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为妹妹铺路-《70年代,我在长白山下当知青》

  第二天,赵刚派了个小战士陪他们在军区里转转。

  路过文工团排练场时,里面正传来嘹亮的合唱声,是在排练一首耳熟能详的老歌。

  李向阳拉着陈卫东在门口听了一会儿,小声嘀咕,“唱得是真好听,底气足!比咱们合唱团有气势多了!就是……来来去去总是这几首老歌,没啥新意。”

  陈卫东心中微微一动,没说话,两人正准备离开。

  这时,排练室门口走出一个三十多岁、穿着军装、气质干练的女干部,眉头微蹙着,似乎有些烦心事。

  她恰巧听到了李向阳的话,愣了一下,目光看他们两人是陌生面孔,随即又认出领路的小战士,便走过来问道,“小张,这二位是?”

  小战士连忙敬礼,“报告苏副团长!这是赵参谋长的客人,白河公社来的李向阳同志。这位陈卫东同志是咱们军区后勤部的顾问……”

  这位苏副团长闻言,脸上露出一丝好奇,看向陈卫东。

  “白河公社?陈卫东?名字有点耳熟……”

  “请问二位,你们公社那边是不是有一位叫韩婧的女同志?原来在省报社工作的?”

  陈卫东心中讶异,没想到在这里能听到韩婧的名字,他点头道,“是的,苏团长!韩婧同志现在就在我们秀山屯,刚接过去不久……”

  苏雅(苏副团长)眼睛一亮,随即又黯淡下去,叹了口气。

  “她……还好吗?我们以前是同学,好久没联系了。前段时间听说她下了乡,日子不好过……”

  陈卫东对两人都还不熟悉,思量了一下谨慎地回答道,“刚开始是有些困难……不过现在好了,我们屯子正在搞夜校和副业,需要她这样有文化的人才,我相信,情况会慢慢好起来的!”

  他没有说得太细,但传递了积极的信息。

  苏雅松了口气,脸上有了点感激的笑意,“那就好,那就好……她那个人,要强,唉……”

  她似乎想起了自己的处境,下意识地又皱起眉头。

  陈卫东也不想继续这个话题,试探着问,“苏团长,我看您好像有什么烦心事?刚才听里面排练,气势很足啊!”

  苏雅苦笑一下,也许是看陈卫东他们不像坏人,又或许是憋久了需要倾诉,低声说了起来。

  “气势足有什么用?节目还是老一套!上面要求元旦汇演要有新意,有突破……我这副团长要是拿不出像样的新节目,怕是……唉!”

  她没再说下去,但焦虑的表情陈卫东看得清楚。

  陈卫东沉默了几秒,想到了什么……忽然开口,“苏团长,我有个冒昧的请求。我能听听您的演唱吗?”

  苏雅愣了一下,虽然不解,但还是点点头,把他们二人带到一个乐器室,也不扭捏,清了清嗓子,轻声唱了一段刚才排练的老歌。

  她的嗓音清亮高亢,带着一种专业的美感,情感饱满,一看就是实力唱将。

  陈卫东听完,心中有了底。

  他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一种沉痛又崇敬的表情,缓缓说道,“苏团长,我叫陈卫东,是白河公社的民兵排长,之前参加了唐市的抗震救灾。”

  苏雅神情一肃,显然知道这事的重要性,也想起陈卫东的事迹。

  陈卫东继续道,“在灾区,我亲眼看到咱们的解放军同志,不顾生死,用血肉之躯抢救老百姓……”

  “他们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很多战友累得昏倒在地,浑身是泥……那个画面,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回来之后,我心里一直憋着一股情绪,睡不着觉,就试着写了首歌,叫《为了谁》。”

  “我想把它献给所有参加抗震救灾的战友,献给所有为人民奉献的解放军!”

  “我不懂音乐,写得不好,我想唱给您听听,就是没有配乐,您将就着看看我能不能表达出那种感情……”

  接着,他低声地,用尽可能准确的调子,哼唱起了《为了谁》的旋律,“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苏雅一开始只是礼貌性地听着,只是觉着这个小伙子挺有趣,但越听,眼睛睁得越大,脸上的表情从惊讶变成震惊,最后是无比的激动和狂喜!

  她是专业的,太清楚这首歌的分量了!

  脑海里配上深情优美的旋律,那些歌词朴实却直击人心,更是切合了刚刚过去的抗震救灾和军队奉献的主题,政治绝对正确,艺术水准极高!

  “这……这真是你写的?”

  苏雅的声音都有些颤抖。

  陈卫东“诚恳”地点头,“只是有感而发,让您见笑了。”

  “不!太好了!这首歌太好了!”

  苏雅激动地抓住陈卫东的胳膊,“陈卫东同志!谢谢你!太谢谢你了!这首歌一定能成功!”

  陈卫东顺势说道,“苏团长,您觉得能用就好。”

  “这首歌能帮到您,是我的荣幸。我只有一个小小的心愿……我有个妹妹,叫陈卫红,也在秀山屯下乡,她从小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