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人王失德,帝君座前论圣心-《见证盘古开天后,退休岩神想摸鱼》

  在【通天】离开茶亭,回到青萍小筑继续闭关后不久。

  几道流光自天外归来,正是玄铮、陆压、灼华与怀瑾四人,带着少年意气,叽叽喳喳就落在了磐岩境中。

  “这次出去玩的真是痛快!”陆压一落地,便忍不住高声笑道,脸上满是兴奋,“你们看到玉帝那脸色了吗,听到老爷名号,脸都绿了!最后还不是得乖乖退兵?”

  “老爷威名,自然能镇压三界。”灼华亦是眉眼含笑,显然对此次“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经历颇为自得。

  唯有玄铮,眉头微蹙,心中总觉得有几分不安。他抬眼望向茶亭,只见钟离正背对着他们,专注地调和着茶汤,动作行云流水,根本没有像以往那样欢迎他们归来。

  “老爷,我们回来了。”玄铮眼神示意了一下小伙伴们,恭敬地行了一礼。

  钟离缓缓转过身,脸上无喜无悲。他将茶盏放回桌上,目光平静地扫过四人,淡淡地开口。

  “你们,觉得自己赢了吗?”

  这句没头没尾的问话,让陆压等人脸上笑容瞬间僵住。

  “老……老爷在说什么啊!”陆压梗着脖子反驳道,“什么赢不赢的,我们救了人,那玉帝也退了兵,没什么赢不赢的啊。”

  陆压看着钟离平静的眼神,说话声音越来越小,到后面干脆嘟囔着躲在了玄铮身后。

  钟离目光落在了最为沉稳的玄铮身上:“玄铮,你来说。”

  玄铮心中一凛,他低头沉思片刻,才涩声道,“回老爷……弟子不知。我们虽达成了目的,却并非依靠自身之力,而是……借了您的势。”

  “借势?”钟离重复了一遍,声音依旧平淡,“说得好听。说得不好听,便是以势压人。”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亭边,负手而立,望着远方云海。

  “我传你们道法神通,是让你们明晰事理,护住己身。不是让你们将我名号,当做一块可以随意挥舞、逼迫他人就范的令牌。”

  “昊天身为天帝,维护天规,有错吗?”

  “你们应该明白,守护不是凭自身喜好和主观印象,站在任何一方,去打压另一方。而是成为天平的支点,去寻找并稳固那个令天平复归公允的平衡。因为一旦失了平衡,秩序便会崩塌,守护也就无从谈起。”

  “你们今日之举,看似解决了冲突,实则只是将怨气埋在了昊天心中。”

  这盆冰水兜头浇下,让陆压等人的兴奋与骄傲,瞬间荡然无存。

  “弟子……知错了。”玄铮深深地躬下身去,心中充满了愧疚。

  钟离转过身,眼中终于有了一丝温和:“知错便好。记住,真正的力量,不是用来压服对手,而是用来创造一个……能让所有人都愿意遵守、公平的秩序。去吧,好生反思。”

  “是。”

  四人不敢再多言,默默地退下,各自回洞府思过去了。

  ……

  时光飞逝,商汤江山,眨眼间已传至第二十八代君主,帝辛。

  这一日,正是人族圣母女娲娘娘诞辰。人王帝辛携群臣前往女娲庙祭拜。

  在完成了三献酒祭祀大典之后,一阵狂风毫无征兆地卷入大殿,吹开了遮挡圣像的帷幔。帝辛下意识地抬头望去,正对上那尊宝相庄严、风华绝代的圣母神像。

  那一瞬间,他只觉得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世间最极致的美。当时酒意上涌,让他竟生出了一个荒唐至极的念头。

  “取笔墨来!”帝辛大喝一声,声音在大殿中回响。

  商容脸色一变,连忙上前劝阻,“陛下,此乃圣母庙,您要做什么!”

  “放肆!”帝辛双目一瞪,“孤乃人王,欲写诗赞美圣母,有何不可?!拿来!”

  侍官战战兢兢地捧上文房四宝。帝辛大笔一挥,在那墙壁之上,留下了一首惊世骇俗的诗。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

  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

  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随行百官皆是面色惨白,噤若寒蝉。商容更是气得浑身颤抖,险些当场昏厥过去。

  帝辛却对此浑然不觉,他看着自己的杰作,抚掌大笑。

  在一片死寂之中,帝辛心满意足地拂袖而去。

  就在他踏出女娲宫门槛瞬间,那原本慈悲庄严的圣像,眼中骤然闪过一道冰冷至极的金光!

  轰——!!!

  三十三天外,娲皇宫。

  一股足以让三界震颤的恐怖圣威,轰然爆发!宝座之上,女娲凤目含煞,面若冰霜。

  “岂有此理!!!”

  她,女娲!天道圣人,人族圣母!何曾受过这等奇耻大辱?!

  一个区区凡人,一个由她亲手创造出来的后辈,竟敢对她生出如此龌龊不堪的念头!

  “帝辛……好一个帝辛!”女娲咬着银牙,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从冰川之下迸出,“你不敬天地,不尊圣人,合该气运败绝,身死国灭!”

  她霍然起身,便欲亲自降临朝歌,将那不知天高地厚的人王,连同他那座都城,一并从洪荒大地上抹去!

  然而,就在她圣念将动的瞬间,一个念头划过脑海,让她那即将爆发的怒火,硬生生地压下去了!

  兄长!

  帝辛是当朝人王,他身上气运与整个人族紧密相连。自己若是此刻含怒出手,打的虽是帝辛,但那力量,必然会冲击整个人族气运!

  兄长在火云洞中镇压气运,本就辛苦。自己这一掌下去,岂不是要让他承受大部分的冲击?!

  这个念头,瞬间让女娲更为憋闷、烦躁。

  杀,不能杀!罚,不好罚!

  难道就这么算了?

  不行!圣人颜面何在?!

  心乱如麻之下,她又想到了另一位。

  叔父!

  对,钟离叔父!他老人家身为“人道护道者”,地位超然。此事关乎人族与圣人颜面,既牵扯到兄长,又让自己进退两难,去找他,定能问个明白!

  但此事终究牵扯到兄长,不与他商议一声,也说不过去。

  想到这里,女娲不再犹豫,强行压下心中翻腾的情绪,身形一闪,先一步向着火云洞的方向飞驰而去。

  ……

  火云洞内并非寻常仙家景象,反而更像是一座人族的先贤祠堂。洞壁之上,刻画着人族从茹毛饮血到建立王朝的历史。

  洞府中央,伏羲正盘膝而坐,眉头紧锁。在他面前,河图洛书无风自动,其上八卦符文流转不定,光芒明灭,隐隐被一层血色劫气所笼罩。

  “唉……”

  “兄长何故叹气?”女娲身影,悄然出现在他身后。

  伏羲并未回头,只是指着身前的河图洛书,“天机已乱,杀劫将至。那殷商气运,已如风中残烛,其下,更是有无数仙神因果纠缠,化为一张弥天大网,将整个人族都笼罩了进去。”

  “我看到了。”女娲走到他身边,将帝辛题诗一事,简略地说了一遍。

  伏羲听罢,脸上并未露出太多惊讶,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他早已被那人王权柄与杀劫之气蒙蔽了心智,做出此等事来,倒也不算出乎意料。”

  “兄长!”女娲有些不满,“他如此辱我,你竟还说得这般轻描淡写?”

  “我非是为他开脱。”伏羲站起身,看着自己妹妹,“我只是告诉你,此事,远比你我想象的要复杂。”

  “这还能有多复杂?”

  伏羲指着河图洛书上那张因果大网,“你看,这张网虽然中心是在朝歌,但昆仑山,金鳌岛都被盖了进去。这说明,此番大劫核心,是玄门三教!他们要借人间王朝更迭,来了结自家大劫!”

  伏羲苦笑一声,“天道大势如此,圣人亦要顺天而行。我现在最担心的,不是帝辛,而是这些仙神斗法,一旦失了分寸,打坏了洪荒地脉,那才是真正的大祸临头!”

  “那依兄长之见,我们该当如何?”

  伏羲沉吟片刻,抬头望向了东海方向,“走吧,我们一同,去拜访叔父。”

  ……

  磐岩境。

  钟离正悠然地坐在石亭之中,两道流光从天而降,正是女娲与伏羲兄妹二人。

  “叔父。”二人齐齐对着钟离躬身行礼。

  “坐吧。”钟离伸手示意,将两杯温好的茶,推到了他们面前,“看你们二人这般神色匆匆,想必是遇到了烦心事。”

  “叔父明鉴。”伏羲也不客套,将帝辛之事与自己的推演,原原本本地讲述了一遍,“我与妹妹不知此事该如何处置,还请叔父为我等指点迷津。”

  钟离静静地听着,指尖摩挲着茶盏,直到伏羲说完,他才缓缓开口,“你的推断没有错。”

  他顿了顿,补充道,“就在不久前,通天刚从我这里离开。他亲口告诉我,三清已在玉虚宫定下了‘空榜之约’。封神榜上不记名姓,三教弟子各凭本事,应劫上榜。这人间,确实要乱了。”

  钟离看着二人紧张的神情,安抚道,“不过,你们也无需太过忧虑。”

  “其一,殷商气数已尽,周室当兴,此乃人道自身发展的必然,是正常的朝代更迭。只要人族薪火不灭,文明不断,便无损人道大势。”

  他又竖起第二根手指,目光变得深邃起来:

  “其二,此番大劫,虽是玄门杀劫,却选在了人族之地。这便是我不能坐视不理了。我虽不干预王朝兴替,但绝不允许任何仙神,将人族视为草芥,肆意屠戮,或是因斗法而波及万里,毁我山河。”

  最后,他看向女娲,眼中闪过一丝暖意:

  “其三,你们和通天……都是我亲友。在这场杀劫之中护住你们,才能让我离开此界时,能走得安心些,亦是我必须要做之事。”

  “至于帝辛……”钟离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他不过是时代洪流中的一粒尘埃,是引爆这场大劫的火星。你若因他而动怒,亲自下场,反倒是落了下乘。”

  这番话,条理清晰,鞭辟入里,瞬间便让女娲与伏羲茅塞顿开。

  女娲深吸一口气,“多谢叔父教诲,女娲明白了。”

  她再次抬起头时,眼中已再无半分犹豫。

  “既然天道要我入局,那我,便如他所愿。”

  她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殷商气数已尽,那我便推他一把,让他败得更快一些!如此,也能让这杀劫尽早结束,少些生灵涂炭。”

  “我看那轩辕坟中,尚有几个实力还行的小妖。我便命她们去替我出出气。”

  钟离看着她,眼中露出一丝赞许“善。但叮嘱那些小妖,注意分寸。”

  女娲与伏羲对视一眼,再次向钟离行礼,随即便告辞离去。

  石亭之内,再次恢复了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