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陈卫东的套路-《70年代,我在长白山下当知青》

  羊城东方宾馆的餐厅包间里,窗式空调送出习习凉风,与外界的闷热形成鲜明对比。

  巨大的圆桌上摆满了精致的粤式茶点:晶莹剔透的虾饺、金黄酥脆的春卷、软糯香甜的马拉糕……香气四溢。

  坐在主位的是那两个外商,高个子、表情略显严肃的叫约翰·哈里森,来自美国加州的“太平洋创新贸易公司”。

  稍胖一些、总是笑眯眯的叫大卫·陈(他自称有八分之一中国血统),是约翰的合伙人。

  他们公司正是借助香港子公司的名头,来内地寻找商机!

  作陪的除了陈卫东,还有韩婧、林雪薇,以及那位有些局促的官方翻译。

  “陈,我必须再说一次,你的英语和你的微波炉一样令人惊叹!”约翰举起茶杯,以茶代酒,“我为我之前的无礼道歉。”

  陈卫东爽朗一笑,用流利的美式英语回应:“约翰,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在商言商,我们中国人讲究‘不打不相识’!来,尝尝这虾饺,我们羊城的特色。”

  他举止自然,没有丝毫谦卑或谄媚,反而带着一种平等甚至略带主导的气场,这让习惯了被捧着的约翰和大卫感到既新奇又佩服。

  韩婧和林雪薇看着陈卫东与外商谈笑风生,言语间自信从容,偶尔还蹦出几句地道的美式俚语,把两个老外逗得哈哈大笑……

  她们眼中都充满了崇拜与倾慕,仿佛在看一个发光体。

  只是……在这种纯英文交流的场合,她们几乎插不上话,显得有些拘谨。

  陈卫东注意到了她们的窘迫,笑着用中文对她们说:“别光看着,敞开吃!这顿是宰‘狗大户’,不吃白不吃!”

  说着,亲自给她们夹了几块精致的点心,甚至还对服务员示意:“这个,这个,还有那个,一会儿帮我们打包两份。”

  韩婧和林雪薇被他这“厚颜无耻”又体贴的举动逗得忍俊不禁,噗嗤笑了出来。

  约翰和大卫见两位女士发笑,好奇地看向翻译。

  翻译一脸尴尬,不知该如何翻译“宰狗大户”这种带有戏谑意味的词。

  陈卫东见状,哈哈一笑,直接用英语对约翰和大卫说:“约翰,大卫,我刚才告诉我的朋友们,这顿饭是‘Taking advantage of the big shots’,让她们别客气,尽管吃,吃不完还要打包带走!”

  翻译懵了,目瞪口呆地看着陈卫东,心想这人怎么如此大胆,还有自己翻译自己“坏话”的?

  出乎意料,约翰和大卫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被他的直爽和幽默逗得前仰后合……

  大卫拍着桌子笑道:“陈!你真是个妙人!敢作敢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