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歪脖的脖子,是小时候从枣树上摔下来拧的,总往左边歪着,看人像在瞟人。他媳妇说:“你这脖子,怕是跟你那烟袋一个德性,宁折不弯。”
他那烟袋杆是枣木的,油亮发黑,烟锅子补过三次,烟嘴是块磨得溜光的石头,看着就像从垃圾堆里捡的。可冯歪脖宝贝它,说这烟袋跟了他三十年,比媳妇还亲。
这烟袋邪门,专爱找东西。
那天冯歪脖的孙子丢了私塾先生给的描红本,急得直哭。全家翻箱倒柜找了半天,连灶膛灰都扒了,就是不见影。冯歪脖蹲在门槛上抽着烟袋叹气,烟锅子“吧嗒吧嗒”响,烟杆突然往柴房角落歪,还“咚咚”磕了磕他的手。
“你让我去柴房?”他纳闷地起身,烟袋杆硬是把他拽到柴房,对着一堆乱柴火“直挺挺”地指。他扒开柴火,描红本正压在最底下,边角沾着点柴草,是孙子玩捉迷藏时藏的。
孙子破涕为笑,抢过描红本就跑。冯歪脖摸着烟袋笑:“你比狗鼻子还灵。”烟锅子“滋”地冒了个烟圈,像是在得意。
打这起,烟袋成了冯歪脖的“寻物雷达”。
有回村东头的王奶奶丢了祖传的银镯子,那是她陪嫁,哭得直抹眼泪。冯歪脖叼着烟袋去帮忙,烟袋杆在院里转了半圈,突然往井台歪。王奶奶说:“我可没往井边去啊。”
冯歪脖蹲在井边看,烟锅子“吧嗒”敲了敲井绳。他让王爷爷把水桶放下去,刚提上来,银镯子正挂在桶梁上,亮晶晶的。王奶奶一拍大腿:“前天打水时摘下来擦汗,忘挂回去了!”
烟袋在冯歪脖手里轻轻抖,烟丝掉了点出来,像是在骂“老糊涂”。
村里的李木匠丢了刨子,那是他吃饭的家伙,急得要上吊。冯歪脖叼着烟袋在木匠铺转,烟袋杆突然往墙角的茅房指。李木匠脸一红:“我去茅房带刨子干啥?”
冯歪脖没说话,往茅房走,烟袋杆对着茅房墙根“咚咚”磕。他扒开墙根的杂草,刨子果然藏在那儿,还沾着点泥巴。李木匠这才想起,昨天跟媳妇吵架,气呼呼把刨子扔出去,忘了扔哪儿了。
“你这烟袋,是阎王爷派来的吧?”李木匠挠着头笑。冯歪脖猛吸一口烟,烟圈往李木匠脸上飘,像是在说“少跟媳妇置气”。
烟袋不光找物件,还找“活物”。
有年春天,村里的牛栏跑了头小牛犊,那是张寡妇家唯一的指望,寡妇急得要跳河。冯歪脖带着烟袋跟着众人找,找到天黑也没见影。他蹲在山脚下抽烟,烟袋杆突然往密林里歪,还“嗡嗡”震。
“难不成在山里?”他跟着烟袋往林子里走,烟袋杆越指越急,最后停在一棵老槐树下。他抬头一看,小牛犊正卡在树杈上,吓得直哼哼——怕是追蝴蝶时不小心爬上去的。
众人七手八脚把牛犊弄下来,张寡妇抱着牛犊哭,非要给冯歪脖磕头。他赶紧扶起来,烟袋杆往寡妇手里的粗粮饼子上指,他接过来掰了半块,塞给烟袋嘴“喂”了喂,逗得众人直笑。
冯歪脖的脖子歪,可心不歪。有回镇上的粮商来收粮,缺斤短两不说,还把好粮食换成陈米。村民们敢怒不敢言,冯歪脖叼着烟袋蹲在粮商的秤旁,烟袋杆突然往秤砣底下歪。
他伸手一摸,秤砣底下粘着块泥巴,抠下来称称,正好三两——粮商靠这多收了不少粮。众人炸了锅,粮商灰溜溜地补了粮食,临走时瞪着冯歪脖:“你这老东西,脖子歪心眼不歪!”
冯歪脖没理他,烟袋“吧嗒”响,像是在哼小曲。
冬天的时候,冯歪脖的烟袋锅子裂了,他找铁匠补好,可抽起来总呛人。他知道,烟袋老了。有天夜里,他梦见烟袋杆变成了枣树苗,在院里长得郁郁葱葱。
醒来后,他把烟袋埋在院里的枣树下,说:“你回老家用扎根吧。”
没了烟袋,冯歪脖像是丢了魂,总往枣树下蹲,手里空比划着抽烟。可奇怪的是,村里人丢了东西,找他去看看,他往那一站,脖子歪着瞅半天,总能说出东西在哪儿,比烟袋还准。
有回孙子问:“爷爷,您咋比烟袋还能找?”冯歪脖摸着枣树笑:“不是我能找,是烟袋把啥都刻我心里了——东西在哪儿不重要,人心在哪儿才重要。丢了物件能找回来,丢了良心,可没处找去。”
风从枣树枝叶间吹过,“沙沙”响,像是烟袋杆在敲他的手。阳光透过叶缝落在地上,斑斑点点的,像极了烟袋锅里冒出的火星子,暖烘烘的,比任何时候都让人踏实。
他那烟袋杆是枣木的,油亮发黑,烟锅子补过三次,烟嘴是块磨得溜光的石头,看着就像从垃圾堆里捡的。可冯歪脖宝贝它,说这烟袋跟了他三十年,比媳妇还亲。
这烟袋邪门,专爱找东西。
那天冯歪脖的孙子丢了私塾先生给的描红本,急得直哭。全家翻箱倒柜找了半天,连灶膛灰都扒了,就是不见影。冯歪脖蹲在门槛上抽着烟袋叹气,烟锅子“吧嗒吧嗒”响,烟杆突然往柴房角落歪,还“咚咚”磕了磕他的手。
“你让我去柴房?”他纳闷地起身,烟袋杆硬是把他拽到柴房,对着一堆乱柴火“直挺挺”地指。他扒开柴火,描红本正压在最底下,边角沾着点柴草,是孙子玩捉迷藏时藏的。
孙子破涕为笑,抢过描红本就跑。冯歪脖摸着烟袋笑:“你比狗鼻子还灵。”烟锅子“滋”地冒了个烟圈,像是在得意。
打这起,烟袋成了冯歪脖的“寻物雷达”。
有回村东头的王奶奶丢了祖传的银镯子,那是她陪嫁,哭得直抹眼泪。冯歪脖叼着烟袋去帮忙,烟袋杆在院里转了半圈,突然往井台歪。王奶奶说:“我可没往井边去啊。”
冯歪脖蹲在井边看,烟锅子“吧嗒”敲了敲井绳。他让王爷爷把水桶放下去,刚提上来,银镯子正挂在桶梁上,亮晶晶的。王奶奶一拍大腿:“前天打水时摘下来擦汗,忘挂回去了!”
烟袋在冯歪脖手里轻轻抖,烟丝掉了点出来,像是在骂“老糊涂”。
村里的李木匠丢了刨子,那是他吃饭的家伙,急得要上吊。冯歪脖叼着烟袋在木匠铺转,烟袋杆突然往墙角的茅房指。李木匠脸一红:“我去茅房带刨子干啥?”
冯歪脖没说话,往茅房走,烟袋杆对着茅房墙根“咚咚”磕。他扒开墙根的杂草,刨子果然藏在那儿,还沾着点泥巴。李木匠这才想起,昨天跟媳妇吵架,气呼呼把刨子扔出去,忘了扔哪儿了。
“你这烟袋,是阎王爷派来的吧?”李木匠挠着头笑。冯歪脖猛吸一口烟,烟圈往李木匠脸上飘,像是在说“少跟媳妇置气”。
烟袋不光找物件,还找“活物”。
有年春天,村里的牛栏跑了头小牛犊,那是张寡妇家唯一的指望,寡妇急得要跳河。冯歪脖带着烟袋跟着众人找,找到天黑也没见影。他蹲在山脚下抽烟,烟袋杆突然往密林里歪,还“嗡嗡”震。
“难不成在山里?”他跟着烟袋往林子里走,烟袋杆越指越急,最后停在一棵老槐树下。他抬头一看,小牛犊正卡在树杈上,吓得直哼哼——怕是追蝴蝶时不小心爬上去的。
众人七手八脚把牛犊弄下来,张寡妇抱着牛犊哭,非要给冯歪脖磕头。他赶紧扶起来,烟袋杆往寡妇手里的粗粮饼子上指,他接过来掰了半块,塞给烟袋嘴“喂”了喂,逗得众人直笑。
冯歪脖的脖子歪,可心不歪。有回镇上的粮商来收粮,缺斤短两不说,还把好粮食换成陈米。村民们敢怒不敢言,冯歪脖叼着烟袋蹲在粮商的秤旁,烟袋杆突然往秤砣底下歪。
他伸手一摸,秤砣底下粘着块泥巴,抠下来称称,正好三两——粮商靠这多收了不少粮。众人炸了锅,粮商灰溜溜地补了粮食,临走时瞪着冯歪脖:“你这老东西,脖子歪心眼不歪!”
冯歪脖没理他,烟袋“吧嗒”响,像是在哼小曲。
冬天的时候,冯歪脖的烟袋锅子裂了,他找铁匠补好,可抽起来总呛人。他知道,烟袋老了。有天夜里,他梦见烟袋杆变成了枣树苗,在院里长得郁郁葱葱。
醒来后,他把烟袋埋在院里的枣树下,说:“你回老家用扎根吧。”
没了烟袋,冯歪脖像是丢了魂,总往枣树下蹲,手里空比划着抽烟。可奇怪的是,村里人丢了东西,找他去看看,他往那一站,脖子歪着瞅半天,总能说出东西在哪儿,比烟袋还准。
有回孙子问:“爷爷,您咋比烟袋还能找?”冯歪脖摸着枣树笑:“不是我能找,是烟袋把啥都刻我心里了——东西在哪儿不重要,人心在哪儿才重要。丢了物件能找回来,丢了良心,可没处找去。”
风从枣树枝叶间吹过,“沙沙”响,像是烟袋杆在敲他的手。阳光透过叶缝落在地上,斑斑点点的,像极了烟袋锅里冒出的火星子,暖烘烘的,比任何时候都让人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