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魏主登临八公山;萧衍孤军救义阳-《笑谈资治通鉴之南北朝》

  拓拔宏的北魏大军平推而来,前面便是八公山!

  面对北魏的步步紧逼,时任南齐寿阳守将的萧遥昌,即萧鸾之侄,也是无奈至极,反复思量后,决定丢车保帅,收缩防线!

  于是仅在淝水南岸部署少量水军,阻止北魏军直接渡河攻城,而将八公山的守军赶紧撤退回寿阳,加强寿阳城的防御力量。

  也就是将八公山拱手相让!

  拓拔宏帅领众将官登临山顶,极目远望。

  八公山古称淝陵,方圆120余平方公里,有大小山峰四十余座,中有峡谷盆地,又有湖泊溪涧,连绵不绝,地势险要。

  拓拔宏禁不住感慨道:“今天来到这里,感觉跟到了少室山差不多。”

  身后的护卫杨大眼,适时恭维拓拔宏道:“陛下南征所向披靡,不要说这个小小八公山,江左早晚都是咱们大魏的!”

  拓拔宏转头看了看他,禁不住翘着嘴角一笑,道:“炫耀战功呢?从今日起,别做军主了,领统军之职吧。”

  杨大眼确实有点炫耀之意,不过也理所应当,这一路,他披坚执锐,勇冠三军,南齐士兵看见他就跟看见阎王爷一样,给送了个外号:“飞将军”!已经传扬开了。

  “大眼,你莫小看了这八公山,可知道这里的典故?”拓拔宏笑眯眯地问。

  杨大眼四处瞧了瞧,掂了掂脚尖,有点小尴尬,他还真不知道。拓拔宏又看了看陆睿,眼神里都是期望。

  陆睿从小便是他的伴读,前一阵子,把柔然都打酥骨了,文武全才,聪慧过人。

  他侧了一下身子,笑道:“臣还真知道一些,以前汉学师父讲过,这里曾是西汉淮南王刘安与苏非、李尚等八位方士讲经论道、炼丹求仙之地,因而得名。

  我记得,刘安及其门客还在此编纂了《淮南子》,并发明了豆腐!”

  众人闻言“噗嗤”一声笑了,此情此景,真的不适合讨论豆腐!

  拓拔宏胸膛起伏,手拍栏杆道:“这里还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前秦天王苻坚,曾经率领八十万大军在此渡江,结果被东晋谢安七万士兵击败,只给后人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俩个成语,如今想来令人唏嘘不已,可惜了……”

  陆睿道:“苻坚自大狂妄、急于求成,难怪会被谢安打败,他怎么能跟陛下相提并论呢?”

  拓拔宏忍不住闷笑了一声,这忽悠的有点过头了。

  他用手一指道:“看见寿阳城了吧?城垣高大、护城河宽阔,这可是六朝铁打的寿州;淝水之战时,寿阳可是在苻坚手里的,你们能拿下来吗?”

  众人一翻白眼,心里话,够呛啊,看着踏马的,不太好打啊!

  孝文帝又对陆睿说:“你我都是胡族,苻坚也是,风俗朴质、性情粗犷,苻坚当年为什么一定要过江?因为他和朕一样,一直顶着野蛮不化的帽子,谁不想变得知书识礼、文质彬彬呢?”

  众人听后都很疑惑,陛下你还不够文质彬彬啊?可以了!

  “你们这么看着朕干什么?光我一个人爱学习,肯努力有什么用?这也是朕整顿百官,大兴礼乐的原因,无非在移风易俗。

  说实话,朕身为天子,生在平城,长在平城,在哪里居住都是一样的,何必要迁都,去中原居住呢?

  朕还不是为了你们的子孙后代,脱离蛮夷的身份,习染好的风俗习惯,广闻多见,增加见识。百年树人,岂是那么容易的?”

  大家听完,禁不住低下了头,为了子孙后代,这确实是他们没有的胸襟和眼光。

  陆睿马上拍手道:“陛下圣明,咱们如果永远住在恒山之北,再遇上一个一味粗狂豪放的国君,还不得变得孤陋寡闻啊?”

  拓拔宏哈哈大笑,双手叉腰,道:“好在朕喜欢诗书礼易乐!”

  陆睿也笑了,道:“陛下的苦心,臣等明白,确如圣上所所言。就如同古代的金日,如果不到汉朝去做官,怎么能够知名于世呢?”

  孝文帝听了陆睿的话,十分喜悦,拍了拍他的肩头道:“孺子可教也!行了,下山吧,整顿兵马,准备攻打寿阳!”

  北魏大军兵临城下,南齐严阵以待,南齐尚书左仆射沈文季受萧鸾紧急命令,不惜一切代价,予以增援!

  此时的魏军,钟离还是久攻不下,士兵死伤众多。

  三月初九,孝文帝在河中沙洲上修筑了两座城堡,用栅栏阻断水路,拦挡寿春来救之敌。

  裴叔业奉命攻打这两座城堡,拔除这两枚钉子,经过几昼夜血战,成功攻克!

  但是寿阳的围困战,也正式开始,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如今双方都把目光投向了义阳,也就是刘昶和王肃的那一路!

  俩人开局很亮,已经连续攻克下邳(即今江苏睢宁),泗州(今江苏盱眙),尤其王肃带领的部队,连战连捷,又以琅琊王氏的身份临时号召,招降一万多人!

  之后俩人率军,直扑义阳!

  很快捷报又传,刘昶王肃再破义阳三关,即武胜关、平靖关、九里关!已经兵临义阳城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拓拔宏大喜,火线提拔,任命王肃为豫州刺史。

  问:从义阳到建康分几步?

  第一步,从义阳出发,先经陆路到随县。

  第二步,南下到安陆,经汉水进入长江。

  第三步,抵达建康。

  如果刘昶、王肃成功,建康被威胁,那么淮河、南阳、梁州势必会受到鼓舞,三路高歌猛进,南齐就是北魏的了!

  当然这几路,哪路成功都可以,效果都一样!

  495年正月底,刘昶、王肃率领大军围困义阳,号称二十万,在城外设计多道栅栏,南齐司州刺史萧诞派出军队应战,都被王肃击败!

  相比王肃,刘昶就显得急于求成了,他性格暴躁,刚愎自用。

  而且督军催战时,对下属官兵异常严酷残暴,部下也是人啊,谁的命不只有一条,可是也敢怒而不敢言。

  法曹行参军阳固,平时性格优雅,风度悠闲,怕军心崩坏,多次规劝刘昶,态度十分诚恳。

  刘昶还怒了,你个白面书生,这不是在拖后腿,涣散军心吗?于是想杀掉阳固。

  杀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刀,于是他命令阳固做攻城先锋。

  谁知临阵遇敌,阳固突然变成另外一副样子,勇猛果敢,指挥若定,倒是让刘昶刮目相看!

  随着北魏攻势越演越烈,义阳危在旦夕,二月中旬,萧鸾赶紧调派王广之率军救援义阳。

  距离义阳城还有一百多里时,王广之勒住马缰,禁不住内心颤抖,我这能行吗?不会是当炮灰去了吧?

  于是畏惧不前。

  黄门侍郎萧衍为偏帅,见军队停止前进,便知他怯懦了,一股火窜上了顶梁!

  不能停啊,义阳要是破了,北魏骑兵的铁甲军团,就会成风卷残云之势,那还了得!

  但是人家是主帅,自己只是个副手,还不能急头白脸那么整,于是大帐拜见王广之。

  萧衍须眉如画,儒雅英气,龙颜、日角、垂手过膝,相貌非常贵气,而且为人和善,善于沟通。

  他策略的提议,先让大军驻扎在下梁城,贴近北魏军营,与义阳成犄角之势,占据地理优势,整顿兵马以后,趁敌不备,突袭北魏。

  但王广之等人一听,那多近呢?头摇得很有节律,跟拨浪鼓一样,不行不行!

  王广之犹犹豫豫,来了也不能一直原地打转呢?于是派徐玄庆率领一支队伍,前去占据贤首山。

  贤首山也不错,离魏军不算太远,但是萧衍一听,要坏事,如果魏军出兵,断绝徐玄庆的粮道该如何是好?

  苦劝不听!

  果不其然,徐玄庆刚到贤首山,魏军闻风而动,真的从后面截断了粮道!

  没粮就算完,众人害怕,都不敢前去救援。

  王广之也懊悔不已,这还没怎么样呢,先让人家扣住了一支队伍,回去还不得被萧鸾杀头啊!

  萧衍见他六神无主,主动请命,去救援贤首山。

  此时王广之也不拧扯了,赶紧把部下精兵都分配给了萧衍。

  当天晚上,萧衍率精兵,命令极速前进,兵马沿着崎岖山路衔枚夜进,往死里跑!

  就这样绕过了北魏军,径直登上了贤首山。

  北魏军队发现时,萧衍已经跑过去了,也不知来了多少人马,只见山间人马攒动,旗鼓列阵!一时未敢逼近。

  天亮后,西南风突然大作,萧衍组织勇士,道:“西南风作,乃老天助我,此战必胜,跟我杀!”于是身先士卒,发动进攻。

  同时,义阳城中的萧诞一看外面来人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不能再等了,派遣长史王伯瑜出城攻击魏军栅栏,王伯瑜因风纵火,风借火势,火借风威,魏军顿时淹没在一片火海之中!

  萧衍的敢死队,自外击杀,北魏军腹背受敌,弃围溃退,自相践踏者,不计其数。

  北魏军士狼追狗撵一样,疯狂逃命,直奔彭城!

  萧衍与萧诞合兵一处,随后掩杀,王肃、刘昶单骑逃走,齐军斩杀、俘虏北魏军数以千计。

  义阳之围居然解了!

  萧衍一战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