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隆一见开打了,祭出大杀器,令檀道济都督北伐诸军事,这位征南大将军终于上场了。
北魏这边,拓跋焘派出寿光侯叔孙建总督南讨,与汝阴公长孙道生一起南下黄河!拓跋焘令,所有北魏军将会于七女津。
场面一时拉开,煞是好看。
到彦之在最前线,看着北魏渡河,派遣遣偏将王蟠龙,逆流而上,打算夺船,结果栽了大跟头,任务失败,王蟠龙还丢了脑袋。
北魏兵打虎牢关。
虎牢关再也没有毛德祖了,没几天被攻克,守城主将司州刺史尹冲是个识时务的,立马投降,为的是保全一条性命;无独有偶,他的搭档荥阳太守崔模,也是清河人,和崔浩是本家,投降速度那叫一个快,找崔浩去了。
虎牢关就这么丢了!
金墉一丢,洛阳就没了,现在虎牢关也没了,到彦之这个没筋骨的,打算撤退!不打了!中原有什么好,你争我夺的?回家!
安北将军王仲德听说他烧毁战船跑路,连忙规劝,说:“将军使不得,洛阳、虎牢虽然丢了,但是没关系,现在敌在千里之外呢,滑台城那里还有强兵把守,不碍事的。你听我的,咱们乘船入济河,等到了马耳谷关口,再作决定。”
到彦之死活不听。
王仲德又说:“军败如山倒,如果丢弃战船,步行逃走,士卒们定会溃散,到时候北魏从后掩杀,该当如何?”
到彦之眼睛一瞪,“实在不行了,别劝了,你看看我的眼睛,都上火,长眼屎了,疼死我了。我不能再待下去了!”
到彦之绝对是个人才,搞政治行,逃跑也挺在行,抛弃铠甲,大步跑着,期间还不忘焚毁了战舟,从清口进济水,下历城,直奔彭城。
兖州刺史竺灵秀一看他跑了,我还等什么?出了须昌,南下逃命!
青州、兖州也就是现在的山东,陷于一片混乱。
老百姓都看眼花了,这刘宋军队跑什么啊?让鬼给撵了?要这样,你们别来好不好?没见过这样的王师,自己跑狂脱了!
到彦之到了彭城也不消停,鼓动长沙王刘义欣也走吧,咱们继续跑,回建康!
刘义欣,刘道怜之子,时年二十六岁,大骂到彦之,辜负皇恩,胆小如鼠!又拔出佩剑高喊,再敢言撤者,杀无赦!
彭城算稳定下来,没让到彦之给忽悠瘸了!
后来,刘义欣被调往寿阳,监豫、司、雍、并四州诸军事,任豫州刺史。
当时战后,人民离散,城郭颓败,跟刘琨进晋阳差不多,刘义欣励精图治,随宜经理,治理水患,减免赋税,惩治强盗,境内遂平安下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成了刘宋的盛藩强镇,这自然是后话。
北魏军队绕到了前面,开始进攻济南。
在他们的想法里,到彦之这样的大官扔下这帮小弟都跑了,估计济南太守武进人萧承之也得跑。
没想到遇到个硬茬子,萧承之领几百名士卒,对他们喊话:“”大丈夫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现在就是我们报效国家的时候,跟我上!”
给北魏军队这顿迎头痛击!
北魏军士,第一拨人被打没了!
只好坐等后续部队,然后聚集城下,准备再次攻城。
萧承之突然下了一个奇怪的命令:“大开城门,所有人都给我猫起来!”
萧承之的部下吓了一跳说:“将军这是要干什么?现在敌众我寡,正该闭门死守,这样太轻敌了吧!”
萧承之说:“到彦之跑了,我们前后左右都是魏军,济南成了孤悬敌后的一座危城,情势何其危急?
如果不造声势,壮生威,吓住敌人,必遭屠杀,只有摆出无所畏惧的姿态,来震慑敌人。”
果不其然,北魏兵看到城门大开,嘀咕起来,刚挨完打,这还疼着呢,他怎么把城门打开了?肯定有诈?我们才不上当呢,你想请君入瓮?你想瓮中捉鳖?想得美,我们打别人去,撤退了!
济南就这样躲过了被血洗之祸。
北魏猛将安颉,督诸军,攻打滑台。
滑台攻防战开始!
檀道济等从清水出兵,救援被北魏军围攻的滑台。
北魏叔孙建、长孙道生派军阻击檀道济,到寿张时,两军遭遇,檀道济可不是到彦之,帅宁朔将军王仲德、骁骑将军段宏,奋起反击,大破北魏;
北魏掉头就跑,檀道济追至高梁亭,将北魏济州刺史悉烦库结斩于马下!
檀道济快速北上,救援滑台,行军二十余日,前后与北魏打了三十余战,檀道济胜多负少!北魏这才害怕!
拓跋焘下了严令,不惜一切代价阻击檀道济,集中力量攻克滑台,不能让他等到檀道济。
刘宋大军到历城时,叔孙建纵轻骑快速出没,打不过不打,烧你草谷,檀道济大军没吃的了,举步维艰,直把檀道济急得团团转。
北魏这边的安颉、司马楚之,得之檀道济被阻,全力攻滑台,魏主拓跋焘又调猛将王慧龙助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宋朱之坚守城池,干等檀道济也不来,数月苦撑,伤亡大半,主要还是那个问题,没粮了!
朱之号召大家抓老鼠,熏了吃!
老鼠都被吃没了!
最后一次攻防,北魏血红了眼睛,都几个月了,孤城一座,还死撑什么?攻城器械云集,终于打开缺口,进了滑台。
滑台最终失守,檀道济也没赶过来。
北魏国主拓跋焘鏖战多日,终于,返回平城。
北魏官吏来报,南部边境突发大水,百姓流离失所,多半饿死。
尚书令上奏拓跋焘道:“自从宋寇侵犯我土,上天护佑,皇上圣明,军队所向披靡。如今,滑台已下,大部分战事已经结束,有功的将领各自会有赏赐。
可是,各封国百姓和州郡子民,勤奋劳作,务农养蚕,供应军需,也是战胜的根本。
请陛下体恤,崤山以东,遍地水患,受灾的百姓太可怜了!”
拓跋焘看他说得热泪盈眶,心里颇为感动,耳边突然想起花木兰的一句话:“您不光是鲜卑人的大汗,您更是天下的大汗!”
于是点了点头,下诏,免除了全国百姓田赋和捐税一年,休养生息!
却说檀道济没有粮草,滑台也没了,不用救了,一声叹息,安排从历城撤军。
撤军可是个技术活,刘宋最后的这点家底都在他手里呢,要是被北魏从后追杀,那就完了!
偏偏这时,有人来报,军中士卒不堪饥饿,有几个跑到北魏去了!
檀道济感到大事不妙,非得把自己没粮的事,说出去不可,果不其然,这几个人,真的把他卖了个干净!
北魏军得知刘宋马上撤退,又没有粮食,肯定军心涣散,人人自危,安排追击,打算最后再捞一笔!
檀道济计上心来,你想啊,三十六计都是他写的,他能没办法吗?
于是利用夜色掩护,命士卒像模像样,大张旗鼓的把沙子当作粮食,一斗一斗的量,而且演的要像,还要说台词,边量,边唱出斗数!
最后用军中仅剩下的一点谷米,覆在沙子上,挑来挑去!
北魏斥候回到军中,报告了亲眼所见,道:“檀道济有粮,我们都看见了!”
北魏这边疑惑,反过来一想,那几个投奔而来的家伙是间谍吧?檀道济给我下套了!
于是气急败坏的斩了那几个降卒!
当时,檀道济兵少,北魏这边人多势众,骑兵从四面八方而来,包围着檀道济军。
突然见檀道济白衣胜雪,羽扇纶巾,谈笑自若的从城中出来,军士们都披着铠甲,跟在他的身后。
檀道济走的很慢,每一步都像在刀尖上,军队缓缓地出了城。
北魏军眼睁睁见着,如饿狼一般,围着转,就是不敢下口,总觉得檀道济有阴谋,肯定有伏兵,不但不敢逼近,还稍稍撤了撤,静悄悄的看着檀道济!
直到檀道济都走没影了,他们还看呢,人呢?埋伏呢?
等到他们反应过来,已经晚了,檀道济瞒天过海,金蝉脱壳,安全撤军。
北魏这边,拓跋焘派出寿光侯叔孙建总督南讨,与汝阴公长孙道生一起南下黄河!拓跋焘令,所有北魏军将会于七女津。
场面一时拉开,煞是好看。
到彦之在最前线,看着北魏渡河,派遣遣偏将王蟠龙,逆流而上,打算夺船,结果栽了大跟头,任务失败,王蟠龙还丢了脑袋。
北魏兵打虎牢关。
虎牢关再也没有毛德祖了,没几天被攻克,守城主将司州刺史尹冲是个识时务的,立马投降,为的是保全一条性命;无独有偶,他的搭档荥阳太守崔模,也是清河人,和崔浩是本家,投降速度那叫一个快,找崔浩去了。
虎牢关就这么丢了!
金墉一丢,洛阳就没了,现在虎牢关也没了,到彦之这个没筋骨的,打算撤退!不打了!中原有什么好,你争我夺的?回家!
安北将军王仲德听说他烧毁战船跑路,连忙规劝,说:“将军使不得,洛阳、虎牢虽然丢了,但是没关系,现在敌在千里之外呢,滑台城那里还有强兵把守,不碍事的。你听我的,咱们乘船入济河,等到了马耳谷关口,再作决定。”
到彦之死活不听。
王仲德又说:“军败如山倒,如果丢弃战船,步行逃走,士卒们定会溃散,到时候北魏从后掩杀,该当如何?”
到彦之眼睛一瞪,“实在不行了,别劝了,你看看我的眼睛,都上火,长眼屎了,疼死我了。我不能再待下去了!”
到彦之绝对是个人才,搞政治行,逃跑也挺在行,抛弃铠甲,大步跑着,期间还不忘焚毁了战舟,从清口进济水,下历城,直奔彭城。
兖州刺史竺灵秀一看他跑了,我还等什么?出了须昌,南下逃命!
青州、兖州也就是现在的山东,陷于一片混乱。
老百姓都看眼花了,这刘宋军队跑什么啊?让鬼给撵了?要这样,你们别来好不好?没见过这样的王师,自己跑狂脱了!
到彦之到了彭城也不消停,鼓动长沙王刘义欣也走吧,咱们继续跑,回建康!
刘义欣,刘道怜之子,时年二十六岁,大骂到彦之,辜负皇恩,胆小如鼠!又拔出佩剑高喊,再敢言撤者,杀无赦!
彭城算稳定下来,没让到彦之给忽悠瘸了!
后来,刘义欣被调往寿阳,监豫、司、雍、并四州诸军事,任豫州刺史。
当时战后,人民离散,城郭颓败,跟刘琨进晋阳差不多,刘义欣励精图治,随宜经理,治理水患,减免赋税,惩治强盗,境内遂平安下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成了刘宋的盛藩强镇,这自然是后话。
北魏军队绕到了前面,开始进攻济南。
在他们的想法里,到彦之这样的大官扔下这帮小弟都跑了,估计济南太守武进人萧承之也得跑。
没想到遇到个硬茬子,萧承之领几百名士卒,对他们喊话:“”大丈夫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现在就是我们报效国家的时候,跟我上!”
给北魏军队这顿迎头痛击!
北魏军士,第一拨人被打没了!
只好坐等后续部队,然后聚集城下,准备再次攻城。
萧承之突然下了一个奇怪的命令:“大开城门,所有人都给我猫起来!”
萧承之的部下吓了一跳说:“将军这是要干什么?现在敌众我寡,正该闭门死守,这样太轻敌了吧!”
萧承之说:“到彦之跑了,我们前后左右都是魏军,济南成了孤悬敌后的一座危城,情势何其危急?
如果不造声势,壮生威,吓住敌人,必遭屠杀,只有摆出无所畏惧的姿态,来震慑敌人。”
果不其然,北魏兵看到城门大开,嘀咕起来,刚挨完打,这还疼着呢,他怎么把城门打开了?肯定有诈?我们才不上当呢,你想请君入瓮?你想瓮中捉鳖?想得美,我们打别人去,撤退了!
济南就这样躲过了被血洗之祸。
北魏猛将安颉,督诸军,攻打滑台。
滑台攻防战开始!
檀道济等从清水出兵,救援被北魏军围攻的滑台。
北魏叔孙建、长孙道生派军阻击檀道济,到寿张时,两军遭遇,檀道济可不是到彦之,帅宁朔将军王仲德、骁骑将军段宏,奋起反击,大破北魏;
北魏掉头就跑,檀道济追至高梁亭,将北魏济州刺史悉烦库结斩于马下!
檀道济快速北上,救援滑台,行军二十余日,前后与北魏打了三十余战,檀道济胜多负少!北魏这才害怕!
拓跋焘下了严令,不惜一切代价阻击檀道济,集中力量攻克滑台,不能让他等到檀道济。
刘宋大军到历城时,叔孙建纵轻骑快速出没,打不过不打,烧你草谷,檀道济大军没吃的了,举步维艰,直把檀道济急得团团转。
北魏这边的安颉、司马楚之,得之檀道济被阻,全力攻滑台,魏主拓跋焘又调猛将王慧龙助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宋朱之坚守城池,干等檀道济也不来,数月苦撑,伤亡大半,主要还是那个问题,没粮了!
朱之号召大家抓老鼠,熏了吃!
老鼠都被吃没了!
最后一次攻防,北魏血红了眼睛,都几个月了,孤城一座,还死撑什么?攻城器械云集,终于打开缺口,进了滑台。
滑台最终失守,檀道济也没赶过来。
北魏国主拓跋焘鏖战多日,终于,返回平城。
北魏官吏来报,南部边境突发大水,百姓流离失所,多半饿死。
尚书令上奏拓跋焘道:“自从宋寇侵犯我土,上天护佑,皇上圣明,军队所向披靡。如今,滑台已下,大部分战事已经结束,有功的将领各自会有赏赐。
可是,各封国百姓和州郡子民,勤奋劳作,务农养蚕,供应军需,也是战胜的根本。
请陛下体恤,崤山以东,遍地水患,受灾的百姓太可怜了!”
拓跋焘看他说得热泪盈眶,心里颇为感动,耳边突然想起花木兰的一句话:“您不光是鲜卑人的大汗,您更是天下的大汗!”
于是点了点头,下诏,免除了全国百姓田赋和捐税一年,休养生息!
却说檀道济没有粮草,滑台也没了,不用救了,一声叹息,安排从历城撤军。
撤军可是个技术活,刘宋最后的这点家底都在他手里呢,要是被北魏从后追杀,那就完了!
偏偏这时,有人来报,军中士卒不堪饥饿,有几个跑到北魏去了!
檀道济感到大事不妙,非得把自己没粮的事,说出去不可,果不其然,这几个人,真的把他卖了个干净!
北魏军得知刘宋马上撤退,又没有粮食,肯定军心涣散,人人自危,安排追击,打算最后再捞一笔!
檀道济计上心来,你想啊,三十六计都是他写的,他能没办法吗?
于是利用夜色掩护,命士卒像模像样,大张旗鼓的把沙子当作粮食,一斗一斗的量,而且演的要像,还要说台词,边量,边唱出斗数!
最后用军中仅剩下的一点谷米,覆在沙子上,挑来挑去!
北魏斥候回到军中,报告了亲眼所见,道:“檀道济有粮,我们都看见了!”
北魏这边疑惑,反过来一想,那几个投奔而来的家伙是间谍吧?檀道济给我下套了!
于是气急败坏的斩了那几个降卒!
当时,檀道济兵少,北魏这边人多势众,骑兵从四面八方而来,包围着檀道济军。
突然见檀道济白衣胜雪,羽扇纶巾,谈笑自若的从城中出来,军士们都披着铠甲,跟在他的身后。
檀道济走的很慢,每一步都像在刀尖上,军队缓缓地出了城。
北魏军眼睁睁见着,如饿狼一般,围着转,就是不敢下口,总觉得檀道济有阴谋,肯定有伏兵,不但不敢逼近,还稍稍撤了撤,静悄悄的看着檀道济!
直到檀道济都走没影了,他们还看呢,人呢?埋伏呢?
等到他们反应过来,已经晚了,檀道济瞒天过海,金蝉脱壳,安全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