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董事会:股权激励方案讨论)
秦始皇嬴政:分封?愚蠢!必须集团绝对控股,分公司全部改成事业部,郡县制才是王道!
汉武帝刘彻:曾祖父(刘邦)后来也搞分封,出了七国之乱,还是朕给削平的。所以,中央集权,必须的!
明成祖朱棣:我觉得吧,分封自家儿子还是有点用的……(想起自己就是藩王造反上位,声音渐小)。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和平收回股权,了解一下?
【正文】
鸿门宴的惊魂过后,项羽凭借其绝对的市场支配地位,开始着手进行“后秦朝时代”的行业整合与资源分配。他自封为“西楚霸王”,相当于自己给自己升任了“董事长兼总裁”,然后开始对天下各路诸侯(创业团队)进行“分封”,也就是进行“股权分配”。
这堪称是创业史上最典型的一次“失败股权分配案例”。
项羽的分配逻辑与致命缺陷:
1. 按“亲疏”与“心情”分配,而非按“贡献”与“能力”:
· 对潜在竞争对手刘邦:极度苛刻。明明有“怀王之约”在先,项羽却不愿意履行。他不想让刘邦占据关中的“膏腴之地”(核心市场),于是玩了一手文字游戏。他将刘邦封为“汉王”,领地是巴、蜀、汉中。这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在当时属于“欠发达地区”,相当于把刘邦发配到了“边疆分公司”。为了恶心刘邦,项羽还把关中一分为三,封给三个投降的秦将(章邯等),让他们堵住刘邦东出的道路。
· 对听话的或关系近的:比如自己的将领、亲近的诸侯,则分封到相对富庶的地方。
· 对得罪过自己的或看不顺眼的:如齐地的田荣、赵地的陈馀等,要么不给分封,要么分得很差。
· 对名义上的老板楚怀王:直接尊为“义帝”,然后把他迁到偏远的郴县,后来干脆派人给“优化”掉了。这相当于把创业大赛的评委主席给踢出局了。
2. 缺乏共享精神,吝于赏赐:
正如刘邦分析的,项羽在封赏方面极其抠门。他手下的将领们立了战功,期盼着能拿到“期权”(封地封侯),但项羽却把“官印”(股权证明)攥在手里盘出包浆也舍不得给。这严重挫伤了团队积极性,导致核心团队凝聚力下降。大家会觉得:“跟着项总打天下,最后好处都他一个人占了,我们图啥?”
3. 开历史倒车,商业模式落后:
秦始皇已经用“郡县制”(集团直营)证明了这是更高效的管理模式。项羽却逆潮流而动,大规模恢复“分封制”(加盟连锁)。这种模式看似简单,把地盘一分了事,但实际上留下了巨大的隐患。各个受封的诸侯(加盟商)拥有了独立的兵权、财权和行政权,很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一旦总部(项羽)控制力减弱,立刻就会陷入割据和混战。
分封结果:按下葫芦浮起瓢
项羽的分封方案一出台,天下立刻炸了锅。
· 刘邦:虽然内心怒火中烧,但在萧何、张良的劝说下,决定隐忍。他接受了“汉王”的任命,烧掉栈道,示意外界自己无意东归,安心在蜀地“搞开发”,实际上是在疯狂“练内功”,积蓄力量。他的KPI很明确:整合内部,等待项羽犯错。
· 田荣(齐地):首先不服,觉得分封不公,干脆自立为王,公开挑战项羽的权威。
· 陈馀(赵地):同样不满,与田荣联合,反对项羽。
项羽刚刚“整合”完毕的天下,瞬间又陷入了新的混乱。他不得不亲自带兵四处“灭火”,去平叛那些因为他分配不公而造反的诸侯。这正应了范增的预言,也落入了刘邦的战略预判之中。
项羽就像一个忙碌的“救火队长”,刚扑灭东边的火,西边又烧起来了。他的精力被无限分散,而那个被他放在西南角落里的“汉王”刘邦,则获得了宝贵的、不受打扰的发展时间。
【本章吐槽】
· CEO格局:项羽的分封,暴露了他本质上还是一个“旧贵族”,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领地”思维,而非“天下”思维。他只想当霸主,而非真正的统治者。
· 对比分析:同样是面对功臣,后来的刘邦在张良的建议下,封雍齿以安抚众人;而项羽则连一个官印都舍不得。在人才激励和股权设计上,高下立判。
· 市场反馈:项羽的“分封方案”发布后,市场(天下诸侯)用脚投票,新一轮的“兼并重组”(混战)即将开始。“西楚霸业”的股价(威望),开始出现隐形的下跌趋势。
---
秦始皇嬴政:分封?愚蠢!必须集团绝对控股,分公司全部改成事业部,郡县制才是王道!
汉武帝刘彻:曾祖父(刘邦)后来也搞分封,出了七国之乱,还是朕给削平的。所以,中央集权,必须的!
明成祖朱棣:我觉得吧,分封自家儿子还是有点用的……(想起自己就是藩王造反上位,声音渐小)。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和平收回股权,了解一下?
【正文】
鸿门宴的惊魂过后,项羽凭借其绝对的市场支配地位,开始着手进行“后秦朝时代”的行业整合与资源分配。他自封为“西楚霸王”,相当于自己给自己升任了“董事长兼总裁”,然后开始对天下各路诸侯(创业团队)进行“分封”,也就是进行“股权分配”。
这堪称是创业史上最典型的一次“失败股权分配案例”。
项羽的分配逻辑与致命缺陷:
1. 按“亲疏”与“心情”分配,而非按“贡献”与“能力”:
· 对潜在竞争对手刘邦:极度苛刻。明明有“怀王之约”在先,项羽却不愿意履行。他不想让刘邦占据关中的“膏腴之地”(核心市场),于是玩了一手文字游戏。他将刘邦封为“汉王”,领地是巴、蜀、汉中。这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在当时属于“欠发达地区”,相当于把刘邦发配到了“边疆分公司”。为了恶心刘邦,项羽还把关中一分为三,封给三个投降的秦将(章邯等),让他们堵住刘邦东出的道路。
· 对听话的或关系近的:比如自己的将领、亲近的诸侯,则分封到相对富庶的地方。
· 对得罪过自己的或看不顺眼的:如齐地的田荣、赵地的陈馀等,要么不给分封,要么分得很差。
· 对名义上的老板楚怀王:直接尊为“义帝”,然后把他迁到偏远的郴县,后来干脆派人给“优化”掉了。这相当于把创业大赛的评委主席给踢出局了。
2. 缺乏共享精神,吝于赏赐:
正如刘邦分析的,项羽在封赏方面极其抠门。他手下的将领们立了战功,期盼着能拿到“期权”(封地封侯),但项羽却把“官印”(股权证明)攥在手里盘出包浆也舍不得给。这严重挫伤了团队积极性,导致核心团队凝聚力下降。大家会觉得:“跟着项总打天下,最后好处都他一个人占了,我们图啥?”
3. 开历史倒车,商业模式落后:
秦始皇已经用“郡县制”(集团直营)证明了这是更高效的管理模式。项羽却逆潮流而动,大规模恢复“分封制”(加盟连锁)。这种模式看似简单,把地盘一分了事,但实际上留下了巨大的隐患。各个受封的诸侯(加盟商)拥有了独立的兵权、财权和行政权,很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一旦总部(项羽)控制力减弱,立刻就会陷入割据和混战。
分封结果:按下葫芦浮起瓢
项羽的分封方案一出台,天下立刻炸了锅。
· 刘邦:虽然内心怒火中烧,但在萧何、张良的劝说下,决定隐忍。他接受了“汉王”的任命,烧掉栈道,示意外界自己无意东归,安心在蜀地“搞开发”,实际上是在疯狂“练内功”,积蓄力量。他的KPI很明确:整合内部,等待项羽犯错。
· 田荣(齐地):首先不服,觉得分封不公,干脆自立为王,公开挑战项羽的权威。
· 陈馀(赵地):同样不满,与田荣联合,反对项羽。
项羽刚刚“整合”完毕的天下,瞬间又陷入了新的混乱。他不得不亲自带兵四处“灭火”,去平叛那些因为他分配不公而造反的诸侯。这正应了范增的预言,也落入了刘邦的战略预判之中。
项羽就像一个忙碌的“救火队长”,刚扑灭东边的火,西边又烧起来了。他的精力被无限分散,而那个被他放在西南角落里的“汉王”刘邦,则获得了宝贵的、不受打扰的发展时间。
【本章吐槽】
· CEO格局:项羽的分封,暴露了他本质上还是一个“旧贵族”,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领地”思维,而非“天下”思维。他只想当霸主,而非真正的统治者。
· 对比分析:同样是面对功臣,后来的刘邦在张良的建议下,封雍齿以安抚众人;而项羽则连一个官印都舍不得。在人才激励和股权设计上,高下立判。
· 市场反馈:项羽的“分封方案”发布后,市场(天下诸侯)用脚投票,新一轮的“兼并重组”(混战)即将开始。“西楚霸业”的股价(威望),开始出现隐形的下跌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