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被迫娶冰山妻(31)-《穿越世子贴贴冰山美人》

  细雪初歇,翰林院青砖黛瓦上覆了层薄白,清冷肃穆。赵珩将誊写工整的《请重启武选疏》小心收入袖中,墨迹已干,字字千钧。这是他数月心血所系,亦是投向朝堂这潭深水的第一块问路石。

  整理袍袖,他正准备前往内阁值房递送奏疏,门外却传来一阵略显急促的脚步声。掌院学士亲自引着一位面白无须、身着内侍省服饰的中年宦官走了进来,神色间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恭敬。

  “赵修撰,快接旨意。”掌院学士低声道。

  赵珩心头微凛,依礼跪下。那宦官展开一卷黄绫,声音不高不低,却清晰地回荡在安静的翰林院内:

  “陛下口谕:宣翰林院修撰赵珩,即刻入宫,于养心殿见驾。钦此。”

  养心殿?非年非节,非经非筵,陛下于处理机要政务的养心殿单独召见一个从六品的修撰?

  不仅赵珩心中震动,连一旁的掌院学士眼中也掠过一丝难以置信的惊色。这绝非寻常恩遇!

  “臣,领旨。”赵珩压下翻腾的心绪,叩首领命。

  起身时,他与那宦官目光一触,对方眼中一片平静,看不出任何端倪。赵珩不敢怠慢,稍整衣冠,便随那宦官出了翰林院,登上早已等候在外的宫中软轿。

  轿帘垂下,隔绝了外界。轿子起行,平稳无声,只有轿夫踏在薄雪上细微的咯吱声。赵珩端坐其中,袖中的奏疏仿佛带着灼人的温度。陛下突然召见,所为何事?是因这武选疏的风声走漏?还是另有缘由?

  他闭上眼,脑中飞速闪过近日朝中动向,边关军报,乃至沈芷萱偶尔提及的、关于陛下近来身体状况的隐晦言语……心渐渐沉静下来。是福是祸,终须面对。

  不知过了多久,轿子微微一震,停下。宦官的声音在外响起:“赵修撰,养心殿到了,请下轿。”

  赵珩深吸一口气,掀帘下轿。眼前是熟悉的养心殿汉白玉台阶,巍峨殿宇在雪后初晴的阳光下,散发着凛然的威压。他整理了一下思绪,垂首敛目,跟着引路的宦官,一步步踏上台阶,走入那象征天下权力极致的殿门。

  殿内光线偏暗,弥漫着淡淡的龙涎香与药草混合的气息。御座之上,年迈的皇帝并未穿着朝服,只一身明黄常袍,靠坐在软垫里,脸色在阴影中显得有些晦暗不清,唯有那双看过来的眼睛,依旧深邃锐利,带着洞悉人心的力量。

  “臣,翰林院修撰赵珩,叩见陛下。”赵珩依礼参拜,声音平稳。

  皇帝没有立刻叫他起身,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许久,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疲惫的沙哑:“起来吧。”

  “谢陛下。”赵珩起身,垂手恭立。

  “走近些,让朕看看。”皇帝招了招手。

  赵珩依言上前几步,依旧微垂着头,姿态恭谨。

  “嗯……气度倒是沉静了不少,不像个新科状元,倒像是……”皇帝顿了顿,没有说下去,转而问道,“在翰林院,待得可还习惯?”

  “回陛下,翰林院清贵之地,典籍浩瀚,臣每日受益良多,唯有兢兢业业,方能不负圣恩。”赵珩回答得中规中矩。

  皇帝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御座扶手,忽然话锋一转:“朕听闻,你近日在写一份关于……武选的策论?”

  来了!

  赵珩心头一紧,袖中的手指微微蜷缩,面上却不动声色:“回陛下,臣确有此意。只是尚未完稿,粗陋之见,不敢污圣目。”

  “无妨。”皇帝摆了摆手,目光如炬,“说来朕听听。你觉得,这武选,该不该开?又如何开?”

  这是一个极其敏感且危险的问题。答得好,或可简在帝心;答不好,便是妄议朝政,甚至可能被扣上勾结边将、图谋不轨的罪名!

  赵珩心念电转,将早已斟酌过无数遍的腹稿,以最谨慎的方式道出:“陛下明鉴。臣以为,武选之议,关乎国本。开,则有望擢拔寒门勇毅之士,涤荡军中日渐滋生的暮气与私弊;不开,则军中晋升之途多为世家壅塞,恐非长久之计。”

  他顿了顿,偷眼觑了一下皇帝神色,见其并无不悦,才继续道:“然,重启武选,牵涉甚广,不可不慎。臣愚见,或可遵循‘渐进’二字。初期,可限于边军及京畿禁卫中低阶尉官,由兵部与五军都督府共主,都察院监督,严核军功、品行。待制度成熟,再逐步推广。如此,既可收实效,亦可缓释阻力。”

  他没有提出任何激进方案,强调的是“渐进”、“共主”、“监督”,完全是一副为君分忧、老成谋国的姿态。

  皇帝静静地听着,手指敲击扶手的节奏放缓了些许,眼中锐光稍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审视。

  “渐进……共主……监督……”他重复着这几个词,忽然问道,“若依你之策,这主考之人,当如何遴选?”

  赵珩心中凛然,知道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谁掌握了武选的主考权,谁就在未来的军中拥有了极大的话语权!

  他沉吟片刻,谨慎答道:“臣以为,主考官员,需德才兼备,熟知军务,且……需持身中正,不偏不倚。”他刻意避开了具体人选,只提出了原则。

  皇帝盯着他,忽然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意味:“持身中正,不偏不倚……赵珩,你可知,这满朝文武,能做到这八个字的,有几人?”

  赵珩低头:“臣不敢妄议朝臣。”

  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香炉里的青烟袅袅升起,盘旋不定。

  良久,皇帝才缓缓吁出一口气,似乎有些疲惫地靠回软垫,挥了挥手:“你的想法,朕知道了。奏疏……写好了,就递上来吧。”

  “是,臣遵旨。”赵珩心中稍定,知道这第一关,算是过了。

  “退下吧。”皇帝闭上了眼睛。

  “臣告退。”赵珩躬身,一步步退出养心殿。

  直到走出殿门,重新感受到冬日阳光照在身上的暖意(或许是错觉),他才发现自己的后背,不知何时已被冷汗浸湿。

  这次突如其来的召见,看似只是寻常垂询,但其背后蕴含的深意,却让他心惊。陛下对武选之事如此关注,甚至亲自召见他这个微末小臣探听口风,可见其决心已定,只是在权衡具体方略与……人选。

  而他赵珩,显然已经被陛下纳入了考量范围之内。

  是机遇,更是巨大的风险。

  他抬头,望向宫墙上方那片被切割得四四方方的、湛蓝的天空,袖中的奏疏,愈发沉重。

  这条路,一步踏错,便是万丈深渊。

  而他能依靠的,唯有自己的谨慎,与……侯府中,那个始终冷静如冰的执棋者。

  他不再停留,快步向宫外走去。

  风雪将至,他需得尽快回府,与她商议。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