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攥着那把锈短刀,踩着月光往榕树村赶。夜风卷着山草的腥气往衣领里钻,可他后背却发着热——李建军最后那阴鸷的眼神像块烙铁,让他没法真的放下心。快到村口时,他特意绕去老槐树下,借着树影观察了半晌,确认身后没有尾巴,才贴着墙根往自家院子挪。
刚到篱笆墙外,他就顿住了脚。院门上的木闩没插死,留着道指宽的缝,而柴房的方向,隐约有微光漏出来,还夹杂着窸窸窣窣的响动。杨涛心里一紧,手指立刻扣住了腰间的短刀,脚步放得比猫还轻,沿着墙根绕到柴房后窗。
窗纸破了个洞,他凑过去一看,只见个佝偻的身影正蹲在柴堆旁,手里攥着根火折子,借着微光翻找着什么。那身打补丁的蓝布褂子看着眼熟,可对方低着头,看不清脸。杨涛屏住呼吸,听着对方嘴里还念念有词:“……咋没见着?涛子那小子,总往这儿藏东西……”
是村里的人?杨涛眉头皱得更紧。他轻轻推了推柴房门,门轴“吱呀”一声轻响,里面的人吓得一哆嗦,火折子“啪”地掉在地上,火星子溅在干草上,又很快灭了。
“谁?!”那人慌忙起身,手里还攥着个布包,借着月光,杨涛终于看清了——是村里的五保户王大爷。
“王大爷?您半夜在我柴房里翻啥?”杨涛的声音冷着,手还没从短刀上挪开。他知道王大爷日子过得紧,平时也常帮村里人看个门,可深更半夜撬他柴房,实在蹊跷。
王大爷的脸瞬间涨红,手里的布包攥得死紧,指节都泛了白:“涛、涛子?我……我是看你昨晚没回来,怕你家进贼,来帮你守着……”他说着,眼神却往柴堆里瞟,不敢跟杨涛对视。
杨涛扫了眼地上的干草,刚才被翻找过的痕迹清清楚楚,哪里像是来“守院子”的?他往前迈了一步,压着声音问:“守院子用得着翻柴堆?您找啥?”
王大爷的身子晃了晃,突然把布包往身后藏,嘴里支支吾吾:“没找啥……就是、就是我带的玉米饼子掉里面了,想找找……”
这话更不对劲了。杨涛没再追问,而是转身往屋里走:“天这么冷,您要是没地方去,进屋烤烤火,我给您倒碗热水。”他故意放慢脚步,眼角余光盯着王大爷——老人没跟上来,反而抱着布包,脚步匆匆地往村西头走,背影透着股慌乱。
杨涛走进屋,刚点亮油灯,就瞥见窗台上放着个土陶碗,碗里的小米粥还冒着热气,碗底压着张折叠的糙纸。他拿起纸展开,上面是用炭笔写的歪歪扭扭的字:“李去支书家,要抓你。”
没有署名,字迹也潦草得看不出是谁写的。杨涛捏着纸条,心里咯噔一下——李建军果然没罢休,竟然直接找到村里来了。村支书是个老好人,可架不住李建军背后有“官倒”的关系,要是对方用些手段,支书未必能扛住。
他把粥倒进锅里热了热,刚喝两口,就听到院外传来马蹄声。探头一看,是邻村的货郎老赵,正牵着马往这边走,看到杨涛,老远就喊:“涛子!你让我留意的事,有信了!”
杨涛赶紧迎出去,把老赵拉进屋里。老赵喝了口热水,压低声音说:“我昨天去县城进货,在红星茶馆外,瞅见李建军跟个穿皮夹克的男人说话,那夹克上绣着个‘虎’字,看着就不是善茬。我偷听到两句,说要在你常走的野猪岭设卡,还说要‘抓现行’!”
野猪岭是他去深山采天麻、找香獐的必经之路,地势险要,只有一条窄路能过,要是真在那儿设卡,他根本没法绕开。杨涛攥紧了拳头,指节泛白——李建军这是要断他的活路。
“赵哥,谢了。”杨涛从兜里掏出两块钱塞给老赵,“这消息对我太重要了。”
老赵推辞着把钱推回去:“你跟我客气啥!你帮我打过野猪,我还能看着你吃亏?不过你可得小心,那李建军心狠,听说之前有个猎户不给他‘孝敬’,被他安了个‘偷猎’的罪名,关了半个月呢!”
老赵走后,杨涛坐在炕沿上,盯着窗台上的土陶碗出神。送粥的人是谁?是王大爷,还是村里其他怕事又想帮他的人?王大爷刚才在柴房翻找,到底是真丢了饼子,还是在替李建军盯他的动静?
一连串的疑问在脑子里打转,杨涛突然站起身,眼神变得坚定。他从床底下翻出个布包,里面是之前卖山货攒下的几十块钱,还有一把磨得锃亮的柴刀。既然李建军要设卡,那他不如将计就计——野猪岭地形复杂,正好是个反设陷阱的好地方。
他把钱和短刀藏在腰间,又从院子里搬了几块大石头,堆在院角,看着像是刚从山里运回来的“山货”。做完这些,他锁上院门,故意朝着野猪岭的方向走去,脚步放慢,还时不时回头张望,像是怕被人跟踪。
走了没多远,他就看到远处的山坡上,有个黑影一闪而过——果然有人跟着他。杨涛心里冷笑,脚下却没停,继续朝着野猪岭走去。他知道,一场硬仗,很快就要来了。
刚到篱笆墙外,他就顿住了脚。院门上的木闩没插死,留着道指宽的缝,而柴房的方向,隐约有微光漏出来,还夹杂着窸窸窣窣的响动。杨涛心里一紧,手指立刻扣住了腰间的短刀,脚步放得比猫还轻,沿着墙根绕到柴房后窗。
窗纸破了个洞,他凑过去一看,只见个佝偻的身影正蹲在柴堆旁,手里攥着根火折子,借着微光翻找着什么。那身打补丁的蓝布褂子看着眼熟,可对方低着头,看不清脸。杨涛屏住呼吸,听着对方嘴里还念念有词:“……咋没见着?涛子那小子,总往这儿藏东西……”
是村里的人?杨涛眉头皱得更紧。他轻轻推了推柴房门,门轴“吱呀”一声轻响,里面的人吓得一哆嗦,火折子“啪”地掉在地上,火星子溅在干草上,又很快灭了。
“谁?!”那人慌忙起身,手里还攥着个布包,借着月光,杨涛终于看清了——是村里的五保户王大爷。
“王大爷?您半夜在我柴房里翻啥?”杨涛的声音冷着,手还没从短刀上挪开。他知道王大爷日子过得紧,平时也常帮村里人看个门,可深更半夜撬他柴房,实在蹊跷。
王大爷的脸瞬间涨红,手里的布包攥得死紧,指节都泛了白:“涛、涛子?我……我是看你昨晚没回来,怕你家进贼,来帮你守着……”他说着,眼神却往柴堆里瞟,不敢跟杨涛对视。
杨涛扫了眼地上的干草,刚才被翻找过的痕迹清清楚楚,哪里像是来“守院子”的?他往前迈了一步,压着声音问:“守院子用得着翻柴堆?您找啥?”
王大爷的身子晃了晃,突然把布包往身后藏,嘴里支支吾吾:“没找啥……就是、就是我带的玉米饼子掉里面了,想找找……”
这话更不对劲了。杨涛没再追问,而是转身往屋里走:“天这么冷,您要是没地方去,进屋烤烤火,我给您倒碗热水。”他故意放慢脚步,眼角余光盯着王大爷——老人没跟上来,反而抱着布包,脚步匆匆地往村西头走,背影透着股慌乱。
杨涛走进屋,刚点亮油灯,就瞥见窗台上放着个土陶碗,碗里的小米粥还冒着热气,碗底压着张折叠的糙纸。他拿起纸展开,上面是用炭笔写的歪歪扭扭的字:“李去支书家,要抓你。”
没有署名,字迹也潦草得看不出是谁写的。杨涛捏着纸条,心里咯噔一下——李建军果然没罢休,竟然直接找到村里来了。村支书是个老好人,可架不住李建军背后有“官倒”的关系,要是对方用些手段,支书未必能扛住。
他把粥倒进锅里热了热,刚喝两口,就听到院外传来马蹄声。探头一看,是邻村的货郎老赵,正牵着马往这边走,看到杨涛,老远就喊:“涛子!你让我留意的事,有信了!”
杨涛赶紧迎出去,把老赵拉进屋里。老赵喝了口热水,压低声音说:“我昨天去县城进货,在红星茶馆外,瞅见李建军跟个穿皮夹克的男人说话,那夹克上绣着个‘虎’字,看着就不是善茬。我偷听到两句,说要在你常走的野猪岭设卡,还说要‘抓现行’!”
野猪岭是他去深山采天麻、找香獐的必经之路,地势险要,只有一条窄路能过,要是真在那儿设卡,他根本没法绕开。杨涛攥紧了拳头,指节泛白——李建军这是要断他的活路。
“赵哥,谢了。”杨涛从兜里掏出两块钱塞给老赵,“这消息对我太重要了。”
老赵推辞着把钱推回去:“你跟我客气啥!你帮我打过野猪,我还能看着你吃亏?不过你可得小心,那李建军心狠,听说之前有个猎户不给他‘孝敬’,被他安了个‘偷猎’的罪名,关了半个月呢!”
老赵走后,杨涛坐在炕沿上,盯着窗台上的土陶碗出神。送粥的人是谁?是王大爷,还是村里其他怕事又想帮他的人?王大爷刚才在柴房翻找,到底是真丢了饼子,还是在替李建军盯他的动静?
一连串的疑问在脑子里打转,杨涛突然站起身,眼神变得坚定。他从床底下翻出个布包,里面是之前卖山货攒下的几十块钱,还有一把磨得锃亮的柴刀。既然李建军要设卡,那他不如将计就计——野猪岭地形复杂,正好是个反设陷阱的好地方。
他把钱和短刀藏在腰间,又从院子里搬了几块大石头,堆在院角,看着像是刚从山里运回来的“山货”。做完这些,他锁上院门,故意朝着野猪岭的方向走去,脚步放慢,还时不时回头张望,像是怕被人跟踪。
走了没多远,他就看到远处的山坡上,有个黑影一闪而过——果然有人跟着他。杨涛心里冷笑,脚下却没停,继续朝着野猪岭走去。他知道,一场硬仗,很快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