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西王举兵“靖难”的消息,如同瘟疫般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帝国的每一个角落。一时间,朝野震动,人心惶惶。三十万大军东进的阴影,比北狄的铁骑更令人窒息,因为它来自帝国内部,代表着统治根基的动摇。
京城,紫宸殿。
往日庄严肃穆的大殿,此刻充满了压抑的骚动。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却无人敢轻易出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御座之上那道明黄色的身影。
赵珩端坐龙庭,面色平静,甚至比收到军报当夜更为沉静。但越是这种平静,越让熟悉他性情的重臣们感到心惊。那是一种暴风雨来临前,海面死寂般的平静,蕴含着足以摧毁一切的巨大能量。
“众卿家,都已知晓西陲之事了?”赵珩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大殿的每个角落,“镇西王檄文,尔等可都看过了?”
百官屏息,无人应答。那篇檄文措辞犀利,将赵珩斥为篡逆奸佞,可谓极尽污蔑之能事,谁也不敢在此刻触碰皇帝的逆鳞。
“怎么?都哑巴了?”赵珩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他骂朕得位不正,骂杜宏是奸佞,骂朕残害忠良。你们当中,可有谁也觉得他骂得对?”
“臣等不敢!”百官齐刷刷跪倒,山呼之声震得梁柱微颤。
“不敢?”赵珩目光如电,扫过下方黑压压的人头,“朕看未必吧。或许有人心中正在窃喜,觉得这‘靖难’之师,正是拨乱反正的王者之师?”
他的话语如同刀子,刮过某些人的心脏。江南清洗的余波未平,难免有人兔死狐悲,对杜宏、乃至对赵珩心存怨怼。此刻被皇帝点破,顿时有几人面色发白,汗透重衣。
“陛下!”老成持重的宰相裴度出列,声音沉稳,“镇西王狼子野心,蓄谋已久,檄文不过是其掩耳盗铃之借口!其罪当诛,其心可戮!臣等深受皇恩,必与陛下同心,誓死扞卫社稷!”
“臣等誓死扞卫社稷!”众臣再次齐声高呼,这一次,声音整齐了许多,也坚定了许多。无论私下有何心思,在大义名分和皇帝积威之下,无人敢在此时表露异心。
赵珩微微颔首,对裴度的表态还算满意。“都平身吧。”他抬手虚扶,“空喊口号无用,当务之急,是应对之策。郭信已率军前往潼关,然关中留守兵力不足五万,能否挡住叛军兵锋,尚未可知。北境压力未减,各地勤王兵马调动需时。诸位爱卿,有何良策,尽可道来。”
殿内陷入短暂的沉寂。局面之恶劣,远超想象。两面作战,兵力匮乏,这是兵家大忌。
“陛下,”沈文周再次出列,“为今之计,唯有‘北守南调,西堵东援’。”
“细细说来。”
“北境,严令张焕将军,不惜一切代价死守磐石堡等要塞,拖住北狄主力,使其无法与西线叛军形成呼应。此乃‘北守’。”
“其次,‘南调’。江南虽经动荡,但钱粮丰足,可命杜尚书……杜大人返京途中,即着手征调江南粮秣,速运京师及潼关前线。同时,可酌情抽调部分南方卫所官兵北上,充实京畿防务。”
“再次,‘西堵’。潼关天险,必须守住!除郭将军所部外,应即刻动员关中民壮协助守城,并将京畿部分神机营火器增援潼关,凭借坚城利炮,挫敌锐气。”
“最后,‘东援’。诏令已发,关键在于催促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勤王兵马,务必限期抵达指定位置,形成对叛军的战略包围或侧翼威胁。”
沈文周的策略清晰务实,得到了不少大臣的附和。这几乎是目前形势下,所能采取的最稳妥的应对方案。
赵珩沉吟片刻,目光看向殿外:“杜宏,到何处了?”
一名内侍连忙回禀:“回陛下,按行程计算,杜大人明日午后便可抵京。”
“好。”赵珩眼中闪过一丝锐光,“待他回京,统筹粮草、稳定内部之事,便交由他总揽。沈爱卿,你兵部全力负责军队调动、前线指挥,与郭信保持密切联系,潼关不容有失!”
“臣,遵旨!”沈文周躬身领命,感到肩头压力如山。
就在这时,殿外再次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被内侍引了进来,手中捧着的,竟又是一封插着红色翎毛的急报!
“陛下!北境八百里加急!”
众人心头一紧!北境又出何事了?难道张焕败了?
赵珩神色不变,示意内侍将急报呈上。他迅速拆开,目光扫过,眉头微微蹙起,随即又舒展开来,甚至嘴角泛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冷嘲。
他将急报递给身旁的掌印太监:“念。”
太监尖细的声音响起:“臣张焕谨奏:北狄左贤王秃发乌孤伤愈,复率大军猛攻磐石堡,攻势更烈于前。然堡内军民一心,士气可用,臣已立军令状,堡在人在!另,据抓获狄军细作供称,狄酋已遣密使往西,似与镇西王有所勾连……”
最后一句,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朝堂上掀起了惊涛骇浪!
“什么?北狄与镇西王勾结?”
“果然!他们果然串通一气!”
“这是要亡我大周啊!”
恐慌的情绪瞬间蔓延开来。最坏的情况发生了!内外敌人,竟然可能已经联手!
赵珩猛地从龙椅上站起,周身散发出凛冽的杀气,瞬间压下了殿内的嘈杂。
“慌什么!”他一声厉喝,如同惊雷炸响,“勾结?朕早就料到了!魑魅魍魉,蛇鼠一窝,正好一并铲除,永绝后患!”
他走下御阶,目光扫过众臣,声音铿锵如铁:“他们以为联手就能颠覆朕的江山?做梦!传朕旨意,将狄使之事,昭告天下!让天下人都看看,他们口中‘奉天靖难’的镇西王,是如何勾结外虏,荼毒自家百姓的!”
“命令张焕,给朕像钉子一样,钉死在磐石堡!他要什么,朕给什么!但要丢了磐石堡,提头来见!”
“命令郭信,潼关若失,他亦不必回来见朕!”
“命令杜宏,回京之后,三日之内,朕要看到稳定后方、筹措粮草的方案!”
一道道充满杀伐之气的命令下达,展现着年轻皇帝钢铁般的意志。
“诸位爱卿,”赵珩最后环视全场,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大厦将倾,方显忠良。此诚帝国存亡危急之秋,亦是我辈建功立业,名留青史之时!望诸君与朕同心,共渡此劫!”
“臣等誓死效忠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朝拜声中,赵珩转身,大步走向殿后。他的背影在百官眼中,显得无比挺拔,也无比孤独。
窗外,乌云层层压顶,狂风卷着沙尘,击打着宫殿的窗棂,发出噼啪的声响。
风雨,真的就要来了。而这场席卷帝国的风暴,其猛烈程度,恐怕将远超任何人的想象。
<未完待续>
京城,紫宸殿。
往日庄严肃穆的大殿,此刻充满了压抑的骚动。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却无人敢轻易出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御座之上那道明黄色的身影。
赵珩端坐龙庭,面色平静,甚至比收到军报当夜更为沉静。但越是这种平静,越让熟悉他性情的重臣们感到心惊。那是一种暴风雨来临前,海面死寂般的平静,蕴含着足以摧毁一切的巨大能量。
“众卿家,都已知晓西陲之事了?”赵珩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大殿的每个角落,“镇西王檄文,尔等可都看过了?”
百官屏息,无人应答。那篇檄文措辞犀利,将赵珩斥为篡逆奸佞,可谓极尽污蔑之能事,谁也不敢在此刻触碰皇帝的逆鳞。
“怎么?都哑巴了?”赵珩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他骂朕得位不正,骂杜宏是奸佞,骂朕残害忠良。你们当中,可有谁也觉得他骂得对?”
“臣等不敢!”百官齐刷刷跪倒,山呼之声震得梁柱微颤。
“不敢?”赵珩目光如电,扫过下方黑压压的人头,“朕看未必吧。或许有人心中正在窃喜,觉得这‘靖难’之师,正是拨乱反正的王者之师?”
他的话语如同刀子,刮过某些人的心脏。江南清洗的余波未平,难免有人兔死狐悲,对杜宏、乃至对赵珩心存怨怼。此刻被皇帝点破,顿时有几人面色发白,汗透重衣。
“陛下!”老成持重的宰相裴度出列,声音沉稳,“镇西王狼子野心,蓄谋已久,檄文不过是其掩耳盗铃之借口!其罪当诛,其心可戮!臣等深受皇恩,必与陛下同心,誓死扞卫社稷!”
“臣等誓死扞卫社稷!”众臣再次齐声高呼,这一次,声音整齐了许多,也坚定了许多。无论私下有何心思,在大义名分和皇帝积威之下,无人敢在此时表露异心。
赵珩微微颔首,对裴度的表态还算满意。“都平身吧。”他抬手虚扶,“空喊口号无用,当务之急,是应对之策。郭信已率军前往潼关,然关中留守兵力不足五万,能否挡住叛军兵锋,尚未可知。北境压力未减,各地勤王兵马调动需时。诸位爱卿,有何良策,尽可道来。”
殿内陷入短暂的沉寂。局面之恶劣,远超想象。两面作战,兵力匮乏,这是兵家大忌。
“陛下,”沈文周再次出列,“为今之计,唯有‘北守南调,西堵东援’。”
“细细说来。”
“北境,严令张焕将军,不惜一切代价死守磐石堡等要塞,拖住北狄主力,使其无法与西线叛军形成呼应。此乃‘北守’。”
“其次,‘南调’。江南虽经动荡,但钱粮丰足,可命杜尚书……杜大人返京途中,即着手征调江南粮秣,速运京师及潼关前线。同时,可酌情抽调部分南方卫所官兵北上,充实京畿防务。”
“再次,‘西堵’。潼关天险,必须守住!除郭将军所部外,应即刻动员关中民壮协助守城,并将京畿部分神机营火器增援潼关,凭借坚城利炮,挫敌锐气。”
“最后,‘东援’。诏令已发,关键在于催促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勤王兵马,务必限期抵达指定位置,形成对叛军的战略包围或侧翼威胁。”
沈文周的策略清晰务实,得到了不少大臣的附和。这几乎是目前形势下,所能采取的最稳妥的应对方案。
赵珩沉吟片刻,目光看向殿外:“杜宏,到何处了?”
一名内侍连忙回禀:“回陛下,按行程计算,杜大人明日午后便可抵京。”
“好。”赵珩眼中闪过一丝锐光,“待他回京,统筹粮草、稳定内部之事,便交由他总揽。沈爱卿,你兵部全力负责军队调动、前线指挥,与郭信保持密切联系,潼关不容有失!”
“臣,遵旨!”沈文周躬身领命,感到肩头压力如山。
就在这时,殿外再次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被内侍引了进来,手中捧着的,竟又是一封插着红色翎毛的急报!
“陛下!北境八百里加急!”
众人心头一紧!北境又出何事了?难道张焕败了?
赵珩神色不变,示意内侍将急报呈上。他迅速拆开,目光扫过,眉头微微蹙起,随即又舒展开来,甚至嘴角泛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冷嘲。
他将急报递给身旁的掌印太监:“念。”
太监尖细的声音响起:“臣张焕谨奏:北狄左贤王秃发乌孤伤愈,复率大军猛攻磐石堡,攻势更烈于前。然堡内军民一心,士气可用,臣已立军令状,堡在人在!另,据抓获狄军细作供称,狄酋已遣密使往西,似与镇西王有所勾连……”
最后一句,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朝堂上掀起了惊涛骇浪!
“什么?北狄与镇西王勾结?”
“果然!他们果然串通一气!”
“这是要亡我大周啊!”
恐慌的情绪瞬间蔓延开来。最坏的情况发生了!内外敌人,竟然可能已经联手!
赵珩猛地从龙椅上站起,周身散发出凛冽的杀气,瞬间压下了殿内的嘈杂。
“慌什么!”他一声厉喝,如同惊雷炸响,“勾结?朕早就料到了!魑魅魍魉,蛇鼠一窝,正好一并铲除,永绝后患!”
他走下御阶,目光扫过众臣,声音铿锵如铁:“他们以为联手就能颠覆朕的江山?做梦!传朕旨意,将狄使之事,昭告天下!让天下人都看看,他们口中‘奉天靖难’的镇西王,是如何勾结外虏,荼毒自家百姓的!”
“命令张焕,给朕像钉子一样,钉死在磐石堡!他要什么,朕给什么!但要丢了磐石堡,提头来见!”
“命令郭信,潼关若失,他亦不必回来见朕!”
“命令杜宏,回京之后,三日之内,朕要看到稳定后方、筹措粮草的方案!”
一道道充满杀伐之气的命令下达,展现着年轻皇帝钢铁般的意志。
“诸位爱卿,”赵珩最后环视全场,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大厦将倾,方显忠良。此诚帝国存亡危急之秋,亦是我辈建功立业,名留青史之时!望诸君与朕同心,共渡此劫!”
“臣等誓死效忠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朝拜声中,赵珩转身,大步走向殿后。他的背影在百官眼中,显得无比挺拔,也无比孤独。
窗外,乌云层层压顶,狂风卷着沙尘,击打着宫殿的窗棂,发出噼啪的声响。
风雨,真的就要来了。而这场席卷帝国的风暴,其猛烈程度,恐怕将远超任何人的想象。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