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回声泉的悄悄话-《乡音的星辰民间小故事》

  在云雾缭绕的翠屏山脚下,有个叫听风坳的小村子。村子东头老樟树下,藏着一眼方方正正的泉眼,叫回声泉。这泉怪得很,你对着泉水说话,它不按常理回声,反倒能接你的话茬——你说今儿天热,它能回树荫底下凉快点;你叹地里草多,它准答明儿准下一场好雨。

  守泉的是个瞎眼婆婆,姓柳,村里人都喊她柳泉婆。婆婆年轻时是村里的绣花巧手,后来生了场大病瞎了眼,却能凭着泉声辨人心。她有个孙子叫木根,十五六岁,腿有点跛,却生得机灵,每天帮婆婆挑水、扫地,闲了就蹲在泉边,跟泉水说悄悄话。

  村里还有个货郎叫钱串子,人如其名,算盘打得比谁都精。他总说这泉眼底下藏着宝贝,好几次想趁柳泉婆不注意,往泉里扔铁钩子打捞,都被木根用石头赶走了。

  开春那会儿,村里闹起了蝗灾,绿油油的麦苗被啃得只剩光杆。村长老烟袋急得满嘴燎泡,召集村民商量:要不咱去求镇上的李大户借点粮?有人叹气道:李大户的粮哪是好借的?利息能把人压垮。

  木根听了,半夜摸到泉边,对着泉水小声说:泉子泉子,你能不能想个法子,把蝗虫赶跑?再不下雨,今年就得喝西北风了。话音刚落,泉水冒了个泡,回了句:明儿卯时,带乡亲们往泉里扔艾草。

  第二天一早,木根把这话告诉柳泉婆。婆婆摸着泉边的青石板说:这泉从不骗人,照做便是。村民们半信半疑,采了艾草往泉里扔。说也奇怪,艾草一进水,就化作青烟飘向田野,蝗虫像疯了似的往山上飞,眨眼间没了踪影。更奇的是,当天下午就下了场透雨,地里的麦苗蹭蹭往上长。

  这事传到了镇上李大户耳朵里。李大户胖得像个冬瓜,听说听风坳有眼能说话的泉,立马带着家丁赶来,站在泉边叉着腰喊:这泉眼是我李家的祖产,今儿起归我管!

  柳泉婆拄着拐杖拦在前面:李老爷,这泉守了村子八代人,跟你李家八竿子打不着。李大户冷笑一声,指挥家丁:给我把泉眼围起来,谁也不许靠近!

  家丁刚要动手,泉水突然哗啦啦翻涌起来,映出李大户粮仓的影子——里面囤着小山似的粮食,墙角还堆着几袋发霉的陈米。木根指着影子喊:大伙儿快看!李老爷家粮食多得发霉,还逼着咱还高利贷!

  村民们顿时炸了锅,有人骂李大户去年趁旱灾抬粮价,有人说自家闺女去李家做工被克扣工钱。李大户又气又急,指着泉水骂:妖言惑众!给我填了这破泉!

  家丁刚拿起铁锹,泉水突然喷出股水柱,不偏不倚浇在李大户头上,把他的瓜皮帽冲掉了,露出光秃秃的脑袋。村民们笑得前仰后合,李大户的脸涨成了猪肝色,捂着脑袋喊:走!都给我走!灰溜溜地跑了。

  入夏时,柳泉婆的眼睛突然疼得厉害,整夜睡不着。木根急得直掉泪,钱串子挑着担子路过,放下两包菊花说:我去城里进货,听说西洋有种眼药,就是贵得很......

  当天夜里,木根蹲在泉边,摸着泉壁说:泉子泉子,我知道你本事大,能不能救救我奶奶?我愿意一辈子守着你,不离开听风坳。泉水静了半晌,冒了个泡,泉底浮出颗鸽子蛋大的夜明珠,在月光下闪着柔光。

  钱串子一看就认出来:这是东海夜明珠,能治眼疾!他自告奋勇陪着木根去城里,把珠子卖了,买回了西洋眼药。柳泉婆用了药,眼睛竟慢慢能看见东西了,虽然模糊,却能看清木根的笑脸。

  这事过后,村里人更敬重回声泉了。谁家孩子哭闹,抱到泉边说句乖乖听话,孩子准能止哭;谁家丢了鸡鸭,在泉边念叨念叨,准能在柴房角落找着。钱串子每次路过泉边,都要放下担子鞠个躬,嘴里念叨:泉子泉子,以前是我不对,我这就给你打口新井圈。

  后来柳泉婆活到九十岁才过世,木根接过了守泉的活儿。他娶了邻村的绣花姑娘,生了对双胞胎,大的叫泉生,小的叫泉旺。俩孩子刚会走路,就爱趴在泉边,跟泉水一问一答:泉子泉子,今天有雨吗?下午三点,下一阵就停。

  如今那眼泉还在老樟树下,泉边的青石板被磨得光溜溜的。路过的人要是问起这泉的来历,村里的老人就会说:哪有啥来历?不过是人心换人心——你对它真心,它就对你实诚;你要是藏着坏心眼,它可不就给你亮亮相?

  钱串子早就不挑担子了,在村口开了家杂货铺,柜台上总摆着个从泉边捡的鹅卵石,谁来买东西都要讲段泉水的故事,末了加句:做人啊,得像这泉眼,心里干净,才能照见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