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陈糊涂和会挑错的竹筛子-《乡音的星辰民间小故事》

  陈糊涂筛粮食,能把小米筛进稻壳堆,把黄豆漏进柴草里。他媳妇骂他:“你这筛子怕不是装反了?”他总嘿嘿笑:“差不多就行,哪那么多讲究。”

  他家那只竹筛子,是爹传下来的,篾条黄中带黑,边缘磨得溜光,就是筛眼大小不一,看着就不靠谱。可陈糊涂宝贝它,说这筛子筛过他小时候的百家米,有灵性。

  灵性这东西,还真让他说着了。

  那天他筛玉米,想挑出里面的石子。往常他筛两下就完事,这次刚把玉米倒进去,筛子突然“哐当”一声翻了个底朝天,玉米粒撒了一地。他骂了句“邪门”,捡起来重新筛,筛子又往旁边一歪,把颗小石子抖到他手心里。

  “哟,还会挑石子?”陈糊涂乐了,故意把几颗石子混进玉米,筛子“哗啦哗啦”响得格外欢,没一会儿,所有石子都堆在了筛子边,整整齐齐的,像排队认错。

  他媳妇过来看见,眼睛瞪得溜圆:“你啥时候变得这么仔细?”陈糊涂举着筛子晃了晃:“不是我,是它自己挑的。”

  打这起,竹筛子成了陈糊涂的“纠错员”。

  村里的李木匠做了批木盆,让陈糊涂帮忙挑挑有裂缝的。陈糊涂抱着木盆挨个看,瞅得眼都花了,也没看出啥毛病。他媳妇说:“你用筛子试试?”他把筛子扣在木盆上,没反应;扣到第二个,筛子“咔嗒”响了一声,篾条在盆沿碰出个小坑——原来那木盆有道细缝,不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李木匠啧啧称奇:“这筛子比我那刨子还灵!”后来靠着陈糊涂和他的筛子,李木匠的木盆成了镇上的抢手货,都说“没裂缝,放心”。

  有回村东头的王奶奶,把积攒的碎银子包在布里,想给孙子攒学费。陈糊涂帮她数银子,数着数着,筛子突然在桌上蹦了蹦,对着墙角的老鼠洞“哐哐”磕。王奶奶愣了:“那洞早堵死了啊。”陈糊涂扒开墙角的泥巴,里面竟藏着个布包,正是王奶奶前阵子丢的银子,被老鼠拖去做了窝。

  “这筛子,鼻子比狗还灵!”王奶奶笑得皱纹都开了,非要塞给陈糊涂两个鸡蛋,筛子却“哐当”一声扣在鸡蛋上,像是不要。陈糊涂懂了:“它说帮老人家是应该的。”

  竹筛子不光挑东西,还挑理。

  镇上的刘财主,给村里捐了批粮食,说是救济灾民,实则掺了不少发霉的。村长领着人分粮,陈糊涂抱着筛子也去了。他把粮食倒进筛子,筛子突然“哗啦”一声,把所有发霉的麦粒全抖了出来,堆在刘财主脚边,还“哐哐”磕着地,像是在骂。

  刘财主的脸一阵红一阵白,赶紧让人换了新粮食。村民们都说:“还是陈糊涂的筛子公道!”陈糊涂挠挠头,筛子在他怀里轻轻晃,像是在笑。

  有年夏天,河里涨水,冲坏了村口的小桥。村长组织人修桥,用的石头看着挺结实,可陈糊涂抱着筛子一筛,筛子竟把几块石头推到一边,还“哐当”撞了撞村长的腿。有人把石头砸开,里面全是空的,根本不顶用。

  “多亏了这筛子!”村长擦着汗,“不然桥修好了也得塌。”后来换了好石头,桥修得结结实实,村民们特意在桥头刻了个小筛子图案,说这是“良心桥”。

  秋分时,陈糊涂去山上摘栗子,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腿摔断了。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他总对着墙角的筛子发呆。媳妇说:“你想它了?我给你抱过来。”筛子被放在床头,篾条轻轻蹭他的手,像是在安慰。

  等他能下床时,筛子却坏了——不知啥时候,一根主篾断了,筛面塌了个洞。陈糊涂心疼得不行,想找篾匠修,筛子却“哐当”一声掉在地上,像是不让。

  他明白了,筛子老了。

  他把筛子拆开,用篾条编了个小簸箕,放在窗台上当摆设。奇怪的是,那簸箕总爱把桌上的灰尘扫到一边,把掉的米粒归拢起来,跟当年的筛子一个样。

  村里人见了,都说:“陈糊涂的筛子转世了!”陈糊涂笑了,他知道,不是筛子转世,是他自己学会挑错了——挑东西的错,挑做事的错,挑心里的错。

  有回他孙子问:“爷爷,那筛子真有灵性吗?”陈糊涂拿起小簸箕,簸箕轻轻晃了晃。他说:“啥灵性啊,是它教会人,啥该留,啥该扔。心里跟明镜似的,比啥筛子都管用。”

  风从窗缝钻进来,簸箕上的篾条轻轻响,像是在应。阳光照在上面,黄中带黑的篾条,闪着暖暖的光,跟当年那只竹筛子,一个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