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弼这才规规矩矩的回报道:“上谷的皇家苑囿,无非游猎之所,占地面积太大,纯属浪费,请求减去一半,赐给你的附近的贫民百姓耕种,既可以富足百姓,又能纳税充实国库!”
拓跋焘冷着脸,心里话,这可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都烧到我头上了,生硬的回答:“准奏!还有何事?”
古弼又道:“太子勤勉,自幼聪慧,过耳不忘,好读经史,皆通大义。
近日在领促百姓农耕,还体察百姓无耕牛之苦,想了办法,令有牛之家需借牛给用,无牛之人锄地作为偿还,并且规定了借牛耕种二十二亩,还功锄地七亩。
他还让百姓将自己的姓名标在地头,地方官吏巡视检查,奖勤罚懒,禁止百姓不务正业,喝酒和游玩。太子的事情做得很好,开垦的农田大大增加,陛下应该奖赏夸奖太子。”
“准奏!”拓跋焘面色缓和了许多,夸奖自己的儿子,怎么听都很顺耳,而且拓跋晃是他的第一个儿子,立为太子那年,生母贺兰氏被自己赐死,想起这个,他心就忽悠,“还有吗?”
“如今王公乃平民,信佛盛行,常常私自供养僧侣、还有一些男女巫师,成天胡言乱语,扰乱人心!请陛下裁断!”
”信佛到这个程度了吗?还有巫术?真是恨人!”拓跋焘站起身,他本人受崔浩影响,更爱道家之术,于是来回踱步道:”你联合有司,草拟个诏令,命人把这些僧侣和巫师都要送到官府来,对了,给个期限,超过二月十五日,还是不肯就范的,立刻处死僧侣和巫师,私藏者……”拓跋焘捏着眉头想了想,道:“满门抄斩。”
古弼吓了一跳:“这……会不会,太狠了……”
“自古直击流弊要用重典,放心吧,谁也不会为了这点事甘愿掉脑袋……还有所祭祀的诸多“杂神”一律禁止!乌烟瘴气的!”拓跋焘拧了拧眉头,一摆手道。
古弼这才明白过来:“陛下圣明。”又接着说道:“还有,现在富家子弟,斗鸡走马,不学无术,我觉得应该管一管?”
“不是有太学吗?”拓跋焘一愣,成天在街上抱着膀子瞎晃吗?
“这些生荒子不爱学习,不肯去啊!太学的老师也管不了……”古弼一脸难色。
“那怎么能行?将来不是废了吗?你找崔浩研究一下,核定教案,重视儒家之术,北凉来的索敞、常爽朕听说就不错,索敞撰编的《丧服要记》,朕看过了,书中有关有关丧礼的篇章,正可以为皇室改革提供根据和方便,至于《易》《乐》《诗》诸经也都组织人力加以注释整理,让那些儒家大佬,都去太学教书。必须使得京师学业,翕[xī]然复兴,那些王公候卿、士大夫之子,不得胡作非为,强制到太学读书,违者重罚。
至于百工巧匠、巨商之子,技能尤为要紧,将来都得继承父兄之业,别让他们私设学校,整些没用的,好好学手艺,免得到时国家无人可用。有敢沽名钓誉,误人子弟者,师者处死,送学者满门抄斩………”
正聊着崔浩也来了。
拓跋焘看看古弼,挑了挑眉梢,心里暗笑,约好的吧?
崔浩也是开门见山,很多国事积压日久,必须得解决了。
“卿有话明言,今日咱们君臣开诚布公。”拓跋焘爽朗之态,无人能及。
“那臣斗胆,陛下您节俭爱民,不喜山珍海味,那后宫嫔妃是不是也得归拢一下呢?”
拓跋焘略一思忖,他后宫没有多少妃子,都是按照宫廷规定选取而来,再说光各国公主就有八位!人家都是带着嫁妆来的,拓跋焘对自己的女人向来不太苛责,能宠就宠,不能宠也不为难。
听崔浩一说,心里话,这事还真的改改了,成天华衣锦服,争奇斗艳,确实不是曲子,影响不好,道:“那好吧,确实过于奢华,于民不利,朕马上着皇后整顿后宫……”
“我听说有几处宫殿要重新修饰,陛下,国家如今外敌环伺,这钱是不是省下来,以充军备?”
拓跋焘本不在意这些,一挥手道:“可行,除了太后的住所,其余都停了吧……”
“还有一事,尤为要紧,各地还沿袭旧制,杀剐随意,古来人命关天,一旦冤错,悔之晚矣,陛下,别的刑法还在其次,只是这处决之事,还是要慎之又慎啊!”
拓跋焘也禁不住面色一紧,这个事情他之前也不是没考虑过,胡人性情冲动,好杀成性,如今入住中原,确实得改一改了。
“这样吧,你建立个死刑复奏制度!下令廷尉及各级狱官,死罪重囚,及时奏闻朝廷!朕要亲自过问,必须查明全无疑问或冤屈时,方可执行!后继之君也需遵行!”
别小看这个规定,确实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正式确立的。人命至贵,死难复生!
拓跋焘也为唐代的死刑三复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体现了皇权对民众生命的爱惜与体恤,社会的进步也是一点点来的,循序渐进。
拓跋焘看了看俩位,笑吟吟的,怪不得古弼对刘树大打出手,这是憋了多少事啊?
古弼这时也冷静下来,叩头谢罪:“我身为臣属,惊扰圣驾,竟无礼到这种程度,陛下责罚吧,罪过实在太大了。”
说完这话,主动拿掉帽子、脱了鞋袜,光着脚跪在那里,一脸恭顺,请求处罚。
拓跋焘不由得轻叹了一声,对他说:“快快穿戴好了,衣冠不整成什么样子?做你该做的事去吧!朕理解你们,只要对国家、百姓有利,就尽全力去做吧,不要有任何顾虑。”
拓跋焘冷着脸,心里话,这可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都烧到我头上了,生硬的回答:“准奏!还有何事?”
古弼又道:“太子勤勉,自幼聪慧,过耳不忘,好读经史,皆通大义。
近日在领促百姓农耕,还体察百姓无耕牛之苦,想了办法,令有牛之家需借牛给用,无牛之人锄地作为偿还,并且规定了借牛耕种二十二亩,还功锄地七亩。
他还让百姓将自己的姓名标在地头,地方官吏巡视检查,奖勤罚懒,禁止百姓不务正业,喝酒和游玩。太子的事情做得很好,开垦的农田大大增加,陛下应该奖赏夸奖太子。”
“准奏!”拓跋焘面色缓和了许多,夸奖自己的儿子,怎么听都很顺耳,而且拓跋晃是他的第一个儿子,立为太子那年,生母贺兰氏被自己赐死,想起这个,他心就忽悠,“还有吗?”
“如今王公乃平民,信佛盛行,常常私自供养僧侣、还有一些男女巫师,成天胡言乱语,扰乱人心!请陛下裁断!”
”信佛到这个程度了吗?还有巫术?真是恨人!”拓跋焘站起身,他本人受崔浩影响,更爱道家之术,于是来回踱步道:”你联合有司,草拟个诏令,命人把这些僧侣和巫师都要送到官府来,对了,给个期限,超过二月十五日,还是不肯就范的,立刻处死僧侣和巫师,私藏者……”拓跋焘捏着眉头想了想,道:“满门抄斩。”
古弼吓了一跳:“这……会不会,太狠了……”
“自古直击流弊要用重典,放心吧,谁也不会为了这点事甘愿掉脑袋……还有所祭祀的诸多“杂神”一律禁止!乌烟瘴气的!”拓跋焘拧了拧眉头,一摆手道。
古弼这才明白过来:“陛下圣明。”又接着说道:“还有,现在富家子弟,斗鸡走马,不学无术,我觉得应该管一管?”
“不是有太学吗?”拓跋焘一愣,成天在街上抱着膀子瞎晃吗?
“这些生荒子不爱学习,不肯去啊!太学的老师也管不了……”古弼一脸难色。
“那怎么能行?将来不是废了吗?你找崔浩研究一下,核定教案,重视儒家之术,北凉来的索敞、常爽朕听说就不错,索敞撰编的《丧服要记》,朕看过了,书中有关有关丧礼的篇章,正可以为皇室改革提供根据和方便,至于《易》《乐》《诗》诸经也都组织人力加以注释整理,让那些儒家大佬,都去太学教书。必须使得京师学业,翕[xī]然复兴,那些王公候卿、士大夫之子,不得胡作非为,强制到太学读书,违者重罚。
至于百工巧匠、巨商之子,技能尤为要紧,将来都得继承父兄之业,别让他们私设学校,整些没用的,好好学手艺,免得到时国家无人可用。有敢沽名钓誉,误人子弟者,师者处死,送学者满门抄斩………”
正聊着崔浩也来了。
拓跋焘看看古弼,挑了挑眉梢,心里暗笑,约好的吧?
崔浩也是开门见山,很多国事积压日久,必须得解决了。
“卿有话明言,今日咱们君臣开诚布公。”拓跋焘爽朗之态,无人能及。
“那臣斗胆,陛下您节俭爱民,不喜山珍海味,那后宫嫔妃是不是也得归拢一下呢?”
拓跋焘略一思忖,他后宫没有多少妃子,都是按照宫廷规定选取而来,再说光各国公主就有八位!人家都是带着嫁妆来的,拓跋焘对自己的女人向来不太苛责,能宠就宠,不能宠也不为难。
听崔浩一说,心里话,这事还真的改改了,成天华衣锦服,争奇斗艳,确实不是曲子,影响不好,道:“那好吧,确实过于奢华,于民不利,朕马上着皇后整顿后宫……”
“我听说有几处宫殿要重新修饰,陛下,国家如今外敌环伺,这钱是不是省下来,以充军备?”
拓跋焘本不在意这些,一挥手道:“可行,除了太后的住所,其余都停了吧……”
“还有一事,尤为要紧,各地还沿袭旧制,杀剐随意,古来人命关天,一旦冤错,悔之晚矣,陛下,别的刑法还在其次,只是这处决之事,还是要慎之又慎啊!”
拓跋焘也禁不住面色一紧,这个事情他之前也不是没考虑过,胡人性情冲动,好杀成性,如今入住中原,确实得改一改了。
“这样吧,你建立个死刑复奏制度!下令廷尉及各级狱官,死罪重囚,及时奏闻朝廷!朕要亲自过问,必须查明全无疑问或冤屈时,方可执行!后继之君也需遵行!”
别小看这个规定,确实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正式确立的。人命至贵,死难复生!
拓跋焘也为唐代的死刑三复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体现了皇权对民众生命的爱惜与体恤,社会的进步也是一点点来的,循序渐进。
拓跋焘看了看俩位,笑吟吟的,怪不得古弼对刘树大打出手,这是憋了多少事啊?
古弼这时也冷静下来,叩头谢罪:“我身为臣属,惊扰圣驾,竟无礼到这种程度,陛下责罚吧,罪过实在太大了。”
说完这话,主动拿掉帽子、脱了鞋袜,光着脚跪在那里,一脸恭顺,请求处罚。
拓跋焘不由得轻叹了一声,对他说:“快快穿戴好了,衣冠不整成什么样子?做你该做的事去吧!朕理解你们,只要对国家、百姓有利,就尽全力去做吧,不要有任何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