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变卖私库、下发罪己诏,甚至流露出殉国之志,这股破釜沉舟的悲壮,如同在帝国死寂的湖面上投下巨石,激起了远超预料的涟漪。绝境之中,人性最耀眼和最卑劣的一面,都暴露无遗,但也总有那么一些微光,在至暗时刻倔强闪烁,带来一丝暖意与希望。
**京城。**
皇城前的景象令人动容。不再是强迫的征召,而是无数面黄肌瘦的百姓、落魄的书生、甚至是一些小商小贩,自发地排起长队,在临时设立的募兵点前,等待着领取那简陋的兵器和微薄的口粮。
“陛下连自己的家当都卖了,咱们还有什么舍不得的?”
“杜相、郭将军他们都战死了,咱这条命,就算卖给朝廷了!”
“保卫京城!跟狄狗拼了!”
朴素的言语,却蕴含着最坚定的力量。短短两日,竟有超过两万青壮报名,虽然他们缺乏训练,但那同仇敌忾的气势,让原本惶惶的人心,莫名地安定了几分。这股由皇帝自我牺牲所激发出的民气,成为了京城最后,也是最不可预测的防线。
与此同时,一些原本对第二期“战时国债”持观望态度的京城大商号,在皇帝罪己诏和变卖私库的举动面前,感到了巨大的震动和一丝羞愧。皇商总会的几位头面人物率先站出来,带头认捐了巨额款项,并号召同行“为国纾难”。金钱,这冰冷的东西,此刻也仿佛带上了一丝温度,开始缓慢而艰难地流向枯竭的国库。
**西线,潼塬。**
就在防线即将被“铁鹞子”的重骑兵冲垮的千钧一发之际,裴琰率领的八千禁军援兵,如同神兵天降,终于赶到了!他们带来了京城武库最后的库存——数百罐猛火油和数十箱震天雷!
生力军的加入,尤其是猛火油构成的火焰防线,暂时遏制住了叛军重骑兵的冲锋势头,为摇摇欲坠的守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杨业抓住机会,重新调整部署,稳住了阵脚。这道来自京城的微光,虽然微弱,却照亮了西线即将彻底黑暗的天空。
**东南,明州城。**
战斗已进入最残酷的巷战。海盗攻破了外城,守军与民兵依托街巷、房屋,与敌人进行着逐寸土地的争夺。陆明远身先士卒,持剑与海盗搏杀,身负数伤,依旧死战不退。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面旗帜。
就在城内守军即将耗尽最后一丝力气时,苏晏清从苏州拼凑而来的四千援军,以及周廷玉协调的、突破了汪直阻截的一支水师偏师,终于抵达明州外围!
援军从海盗侧后方发起了猛攻!城内守军听闻援军号角,士气大振,爆发出最后的力气,里应外合!汪直海盗遭遇夹击,阵脚大乱,不得不放弃了几乎到手的明州城,狼狈撤回海上。
明州,守住了!这道在东南海疆燃起的微光,虽然未能彻底消灭汪直,却保住了这座重要的港口,挫败了海盗割据的图谋,也保住了帝国东南沿海士民的信心。
**北境,新安城。**
李崇纲面临的局面依旧是最危险的。秃发乌孤的主力并未因首日受挫而放弃,攻击一波猛过一波。然而,皇帝变卖私库换来的第一批犒赏和紧急筹措的过冬衣物、药品送达军中,虽然数量有限,却极大地温暖了将士们的心。
“陛下没有忘记我们!”消息在军中传开,士兵们眼眶湿润,握紧了手中冰冷的兵器。李崇纲利用这短暂的士气提升,组织了几次漂亮的反击,利用地形和夜色,不断袭扰狄军的营地,让其无法安心休整。这道来自最高处的、带着温度的微光,支撑着北境将士在冰天雪地中,继续着他们绝望而英勇的坚守。
**陇右军大营。**
崔琰也得知了京城发生的一切和三条战线的最新战况。皇帝的决绝,民气的可用,以及西线、东南防线在绝境中展现出的韧性,都深深触动了他。他意识到,这个王朝或许已到末路,但其内在的某种精神,却并未完全消亡。
他再次召来心腹,下达了新的命令:“停止一切对叛军的‘非官方’接触。加大向朝廷催要粮草的力度,但……可以适当派出一部骑兵,佯动于叛军侧翼,为其施加压力。”
他依旧在观望,依旧在计算利益,但他心中的天平,在帝国这悲壮的绝境微光映照下,似乎又朝着朝廷的方向,倾斜了那么微不足道的一点点。
绝境之中,微光闪烁。
这些光芒,来自皇帝的自我牺牲,来自百姓的朴素的忠义,来自援军的及时抵达,来自将士的舍生忘死,也来自敌人阵营中那一点点微妙的动摇。
它们无法立刻扭转乾坤,驱散所有黑暗。
但它们证明了,这个帝国尚未彻底死去。
只要还有光,哪怕再微弱,就代表着——希望犹存。
**京城。**
皇城前的景象令人动容。不再是强迫的征召,而是无数面黄肌瘦的百姓、落魄的书生、甚至是一些小商小贩,自发地排起长队,在临时设立的募兵点前,等待着领取那简陋的兵器和微薄的口粮。
“陛下连自己的家当都卖了,咱们还有什么舍不得的?”
“杜相、郭将军他们都战死了,咱这条命,就算卖给朝廷了!”
“保卫京城!跟狄狗拼了!”
朴素的言语,却蕴含着最坚定的力量。短短两日,竟有超过两万青壮报名,虽然他们缺乏训练,但那同仇敌忾的气势,让原本惶惶的人心,莫名地安定了几分。这股由皇帝自我牺牲所激发出的民气,成为了京城最后,也是最不可预测的防线。
与此同时,一些原本对第二期“战时国债”持观望态度的京城大商号,在皇帝罪己诏和变卖私库的举动面前,感到了巨大的震动和一丝羞愧。皇商总会的几位头面人物率先站出来,带头认捐了巨额款项,并号召同行“为国纾难”。金钱,这冰冷的东西,此刻也仿佛带上了一丝温度,开始缓慢而艰难地流向枯竭的国库。
**西线,潼塬。**
就在防线即将被“铁鹞子”的重骑兵冲垮的千钧一发之际,裴琰率领的八千禁军援兵,如同神兵天降,终于赶到了!他们带来了京城武库最后的库存——数百罐猛火油和数十箱震天雷!
生力军的加入,尤其是猛火油构成的火焰防线,暂时遏制住了叛军重骑兵的冲锋势头,为摇摇欲坠的守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杨业抓住机会,重新调整部署,稳住了阵脚。这道来自京城的微光,虽然微弱,却照亮了西线即将彻底黑暗的天空。
**东南,明州城。**
战斗已进入最残酷的巷战。海盗攻破了外城,守军与民兵依托街巷、房屋,与敌人进行着逐寸土地的争夺。陆明远身先士卒,持剑与海盗搏杀,身负数伤,依旧死战不退。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面旗帜。
就在城内守军即将耗尽最后一丝力气时,苏晏清从苏州拼凑而来的四千援军,以及周廷玉协调的、突破了汪直阻截的一支水师偏师,终于抵达明州外围!
援军从海盗侧后方发起了猛攻!城内守军听闻援军号角,士气大振,爆发出最后的力气,里应外合!汪直海盗遭遇夹击,阵脚大乱,不得不放弃了几乎到手的明州城,狼狈撤回海上。
明州,守住了!这道在东南海疆燃起的微光,虽然未能彻底消灭汪直,却保住了这座重要的港口,挫败了海盗割据的图谋,也保住了帝国东南沿海士民的信心。
**北境,新安城。**
李崇纲面临的局面依旧是最危险的。秃发乌孤的主力并未因首日受挫而放弃,攻击一波猛过一波。然而,皇帝变卖私库换来的第一批犒赏和紧急筹措的过冬衣物、药品送达军中,虽然数量有限,却极大地温暖了将士们的心。
“陛下没有忘记我们!”消息在军中传开,士兵们眼眶湿润,握紧了手中冰冷的兵器。李崇纲利用这短暂的士气提升,组织了几次漂亮的反击,利用地形和夜色,不断袭扰狄军的营地,让其无法安心休整。这道来自最高处的、带着温度的微光,支撑着北境将士在冰天雪地中,继续着他们绝望而英勇的坚守。
**陇右军大营。**
崔琰也得知了京城发生的一切和三条战线的最新战况。皇帝的决绝,民气的可用,以及西线、东南防线在绝境中展现出的韧性,都深深触动了他。他意识到,这个王朝或许已到末路,但其内在的某种精神,却并未完全消亡。
他再次召来心腹,下达了新的命令:“停止一切对叛军的‘非官方’接触。加大向朝廷催要粮草的力度,但……可以适当派出一部骑兵,佯动于叛军侧翼,为其施加压力。”
他依旧在观望,依旧在计算利益,但他心中的天平,在帝国这悲壮的绝境微光映照下,似乎又朝着朝廷的方向,倾斜了那么微不足道的一点点。
绝境之中,微光闪烁。
这些光芒,来自皇帝的自我牺牲,来自百姓的朴素的忠义,来自援军的及时抵达,来自将士的舍生忘死,也来自敌人阵营中那一点点微妙的动摇。
它们无法立刻扭转乾坤,驱散所有黑暗。
但它们证明了,这个帝国尚未彻底死去。
只要还有光,哪怕再微弱,就代表着——希望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