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拓跋焘攻打北燕,花木兰行宫救驾-《笑谈资治通鉴之南北朝》

  刘义隆北伐失败,其实也没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嘛,至少他敢打,也吓了北魏一跳,只要能打,能有统一华夏之心,就还是值得赞赏的。

  但是对于刘宋来说,后果很严重,万一拓跋焘趁机南下,威胁建康,他就废了。

  放眼一看,可用的人不多,于是想起来父亲刘裕的遗训,要用诸皇子去镇守边镇,突然觉得很有道理,一来皇子们去了边镇,京师就没人搅和了,二来上阵还得亲兄弟。

  于是刘义隆开始调整战略部署,江夏王刘义恭,也是他最亲近的小弟弟,任南兖州刺史,督南兖六州军事,也给了待遇,开府仪同三司;

  临川王刘义庆被任命为荆州刺史。

  刘义庆咱们得说说,荆州位于长江上游,那是江南的造反基地啊,名副其实的军事重镇。

  这里土地辽阔,财物和军事实力不容小觑,占到刘宋的一半。刘义庆不是皇子,是刘裕的侄子,算不上刘义隆的亲兄弟,怎么派他去了呢?

  说来话长,刘义隆曾经被过继给了叔父刘道轨,刘义庆是另一个叔父刘道怜的儿子,也过继给了刘道轨,结果顶了刘义隆的继承权,致使刘义隆回归本家,可是兄弟俩关系特好,所以刘义隆才把这里托付给了他。

  而且刘义庆这个王子特别有趣,品行极佳,聪慧异常,不喜欢争权夺利,就喜欢编书。《世说新语》 听说过吧?他是主编,开创了后世小品文和玄学故事的先河!

  竟陵王刘义宣担任了中书监;衡阳王刘义季派去做了南徐州刺史。

  这么一安排,刘义隆心是不慌了,也睡着觉了,可是,还是那个问题,事情都有两面性,他跟拓跋焘设置六镇一样都为王朝的后期埋下了不小的隐患!

  说起拓跋焘他忙活什么呢?琢磨北燕呢!

  拓跋焘不跟刘义隆置气,那是因为他想集中精力统一北方,所以灭胡夏,打柔然,接下来就是这个倒霉催的北燕了。

  北燕是咋回事呢?就是慕容熙和小苻去世后,留下来的那个政权。

  国君也在春秋更替,折腾得你死我活,现在的国君姓冯!

  拓跋焘命太子拓跋晃录尚书事,坐镇京师,小太子才五岁。虽然柔然已经没什么战斗力了,可是还得防着点,又遣左仆射安原,建宁将军李青等屯兵漠南,防备柔然。

  同时又派散骑常侍邓颖出使刘宋,跟刘义隆缓和关系。剩余小国一一安抚,意思很明确,我要打北燕,都老老实实的,谁也别给我捣乱!

  燕石城太守李崇一看拓跋焘气势汹汹的来了,麻溜的,把十个郡拱手托给了拓跋焘,投降了!

  北燕王也不能坐以待毙啊,遂派出数万精兵出城,迎战拓跋焘。

  北魏昌黎公拓跋丘虎背熊腰,豹头环眼,猛将一枚,看见北燕军红了眼,长矛一挥,所向披靡,斩杀北燕一万多人。

  北燕国尚书高绍一看这情况,跑吧,率领一万余家百姓,退守羌胡固。

  拓跋焘亲自上场,一路狂追,高绍还想和拓跋焘试吧试吧,结果不出十回合,被拓跋焘斩于马下!拓跋焘看着他的尸体,叹了口气,道:“不过瘾!”

  拓跋焘喜欢多路作战,而且将领都挺猛,与此同时,带方、建德、冀阳,全部攻克,各路军凯歌频传!

  北燕尚书郭渊,见此情景,力劝北燕王冯弘:“别打了,议和吧。”

  冯弘说:“两国之间在慕容垂时期就是死敌,怎么议和?”

  郭渊满脸愁容,道:“少不得表示一下诚意,拓跋焘最喜和亲,您把女儿献出去吧,承诺永为北魏的藩属,实在不行,送太子去做人质吧。”

  冯弘什么都舍得,就是舍不得儿子,皱着眉头道:“让我再考虑考虑。”

  这边拓跋焘拿下和龙城,住进了慕容家的圣殿,想起慕容皝、慕容恪、慕容垂,一代黄金家族,也禁不住感慨万千,都过去了,可惜无缘一见。

  他把身边护驾的卫士都派去沙场冲锋陷阵,留在行宫的很少,也是艺高人胆大,毫无畏惧。

  可是有一个人却特别担心,那就是花木兰,女人心思细腻,总觉得心惊肉跳,于是派了几名得力密探在和龙城,密切关注着拓跋焘的安全。

  半夜有人冲进来,跪倒在地喊道:“不好了,花将军,朱之反了,密谋要行刺陛下!”

  花木兰翻身而起,披挂上马,一边带人冲向和龙城,一边问详细情况。

  原来是朱之睡了郡主以后,假装投降,此时见拓跋焘守卫稀薄,正是好时机,暗中联络南方降人,要突袭行宫,杀掉拓跋焘。

  花木兰心急如焚,快马加鞭,跟随的将士更是玩命的奔跑!

  朱之联络好刘宋降将毛之等人,本来说好的,夜半一起行动,然后奔后燕,回江南,没想到这些家伙临阵退缩,朱之气的火冒三丈,那我自己干!

  于是带着人猫到半夜,直奔行宫,已经到了行宫门口,守卫不敌,眼见着就要杀将进去,突然来了一股生力军,花木兰带人赶到,从后掩杀,朱之人数不过百余人,哪里能敌花木兰的铁甲战将,见大势已去,跳墙逃走,直奔北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北燕王冯弘说什么也没想到,朱之会跑到他这边来,这可是个烫手山芋,他也不敢留啊,送回北魏又不甘心。

  朱之道:“知道燕主为难,这样吧,您派人送我南归,我向我主刘义隆给你求取救兵,可好?”

  冯弘一琢磨,那挺不错的,于是连夜派人经海道将朱之送到东莱,又从那里,回到建康,刘义隆初时听闻朱之投降了,还生了一阵闷气,如今见他归来,顾不得君臣身份,扑过去这顿拥抱,不停拍打后背,就差掉眼泪了,任命他为黄门侍郎!

  这边花木兰救驾有功,但是也犯了皇家大忌,跪在拓跋焘面前,淡着一张脸挨骂!

  “没有皇命,你敢擅离职守?没有诏令,你敢带人冲进行宫?知道你是来护驾,不知道的,你知道会怎么说?你不要命了!”拓跋焘就差用脚踹了!

  花木兰一声不吭,最后磕头在地道:“实在是情势危急,木兰没时间禀报,请陛下下令吧,杀了木兰,以儆效尤!但请饶了我的部下!”

  “你不怕死是吧?你以为我舍不得杀你是吧?”拓跋焘怒不可遏,这时候花木兰要是能说句服软的话,问题就解了,可她就是板着一张脸,不肯为自己辩解半句,还劝拓跋焘呢:“陛下是一国之君,没有舍得不舍得,只有对与错,陛下,木兰确实罪不可恕,你按律法行事吧。”

  花木兰好像就是奔着死回来的,她还能不知道其中厉害?路上她都想过了,擅离战场一层罪,私闯行宫一层罪,她是定死无疑,可是,她没有别的办法,只要拓跋焘安全她也认了。

  拓跋焘气得一跺脚,喊道:“拖出去,斩了!”

  护卫赶紧上前要拖拽,花木兰突然起身,冷着一张脸,道:“放手,别碰我,自己走!”

  然后头也不回的出了大殿。

  拓跋焘一捂胸口,感觉一口气上不来,差点憋过去。

  宗爱赶紧跪倒在地,磕头流血道:“陛下息怒,花将军虽然行动唐突,可是他毕竟救驾有功,功过相抵,你就饶了他吧!”

  “你懂什么?”拓跋焘这一脚终于踹了出去。

  宗爱就势抱住他的大腿,连哭带嚎,道:“我只是个阉人,确实不懂那么多大道理,可是我知道谁对您好,如果没有花将军,陛下今天就危险了,陛下今天杀了花木兰,怕寒了那些对你忠心耿耿的将士之心啊!”

  此时殿内殿外跪倒一片,求情之声此起彼伏。

  拓跋焘本来也不想杀她,就等着大家演戏呢,于是就坡下驴,道:“行了,既然你们都这么说,朕就饶他一回,拉进来!”

  花木兰已经自己趴到了石头上,脑袋伸出去,斜眼看着刀斧手,刀斧手也看着她,举着刀迟迟不落,很快,她又被拉了回来。

  刀斧手那边擦了一把汗,啥活都需要智商,这要是自己手快了,非被千刀万剐了不可!

  花木兰满脸疑惑回到大殿,重新跪好,乖巧的低着头。

  拓跋焘背对着她,强忍着不露半分情感,道:“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你又救驾有功,朕就不追究了,暂且把脑袋寄在你脖子上,以后再有错失,定斩不赦,回营去吧!”

  花木兰叩头谢恩,一路小跑出了大殿,还社牛一样,跟所有人点头道谢,脸上散漫着逛市场般惬意的笑容,所有人等她没影了,都苦着脸道:“花将军是不是缺心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