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山区,行军速度骤然慢了下来。
这里所谓的“路”,不过是野兽和猎户踏出的痕迹,在密林与峭壁间蜿蜒。荆棘撕扯着衣甲,乱石崴伤了脚踝,湿滑的苔藓让每一步都充满危险。秋日的山雨说来就来,冰冷的雨水浸透单薄的号衣,寒气直透骨髓。
士兵们沉默地跋涉着,没有人抱怨。连日来的经历让他们明白,哨官大人的每一个决定,都关乎他们的生死。那份从南阳带出来的、秘而不宣的收获,像一团藏在心底的火,既带来希望,也灼烧着神经——他们必须活下去,才能等到那份收获兑现的一天。
林素问的状况比预想的更糟。崎岖的山路耗尽了她勉强凝聚起来的气力,伤口在颠簸中再次渗出血迹,高热复起。大部分时间,她只能伏在马背上,由那名老兵牵着马,在队伍中间艰难前行。偶有清醒,她便示意陈远靠近,用微弱的气息提醒一两句:
“留意…左侧山脊,视野太好,易设了望…”
“前面…山谷回音大,夜间…莫要喧哗…”
她的判断一次次被证明是正确的。王五的斥候确实在左侧山脊发现了废弃的烽火台痕迹,而夜晚山谷中一点细微的响动,都能传出老远。
陈远看着她在昏迷与清醒间挣扎,心中那份基于利益考量的合作,不知不觉渗入了一丝复杂的敬佩。这个女子,其坚韧与价值,远超他最初的估算。
第三日午后,队伍穿行在一线狭窄的峡谷中。两侧崖壁陡峭,遮天蔽日,谷底光线昏暗,只有一条湍急的溪流奔涌而过。
王五突然从前方疾奔而回,脸色前所未有的凝重。
“大人!前面…有情况!”他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丝急促,“谷口被乱石堵死了!像是人为的!而且…石堆后面有动静,人数不少!”
所有人瞬间绷紧了神经,迅速依托溪流中的巨石和崖壁凹陷处隐蔽,刀出鞘,弓上弦,紧张地望向谷口方向。
陈远心中一沉。被堵死在这绝地里,若是敌人,便是十死无生之局!
“能判断是哪路人吗?”他冷静地问,目光锐利地扫视着两侧无法攀爬的崖壁。
“看不清旗号,但看衣甲混杂,不像是成建制的长毛…也不像是寻常土匪。”王五舔了舔干裂的嘴唇,“他们好像…也在戒备,不像是专门埋伏我们的。”
就在这时,石堆后传来一个粗豪却带着惊疑的喊声,口音混杂:
“石堆后面是哪部分的兄弟?报上名来!免得误会!”
陈远与李铁柱交换了一个眼神。听这口气,对方也摸不清他们的底细。
“靖安哨!湘军张把总麾下!”李铁柱按照陈远的示意,粗着嗓子吼道,“你们又是哪路的?为何堵住去路?”
对面沉默了片刻,似乎在商议。随即,那个声音再次响起,语气缓和了些,却依旧警惕:
“湘军的兄弟?俺们是…是‘豫南护乡团’!也是去打长毛的!这谷口是俺们堵上的,怕长毛的探马从这儿过!”
豫南护乡团?陈远眉头微皱。他从未听过这个名号。乱世之中,各种团练乡勇多如牛毛,真假难辨。
“既是友军,为何阻我去路?速速搬开石头,让我等通过!”李铁柱继续喊话。
“兄弟,不是俺们不让过!”对面回道,“实在是…俺们后面也遇到了麻烦,有伙人一直吊着俺们,分不清是官兵还是长毛,还是…别的啥。俺们堵住这头,也是怕被前后夹击!”
情况似乎变得复杂起来。这支所谓的“护乡团”自身难保,把他们当成了可能的敌人。
“大人,怎么办?”王五低声道,“他们不像说谎,但也不能全信。这地形,我们冲不过去,他们也杀不过来,僵持下去不是办法。”
陈远大脑飞速运转。硬冲,损失太大,且未必成功。后退,绕路不知要耗费多少时日,军期不等人。对方声称是“友军”,却又如此戒备…
他目光扫过身旁一块巨石,心中有了定计。
“对面的兄弟听着!”陈远深吸一口气,亲自开口,声音沉稳有力,在山谷中回荡,“我乃靖安哨哨官陈远!我等奉命驰援湖北,军情紧急,耽搁不起!你我在此僵持,徒耗时间,若真让长毛或别的什么歹人摸了上来,对谁都没好处!”
他顿了顿,给予对方消化的时间,然后继续道:
“既然都是抗虏的武装,何不开诚布公?我愿只带两名亲兵,越过石堆,与你们头领当面一谈!是友是敌,谈过便知!若信不过我,你们也可派三人过来!”
此言一出,不仅是对面,连靖安哨自己人都吃了一惊。
“大人,不可!”李铁柱急忙劝阻,“太危险了!”
“无妨。”陈远摆手,目光坚定,“僵持下去才是最大的危险。他们若真有歹意,刚才就该放冷箭了。”
对面再次陷入沉默。显然,陈远的提议和大胆出乎他们的意料。
过了好一会儿,那个粗豪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几分佩服:
“陈哨官好胆色!俺们信你一回!你过来吧,俺们大当家就在后面!”
堵住谷口的乱石被艰难地挪开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缝隙。陈远示意李铁柱和王五跟上,三人卸下弓弩,只佩腰刀,坦然从缝隙中走了过去。
石堆另一侧,景象映入眼帘。约莫七八十条汉子,衣衫比靖安哨更为褴褛,武器也是五花八门,但个个眼神彪悍,带着一股亡命之徒的煞气。他们占据着谷口有利地形,紧张地盯着陈远三人。
一个身材魁梧、脸上带着一道狰狞刀疤的汉子越众而出,应该就是所谓的“大当家”。他打量着陈远,眼中带着审视和惊讶,似乎没想到对方的主官如此年轻。
“俺姓雷,兄弟们给面子,叫俺一声雷大炮!”刀疤汉子抱了抱拳,声音洪亮,“陈哨官,你说你是湘军,有何凭证?”
陈远亮出张把总的文书和靖安哨的腰牌。
“雷当家,”陈远不卑不亢,“凭证在此。现在,能否告诉我,追你们的是什么人?还有,你们‘豫南护乡团’,究竟护的是哪一乡?”
雷大炮接过文书,他显然不识字,装模作样地看了看,递给旁边一个像是师爷的人。那师爷仔细查验后,对他点了点头。
雷大炮脸色稍缓,但听到陈远后半句问话,粗豪的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他挥了挥手,让周围手下退开些,压低了声音:
“陈哨官,明人面前不说暗话。俺们…俺们以前是跟着捻子干的。后来…后来跟的大头领死了,队伍散了,俺就带着这帮老兄弟,想找个正经出路。听说湖北这边打仗,朝廷缺人,就想来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招安’。”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晦气的表情:“谁成想,还没找到门路,就被一伙人盯上了!那伙人下手黑得很,装备也好,不像官兵,也不像长毛,倒像是…像是专门干脏活的!”
陈远心中一动。专门干脏活的?是清廷的密探?还是某些大人物的私兵?或者是…冲着林素问来的那批人,顺藤摸瓜找到了这支形迹可疑的“护乡团”?
“他们有多少人?现在在哪?”陈远追问。
“大概三四十人,都是好手。昨天傍晚咬上我们的,打了一场,没占到便宜,就一直吊在后面。现在…应该离这不远了。”雷大炮说着,眼神里露出一丝狠色,“陈哨官,咱们现在算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了。后面那伙人不好惹,咱们任何一家单独对上,都够呛。不如…合兵一处,先过了眼前这关再说?”
陈远看着雷大炮,又瞥了一眼他身后那些眼神凶悍的前捻军。与虎谋皮,风险极大。但这雷大炮看似粗豪,实则精明,提出的建议确实是眼下最现实的选择。
“可以。”陈远点头,“但既为同盟,需约法三章。第一,令行禁止,行动由我统一指挥;第二,缴获分配,按出力多寡,由我裁定;第三,不得骚扰沿途百姓,违者,军法不容!”
“成!就依你!”雷大炮咬了咬牙,“只要你能带俺们过了这关,找到朝廷的门路,俺雷大炮认你这个头!”
两只各怀心思的队伍,在这狭窄的山谷中,达成了脆弱的同盟。
几乎就在盟约达成的下一刻,谷口外侧,王五布置的暗哨,发出了急促的预警鸟鸣!
这里所谓的“路”,不过是野兽和猎户踏出的痕迹,在密林与峭壁间蜿蜒。荆棘撕扯着衣甲,乱石崴伤了脚踝,湿滑的苔藓让每一步都充满危险。秋日的山雨说来就来,冰冷的雨水浸透单薄的号衣,寒气直透骨髓。
士兵们沉默地跋涉着,没有人抱怨。连日来的经历让他们明白,哨官大人的每一个决定,都关乎他们的生死。那份从南阳带出来的、秘而不宣的收获,像一团藏在心底的火,既带来希望,也灼烧着神经——他们必须活下去,才能等到那份收获兑现的一天。
林素问的状况比预想的更糟。崎岖的山路耗尽了她勉强凝聚起来的气力,伤口在颠簸中再次渗出血迹,高热复起。大部分时间,她只能伏在马背上,由那名老兵牵着马,在队伍中间艰难前行。偶有清醒,她便示意陈远靠近,用微弱的气息提醒一两句:
“留意…左侧山脊,视野太好,易设了望…”
“前面…山谷回音大,夜间…莫要喧哗…”
她的判断一次次被证明是正确的。王五的斥候确实在左侧山脊发现了废弃的烽火台痕迹,而夜晚山谷中一点细微的响动,都能传出老远。
陈远看着她在昏迷与清醒间挣扎,心中那份基于利益考量的合作,不知不觉渗入了一丝复杂的敬佩。这个女子,其坚韧与价值,远超他最初的估算。
第三日午后,队伍穿行在一线狭窄的峡谷中。两侧崖壁陡峭,遮天蔽日,谷底光线昏暗,只有一条湍急的溪流奔涌而过。
王五突然从前方疾奔而回,脸色前所未有的凝重。
“大人!前面…有情况!”他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丝急促,“谷口被乱石堵死了!像是人为的!而且…石堆后面有动静,人数不少!”
所有人瞬间绷紧了神经,迅速依托溪流中的巨石和崖壁凹陷处隐蔽,刀出鞘,弓上弦,紧张地望向谷口方向。
陈远心中一沉。被堵死在这绝地里,若是敌人,便是十死无生之局!
“能判断是哪路人吗?”他冷静地问,目光锐利地扫视着两侧无法攀爬的崖壁。
“看不清旗号,但看衣甲混杂,不像是成建制的长毛…也不像是寻常土匪。”王五舔了舔干裂的嘴唇,“他们好像…也在戒备,不像是专门埋伏我们的。”
就在这时,石堆后传来一个粗豪却带着惊疑的喊声,口音混杂:
“石堆后面是哪部分的兄弟?报上名来!免得误会!”
陈远与李铁柱交换了一个眼神。听这口气,对方也摸不清他们的底细。
“靖安哨!湘军张把总麾下!”李铁柱按照陈远的示意,粗着嗓子吼道,“你们又是哪路的?为何堵住去路?”
对面沉默了片刻,似乎在商议。随即,那个声音再次响起,语气缓和了些,却依旧警惕:
“湘军的兄弟?俺们是…是‘豫南护乡团’!也是去打长毛的!这谷口是俺们堵上的,怕长毛的探马从这儿过!”
豫南护乡团?陈远眉头微皱。他从未听过这个名号。乱世之中,各种团练乡勇多如牛毛,真假难辨。
“既是友军,为何阻我去路?速速搬开石头,让我等通过!”李铁柱继续喊话。
“兄弟,不是俺们不让过!”对面回道,“实在是…俺们后面也遇到了麻烦,有伙人一直吊着俺们,分不清是官兵还是长毛,还是…别的啥。俺们堵住这头,也是怕被前后夹击!”
情况似乎变得复杂起来。这支所谓的“护乡团”自身难保,把他们当成了可能的敌人。
“大人,怎么办?”王五低声道,“他们不像说谎,但也不能全信。这地形,我们冲不过去,他们也杀不过来,僵持下去不是办法。”
陈远大脑飞速运转。硬冲,损失太大,且未必成功。后退,绕路不知要耗费多少时日,军期不等人。对方声称是“友军”,却又如此戒备…
他目光扫过身旁一块巨石,心中有了定计。
“对面的兄弟听着!”陈远深吸一口气,亲自开口,声音沉稳有力,在山谷中回荡,“我乃靖安哨哨官陈远!我等奉命驰援湖北,军情紧急,耽搁不起!你我在此僵持,徒耗时间,若真让长毛或别的什么歹人摸了上来,对谁都没好处!”
他顿了顿,给予对方消化的时间,然后继续道:
“既然都是抗虏的武装,何不开诚布公?我愿只带两名亲兵,越过石堆,与你们头领当面一谈!是友是敌,谈过便知!若信不过我,你们也可派三人过来!”
此言一出,不仅是对面,连靖安哨自己人都吃了一惊。
“大人,不可!”李铁柱急忙劝阻,“太危险了!”
“无妨。”陈远摆手,目光坚定,“僵持下去才是最大的危险。他们若真有歹意,刚才就该放冷箭了。”
对面再次陷入沉默。显然,陈远的提议和大胆出乎他们的意料。
过了好一会儿,那个粗豪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几分佩服:
“陈哨官好胆色!俺们信你一回!你过来吧,俺们大当家就在后面!”
堵住谷口的乱石被艰难地挪开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缝隙。陈远示意李铁柱和王五跟上,三人卸下弓弩,只佩腰刀,坦然从缝隙中走了过去。
石堆另一侧,景象映入眼帘。约莫七八十条汉子,衣衫比靖安哨更为褴褛,武器也是五花八门,但个个眼神彪悍,带着一股亡命之徒的煞气。他们占据着谷口有利地形,紧张地盯着陈远三人。
一个身材魁梧、脸上带着一道狰狞刀疤的汉子越众而出,应该就是所谓的“大当家”。他打量着陈远,眼中带着审视和惊讶,似乎没想到对方的主官如此年轻。
“俺姓雷,兄弟们给面子,叫俺一声雷大炮!”刀疤汉子抱了抱拳,声音洪亮,“陈哨官,你说你是湘军,有何凭证?”
陈远亮出张把总的文书和靖安哨的腰牌。
“雷当家,”陈远不卑不亢,“凭证在此。现在,能否告诉我,追你们的是什么人?还有,你们‘豫南护乡团’,究竟护的是哪一乡?”
雷大炮接过文书,他显然不识字,装模作样地看了看,递给旁边一个像是师爷的人。那师爷仔细查验后,对他点了点头。
雷大炮脸色稍缓,但听到陈远后半句问话,粗豪的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他挥了挥手,让周围手下退开些,压低了声音:
“陈哨官,明人面前不说暗话。俺们…俺们以前是跟着捻子干的。后来…后来跟的大头领死了,队伍散了,俺就带着这帮老兄弟,想找个正经出路。听说湖北这边打仗,朝廷缺人,就想来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招安’。”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晦气的表情:“谁成想,还没找到门路,就被一伙人盯上了!那伙人下手黑得很,装备也好,不像官兵,也不像长毛,倒像是…像是专门干脏活的!”
陈远心中一动。专门干脏活的?是清廷的密探?还是某些大人物的私兵?或者是…冲着林素问来的那批人,顺藤摸瓜找到了这支形迹可疑的“护乡团”?
“他们有多少人?现在在哪?”陈远追问。
“大概三四十人,都是好手。昨天傍晚咬上我们的,打了一场,没占到便宜,就一直吊在后面。现在…应该离这不远了。”雷大炮说着,眼神里露出一丝狠色,“陈哨官,咱们现在算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了。后面那伙人不好惹,咱们任何一家单独对上,都够呛。不如…合兵一处,先过了眼前这关再说?”
陈远看着雷大炮,又瞥了一眼他身后那些眼神凶悍的前捻军。与虎谋皮,风险极大。但这雷大炮看似粗豪,实则精明,提出的建议确实是眼下最现实的选择。
“可以。”陈远点头,“但既为同盟,需约法三章。第一,令行禁止,行动由我统一指挥;第二,缴获分配,按出力多寡,由我裁定;第三,不得骚扰沿途百姓,违者,军法不容!”
“成!就依你!”雷大炮咬了咬牙,“只要你能带俺们过了这关,找到朝廷的门路,俺雷大炮认你这个头!”
两只各怀心思的队伍,在这狭窄的山谷中,达成了脆弱的同盟。
几乎就在盟约达成的下一刻,谷口外侧,王五布置的暗哨,发出了急促的预警鸟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