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金榜题名与暗潮再起-《古代第一助产士》

  走出太医院那扇沉重的朱漆大门,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林婉清站在人来人往的街口,恍如隔世。短短数日的软禁,却仿佛过了许久。她深吸一口气,空气中自由的烟火气让她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

  她没有立刻回客栈,而是先去了离太医院不远的一处茶寮,要了一碗最便宜的粗茶,坐在角落,静静地观察着周围。她需要确认是否真的恢复了自由,还是处于另一种监视之下。

  几盏茶的功夫过去,并无异样。她稍稍安心,付了茶钱,起身朝着“悦来”客栈走去。

  客栈掌柜见到她,明显松了口气,连忙迎上来:“林姑娘,您可算回来了!前两日有官爷来问过,小的只按您吩咐的说去访友了。您没事吧?”

  “无事,劳掌柜挂心。”林婉清淡然一笑,没有多作解释。她回到房间,关上门,第一件事便是仔细检查了自己的行李和笔记,确认无人动过,这才真正放下心来。

  她知道自己暂时安全了。贤妃乳母的病情稳定,吴院判的认可,顾长渊与苏衡在外围的运作,共同为她争取到了这段宝贵的喘息之机。但她不敢有丝毫松懈,孙医正阴冷的眼神如同芒刺在背,提醒着她危机并未解除。

  她利用这难得的平静时光,仔细研读苏衡送来的那几本医书,尤其是那本记载宫廷秘方与禁忌的杂记。她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其中的知识,了解高门大户乃至宫廷中可能遇到的药材陷阱、用药规矩、以及各种隐晦的算计。这些,是她未来生存必不可少的盔甲。

  三日期限转眼即至。杏林选粹张榜的日子到了。

  清晨,太医院考院外的照壁前,早已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通过的,将鱼跃龙门;落选的,则需再等三年。空气中弥漫着近乎凝滞的紧张与期待。

  林婉清没有挤到最前面,她站在人群外围,远远望着。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这不仅关乎荣誉,更关乎她能否在这条艰难的路上,获得第一块官方认可的基石。

  辰时正,几名胥吏捧着大红榜单,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郑重地将其张贴在照壁上。

  “中了!我中了!”

  “唉……又落榜了……”

  “快看看甲等都有谁?”

  人群瞬间骚动起来,欢呼声、叹息声、议论声交织在一起。林婉清深吸一口气,缓步向前走去。她目光在榜单上快速扫过,从后面的名字慢慢往前看。

  没有……没有……还是没有……

  她的心一点点沉下去。难道最终还是……

  就在此时,她身旁的一个年轻考生忽然指着榜单前列,惊呼道:“快看!甲等第三名!林、婉、清!是那个女的!”

  如同平地一声惊雷,无数道目光“唰”地一下聚焦到林婉清身上!惊愕、难以置信、嫉妒、探究……各种复杂的情绪几乎要将她淹没。

  她猛地抬头,循着那考生所指的方向看去——在朱红榜单的甲等区域,清晰地写着“林婉清”三个字!位列第三!

  一股热流瞬间涌上心头,冲散了所有不安与疲惫。她做到了!她真的凭借自己的实力,在这被视为男性领域的太医院选拔中,赢得了认可!

  她强压下翻腾的情绪,维持着表面的平静,但微微颤抖的指尖却泄露了她内心的激动。

  “恭喜林姑娘!”

  “姑娘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

  几个在考场中有过一面之缘、同样位列榜中的寒门考生,纷纷上前道贺,语气真诚。而之前那些嘲讽过她的世家子弟,如刘姓考生等人,则脸色难看,远远避开,或投来嫉恨的目光。

  林婉清一一还礼,不骄不躁。她知道,这仅仅是开始。

  正当众人围着榜单议论纷纷之时,一队衣着光鲜、气度不凡的宫人骑马而来,为首一名内侍扬声问道:“哪位是林婉清林姑娘?”

  人群立刻安静下来,纷纷让开道路。林婉清心中一动,上前一步:“民女便是。”

  那内侍翻身下马,从身后随从手中接过一个覆盖着明黄绸布的托盘,朗声道:“奉贤妃娘娘口谕:民女林婉清,医术精湛,仁心济世,于危难之际救治乳母周氏,有功。特赐宫缎四匹,玉如意一柄,白银百两,以资嘉奖。望尔精益求精,勿负仁心。钦此——”

  明黄的绸布揭开,露出里面流光溢彩的锦缎、晶莹剔透的玉如意和码放整齐的银锭。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晃花了所有人的眼。

  “天啊!贤妃娘娘的赏赐!”

  “还有玉如意!这可是天大的体面!”

  “这林婉清真是走了大运了!”

  惊叹声、羡慕声此起彼伏。这赏赐的意义,远胜于财物本身,它代表着宫廷的认可,是一道无形的护身符!

  林婉清压下心中波澜,恭敬行礼:“民女林婉清,谢娘娘恩典!定当谨记娘娘教诲,精研医术,济世为民。”

  她接过那沉甸甸的托盘,感觉无数道目光变得更加灼热。这其中,有善意,但更多是复杂的算计和难以言喻的嫉妒。她明白,贤妃的赏赐将她推到了更高的位置,也让她成为了更显眼的靶子。

  颁旨的内侍并未立刻离开,而是凑近一步,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低语道:“娘娘还让咱家带句话:京城水深,好自为之。若有难处,可持此玉如意,到城西‘济世堂’寻一位姓白的先生。”说完,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林婉清一眼,转身上马离去。

  林婉清心中凛然。贤妃的赏赐,既是庇护,也是警示,甚至可能……是一个未来的邀约或考验。“济世堂”,白先生?她默默记下。

  双喜临门,金榜题名,又得宫赏。林婉清瞬间成为了整个省城热议的焦点人物。她抱着赏赐,在无数目光的注视下,艰难地挤出人群,准备返回客栈。

  然而,她刚走出几步,一辆熟悉的、没有任何标识的青篷马车便悄无声息地停在了她身边。车帘掀开一角,露出顾长渊清俊的侧脸。

  “上车。”他的声音简洁低沉。

  林婉清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抱着东西上了马车。车厢内,只有他们两人。

  顾长渊看着她手中的赏赐,目光复杂,语气却一如既往的平静:“恭喜你,金榜题名,又得宫赏。”

  “多谢公子暗中周全。”林婉清真心实意地道谢。没有他和苏衡,她绝不可能如此顺利。

  “贤妃的赏赐是福也是祸。孙医正那边,不会善罢甘休。”顾长渊直截了当,“你如今名声大噪,想拉拢你的人,想踩下你的人,都会冒出来。省城已非久留之地。”

  林婉清点头:“我明白。我打算即日便启程返回镇上。”安产堂是她的根基,她需要回去消化这次所得的声望和资源,徐图发展。

  “如此甚好。”顾长渊颔首,从袖中取出一封书信,“这是我写给里正的信,你带回去交予他。他会明白如何做。”

  这是要为她回去后的地位保驾护航,确保里正家乃至整个镇子,都能真正重视她的“太医院甲等”身份和“宫赏”荣誉。

  马车行至客栈附近一条僻静的巷口停下。林婉清正要下车,顾长渊忽然又叫住她。

  他沉默片刻,从怀中取出一个更小的、看起来颇为古旧的锦囊,递给她:“这个……你收好。里面是一些救急的药材和……我顾家的信物。若遇危急,或可挡一挡灾祸。”

  林婉清微微一怔。这已超出了普通盟友的关照范围。她接过那尚带着他体温的锦囊,触手微凉,却仿佛有千钧重。

  “多谢……”她轻声道,心中涌起一丝难以言喻的暖流和悸动。

  顾长渊移开目光,语气恢复平淡:“一路小心。”

  林婉清下了马车,看着青篷车消失在巷口,她握紧了手中的锦囊和那封给里正的信。有了这些,她回归的路,将截然不同。

  她快步回到客栈,准备即刻收拾行装。然而,刚推开房门,客栈掌柜便急匆匆赶来,面色有些古怪:“林姑娘,方才有人送来这个,指名要交给您。”

  那是一个没有落款的普通信封。林婉清心中疑惑,拆开一看,里面只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行歪歪扭扭、仿佛用左手写就的字:

  “得意莫忘形,小镇亦有刀。张。”

  是张婆子!她竟然也知道省城发生的事?而且,这赤裸裸的威胁,表明她绝不甘心失败!

  林婉清眼神瞬间冷冽。看来,回家的路,并不会像她想象的那么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