦慢慢席卷大地而来,只休息了个把时辰的拓拔宏威严正坐,还是那个议题,不过拓拔宏手里多了曹虎这个重量级砝码!

  拓拔宏有自己的谋算,南征对于他而言,成败还在其次,主要是刚刚迁都,内部反对势力依然存在,暗中鬼祟,想带兵逃回平城的鲜卑贵族,大有人在。

  拓跋宏希望通过这次南征,来转移一下国内矛盾,同时也可借由战争状态,接管全国军队。

  调动过程中,一些鲜卑贵族手里的军队会被大规模南调,这样军队的指挥权,就会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

  什么时候,部队都是最重要的。

  曹虎的请降正好给了他一个完美南征的借口。

  可是大臣们买账吗?

  现任镇军将军的尚书李冲,首先发表意见道:“这曹虎妥当吗?我对南朝人没有好印象,奸猾狡诈,诡计多端。

  这能不能是萧鸾知道我们要攻打他们,使一出离间之计?陛下不了不查!”

  众人也都随声附和,迁都伊始,都想好好休息,过段安定的时光,谁愿意上战场搏命啊!

  高闾也道:“这种情况下请降,按照常规操作,曹虎必须派遣人质前来,如果不派,空口白牙的耍嘴皮子,足见其没有诚心,所以我觉得此事有诈,不应该轻举妄动。”

  孝文帝手驻额头,深深叹了口气,可真是难啊,谁知我心?我关心他是真降还是诈降吗?

  但是此话却不能明说,于是反驳道:“各位爱卿说的对,曹虎投降一事,虚实难辨。

  可能是假的,但是也可能是真的,万一是真的,难道我们要放弃这次大好机会吗?”

  众人谁也不敢搭话,这谁能打包票啊!

  拓拔宏见众人不语,接着道:“退一步说,如果曹虎投降确实虚假,朕也可以借此行巡视,抚慰淮河一带,探问民间疾苦,使朕的仁政善德广布出去,让他们知道大魏到底是什么样的,以便让他们观察之后,不知不觉中受朕感化,产生归顺本朝的心思。

  如果曹虎之降属实,而我们错失良机,没有及时接应,会有负于他一片弃暗投明之心,无疑将毁败朕的宏图大计!”

  这时,任城王拓跋澄站了出来,拓拔宏冲着他微笑,心下想,你倒是说话呀,昨晚上咱们不都说好了吗?磨磨蹭蹭的!

  可是任城王回去琢磨来琢磨去,都觉得此事有猫腻,不妥!

  于是他反悔了。

  他突然正色道:“我觉得高大人说的对,曹虎没有派人质前来,其中之诡诈之处,显而易知的。

  最主要的是新迁民众,心态还不稳定,皆有留恋本土之心,所谓故土难离,也是可以理解的。

  他们刚刚扶老携幼,长途跋涉而来,各方面都没有四平八稳,有的人家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家资储备已经空空如也。

  陛下,这种情况下,反而要驱使他们披坚执锐,出征打仗,是不是太强人所难了?”

  拓拔宏一口气憋在了心口,心里乱骂,这个皇叔什么都好,就是笨,笨得人恨不得拽过来捶一顿!

  拓拔宏不住咳嗽,拓拔澄根本没看出来异常,还侃侃而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