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暗流迭起-《不灭战魂:五帝全球攻略》

  “噗!”

  马槊携带着万钧之力,竟然连续洞穿了两面厚重的盾牌和后面的一名亲兵,最终力竭,矛尖距离那位被称为“帕夏”的统帅仅有一步之遥,颤巍巍地钉在地上!

  这一掷之威,石破天惊!

  那位奥斯曼帕夏吓得面无人色,连连后退。他周围的亲兵和军官们也为之夺气!

  就在这短暂的混乱和迟疑中,朱棣已然拔出腰间的永乐剑(按时间线此时或为朱元璋所赐宝剑),率领着最后的核心护卫,如同猛虎下山,扑到了帅旗之下!

  剑光闪动,血光迸现!护卫的奥斯曼亲兵被砍瓜切菜般放倒一片!

  “保护帕夏!撤退!快撤退!”不知是谁先喊了出来,恐慌如同瘟疫般在奥斯曼中军蔓延。

  帅旗开始动摇,而后,在无数惊恐的目光注视下,那面象征着指挥权威的新月帅旗,竟然在混乱中——倒了!

  帅旗一倒,对于任何一支军队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正在苦战的耶尼切里士兵回头望去,只见中军一片大乱,帅旗不见,顿时军心崩溃!而正在两翼奋战的西帕希骑兵,看到中军溃散,也失去了继续战斗的意志。

  “败了!帕夏死了!”

  “快跑啊!”

  崩溃,首先从奥斯曼中军开始,然后如同多米诺骨牌般迅速波及两翼!庞大的奥斯曼军队,竟然在占据兵力优势的情况下,因为主帅遇险、帅旗倾倒而土崩瓦解!无数士兵丢盔弃甲,向着后方亡命奔逃,自相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

  “赢了!我们赢了!”残存的明军将士发出了劫后余生的欢呼,许多人脱力地瘫倒在地。

  朱棣拄着剑,剧烈地喘息着,汗水、血水顺着甲叶往下流淌。他望着眼前漫山遍野溃逃的敌军,以及战场上堆积如山的尸体,心中没有喜悦,只有一片冰冷的疲惫和凛然。

  这一战,赢了。但赢得太过惨烈,太过侥幸。大明龙旗,在这异域的土地上,终究是傲然挺立了下来。可接下来呢?奥斯曼帝国的报复,必将更加疯狂。而其他几大帝朝,恐怕也不会坐视大明在西线取得如此战果。

  草原的风,带着浓重的血腥味吹过,卷动着那面依旧屹立的燕字王旗,猎猎作响。

  乌克兰草原的战火暂时熄灭,留下的是一片被鲜血浸透、尸横遍野的焦土。朱棣站在曾经属于奥斯曼帕夏的华丽帐篷前,帐篷本身已在战斗尾声的混乱中被焚毁大半,只余焦黑的骨架和散发着焦糊气味的羊毛毡碎片。烈日依旧毒辣,炙烤着这片刚刚吞噬了十数万生命的土地,空气中弥漫的恶臭几乎令人窒息。

  明军将士们正在战场上艰难地挪动,收敛同袍的遗体,集中焚烧以避免瘟疫,同时清点着缴获。伤亡数字被初步统计出来,送到了朱棣手中。看着那触目惊心的数字,即便是心硬如铁的燕王,眼角也微微抽搐。这支跟随他远征的北路偏师,经此一役,已然元气大伤,战力折损近半。

  “殿下,”李文忠拖着疲惫的身躯走来,脸上混杂着胜利的余晖和深切的悲痛,“初步清点完毕。缴获完好及可修复之土耳其火绳枪约两千余支,锁子甲、弯刀无算。俘虏奥斯曼工匠……十七人,其中三人重伤,恐难存活。”

  朱棣默默点头,目光投向更远处,那里,一群明军士兵正围着几个庞然大物,发出阵阵惊叹。那是奥斯曼军遗留在阵地上的重型青铜攻城炮,足足有二十多门,炮身沉重,铸造精良,炮口粗得能钻进去一个孩童。

  “那些炮……”朱棣的声音有些沙哑。

  “回殿下,已查验过,乃奥斯曼仿造甚至改良自欧罗巴的巨炮,其形制与威力和我们缴获自弗朗机人的略有不同,似乎……更为巨大,炮管也更长。据俘虏的工匠含糊透露,此乃一位名叫‘乌尔班’的匈牙利(或泛指欧洲)匠师所铸,曾用于轰塌君士坦丁堡城墙……”李文忠的语气带着一丝震撼。

  “乌尔班巨炮……”朱棣重复着这个陌生的名字,眼中闪过一丝灼热。他亲自走到一门巨炮前,伸手抚摸着冰凉而粗糙的青铜炮身,感受着那沉甸甸的、代表着毁灭力量的分量。“好东西!真是好东西!有了此物,天下何城不破?!”

  他猛地转身,语气斩钉截铁:“将这些巨炮,还有所有缴获的火枪、铠甲,连同那些俘虏的工匠——只要还有一口气的,全部给本王仔细打包,派最得力的亲兵,以最快的速度,护送回金陵!呈报父皇!告知父皇,西虏巨炮,威力绝伦,于我大明攻城拔寨,有擎天之力!请父皇务必着工部加紧研习,仿制改良!”

  “末将明白!”李文忠肃然应命。他知道,这些缴获,尤其是这些巨炮和懂得铸造技术的工匠,其价值甚至超过了这场战役本身的胜利。这是能让大明军力再次飞跃的关键!

  就在朱棣忙于处理战利品和残局时,远在金陵的朱元璋,也几乎在同一时间,收到了来自西线和长江两条战线的战报。

  皇宫大殿内,朱元璋先是仔细阅读了汤和送来的长江水寨捷报。看到最终攻克水寨,全歼宋军,他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缓和。但看到明军为此付出的惨重伤亡,以及宋军最后使用的“霹雳火”与地雷,他的眉头又紧紧锁起。

  “赵光义这厮,倒是藏得深!”朱元璋冷哼一声,将战报递给一旁的太子朱标,“看来,咱之前还是小瞧了天下英雄。传旨工部,对宋军那‘集束霹雳炮’和地雷之术,也要加紧研究,取其精华!”

  随后,他拿起了朱棣由八百里加急送来的西线战报。看着朱棣描述的那场兵力悬殊、险象环生的草原血战,以及最终惨胜、缴获巨炮工匠的结果,朱元璋久久不语。

  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他阴晴不定的脸庞。

  “老四……打得好,也打得太险了。”良久,朱元璋才缓缓开口,语气复杂,“奥斯曼……看来也是个硬茬子,其火器、骑兵、巨炮,皆不容小觑。”

  他站起身,在大殿内踱步。“朱棣缴获的这些巨炮和工匠,至关重要。告诉工部,集中所有精干力量,全力消化吸收泰西(泛指欧洲奥斯曼)与宋国的火器技术!咱不管他们用什么法子,一年!最多一年!咱要看到咱大明自己的、更好的火铳和更大的炮!”

  “另外,”他停下脚步,目光锐利,“给徐达、汤和传旨,长江防线需留下足够兵力巩固,但其主力,要尽快西进,扫荡江南,务必在赵光义缓过气来之前,彻底打垮其抵抗力量!南线,也不能放松!”

  压力,从四面八方汇聚到金陵。技术的竞争,已然白热化。大明这台战争机器,在缴获了东西两线不同的技术成果后,正开足马力,试图将其熔于一炉,锻造出更锋利的獠牙。

  与此同时,睢阳汉宫。

  刘邦听着陈平汇报明军在西线惨胜奥斯曼、并缴获巨炮,以及在长江击破宋军水寨的消息,难得地收起了那副嬉皮笑脸的模样。

  “朱重八这老小子,运气还真他娘的好!儿子能打,手下也能打,这又得了新家伙……”刘邦摸着下巴,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陈平啊,咱们的火器,搞得到底怎么样了?总不能真看着他们骑到咱头上去吧?”

  陈平躬身道:“陛下,工匠们已在加紧研制,然……起步稍晚,欲要追赶,非一日之功。不过,臣另有一计。”

  “哦?快说!”

  “陛下,大明如今西边刚跟奥斯曼恶战一场,损失不小,南边又要全力对付赵宋,其北边边境,尤其是与嬴政接壤之处,必然相对空虚。而嬴政,其子王翦在东边也缴获了罗斯人的火器,此刻定然也在埋头发展。我们或许……可以再给嬴政和朱元璋之间,添一把火?”

  刘邦眼睛一亮:“怎么个添法?”

  陈平阴阴一笑:“可派细作,分别潜入秦、明边境。对秦,散播消息,就说朱元璋因其子朱棣缴获巨炮,志得意满,已暗中下令,待平定江南后,下一个目标便是西进,与嬴政争夺河西陇右之地。对明,则传言嬴政对大明获得巨炮深感不安,已密令白起加快东征步伐,并命王翦军团西调,有南下叩关之意。”

  “妙啊!”刘邦拍案叫绝,“让他们互相猜忌,最好能打起来!就算打不起来,也能牵制他们大量精力,给咱们争取时间!”

  “臣这就去安排。”陈平微笑着退下。

  刘邦看着陈平的背影,得意地晃了晃脑袋:“玩阴谋诡计,还得是咱老刘家!打打杀杀多没意思……”

  西伯利亚,勒拿河畔,王翦大营。

  营中工棚内,炉火日夜不息。经过工匠们不眠不休的奋战,第一支仿制自罗斯“皮肖”火绳枪的“秦弩霹雳铳”样品,终于摆在了王翦面前。铳管黝黑,木托粗糙,但结构完整,散发着新铸金属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