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西楚霸王的分封制-《帝王串串烧》

  股权激励的大锅饭

  鸿门宴的惊魂甫定,刘邦算是暂时保住了团队和现有资产。但接下来,真正的“大佬”项羽要开始重新划分市场了。他凭借巨鹿之战的威望和绝对武力,自封为“西楚霸王”,相当于自己晋升为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凌驾于所有诸侯之上。

  然后,他主持召开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天下分公司重组大会”,对反秦浪潮中涌现出来的各路“创业团队”进行“股权再分配”。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

  项羽的分封思路,总结起来就三条:

  1. 跟我关系好的,或者我看得顺眼的,分好地方、大市场。

  2. 原来的六国贵族后裔,象征性地给点偏远小市场,架空虚置。

  3. 我讨厌的,或者有潜在威胁的,往死里坑。

  这套分封方案,看似论功行赏,实则充满了个人好恶和短期平衡术,堪称“股权激励的大锅饭”,埋雷无数。

  首先,他对最忌惮的刘邦,进行了“精准打压”。说好的“先入关中者为王”的KPI承诺,项羽单方面撕毁了。他给的理由是:“汉中和巴蜀也是关中地区嘛(强词夺理)!”于是,把刘邦分封到了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的汉中、巴蜀,美其名曰“汉王”。

  这相当于把一家业绩顶尖的团队,发配到了公司的“边疆事业部”,市场闭塞,交通不便,资源匮乏。为了进一步堵死刘邦,项羽还把关中地区一分为三,封给了三个投降的秦将(章邯、董翳、司马欣),号称“三秦王”,让他们死死盯住刘邦,不让他有东出的机会。

  刘邦团队听到这个分配方案,简直气炸了!尤其是以周勃、灌婴为代表的武将们,纷纷表示:“老大!跟项羽拼了!太欺负人了!咱们辛辛苦苦打进咸阳,就落得这个下场?”

  刘邦心里也憋屈得要死,但他深知现在和项羽开战就是鸡蛋碰石头。他强压怒火,安抚团队:“别急,别急,先接着,猥琐发育,别浪。”

  这时,他的首席战略官张良给他出了个主意:“刘总,项伯不是咱们的‘内线’吗?给他点好处,让他帮忙争取多要点地盘,比如汉中盆地全都要过来。”同时,张良还建议,公开烧掉从关中出来的栈道,以示“我刘邦绝无东归之心,就在汉中养老了”,用来麻痹项羽。

  这一招“示弱”非常成功。项羽一看刘邦这么“识相”,果然放松了警惕,认为这个老小子被吓破胆了,不足为虑。

  然后,项羽开始分封自己的亲信和盟友。比如英布封九江王,张耳封常山王,臧荼封燕王等等。而对于原来的六国君主,则极其苛刻。比如把原来的齐王田市赶到胶东,另立跟自己关系好的田都为齐王;把赵王歇改封为代王,把跟自己关系好的张耳封在赵地为主。

  这种“任人唯亲”、随意调整“分公司经理”的做法,立刻引起了巨大的不满。很多自认为功劳大却分封差,或者原本身居高位却被降职的“诸侯王”,心里都憋着一股火。市场刚刚经历完“反秦并购潮”,还没稳定下来,就又被项羽强行洗牌,整个天下顿时陷入了“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混乱状态。

  项羽自己,则带着巨额的战利品和无限的荣耀,回到他的老家彭城(今徐州),当他的“西楚霸王”去了。他以为,通过这次分封,天下已经达成了新的平衡,他可以高枕无忧了。

  然而,他这套“大锅饭”式的分封,根本没有解决根本的利益分配问题,反而制造了更多、更尖锐的矛盾。他就像一个简单粗暴的HR,以为靠职位和地盘的调整就能平息所有争端,却忽略了人心的复杂和利益的固化。

  就在项羽志得意满地享受他的霸王生活时,被他发配到汉中的刘邦,正在默默地舔舐伤口,积蓄力量。而被他胡乱分封所激怒的各方势力,也正在暗流涌动。一张反项羽的大网,正在悄然编织。项羽亲手埋下的雷,很快就要接二连三地爆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