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急性子遇慢郎中-《乡音的星辰民间小故事》

  清河镇有两个名人。一个是东街的张快嘴,另一个是西街的李慢郎中。

  张快嘴人如其名,说话快,走路快,吃饭更快。一碗面条三口下肚,烫得直咧嘴还嫌慢。他媳妇常说:你呀,赶着投胎呢?

  李慢郎中正好相反。看病慢,说话慢,开方子更慢。望闻问切,少说半个时辰。病人急得冒汗,他还在把脉:莫急,莫急,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这天,张快嘴吃鱼卡了刺。又吞饭又喝醋,折腾半天没用。只好去找李慢郎中。

  李大夫,快!张快嘴捂着脖子,鱼刺卡喉了!

  李慢郎中正在晒草药。头也不抬:

  张快嘴急得跳脚:坐不住啊!

  坐不住就站着。李慢郎中慢悠悠洗手,擦干,这才过来。

  看了看喉咙:小刺,无妨。

  那快取出来!

  李慢郎中却泡起茶:先喝口茶,消消火。

  张快嘴真要急疯了。好不容易喝完茶,李慢郎中才拿出镊子。动作那个慢啊,张快嘴觉得比等一锅水开还久。

  总算取出了刺。张快嘴拔腿要走。

  诊金三文。李慢郎中慢条斯理,明日若红肿,再来。

  张快嘴扔下钱就跑:再也不来了!

  当晚,张快嘴做了个怪梦。梦见个白胡子老头,给他个沙漏:这个借你。心急就倒过来,能让你慢下来。

  醒来一看,枕边真有个小沙漏。

  张快嘴不信邪。早上喝粥烫了嘴,一生气把沙漏倒过来。

  怪事来了。周围一切都慢了!媳妇说话拖长音,窗外鸟儿慢飞。连自己的心跳都缓下来。

  他试着出门。邻居打招呼:张——哥——早——啊——一个字拖老长。

  走到市集更热闹。卖菜的王婆吆喝:青——菜——三——文——一——斤——调子拐了八个弯。

  张快嘴第一次发现,原来世界这么有趣。

  这天他帮媳妇穿针。平时三下两下就烦,现在慢慢来,一次成功!媳妇惊喜: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他去谈生意。从前总是抢话,这次耐心听对方说完,居然多赚了两成!

  张快嘴美滋滋,天天带着沙漏。

  可麻烦来了。有天王老爹家失火,他倒转沙漏慢悠悠走,到现场火都快灭了。幸亏没伤着人。

  更糟的是,他发现沙漏里的沙越来越少。眼看就要见底。

  他赶紧去找李慢郎中。

  李慢郎中正在捣药。听完故事,笑了:我也有个秘密。

  原来李慢郎中有个快沙漏!遇到急症就倒过来,动作快如风。

  咱俩换换?李慢郎中提议,你用快的,我用慢的。

  张快嘴连连摆手:别!这些天我算明白了,快有快的好,慢有慢的妙。

  这就对了。李慢郎中点头,该快时快,该慢时慢。关键是掌握火候。

  正说着,隔壁孩子跑来:李大夫,我娘肚子疼!

  张快嘴本能要倒沙漏,又停住:该你快了!

  李慢郎中却不慌不忙,仔细问病情。判断是吃坏肚子,开了药方,这才拿出快沙漏,嗖嗖抓药。

  孩子走后,张快嘴不解:刚才怎么不用快沙漏?

  问诊要细,抓药要快。李慢郎中笑,分清楚什么时候该快,什么时候该慢。

  张快嘴恍然大悟。

  沙漏最终消失了。但张快嘴学会了控制节奏。说话还是快,但知道什么时候该慢下来听。走路还是快,但会停下闻闻花香。

  李慢郎中也变了点。看诊还是细,但开方抓药快多了。两人成了好朋友。

  这天镇上办庙会。张快嘴的货摊人气最旺——他嘴快能吆喝,手快能拿货,心细能算账。李慢郎中也来帮忙,慢慢收钱,一分不差。

  村民打趣:你俩这是快慢结合,天下无敌啊!

  后来里正请他俩调解纠纷。急性子的张快嘴先让人把话说完,慢性子的李慢郎中最后拍板定案。配合默契,解决了不少陈年旧账。

  现在清河镇有了新规矩:遇到急事找张快嘴,遇到难题找李慢郎中。要是又急又难?两人一块上!

  孩子们编了顺口溜:张快嘴,李慢郎,一个快来一个慢。快慢结合真是好,清河镇上美名扬。

  至于那两个沙漏去哪了?有人说化成了镇口大钟,快敲报警,慢敲集合。也有人说被张快嘴的孙子当玩具耍,早不知丢哪了。

  其实沙漏在不在不重要。重要的是镇上人都懂了:人生如做菜,火候最关键。该旺火时别省柴,该文火时别冒烟。

  这道理,张快嘴现在逢人就讲。不过讲得比以前慢多了,好歹让人听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