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焕持方天画戟,毫不犹豫,匹马入城!
众人只见一员战将,生得面似傅粉,器宇轩昂,身高八尺,细腰乍背,剑眉斜飞入鬟,俊目黑白分明!风驰电掣进了城!
李焕头戴束发紫金冠,身穿藏青百花袍,外挂兽面连环铠,那是威风凛凛,杀气腾腾,他怒目大喝:“御史台办案!奉旨捉拿叛贼穆泰,与他人无关!敢有阻拦者,视为同党!”
众人一听,抄起兵器,翻身上马,奔李焕身后就钻,问:“需要帮忙不?”
穆泰原见李焕来了,根本没放在心上,不过是出身赵郡李氏,借门庭上位,绣花枕头白面郎一位,可是突然见到众人反水,他才大吃一惊,破口大骂,这起阳奉阴违的小人!可也无计可施,只得带领亲信部下几百人攻打李焕。
李焕这边,加入的人越来越多,简直跟过年一样,人山人海!
穆泰寡不敌众,身负重伤,拨转马头,转身直奔城西,想从那里出城逃跑。
李焕拍马紧追,坐骑小白龙,腾云驾雾一般,他在后面大喊:“穆泰休走!快下马受降!”
见穆泰狂奔不止,李焕弯弓搭箭,“嗖嗖嗖”几箭从穆泰耳边飞过,吓得他魂飞魄散,死死趴在马背之上,说实话,李焕根本没想要他命,要不非射死他不可!
稍一愣神儿的工夫,李焕已经追了上来,手中方天画戟一个横扫千军,硬生生将穆泰扫落下马!之后画戟尖端一指,死死抵住他的咽喉,将他生擒活捉!
李焕朗声大笑:“叛臣穆泰归案!”
很快元澄的卫队也到了,进城就是拿人!众人一见亲王来了,巨老实,都说这事跟自己一毛钱关系没有,躲得远远的。
陆睿等一百多人被拘捕,全部投入监狱。
老百姓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还出来看热闹呢,拎着盆,捧着碗的。
怎么都抓起来了?
我勒个去,好多大官啊!怎么还有王爷呢?犯了啥事啊?
不知道啊!
元澄连夜突审,李焕又做回了他的治书御史的本职工作,从旁协助元澄。
治书御史,官阶虽不算最高,但直接对皇帝负责、可弹劾百官,参与审案,一般都是大案,如谋反案、贪腐案!
“行啊,御史台有能人啊!”元澄禁不住笑着夸赞李焕。
李焕云淡风轻一笑道:“捉拿人犯,是卑职的分内之事,殿下过奖了!”
到这时,大家才知道这个默默无闻的白面书生,原来文武全才,赵郡李氏,不愧为世家大族,果然卧虎藏龙!
元澄带领一众官员,日夜奋战,把穆泰等人的罪行,详加核实,一项项列出,上表奏告孝文帝。
孝文帝阅后非常高兴,拍着桌子赞道:“漂亮!”
随即召集公卿大夫,都来开会!
他献宝一样,将元澄的上表,给大家传看。
元宏赞不绝口道:“任城王真是社稷功臣啊!并未大动干戈,就把叛乱平息了,百姓安定,朝廷威仪尽显!
你们瞅瞅,这判决写的,除了古代之皋陶氏,有谁能超过他?”
说得好好的,不想他随口瞎溜达的老毛病又犯了,看着咸阳王元禧等人道:“这事要是让你们去办,肯定达不到这个效果!”
众人一脸苦笑,用不着这样吧,褒一个,踩一堆!
最终,元宏核准,穆泰以“谋叛”罪名被赐死,其核心党羽如元隆等一干宗室也一同伏诛。
穆泰的亲族中,参与谋反的分支被削除爵位、流放边疆,没有连坐未涉事的族人,但家族势力从此以后大幅衰落。
唯有陆睿,孝文帝万分不舍,念及其家族旧功,和往日情谊,便想留他一命。
他与群臣商量:“将陆睿改为流放如何?”
群臣一听,都道:“任城王这判决写得多好啊!字字珠玑,句句属实,非古代之皋陶氏,有谁能超过他?我们都写不出来,陛下您不能改啊!”
这给元宏气的!可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脸!砸脚都不能形容他此时的心情!
自古谋叛乃十恶不赦之重罪,确实也不可轻恕!
元宏无奈,咬着牙,锁着眉,最终仍下令将陆睿赐死。
陆睿死后,家产被抄没,部分参与谋反的子弟被处死或流放,也没有牵连扩大,但是家族地位也随之一落千丈。
白瞎他祖父陆俟,父亲是陆丽两代人的卓越功勋。
可是这也难说得准,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这件事,直接引发了另外两件大事:
第一件,孝文帝考虑到儿子元恂,作为废太子,只要存活便是隐患。
这小子生性鲁莽,易受人怂恿蛊惑,始终是守旧的鲜卑势力利用的目标。
担心儿子日后再生祸乱,动摇汉化改革的根基,元宏夜深人静时,望着儿子幽居的方向,暗暗垂泪了几场,还是忍痛下诏赐元恂毒酒一杯,令其自尽,时年15岁,之后又废元恂生母林氏追封的皇后之位,贬为庶人!
林氏这短短的一生,彻底活成了一个笑话,一场噩梦,本来死于“子立母死”的宫规,可以为家族博得一定的社会地位,没想到,最后儿子不但没保住,连这点菲薄的回报,也成了泡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另一方面,元宏也在考虑抚慰旧势力,迁都以后,冯氏集团的几大支柱,基本都被他熬死了,继冯太后之后,冯熙父子、拓拔丕相继病故,如今穆泰也完了,冯氏旧势力,几乎再没有能力兴风作浪了!
但是还有一些不太强的小股势力,莫名其妙的和鲜卑旧族融合到了一起,隐含在朝堂之中,也不容小觑,为了让他们安下心来,元宏终于下定决心立后!
他将目光投到冯润身上,这位风华绝代,一脑袋浆糊的美丽女人,养了这些年,终于派上了用场。
作为冯太后的亲侄女,虽然早已经与冯氏集团割裂,却最能代表失了宠的旧势力的脸面,释放友好信号,这就足够了!
于是元宏下旨,立冯润为后!
真是峰回路转,在冯润以为毫无希望的情况下,天上掉了一个大馅饼!正砸脑袋上!
她的心如在云端折跟头,上下翻滚,左右摇晃,幅度不是一般的大!
无论如何,她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魏宫的女主人!
册封之日,二十八岁的冯润,立于紫宸殿的丹陛之上,恍如隔世,阶下百官垂首叩拜,如梦如幻,宫娥宦官屏息敛容,如履薄冰,连殿外掠过的风都似放缓了脚步!
她得意!
她春风得意!
往日的诸多算计,痛苦折磨,瑶光寺的耻辱冷寂,都成了过往云烟。
胜利的暖意自喉间漫至心底,她不仅冷笑一声——冯清,你输了!嫡女又如何?
此后,
这魏宫的晨昏,
这里的一草一木,
这宫中的喜怒哀乐,
谁生谁死,
这一切的一切,
都由我冯润说了算!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看谁还敢对我翻白眼,看哪个嘴大的……还敢提庶出的话茬!
腰打断,腿打折,肋巴扇直接全踹骨折!哈哈!
就在一片得意之中迎来了春节,魏宫有了女主人,自然万象更新,一派喜气。
公元497年春正月,元宏迎春大型朝会,商议议定新太子。
二皇子元恪,生母为高照容,也就是从高句丽举家迁回龙城时,被发现的那个小美女。
元恪十四岁,不像哥哥那样粗犷勇武,身体肥硕,反倒是仪容端雅,气质温润,毫无悬念,当即被册封为东宫新太子。
元宏随即在清徽堂欢宴进行庆祝,众人都满脸喜色,唯有李冲沉默寡言,元宏问道:“卿为何闷闷不乐啊?”
李冲起身谢罪道:“我愧为太子师傅,玩忽职守,没有能教导好先太子,实在有罪,难以开怀!”
孝文帝心头一紧,叹息说:“算了,他是朕的儿子,耳提面命,事无巨细,尚且不能教化他的顽劣,你做师傅的,又能如何呢?总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何必谢罪呢?来,喝酒吧……”
说不好这一夜,表面看满脸喜悦的元宏,内心到底是个什么想法。
冯润得知立了新太子,在宫里坐卧不宁,魂不守舍,按照宫规,高氏应该在此夜被赐死,可是陛下却没提这茬,难道是忘了吗?
待到元宏醉醺醺回宫,她一边为他宽衣解带,一边低声说:“陛下,如果有什么为难的事情,臣妾可以代劳……”
元宏醉眼惺忪,微笑着问道:“你什么意思?朕哪里有什么为难之事?”
“不是有个宫规吗?子立母死……”冯润怯生生地问道。
元宏酒立刻醒了,细长的丹凤眼瞪得溜圆,惊问:“你听谁说的?”
众人只见一员战将,生得面似傅粉,器宇轩昂,身高八尺,细腰乍背,剑眉斜飞入鬟,俊目黑白分明!风驰电掣进了城!
李焕头戴束发紫金冠,身穿藏青百花袍,外挂兽面连环铠,那是威风凛凛,杀气腾腾,他怒目大喝:“御史台办案!奉旨捉拿叛贼穆泰,与他人无关!敢有阻拦者,视为同党!”
众人一听,抄起兵器,翻身上马,奔李焕身后就钻,问:“需要帮忙不?”
穆泰原见李焕来了,根本没放在心上,不过是出身赵郡李氏,借门庭上位,绣花枕头白面郎一位,可是突然见到众人反水,他才大吃一惊,破口大骂,这起阳奉阴违的小人!可也无计可施,只得带领亲信部下几百人攻打李焕。
李焕这边,加入的人越来越多,简直跟过年一样,人山人海!
穆泰寡不敌众,身负重伤,拨转马头,转身直奔城西,想从那里出城逃跑。
李焕拍马紧追,坐骑小白龙,腾云驾雾一般,他在后面大喊:“穆泰休走!快下马受降!”
见穆泰狂奔不止,李焕弯弓搭箭,“嗖嗖嗖”几箭从穆泰耳边飞过,吓得他魂飞魄散,死死趴在马背之上,说实话,李焕根本没想要他命,要不非射死他不可!
稍一愣神儿的工夫,李焕已经追了上来,手中方天画戟一个横扫千军,硬生生将穆泰扫落下马!之后画戟尖端一指,死死抵住他的咽喉,将他生擒活捉!
李焕朗声大笑:“叛臣穆泰归案!”
很快元澄的卫队也到了,进城就是拿人!众人一见亲王来了,巨老实,都说这事跟自己一毛钱关系没有,躲得远远的。
陆睿等一百多人被拘捕,全部投入监狱。
老百姓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还出来看热闹呢,拎着盆,捧着碗的。
怎么都抓起来了?
我勒个去,好多大官啊!怎么还有王爷呢?犯了啥事啊?
不知道啊!
元澄连夜突审,李焕又做回了他的治书御史的本职工作,从旁协助元澄。
治书御史,官阶虽不算最高,但直接对皇帝负责、可弹劾百官,参与审案,一般都是大案,如谋反案、贪腐案!
“行啊,御史台有能人啊!”元澄禁不住笑着夸赞李焕。
李焕云淡风轻一笑道:“捉拿人犯,是卑职的分内之事,殿下过奖了!”
到这时,大家才知道这个默默无闻的白面书生,原来文武全才,赵郡李氏,不愧为世家大族,果然卧虎藏龙!
元澄带领一众官员,日夜奋战,把穆泰等人的罪行,详加核实,一项项列出,上表奏告孝文帝。
孝文帝阅后非常高兴,拍着桌子赞道:“漂亮!”
随即召集公卿大夫,都来开会!
他献宝一样,将元澄的上表,给大家传看。
元宏赞不绝口道:“任城王真是社稷功臣啊!并未大动干戈,就把叛乱平息了,百姓安定,朝廷威仪尽显!
你们瞅瞅,这判决写的,除了古代之皋陶氏,有谁能超过他?”
说得好好的,不想他随口瞎溜达的老毛病又犯了,看着咸阳王元禧等人道:“这事要是让你们去办,肯定达不到这个效果!”
众人一脸苦笑,用不着这样吧,褒一个,踩一堆!
最终,元宏核准,穆泰以“谋叛”罪名被赐死,其核心党羽如元隆等一干宗室也一同伏诛。
穆泰的亲族中,参与谋反的分支被削除爵位、流放边疆,没有连坐未涉事的族人,但家族势力从此以后大幅衰落。
唯有陆睿,孝文帝万分不舍,念及其家族旧功,和往日情谊,便想留他一命。
他与群臣商量:“将陆睿改为流放如何?”
群臣一听,都道:“任城王这判决写得多好啊!字字珠玑,句句属实,非古代之皋陶氏,有谁能超过他?我们都写不出来,陛下您不能改啊!”
这给元宏气的!可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脸!砸脚都不能形容他此时的心情!
自古谋叛乃十恶不赦之重罪,确实也不可轻恕!
元宏无奈,咬着牙,锁着眉,最终仍下令将陆睿赐死。
陆睿死后,家产被抄没,部分参与谋反的子弟被处死或流放,也没有牵连扩大,但是家族地位也随之一落千丈。
白瞎他祖父陆俟,父亲是陆丽两代人的卓越功勋。
可是这也难说得准,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这件事,直接引发了另外两件大事:
第一件,孝文帝考虑到儿子元恂,作为废太子,只要存活便是隐患。
这小子生性鲁莽,易受人怂恿蛊惑,始终是守旧的鲜卑势力利用的目标。
担心儿子日后再生祸乱,动摇汉化改革的根基,元宏夜深人静时,望着儿子幽居的方向,暗暗垂泪了几场,还是忍痛下诏赐元恂毒酒一杯,令其自尽,时年15岁,之后又废元恂生母林氏追封的皇后之位,贬为庶人!
林氏这短短的一生,彻底活成了一个笑话,一场噩梦,本来死于“子立母死”的宫规,可以为家族博得一定的社会地位,没想到,最后儿子不但没保住,连这点菲薄的回报,也成了泡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另一方面,元宏也在考虑抚慰旧势力,迁都以后,冯氏集团的几大支柱,基本都被他熬死了,继冯太后之后,冯熙父子、拓拔丕相继病故,如今穆泰也完了,冯氏旧势力,几乎再没有能力兴风作浪了!
但是还有一些不太强的小股势力,莫名其妙的和鲜卑旧族融合到了一起,隐含在朝堂之中,也不容小觑,为了让他们安下心来,元宏终于下定决心立后!
他将目光投到冯润身上,这位风华绝代,一脑袋浆糊的美丽女人,养了这些年,终于派上了用场。
作为冯太后的亲侄女,虽然早已经与冯氏集团割裂,却最能代表失了宠的旧势力的脸面,释放友好信号,这就足够了!
于是元宏下旨,立冯润为后!
真是峰回路转,在冯润以为毫无希望的情况下,天上掉了一个大馅饼!正砸脑袋上!
她的心如在云端折跟头,上下翻滚,左右摇晃,幅度不是一般的大!
无论如何,她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魏宫的女主人!
册封之日,二十八岁的冯润,立于紫宸殿的丹陛之上,恍如隔世,阶下百官垂首叩拜,如梦如幻,宫娥宦官屏息敛容,如履薄冰,连殿外掠过的风都似放缓了脚步!
她得意!
她春风得意!
往日的诸多算计,痛苦折磨,瑶光寺的耻辱冷寂,都成了过往云烟。
胜利的暖意自喉间漫至心底,她不仅冷笑一声——冯清,你输了!嫡女又如何?
此后,
这魏宫的晨昏,
这里的一草一木,
这宫中的喜怒哀乐,
谁生谁死,
这一切的一切,
都由我冯润说了算!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看谁还敢对我翻白眼,看哪个嘴大的……还敢提庶出的话茬!
腰打断,腿打折,肋巴扇直接全踹骨折!哈哈!
就在一片得意之中迎来了春节,魏宫有了女主人,自然万象更新,一派喜气。
公元497年春正月,元宏迎春大型朝会,商议议定新太子。
二皇子元恪,生母为高照容,也就是从高句丽举家迁回龙城时,被发现的那个小美女。
元恪十四岁,不像哥哥那样粗犷勇武,身体肥硕,反倒是仪容端雅,气质温润,毫无悬念,当即被册封为东宫新太子。
元宏随即在清徽堂欢宴进行庆祝,众人都满脸喜色,唯有李冲沉默寡言,元宏问道:“卿为何闷闷不乐啊?”
李冲起身谢罪道:“我愧为太子师傅,玩忽职守,没有能教导好先太子,实在有罪,难以开怀!”
孝文帝心头一紧,叹息说:“算了,他是朕的儿子,耳提面命,事无巨细,尚且不能教化他的顽劣,你做师傅的,又能如何呢?总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何必谢罪呢?来,喝酒吧……”
说不好这一夜,表面看满脸喜悦的元宏,内心到底是个什么想法。
冯润得知立了新太子,在宫里坐卧不宁,魂不守舍,按照宫规,高氏应该在此夜被赐死,可是陛下却没提这茬,难道是忘了吗?
待到元宏醉醺醺回宫,她一边为他宽衣解带,一边低声说:“陛下,如果有什么为难的事情,臣妾可以代劳……”
元宏醉眼惺忪,微笑着问道:“你什么意思?朕哪里有什么为难之事?”
“不是有个宫规吗?子立母死……”冯润怯生生地问道。
元宏酒立刻醒了,细长的丹凤眼瞪得溜圆,惊问:“你听谁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