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渡河的渡口旁,常年泊着艘乌篷船。船身被水汽浸得发黑,船头挂着盏马灯,灯芯是半截红烛,无论刮风下雨都亮着,光晕在水面晃出细碎的金斑,像撒了把碎金子。撑船的是个跛脚老汉,姓魏,大家都喊他魏三爷。他右腿比左腿短半截,走路时总拖着根铁头竹篙,篙头在青石板上敲出的响,像是在数着日子。
那年惊蛰,渡口来了个穿月白衫子的年轻人,背着个沉甸甸的木箱,箱角露出半截铜锁,锁上刻着朵栀子花。年轻人说他叫云岫,是来寻亲的。他第一次坐上魏三爷的船时,正逢大雾,白茫茫的水汽裹着船身,连船头的马灯都只能照出三尺远。
这雾里有东西。魏三爷用竹篙点点水面,篙头的铁环撞出清脆的响,十年前,有个唱黄梅戏的花旦,坐船时掉了只绣鞋,从此雾大的时候,总有人看见个穿水红戏服的影子在水里晃。
云岫闻言,下意识摸了摸怀里的木箱。船行到河中央时,他忽然听见雾里传来咿咿呀呀的唱腔,调子婉转,像是《天仙配》里的唱段。云岫探头往水里看,只见雾影里浮着只红绣鞋,鞋面上绣的鸳鸯正扑腾着翅膀,像是要从布面上飞出来。
从那以后,云岫每天都来渡口等雾。他不坐船,就坐在魏三爷的船篷下,打开木箱摆弄里面的东西——竟是些唱戏的行头,水袖、头面、花褶子,件件都带着淡淡的水腥气。魏三爷问他寻什么亲,云岫就指着箱底张泛黄的戏班名册:找我娘,她是当年戏班的台柱子,艺名水袖仙
魏三爷的竹篙顿了顿,铁头在船板上磕出火星:水袖仙?她不是十年前就葬在河对岸的乱坟岗了吗?
云岫的手僵在半空。他说当年戏班走水路时遇了险,船沉了,大家都说水袖仙没了,可他总觉得娘还在。说着,他从箱底翻出个银质的长命锁,锁上嵌着块绿玉,玉上刻着个字——正是他的名字。
入夏后,雾渡河涨了水。有天夜里,云岫被对岸的唱腔惊醒。他披了件外衣跑到渡口,看见魏三爷正撑着船往河心去,船头的马灯忽明忽暗,灯影里站着个穿水红戏服的女子,水袖拖在水里,被浪打得飘起来,像两条鲜红的绸带。
她要借你的行头用用。魏三爷的声音从雾里钻出来,今日是她的忌日,得唱完当年没唱完的《天仙配》。
云岫这才发现,自己的木箱被搬到了船头。那女子正往身上套戏服,动作间露出半截脖颈,颈侧有颗小小的朱砂痣——和他小时候在娘脖子上见过的一模一样。云岫想喊,却见魏三爷忽然把竹篙插进水里,水花溅起的瞬间,他看见魏三爷的跛脚竟浸在水里,脚踝处缠着圈水草,水草里露出块青紫色的疤痕,像被什么东西咬过。
当年船沉时,是她把你推上了岸。魏三爷的声音带着水汽,我这条腿,就是被水里的暗流卷走的。
云岫这才明白,为何魏三爷总在雾天撑船——他是在等水袖仙的影子,等她来借行头,等她把那出戏唱完。
那天夜里,河对岸的人都听见了完整的《天仙配》。唱到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时,有人看见河心的雾里开出大片栀子花,花瓣落在水面,顺着水流漂到渡口,在魏三爷的船板上堆成了小小的花堆。
第二天清晨,云岫的木箱空了。魏三爷的船篷上搭着件水红戏服,戏服上的水迹还没干,却散着栀子花的香。云岫摸了摸怀里的长命锁,锁上的绿玉竟变得温润,像是浸过温水。
秋分时,云岫成了新的撑船人。他把魏三爷的铁头竹篙换成了木桨,却保留了船头的马灯。有人问他,水袖仙还会来吗?云岫就指着水面的灯影笑:你看,她的水袖正跟着灯影晃呢。
后来,有个摆渡的老妪说,雾大的时候,她看见云岫的船篷里坐着两个人。年轻人在整理戏服,穿水红戏服的女子在给他梳头,梳到鬓角时,会摘下朵栀子花别在他发间——就像所有母亲对儿子做的那样。
魏三爷则在渡口旁开了家小小的茶寮,专给等船的人递热茶。他依旧拖着跛脚,只是竹篙换成了拐杖,拐杖头雕着朵栀子花,敲在青石板上时,的响声里,总混着淡淡的水汽和花香。
那年惊蛰,渡口来了个穿月白衫子的年轻人,背着个沉甸甸的木箱,箱角露出半截铜锁,锁上刻着朵栀子花。年轻人说他叫云岫,是来寻亲的。他第一次坐上魏三爷的船时,正逢大雾,白茫茫的水汽裹着船身,连船头的马灯都只能照出三尺远。
这雾里有东西。魏三爷用竹篙点点水面,篙头的铁环撞出清脆的响,十年前,有个唱黄梅戏的花旦,坐船时掉了只绣鞋,从此雾大的时候,总有人看见个穿水红戏服的影子在水里晃。
云岫闻言,下意识摸了摸怀里的木箱。船行到河中央时,他忽然听见雾里传来咿咿呀呀的唱腔,调子婉转,像是《天仙配》里的唱段。云岫探头往水里看,只见雾影里浮着只红绣鞋,鞋面上绣的鸳鸯正扑腾着翅膀,像是要从布面上飞出来。
从那以后,云岫每天都来渡口等雾。他不坐船,就坐在魏三爷的船篷下,打开木箱摆弄里面的东西——竟是些唱戏的行头,水袖、头面、花褶子,件件都带着淡淡的水腥气。魏三爷问他寻什么亲,云岫就指着箱底张泛黄的戏班名册:找我娘,她是当年戏班的台柱子,艺名水袖仙
魏三爷的竹篙顿了顿,铁头在船板上磕出火星:水袖仙?她不是十年前就葬在河对岸的乱坟岗了吗?
云岫的手僵在半空。他说当年戏班走水路时遇了险,船沉了,大家都说水袖仙没了,可他总觉得娘还在。说着,他从箱底翻出个银质的长命锁,锁上嵌着块绿玉,玉上刻着个字——正是他的名字。
入夏后,雾渡河涨了水。有天夜里,云岫被对岸的唱腔惊醒。他披了件外衣跑到渡口,看见魏三爷正撑着船往河心去,船头的马灯忽明忽暗,灯影里站着个穿水红戏服的女子,水袖拖在水里,被浪打得飘起来,像两条鲜红的绸带。
她要借你的行头用用。魏三爷的声音从雾里钻出来,今日是她的忌日,得唱完当年没唱完的《天仙配》。
云岫这才发现,自己的木箱被搬到了船头。那女子正往身上套戏服,动作间露出半截脖颈,颈侧有颗小小的朱砂痣——和他小时候在娘脖子上见过的一模一样。云岫想喊,却见魏三爷忽然把竹篙插进水里,水花溅起的瞬间,他看见魏三爷的跛脚竟浸在水里,脚踝处缠着圈水草,水草里露出块青紫色的疤痕,像被什么东西咬过。
当年船沉时,是她把你推上了岸。魏三爷的声音带着水汽,我这条腿,就是被水里的暗流卷走的。
云岫这才明白,为何魏三爷总在雾天撑船——他是在等水袖仙的影子,等她来借行头,等她把那出戏唱完。
那天夜里,河对岸的人都听见了完整的《天仙配》。唱到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时,有人看见河心的雾里开出大片栀子花,花瓣落在水面,顺着水流漂到渡口,在魏三爷的船板上堆成了小小的花堆。
第二天清晨,云岫的木箱空了。魏三爷的船篷上搭着件水红戏服,戏服上的水迹还没干,却散着栀子花的香。云岫摸了摸怀里的长命锁,锁上的绿玉竟变得温润,像是浸过温水。
秋分时,云岫成了新的撑船人。他把魏三爷的铁头竹篙换成了木桨,却保留了船头的马灯。有人问他,水袖仙还会来吗?云岫就指着水面的灯影笑:你看,她的水袖正跟着灯影晃呢。
后来,有个摆渡的老妪说,雾大的时候,她看见云岫的船篷里坐着两个人。年轻人在整理戏服,穿水红戏服的女子在给他梳头,梳到鬓角时,会摘下朵栀子花别在他发间——就像所有母亲对儿子做的那样。
魏三爷则在渡口旁开了家小小的茶寮,专给等船的人递热茶。他依旧拖着跛脚,只是竹篙换成了拐杖,拐杖头雕着朵栀子花,敲在青石板上时,的响声里,总混着淡淡的水汽和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