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太子妃被警告了?-《咸鱼太子妃靠干饭躺赢》

  她立刻顺着杆子往上爬,脸上努力挤出“感激涕零”的表情,再次躬身,“父皇圣明!儿臣……儿臣只是尽了本分,万万不敢奢求赏赐……”(心里想的却是:快赏!快赏!最好多赏点!封口费得给双倍!)

  “只是,”话锋随即悄然一转。

  皇帝语气平淡,缓缓道,“太子妃心思活泛,当知世事并非总能尽如人意。以你的出身门第,原本是绝无可能入主东宫,成为储君正妃的。”

  苏满满心中一紧,垂首不语,心说自己还是太嫩了,原来在这儿等着我呢。

  皇帝观察着她的神色,继续道,“朕怜你侍奉太子尽心,亦念你多次有功,并非不能给你和苏家更大的恩典。你的父亲,虽官职低微,但若得提拔,也未必不能光耀门楣,为你增添几分倚仗。”

  这仿佛是一个甜美的诱饵。

  苏满满屏息听着。

  但紧接着,皇帝的语气微沉,抛出了他的条件,“然,皇家有皇家的规矩。太子身为国本,子嗣、后院之事,关乎国运,非一家一姓之私事。东宫至今无所出,朝野已有非议。”

  “朕希望你能识大体,主动为太子甄选几位端庄贤淑、家世相当的女子,以固国本,安朝臣之心。如此一来,朕便也可顺理成章,擢升你的父亲,于你、于苏家、于太子,皆是美事。”

  他顿了顿,目光深邃地看着她,仿佛只是陈述一个事实,却带着千钧之力,“太子对你多有回护,朕心甚慰。但储君之位,并非固若金汤。若因后院不宁、子嗣匮乏而引得朝局动荡,朕即便身为天子,有时也不得不……考虑更利于江山稳固的选择。”

  这话没有明说,但威胁的意味已然分明——

  要么你主动贤惠地给太子纳妾,你和你娘家都好;要么,你就可能成为太子的负累,甚至可能……导致他失去储君之位。

  毕竟今晚你也都瞧见了,朕的皇子,可不只有他一个。

  这是打一棒子,又给个甜枣,更是将一柄沉重的枷锁,悄无声息地套在了苏满满的脖子上。

  皇帝不再多言,只是静静地看着她,等待她的回答。

  他笃定,若她真如表现出的那般在意太子,就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太子因她而陷入困境。

  苏满满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连呼吸都变得有些困难。

  她明白了,这不是商量,这是交易,更是警告。用她父亲的前程和太子的储位,逼她亲手将别的女人送到丈夫身边。

  心机深沉,老谋深算。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指甲深深掐入掌心,利用疼痛让自己保持清醒。

  直接拒绝是下策,哭诉哀求更是徒劳,只会让皇帝觉得她不堪大用,甚至可能立刻对苏家和太子采取行动。

  她缓缓抬起头,目光并未闪烁,反而带着一种被巨大压力逼迫出的、异样的平静,甚至微微红了眼眶,流露出恰到好处的惶恐、委屈和深明大义,“父皇教诲,字字珠玑,儿臣铭记于心。”

  她声音清晰,带着敬畏,“儿臣深知出身寒微,能侍奉殿下已是天恩浩荡,从不敢有半分非分之想,更不敢因一己之私,损及殿下声誉与江山稳固。”

  她先放低姿态,承认现实。

  接着,话锋微转,太子妃像是被逼到绝境后不得不做出艰难抉择,眼中含泪,却努力维持着镇定,“为殿下广纳淑女、开枝散叶,本是儿臣分内之责,儿臣……岂敢不愿?只是……”

  她恰到好处地停顿,面露极度的为难和担忧。

  “只是什么?”皇帝目光锐利地看着她。

  苏满满仿佛鼓足了巨大的勇气,才继续说道,“只是……正因儿臣目睹了诸位王爷的风采(暗示她看到了其他选择),才更觉得此事须万分谨慎。殿下如今虽得父皇爱重,然储位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

  “此时若大张旗鼓遴选侧妃,难免引人注目,若被有心人利用,掺入些背景复杂之人,恐非朝廷之福,反而可能为殿下引来祸患。”

  她巧妙地将“纳侧妃”与“被有心人利用”、“引来祸患”联系起来,把皇帝的担忧换个角度、更严重地抛了回去,点出盲目纳妃可能带来的政治风险。

  随即,她立刻表忠心,提出一个更“稳妥”的方案,“儿臣愚见,不如暂缓大选。儿臣定当时刻谨记父皇教诲,尽心尽力服侍殿下,争取早日为皇家延绵子嗣,以安朝臣之心。”

  “同时,儿臣也会暗中留心京中贵女,若有家世清白、性情温婉、且其家族绝对忠厚可靠、于殿下大业有助益之女子,必先秘密禀明父皇圣裁。如此既可安朝臣之心,亦可确保东宫安宁,不致授人以柄。”

  最后,她深深叩首,语气无比“真诚”甚至带点“牺牲”意味,“至于家父……能得陛下如此挂念,已是儿臣全家莫大荣光。儿臣只愿父亲能恪尽职守,为朝廷尽忠,万万不敢因儿臣之故,求陛下额外恩赏,以免落人口实,反损及父皇与殿下圣明。一切……但凭父皇做主。”

  这一番话,有理有据,滴水不漏。

  没有直接拒绝纳妃,反而表现得比皇帝还“深谋远虑”、为太子考虑得更加“周全”;

  既表明了“愿意”的态度,又提出了“暂缓”并“秘密进行”的合理理由(政治风险);

  既感恩了皇帝对苏家的“好意”,又“深明大义”地表示不能要赏赐,以免给人话柄,最终把决定权恭敬地交还给皇帝。

  皇帝听完,目光深邃地看了她良久。

  他没想到,这个看似跳脱贪吃的儿媳,竟能如此迅速地稳住心神,说出这样一番既有分寸又暗含机锋的话来,倒是小瞧了她的急智和心性。

  皇帝自然听得出苏满满话里的推脱和拖延之意,但她抬出的理由——担心引入纷争、授人以柄——却切中要害,令他无法直接反驳,甚至觉得有几分道理,确实比直接大张旗鼓地选人要稳妥。

  最终,皇帝缓缓开口,语气听不出喜怒,“你能有如此见识,思虑如此周全,朕心甚慰。便依你所言,暂且如此。但子嗣之事,关乎国本,朕希望你不要令朕失望。”

  “儿臣遵旨,定当尽力,不负父皇期望。”苏满满暗暗松了口气,知道自己暂时又过了一关。

  然而,她更清楚地知道,危机只是推迟,并未解除。

  皇帝的态度已经明确,那把名为“大局”的刀,依旧悬在她和太子的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