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方向可能出现的暗流,让杜宏心头警钟长鸣。他深知,此刻北境的安危,已不仅仅系于张焕的悍勇和磐石堡的坚固,更系于那跨海越陆、千里驰援的军资能否安全送达。任何一环的疏漏,都可能导致全线崩盘。
他不能再仅仅坐镇京城,依靠文书和密信遥控。必须有人亲赴关键节点,以最快的速度,最决绝的手段,确保这条生命线的畅通。
“备马!点一百缇骑,随我出京!”杜宏几乎没有犹豫,对身边的亲随下令。他没有选择舒适的马车,而是要亲自骑马,星夜疾驰。
“大人,您亲自去?京城这边……”亲随有些迟疑。京城暗流涌动,杜宏此时离开,恐生变故。
“京城有陛下坐镇,有沈尚书料理,一时无妨。但北境军资,刻不容缓!”杜宏语气斩钉截铁,“快去!”
夜色中,杜宏来不及更换官袍,只套上一件轻便的软甲,便带着一百名精挑细选、悍勇异常的刑部缇骑,如同离弦之箭,冲出京城,沿着通往河北的官道,一路向北疾驰。
马蹄声碎,踏破了夜的宁静。火把在风中摇曳,拉出一道道流动的光痕。杜宏伏在马背上,任由夜风扑面,吹动他花白的须发。年岁不饶人,长时间的颠簸让他感到骨骼都在呻吟,但那双眼睛,在夜色中却亮得惊人,充满了不容置疑的意志。
他必须赶在阴谋发酵之前,赶到那个可能出问题的枢纽——位于河北与北境交界处的重镇,也是陆路转运军资的必经之地,易县。
与此同时,易县县衙后堂。
县令周文康正焦躁地踱着步子。他年约四旬,面皮白净,此刻却满是愁容。他刚刚接待了一位“故交”,对方带来的口信和摆在桌上的那一小箱黄澄澄的金锭,让他心惊肉跳。
“周兄,不过是在军资入库记录上稍作延误,在民夫调度上制造些小小的麻烦,耽搁几日即可。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些不过是聊表心意。待到……呵呵,周兄前程,岂是这小小县令可比?”
那人的话语还在耳边回响。周文康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是通敌!是叛国!可那金子的光芒,以及对方暗示的“前程”,又像毒蛇一样诱惑着他。朝廷如今两面受敌,谁知道还能支撑多久?或许……早做打算才是明智之举?
就在他内心天人交战,手指几乎要触碰到那冰凉的金锭时——
“报——!”一名衙役连滚爬爬地冲了进来,脸色煞白,“老爷!不好了!京、京城来了大队缇骑!已经到县衙外了!为首的是……是杜宏杜尚书!”
“什么?!杜宏?!”周文康如同被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瞬间魂飞魄散!他怎么会来得这么快?!难道……难道事情已经败露了?
他下意识地想将金锭藏起,但已经来不及了。沉重的脚步声如同催命的鼓点,迅速由远及近。书房门被“哐当”一声推开,杜宏一身风尘,甲胄染霜,带着几名煞气腾腾的缇骑,如同神兵天降,出现在门口。
杜宏的目光,第一时间就落在了桌上那未曾合拢的木箱,以及周文康那来不及收回的、僵在半空的手上。金光与周文康惨白的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周县令,好雅兴。”杜宏的声音冰冷,不带一丝感情,却比任何怒吼都更令人胆寒,“深夜不眠,是在欣赏这阿堵物,还是在思量如何‘延误’军机,‘耽搁’朝廷救命的粮草?”
周文康双腿一软,“扑通”一声瘫倒在地,涕泪横流:“杜、杜大人!下官……下官一时糊涂!是有人逼迫下官!是……”
“是谁?”杜宏一步踏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目光如刀,仿佛能剜出他的心脏,“说出来,本官或可给你一个痛快。”
在杜宏那足以冻结灵魂的注视下,周文康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如同竹筒倒豆子般,将那位“故交”的相貌、口音、以及可能的落脚点尽数供出。
杜宏听完,脸上没有丝毫波动,只是淡淡地对身后缇骑吩咐:“拿下,严加看管。按通敌叛国罪,就地审理,明日午时,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是!”
不顾周文康杀猪般的哀嚎求饶,缇骑如同拖死狗般将他拖了下去。
杜宏看也不看那箱金子,转身走出书房,对等候在外的易县县丞、守备等官员厉声道:“朝廷援北军资,不日即将抵达易县!本官奉命督运,凡有延误军机、懈怠公务、乃至通敌舞弊者,周文康便是下场!即刻起,全县吏员、兵丁,悉数听我调遣!全力保障军资转运,若有差池,提头来见!”
“下官(末将)遵命!”众官员早已吓得面无人色,轰然应诺,不敢有丝毫违逆。
杜宏雷厉风行,立刻接手了易县的防务和行政权,清查仓库,整肃驿道,调配民夫,将一切可能存在的隐患以铁腕手段迅速清除。
当黎明再次降临,易县这座边境小城,已然在杜宏的掌控之下,变成了一座高效运转的军资中转堡垒。而那试图腐蚀周文康的“故交”,也在杜宏布下的天罗地网中,于当日下午落网,经过短暂而残酷的审讯,挖出了更多潜伏在河北的暗线。
杜宏站在易县的城头,望着北方磐石堡的方向,寒风吹动他的衣袍。他用自己的方式,为那座浴血孤城,扫清了后顾之忧,打通了生命的通道。
星夜疾驰,刀锋所向,只为在那摇摇欲坠的防线上,再钉下一根坚实的楔子。
<未完待续>
他不能再仅仅坐镇京城,依靠文书和密信遥控。必须有人亲赴关键节点,以最快的速度,最决绝的手段,确保这条生命线的畅通。
“备马!点一百缇骑,随我出京!”杜宏几乎没有犹豫,对身边的亲随下令。他没有选择舒适的马车,而是要亲自骑马,星夜疾驰。
“大人,您亲自去?京城这边……”亲随有些迟疑。京城暗流涌动,杜宏此时离开,恐生变故。
“京城有陛下坐镇,有沈尚书料理,一时无妨。但北境军资,刻不容缓!”杜宏语气斩钉截铁,“快去!”
夜色中,杜宏来不及更换官袍,只套上一件轻便的软甲,便带着一百名精挑细选、悍勇异常的刑部缇骑,如同离弦之箭,冲出京城,沿着通往河北的官道,一路向北疾驰。
马蹄声碎,踏破了夜的宁静。火把在风中摇曳,拉出一道道流动的光痕。杜宏伏在马背上,任由夜风扑面,吹动他花白的须发。年岁不饶人,长时间的颠簸让他感到骨骼都在呻吟,但那双眼睛,在夜色中却亮得惊人,充满了不容置疑的意志。
他必须赶在阴谋发酵之前,赶到那个可能出问题的枢纽——位于河北与北境交界处的重镇,也是陆路转运军资的必经之地,易县。
与此同时,易县县衙后堂。
县令周文康正焦躁地踱着步子。他年约四旬,面皮白净,此刻却满是愁容。他刚刚接待了一位“故交”,对方带来的口信和摆在桌上的那一小箱黄澄澄的金锭,让他心惊肉跳。
“周兄,不过是在军资入库记录上稍作延误,在民夫调度上制造些小小的麻烦,耽搁几日即可。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些不过是聊表心意。待到……呵呵,周兄前程,岂是这小小县令可比?”
那人的话语还在耳边回响。周文康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是通敌!是叛国!可那金子的光芒,以及对方暗示的“前程”,又像毒蛇一样诱惑着他。朝廷如今两面受敌,谁知道还能支撑多久?或许……早做打算才是明智之举?
就在他内心天人交战,手指几乎要触碰到那冰凉的金锭时——
“报——!”一名衙役连滚爬爬地冲了进来,脸色煞白,“老爷!不好了!京、京城来了大队缇骑!已经到县衙外了!为首的是……是杜宏杜尚书!”
“什么?!杜宏?!”周文康如同被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瞬间魂飞魄散!他怎么会来得这么快?!难道……难道事情已经败露了?
他下意识地想将金锭藏起,但已经来不及了。沉重的脚步声如同催命的鼓点,迅速由远及近。书房门被“哐当”一声推开,杜宏一身风尘,甲胄染霜,带着几名煞气腾腾的缇骑,如同神兵天降,出现在门口。
杜宏的目光,第一时间就落在了桌上那未曾合拢的木箱,以及周文康那来不及收回的、僵在半空的手上。金光与周文康惨白的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周县令,好雅兴。”杜宏的声音冰冷,不带一丝感情,却比任何怒吼都更令人胆寒,“深夜不眠,是在欣赏这阿堵物,还是在思量如何‘延误’军机,‘耽搁’朝廷救命的粮草?”
周文康双腿一软,“扑通”一声瘫倒在地,涕泪横流:“杜、杜大人!下官……下官一时糊涂!是有人逼迫下官!是……”
“是谁?”杜宏一步踏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目光如刀,仿佛能剜出他的心脏,“说出来,本官或可给你一个痛快。”
在杜宏那足以冻结灵魂的注视下,周文康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如同竹筒倒豆子般,将那位“故交”的相貌、口音、以及可能的落脚点尽数供出。
杜宏听完,脸上没有丝毫波动,只是淡淡地对身后缇骑吩咐:“拿下,严加看管。按通敌叛国罪,就地审理,明日午时,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是!”
不顾周文康杀猪般的哀嚎求饶,缇骑如同拖死狗般将他拖了下去。
杜宏看也不看那箱金子,转身走出书房,对等候在外的易县县丞、守备等官员厉声道:“朝廷援北军资,不日即将抵达易县!本官奉命督运,凡有延误军机、懈怠公务、乃至通敌舞弊者,周文康便是下场!即刻起,全县吏员、兵丁,悉数听我调遣!全力保障军资转运,若有差池,提头来见!”
“下官(末将)遵命!”众官员早已吓得面无人色,轰然应诺,不敢有丝毫违逆。
杜宏雷厉风行,立刻接手了易县的防务和行政权,清查仓库,整肃驿道,调配民夫,将一切可能存在的隐患以铁腕手段迅速清除。
当黎明再次降临,易县这座边境小城,已然在杜宏的掌控之下,变成了一座高效运转的军资中转堡垒。而那试图腐蚀周文康的“故交”,也在杜宏布下的天罗地网中,于当日下午落网,经过短暂而残酷的审讯,挖出了更多潜伏在河北的暗线。
杜宏站在易县的城头,望着北方磐石堡的方向,寒风吹动他的衣袍。他用自己的方式,为那座浴血孤城,扫清了后顾之忧,打通了生命的通道。
星夜疾驰,刀锋所向,只为在那摇摇欲坠的防线上,再钉下一根坚实的楔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