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大人?”
汤宠骏从望不到尽头的黑暗中睁开眼睛,第一个映入眼帘的,竟然是高鹤的面孔?
不知是汤宠骏记错了还是如何,他总觉得高鹤似乎苍老了许多,整个人的精神也消沉了不少。
汤宠骏下意识地就要从床上起身,但被高鹤立即拦住。
“宠骏!不要动!你受伤不轻,先好好休养吧!幸好有孙大夫在,原本你已经命在旦夕了,是孙大夫硬把你从鬼门关里拉回来的。”
高鹤将目光转向站立一旁的白发老者,而汤宠骏也一同看向那老者——此人即是孙修仁。
对上两人感激的目光,孙修仁仅仅是淡淡说道:
“不必感谢我,要感谢,就感谢你自己有求生之意志,不然十个老夫也没用。”
接着,孙修仁走到了一边,不打扰两人之间的交谈,但在临行之际,孙修仁看了两人一眼,交代道:
“病人的情况才刚刚好转,要是因情绪激动恶化了,可就休怪老夫不曾提醒两位。”
孙修仁转身离去。
高鹤还在纠结要不要这些天发生的事情告诉汤宠骏,汤宠骏便急不可耐地发出了询问。
“大人!案件进展如何?刺客背后之人有无被逮捕?”
“你先别激动!听高某慢慢说。”
高鹤挤出一丝笑容,但在现在,一抹微笑根本浇灭不了汤宠骏心头急躁的火焰。
他继续说道:
“不行!汤某不能在这床上浪费时日,只要有一丝可能,我就一定要把案件破掉。”
“高某决定和陛下商议……送你离开京城。”
“什么?”
汤宠骏惊讶难已地注视着高鹤,久晌说不出一个字来。高鹤生怕汤宠骏因太过的激动恶化了伤势,立即解释道:
“送你出京,乃是为了保全你们一家,你们已经被奸党盯上了,再留在京城,像这样的危机还会爆发,你和你的家人会有危险……”
“宠骏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汤宠骏斩钉截铁地答道:
“如果他们真的再行刺杀之计,岂非正中下怀乎?他们使用的手段越多,暴露的破绽必然也越多,我等怕的不是他们使用手段,而是他们不留破绽。能让他们暴露出更多破绽,则汤宠骏之身,何惧一死?大人当……”
“已经结束了。”
高鹤平静地说了一句,短短的一句话,如同一棵倒塌的大树般压在汤宠骏的心头。
“结…结束了?”
汤宠骏明明心中有答案,却没有办法承认。
“您在说什么?什么结束了?”
高鹤深吸一口气,决定把他和陛下刚刚商议出的结果告诉给汤宠骏。
“我和陛下已经商议好了,我们决定……向奸党暂时妥协,以保证周羽等人不受重处为条件,不再坚持扩建新军。”
“不!不应该如此!这个案件不能——啊!”
情绪激动之下,汤宠骏果然伤口复发,痛苦地捂住腹部伤口,不住喘着粗气。
高鹤见状大惊,连忙呼叫大夫,孙修仁带着无奈,很快就走进来,在他老练无比的医治手法下,汤宠骏很快缓了过来。
再一次离去前,孙修仁颇为不忿地训斥了两人。
“两位大人!老夫都说过了,不要让病人情绪太激动,如果病人求死不求生,那老夫还可以向你们推荐更方便的方法。”
孙修仁大步离开,而在孙修仁训斥之后,两个人暂时陷入了沉默。
谁都知道对方的难处,谁都有无法认可对方的理由,说与不说,未必真的会有什么影响。
但……看着汤宠骏那阴霾愈加深厚的眼眸,高鹤知道,有的话,自己不说不行。
“我问你……”
高鹤注视着汤宠骏,开了口。
“你在为逃走而羞耻,对吗?”
汤宠骏先是一愣,随即轻轻点了点头,脸上飘满乌云。
高鹤目光里透着些微光明,接着正色道:
“逃走,并不丢人,失败才丢人。这一局,要怪就怪我们事先没有作任何预防,低估了奸党之手段,才会在关键时刻被奸党暗算,一点先机也抢夺不到。已经落入败局的棋局,不必再作任何争抢,适时和棋,就是最好的选择。
输了这一局有损害,但还不至于致命,我们还有机会开启下一局。可要是你、周羽等忠良死于漩涡,那么高某和陛下想要展开下一局,不也成了孤掌难鸣,心有余而力不足吗?
高某想让你离开,不是让你做逃兵,而是保全你,等到我们展开反攻之际,我们一定还会召回你的,那时,还仰赖你为我们冲锋陷阵,彻底扳倒奸党!”
“我……”
汤宠骏注视着高鹤坚定不移而又带着些恳求的双眸,一时默然。
最后,他黯然许久的脸庞还是绽放出了笑意,一边点着头,一边对高鹤说道:
“好!那就好!我还担心高大人和陛下会因此丧失斗志,只要高大人和陛下还不曾放弃,还坚信着反攻,那汤宠骏就别无他言,愿意随高大人与陛下奋战到底。
来日,只要高大人与陛下吩咐一声,纵然是刀山火海,汤某亦无惧哉!愿为惩奸除恶之大业效死力!”
“善哉!宠骏能明高某与陛下之意,高某甚慰!”
“但……”
汤宠骏的脸上仍然钉着一抹怎么也无法挥却的阴影,犹豫片刻,随着他的叹息一同出了口。
“案件未能侦破,致使冤不能白,宠骏愧矣!”
“非君之无能,实乃奸党之狡诈,无人可比肩。”
高鹤安慰道:
“高鹤坚信,若只是寻常案件,由君出手,断无不破之理,可这些案件绝非是普通的案件,它们背后所代表的乃是权谋政争,是最高层人物间的博弈,你身为先锋,已经做到了你的所能做的极限。案件不能告破,非君之罪!”
听高鹤如此安慰,汤宠骏好受了许多,至少能安下心来专心养伤。见汤宠骏不再多言,高鹤向对方道了别。
“宠骏,你就在此处安心养伤吧!待你伤势好转,高某就会遣人送你们一家出京,离开京城后,你千万不要有所懈怠,应随时准备陛下召你归京。”
望向汤宠骏,高鹤露出微微一笑,而汤宠骏终于能够带着些释然地点了点头,道:
“放心吧!汤某岂敢懈怠?有朝一日,汤某终将夺回失去的胜利。”
“嗯!这一天……一定会到来的!”
高鹤笑了笑,随即快步走出汤宠骏的屋子——如果不快些,他只怕自己会成为控制不住情绪的那个。
其实他向汤宠骏编了个谎,他高鹤自然时刻怀揣着斗争下去的意志,可陛下是否抱着同样的意志,高鹤便没办法笃定。
丧女的打击,对这位重视亲情的君王打击太过巨大,这位年逾四十的中年人正陷入前所未有的消沉。
暂时的妥协以为将来的抗争留存火种,何尝不是高鹤说给自己听的安慰之言?
实际上,陛下是真的战斗不动了,陛下是真的害怕了,他畏惧奸党势力之庞大,害怕新的伤亡还会降临在他的身旁,因此……他不容高鹤多言,坚持要同严万忠一党妥协。
且从目前看来,高鹤感受不到陛下身上残存的斗志,所谓的反攻是否真的存在,就更在未定之天。
他骗了汤宠骏,也骗了他自己,可不这样,他自己又该如何支撑下去呢?
高鹤拖着沉重而衰朽的身体,将之倚靠在坚硬墙壁上,就连支撑身躯的双腿,也不住地微微颤抖,仿佛他不是倚靠在墙上,而是躺在一层冰上,刺骨的寒冷侵蚀着他的全身。
“国事……竟至如此!”
高鹤一双老眼很快便湿润模糊了,明媚阳光下,他却什么东西也看不清楚……
……
……
知天命之年的严万忠,行走在宫里的步伐如同一只仙鹤般轻盈敏捷。
紧握手中的拐杖,不像是辅助行走的工具,倒成了一件手边的装饰。而他的容貌则更是容光焕发,全无半点疲态,比之三四十岁的壮年尤其不让。
严万忠正在一名太监的带领下前往觐见陛下,而那太监见严万忠如此之高兴,脸上也不禁浮起一丝笑意,谄媚道:
“老丞相的精神头一日好过一日啊!您可当真是越活越年轻了。”
严万忠笑着,眼睛微眯,注视着太监,说道:
“老夫也仰赖了钱公公您帮忙啊!”
太监先是对着老丞相一笑,随即紧张兮兮地环顾周围一眼,如同即将行窃的盗贼,压低声音对严万忠道:
“小事而已,这都是回报丞相您的恩情,小人还得感谢丞相您啊!”
等即将走入皇帝身处的大殿时,太监打算转过身来,提醒老丞相要注意神态,现在皇帝刚刚经历丧女之痛,丞相可不能像进宫时那样愉快,或多或少也得与君父同忧。
可太监一转过身,却发现刚刚还是一副精神矍铄模样的老丞相又变回了衰老不堪、精力不济的样子。
一对又长又白的眉毛像凋零在即的柳条般下沉,上头还挂着浓稠的忧虑,整个人也显得恍惚不定,站都快站不住,哪怕拿拐杖拄着也只能勉强维持,似乎一只脚已经迈进了棺材里。
老丞相一边擦着眼睛,一边略带哽咽地对太监说道:
“钱公公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吗?”
钱公公不免惊愣在原地。丞相不愧是丞相,果然是好演技!要是不知道的话,他还以为死女儿的不是陛下还是丞相他老人家。
钱公公笑着摇了摇头。
“没什么,丞相您进去吧!陛下在等您呢!”
严万忠缓步走入大殿内,正明皇帝正撑着一副濒临崩溃的躯体等候着他。
正明皇帝用一双红肿的眼睛注视着严万忠,目光格外复杂,而严万忠的目光则只有哀恸,浑身也不住地颤抖,走入大殿还没两步,“扑通”一声便跪倒在地,带着哭腔向皇帝叩头道:
“请皇上……节哀!”
正明皇帝看向伏地叩首的严万忠,紧咬嘴唇,几乎快把嘴唇都给撕裂了。在犹豫一番后,他终是打消了刚刚升起的念头,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命严万忠平身。
严万忠边起身,边听正明皇帝说道:
“丞相,朕……愿意就终止扩建新军一事做出妥协。”
正明皇帝原以为严万忠会殷切地一口答应下来,可谁知严万忠却是关切地询问道:
“哦?陛下真的愿意做出妥协?就……不打算再坚持坚持?”
严万忠的嘴角挂着耐人寻味的笑意。
正明皇帝的目光钉在严万忠身上,这个老东西,明明知道自己是什么意思,却还要如此折辱自己吗?他咬着牙,微微抽动的面颊还残留着泪痕,开口道:
“朕……放弃了,朕希望,能与丞相握手言和,至少不要再殃及无辜。”
“哦?”
严万忠眼里透着疑惑。
“什么叫殃及无辜?恕老臣老迈昏聩,实在听不懂!”
正明皇帝握紧双拳,继续说道:
“朕愿意停止扩建新军,还请丞相在朝臣中斡旋,让新军两案得以缓和处理,这是朕最后的请求。”
“哈哈哈哈哈……”
严万忠的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也许是意识到自己有些得意忘形了,他立马收敛起欢喜,转而一脸肃然地对正明皇帝说道:
“陛下如此信任老臣,实乃老臣之幸也!陛下迷途知返,真乃社稷之福,老臣断不会让群臣继续为难陛下,使朝堂乱局能够终结,老臣自当勉力为之!至于新军两案,本就是可大可小的事情,老臣定会保几人无恙的!还请陛下宽心!”
“如此……自然最好了!恢复朝堂之秩序,使一切按部就班,自是最好。”
正明皇帝说完,严万忠顿了顿,补充道:
“那……老臣还有一个请求,希望陛下能够答应。”
“是什么?”
皇帝谨慎地注视着严万忠,严万忠也毫不避讳地直视皇帝,道:
“臣希望陛下能在朝堂上发布明诏,不再扩建新军规模,使新军数量永远不得超越三千人。”
正明皇帝愣在了原地,整张脸比堆满乌云的天空还要阴上几分。
唉!纵然万般不舍,又有何用呢?他们已经一败涂地了,既然输了,就得认输,继续撒泼打滚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受累的还是国家。
现在忍一忍,以后安知不会有翻盘的时候?
正明皇帝点了点头。
“朕愿意下诏。”
“好!”
严万忠满意地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那老臣调和群臣的工作就方便展开了。唉!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也绝非老臣所希望看见的,先帝将陛下托付于老臣,老臣却不能及时匡正陛下之过,这岂不是老臣之罪过?”
严万忠越说越痛心,似是真的在为自己没能及时阻止正明皇帝而内疚。
“老臣老矣!已经没有那么多精力了,老臣多活一年,多在一线支撑一年,就能为年轻一辈多分担些压力,老夫的职责也就尽到了。
不过老臣也知道,凡事不能强为,再过几年,等老臣彻底支撑不住了,就该从这位置上退下了,以后的日子,还得你们下一辈多多勉力啊!”
“这……”
正明皇帝诧异地看向严万忠。这老东西要退?还有这好事?
也是,他都七十多了,这是多少人可望不可即的年龄?等这老东西退了,自己不就能够展翅高飞了吗?
苦闷许久的正明皇帝终于找到了最后一丝慰藉,道:
“朕明白了,老丞相也一把年纪,早就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终归是要以身体为重!”
“谢陛下关心!老臣明白!”
“严相先退下吧!明日早朝,朕自会宣布一切的。”
“是!”
严万忠脚步沉重,缓步走出大殿,眼里闪烁着一抹狡黠。
退?我严万忠会退?做梦去吧!我严万忠还活在世上一日,就会在丞相宝座上坐一日!不过……
严万忠不免进一步思量了起来:正明皇帝只要不傻,就必然猜得到这一切的幕后黑手都是自己,自己在世时,党羽满朝,皇帝和高鹤未必动得了自己,等自己死了,安知不会有一场清算落到他后人的头上?
为后人考量,他也应该留一步后手,可这后手该怎么留呢?
和正明皇帝妥协?太迟了,从他阻挠对方扩建新军时,他就不可能和正明皇帝和好如初。
将后事交付给汪亿?汪亿此人狡诈凶狠,手段毒辣,但行事不留余地,树敌太多,暗居幕后指挥又非其所长。
跟高鹤这种一根筋以及正明皇帝那般软弱没主见的或许能过几招,倘若和王沧、蒋羽这种心计颇深者对上了,恐怕未必吃得消。
而说起王沧、蒋羽……
王沧就不要想了,这老小子是王洵的弟弟,跟自己的死对头,早晚是急于扳倒自己的急先锋。
而蒋羽,能力不错,业务水平在大昭朝堂里足以排得上第一梯队,可立场存疑,资历也存疑,想要他能上马领导自己死后的势力,难!
思及此处,严万忠脸上的欢快像是被一阵风给吹散。
他意识到,尽管在新军扩建的这局博弈中,自己可以说是大获全胜,可这仅仅是一时之胜,时间并不站在他这边,他必须想办法为将来、为他的身后铺路。
“该怎么办才好呢?”
他在心底默念了一声。
操控全局、游刃有余的老丞相严万忠,却在此时此刻表露出了不知所措的神色。他的眉头像是打了一道结,不知将会如何解开。
……
……
“……朕宣布,就此放弃扩建新军之事,禁卫军、武卫营之开支亦不会缩减,一切遵照祖制执行,新军之规模将不会超过三千人之数。”
朝堂上,正明皇帝宣布了废止扩建新军的诏令,履行对严万忠的承诺。尽管不少臣子已经通过“小道消息”提前了解到了正明皇帝将会在今日的朝会上宣布妥协。
这一幕真的发生时,他们还是感到了吃惊,纷纷以又敬又畏的目光看向老丞相严万忠——老丞相不愧是老丞相,只要出手,就从来不会失手。
跟老丞相为敌,就算是皇帝也别想讨到好处。
正明皇帝同样将目光转移向严万忠,现在他已经兑现承诺了,他在期待严万忠也能兑现承诺,让新军两案也能够被缓和处理。
严万忠自然明白正明皇帝的意思,向刑部尚书使了个眼神,询问道:
“新军两案的调查结果,应该出来了吧?”
刑部尚书一刻也不敢迟疑,立即挺身道:
“禀丞相,禀陛下,会审结果已经出来了,新军统帅周羽,虽无以权谋私之行径,却有收受礼品之实,而新军将士杨焱云酒后寻衅,殴打了几名禁卫军将士。两桩案件都已经坐实。”
“以刑部之见,该如何处置?”
正明皇帝连忙询问道,手心已经满是汗水。
而刑部尚书早已得到了严万忠的指示,自然会尽可能地将此事轻拿轻放。
“周羽收受礼物,应当……没收其所收之礼,并责其缴纳罚款,缴纳完毕后,可官复原职。至于杨焱云,酒后寻衅,殴打他人,念其护驾有功,又有军职在身,应当以军法重责一百大板,黜其百夫长之职位,令其自省。”
听到刑部安排的罪名,正明皇帝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这一局他们固然是败了,好歹人保住了。
罚款,他可以暗中帮助周羽缴纳,而打板子,就更方便操作了,只要打的人手法到位,别说一百大板,就算是两百大板也不会伤筋动骨。
有了这些,正明皇帝就不算是一无所获,起码他阻止了无辜之人被继续牵连。
不过刑部尚书也有未曾提及的东西,这就有关正明皇帝和严万忠的默契了。
周羽是被定罪了,那么行贿的常氏夫妇该如何处置呢?
正明皇帝和严万忠心照不宣,你既然要保你的人平安,我自然也要保我的人平安,我们各退一步,谁也不为难谁。
如此局面,自然最好的,严万忠颇为满意地点了点头,向群臣开口道:
“如此判决,各位大人应该没有意见吧?倘若没有意见,那这案子就……”
“且慢!”
正当严万忠打算让此事彻底翻篇时,一个他最不想听到的声音出现在他的耳畔——是王沧站了出来。
在群臣反对皇帝扩建新军时,这王沧可没少出力,尽管他身为清流领袖和严万忠等奸党天然对立,但当同时威胁两方利用的事情出现时,不需要两方领袖号召,两方人马自己就能走到一块去并肩作战。
现在两方共同的敌人消失了,可不就重新回到两方人马相互厮杀的时候了?王沧怎么会忘了这一点,又怎么会不抓住一切机会展开攻击?
王沧注视着刑部尚书,开口质疑道:
“受贿者当被定罪,行贿者就不必了吗?刑部的判决,王某实在有些不能理解。”
“这……”
刑部尚书颇为犹豫地看向严万忠,而严万忠板着脸答道:
“问什么,刑部就答什么。”
“是!”
刑部尚书点了点头,随即硬着头皮向王沧说道:
“依照大昭律法,常岚身为官员,却知法犯法,纵容家人行贪污之事,当……革职免官,流放出京!”
判决一出,严万忠不免皱了皱眉头。
王沧狡诈!居然在尘埃落定的时候玩背刺,常岚等人不过是一副白手套,扔掉了就扔掉了,没什么伤害,但却很恶心人。
这相当于告诉严万忠的马仔们:你们看!这就是给严万忠卖命的下场,跟着严万忠绝不会有好结果,你们给严万忠干脏活时,可得好好掂量掂量。
而高鹤听此判决,黯然已久的目光再一次熊熊燃烧了起来,他们一直被严万忠一党压制,现在王沧已经出手反制,他高鹤又岂能落后?
高鹤斗志高昂,立马赞同道:
“好!该有此判!常氏夫妇行贿之证据确凿,绝不能放过,不知丞相有何意见?”
高鹤锐利的目光直刺严万忠,期待着对方会在这一场无缝衔接的新博弈中吃瘪。
严万忠看向高鹤与王沧,笑了起来,笑得分外渗人。
“既然是刑部做出的判决,老夫又岂能擅自干涉?这岂是为臣之道乎?老夫自然是倾力支持的。但……我大昭律法,为的不是惩罚,而是惩戒,常岚在任时,功劳不小,颇有建树,仅仅是未能管束好家人,方才惹出此祸,这与周羽将军有何区别?
而周将军尚且能得到一个将功折罪、出钱自赎的机会,常岚又为何不可?若是区别对待,我大昭律法不就毫无尊严可言了吗?老臣实不敢有越矩逾规之想,万望陛下仔细定夺。”
严万忠不理会高鹤与王沧,转而将目光移向了端坐龙椅之上的正明皇帝。
高鹤与王沧以及一众等着在博弈、对抗中大显身手的大臣们也纷纷看向了正明皇帝,等待着正明皇帝为新一轮的角逐吹响号角。
但正明皇帝此刻的心中只有慌乱,他向严万忠妥协,为的就是让周羽和杨焱云的案子平稳着陆。
而且是一经着陆就绝不能提起、彻底消散于无形的那种,千万不能再让周羽他们被牵连、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他不是不想看到众臣瞄准严万忠而上纲上线起来,可不应该是现在,更不能以他重要的臣子为筹码。
正明皇帝即刻挺身阻止这场差一点就要打响的角逐战,不带一丝犹豫,语气坚定地开口说道:
“严相之言有理!我大昭律法贵诫不贵罚,现在正是用人之际,既然是有能之士,就要给予其将功折罪的机会,而且要一视同仁,方能彰显律法之宽宏体人。
关于常岚的处罚,念在他与周羽一样,都是对家人管教不利,就不必严惩,应与周羽同等视之,令其出钱自赎,官复原职,以观后效,此事就此决定,卿等勿复多言!”
高鹤不解地望向正明皇帝,心头满是不甘,好不容易得来一个打击严万忠羽翼的机会,陛下怎么就放弃了呢?唉!可惜!可叹!
长叹一声,高鹤还是决定遵从皇帝的意愿。
至于王沧,在看了一眼退下的高鹤后,他也选择了就此退让。
他将常岚一事上纲上线,主要目的还是拱火,自己只是牵个头,让高鹤他们去和严万忠争,他推波助澜、让两方你死我活即可。
高鹤与陛下没有选择坚持,那么独力对抗严万忠就成了一件值得慎重之事,稍作权衡,王沧便终止行动。
首脑间消弭兵戈,底下群臣自然也就偃旗息鼓,一场无形的博弈就这么被严万忠给轻松解决掉了。
此事结束后,王沧向正明皇帝禀报道:
“陛下,变乱大案的调查已经出成果了,近来事务繁忙,还不见陛下作何评断。”
不是王沧提起,正明皇帝还真忘了。
曹刻不久之前的确将调查结果呈报了上来,确认了凝国人为变乱之真凶,可因为破事一大堆,正明皇帝就把这件事给抛诸脑后。
听到王沧禀报后,曹刻是表面上最为欣喜的那个,自己好不容易立了功,可皇帝却因为事务繁忙忘了此事,这下总算是想起自己了吧?
他热切地期待着陛下的奖赏,尽管案件的侦破跟他没有半毛钱关系。
正明皇帝表情严肃,下达了旨意。
“凝国虏寇居然敢在我大昭京师为乱,其心可诛!必当严惩!我大昭当宣扬凝虏之卑劣,并将京城以及周边之凝人悉数逮捕诛杀!曹刻查案有功,当赏之!”
“谢陛下!”
曹刻兴奋地出言谢恩。
比起曹刻,王沧和一直潜伏着的蒋羽才是最为兴奋的那两个。
变乱大案总算是盖棺定论了,他们身为真正的幕后主使,终于能够暂且松一口气,不必担心追查的锁链会套到自己脖颈上。
不过此时的王沧还有一件小事要做,他再度向皇帝禀报道:
“禀陛下,前礼部官员萧茂在此次追查中功勋卓着、与力甚多,其虽有过,却并非过不可赎,此番立功,算是功过相抵。臣以为可着其官复原职,继续在礼部任职。”
正明皇帝听到这个提议后眼睛一亮。萧茂本来就是当了他的替罪羊,被迫免官,他亦于心有愧,能借此机会让他官复原职,做些弥补,有何不可呢?
正明皇帝很快表示了赞同。
“准!着萧茂官复原职,继续在礼部效命!”
“吾皇圣明!”
王沧高呼道。
翻涌于大昭朝堂许久的风波,似乎就此告一段落。
高层的博弈见了分晓,而高层棋子们的命运,也随之而揭晓。
汤宠骏从望不到尽头的黑暗中睁开眼睛,第一个映入眼帘的,竟然是高鹤的面孔?
不知是汤宠骏记错了还是如何,他总觉得高鹤似乎苍老了许多,整个人的精神也消沉了不少。
汤宠骏下意识地就要从床上起身,但被高鹤立即拦住。
“宠骏!不要动!你受伤不轻,先好好休养吧!幸好有孙大夫在,原本你已经命在旦夕了,是孙大夫硬把你从鬼门关里拉回来的。”
高鹤将目光转向站立一旁的白发老者,而汤宠骏也一同看向那老者——此人即是孙修仁。
对上两人感激的目光,孙修仁仅仅是淡淡说道:
“不必感谢我,要感谢,就感谢你自己有求生之意志,不然十个老夫也没用。”
接着,孙修仁走到了一边,不打扰两人之间的交谈,但在临行之际,孙修仁看了两人一眼,交代道:
“病人的情况才刚刚好转,要是因情绪激动恶化了,可就休怪老夫不曾提醒两位。”
孙修仁转身离去。
高鹤还在纠结要不要这些天发生的事情告诉汤宠骏,汤宠骏便急不可耐地发出了询问。
“大人!案件进展如何?刺客背后之人有无被逮捕?”
“你先别激动!听高某慢慢说。”
高鹤挤出一丝笑容,但在现在,一抹微笑根本浇灭不了汤宠骏心头急躁的火焰。
他继续说道:
“不行!汤某不能在这床上浪费时日,只要有一丝可能,我就一定要把案件破掉。”
“高某决定和陛下商议……送你离开京城。”
“什么?”
汤宠骏惊讶难已地注视着高鹤,久晌说不出一个字来。高鹤生怕汤宠骏因太过的激动恶化了伤势,立即解释道:
“送你出京,乃是为了保全你们一家,你们已经被奸党盯上了,再留在京城,像这样的危机还会爆发,你和你的家人会有危险……”
“宠骏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汤宠骏斩钉截铁地答道:
“如果他们真的再行刺杀之计,岂非正中下怀乎?他们使用的手段越多,暴露的破绽必然也越多,我等怕的不是他们使用手段,而是他们不留破绽。能让他们暴露出更多破绽,则汤宠骏之身,何惧一死?大人当……”
“已经结束了。”
高鹤平静地说了一句,短短的一句话,如同一棵倒塌的大树般压在汤宠骏的心头。
“结…结束了?”
汤宠骏明明心中有答案,却没有办法承认。
“您在说什么?什么结束了?”
高鹤深吸一口气,决定把他和陛下刚刚商议出的结果告诉给汤宠骏。
“我和陛下已经商议好了,我们决定……向奸党暂时妥协,以保证周羽等人不受重处为条件,不再坚持扩建新军。”
“不!不应该如此!这个案件不能——啊!”
情绪激动之下,汤宠骏果然伤口复发,痛苦地捂住腹部伤口,不住喘着粗气。
高鹤见状大惊,连忙呼叫大夫,孙修仁带着无奈,很快就走进来,在他老练无比的医治手法下,汤宠骏很快缓了过来。
再一次离去前,孙修仁颇为不忿地训斥了两人。
“两位大人!老夫都说过了,不要让病人情绪太激动,如果病人求死不求生,那老夫还可以向你们推荐更方便的方法。”
孙修仁大步离开,而在孙修仁训斥之后,两个人暂时陷入了沉默。
谁都知道对方的难处,谁都有无法认可对方的理由,说与不说,未必真的会有什么影响。
但……看着汤宠骏那阴霾愈加深厚的眼眸,高鹤知道,有的话,自己不说不行。
“我问你……”
高鹤注视着汤宠骏,开了口。
“你在为逃走而羞耻,对吗?”
汤宠骏先是一愣,随即轻轻点了点头,脸上飘满乌云。
高鹤目光里透着些微光明,接着正色道:
“逃走,并不丢人,失败才丢人。这一局,要怪就怪我们事先没有作任何预防,低估了奸党之手段,才会在关键时刻被奸党暗算,一点先机也抢夺不到。已经落入败局的棋局,不必再作任何争抢,适时和棋,就是最好的选择。
输了这一局有损害,但还不至于致命,我们还有机会开启下一局。可要是你、周羽等忠良死于漩涡,那么高某和陛下想要展开下一局,不也成了孤掌难鸣,心有余而力不足吗?
高某想让你离开,不是让你做逃兵,而是保全你,等到我们展开反攻之际,我们一定还会召回你的,那时,还仰赖你为我们冲锋陷阵,彻底扳倒奸党!”
“我……”
汤宠骏注视着高鹤坚定不移而又带着些恳求的双眸,一时默然。
最后,他黯然许久的脸庞还是绽放出了笑意,一边点着头,一边对高鹤说道:
“好!那就好!我还担心高大人和陛下会因此丧失斗志,只要高大人和陛下还不曾放弃,还坚信着反攻,那汤宠骏就别无他言,愿意随高大人与陛下奋战到底。
来日,只要高大人与陛下吩咐一声,纵然是刀山火海,汤某亦无惧哉!愿为惩奸除恶之大业效死力!”
“善哉!宠骏能明高某与陛下之意,高某甚慰!”
“但……”
汤宠骏的脸上仍然钉着一抹怎么也无法挥却的阴影,犹豫片刻,随着他的叹息一同出了口。
“案件未能侦破,致使冤不能白,宠骏愧矣!”
“非君之无能,实乃奸党之狡诈,无人可比肩。”
高鹤安慰道:
“高鹤坚信,若只是寻常案件,由君出手,断无不破之理,可这些案件绝非是普通的案件,它们背后所代表的乃是权谋政争,是最高层人物间的博弈,你身为先锋,已经做到了你的所能做的极限。案件不能告破,非君之罪!”
听高鹤如此安慰,汤宠骏好受了许多,至少能安下心来专心养伤。见汤宠骏不再多言,高鹤向对方道了别。
“宠骏,你就在此处安心养伤吧!待你伤势好转,高某就会遣人送你们一家出京,离开京城后,你千万不要有所懈怠,应随时准备陛下召你归京。”
望向汤宠骏,高鹤露出微微一笑,而汤宠骏终于能够带着些释然地点了点头,道:
“放心吧!汤某岂敢懈怠?有朝一日,汤某终将夺回失去的胜利。”
“嗯!这一天……一定会到来的!”
高鹤笑了笑,随即快步走出汤宠骏的屋子——如果不快些,他只怕自己会成为控制不住情绪的那个。
其实他向汤宠骏编了个谎,他高鹤自然时刻怀揣着斗争下去的意志,可陛下是否抱着同样的意志,高鹤便没办法笃定。
丧女的打击,对这位重视亲情的君王打击太过巨大,这位年逾四十的中年人正陷入前所未有的消沉。
暂时的妥协以为将来的抗争留存火种,何尝不是高鹤说给自己听的安慰之言?
实际上,陛下是真的战斗不动了,陛下是真的害怕了,他畏惧奸党势力之庞大,害怕新的伤亡还会降临在他的身旁,因此……他不容高鹤多言,坚持要同严万忠一党妥协。
且从目前看来,高鹤感受不到陛下身上残存的斗志,所谓的反攻是否真的存在,就更在未定之天。
他骗了汤宠骏,也骗了他自己,可不这样,他自己又该如何支撑下去呢?
高鹤拖着沉重而衰朽的身体,将之倚靠在坚硬墙壁上,就连支撑身躯的双腿,也不住地微微颤抖,仿佛他不是倚靠在墙上,而是躺在一层冰上,刺骨的寒冷侵蚀着他的全身。
“国事……竟至如此!”
高鹤一双老眼很快便湿润模糊了,明媚阳光下,他却什么东西也看不清楚……
……
……
知天命之年的严万忠,行走在宫里的步伐如同一只仙鹤般轻盈敏捷。
紧握手中的拐杖,不像是辅助行走的工具,倒成了一件手边的装饰。而他的容貌则更是容光焕发,全无半点疲态,比之三四十岁的壮年尤其不让。
严万忠正在一名太监的带领下前往觐见陛下,而那太监见严万忠如此之高兴,脸上也不禁浮起一丝笑意,谄媚道:
“老丞相的精神头一日好过一日啊!您可当真是越活越年轻了。”
严万忠笑着,眼睛微眯,注视着太监,说道:
“老夫也仰赖了钱公公您帮忙啊!”
太监先是对着老丞相一笑,随即紧张兮兮地环顾周围一眼,如同即将行窃的盗贼,压低声音对严万忠道:
“小事而已,这都是回报丞相您的恩情,小人还得感谢丞相您啊!”
等即将走入皇帝身处的大殿时,太监打算转过身来,提醒老丞相要注意神态,现在皇帝刚刚经历丧女之痛,丞相可不能像进宫时那样愉快,或多或少也得与君父同忧。
可太监一转过身,却发现刚刚还是一副精神矍铄模样的老丞相又变回了衰老不堪、精力不济的样子。
一对又长又白的眉毛像凋零在即的柳条般下沉,上头还挂着浓稠的忧虑,整个人也显得恍惚不定,站都快站不住,哪怕拿拐杖拄着也只能勉强维持,似乎一只脚已经迈进了棺材里。
老丞相一边擦着眼睛,一边略带哽咽地对太监说道:
“钱公公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吗?”
钱公公不免惊愣在原地。丞相不愧是丞相,果然是好演技!要是不知道的话,他还以为死女儿的不是陛下还是丞相他老人家。
钱公公笑着摇了摇头。
“没什么,丞相您进去吧!陛下在等您呢!”
严万忠缓步走入大殿内,正明皇帝正撑着一副濒临崩溃的躯体等候着他。
正明皇帝用一双红肿的眼睛注视着严万忠,目光格外复杂,而严万忠的目光则只有哀恸,浑身也不住地颤抖,走入大殿还没两步,“扑通”一声便跪倒在地,带着哭腔向皇帝叩头道:
“请皇上……节哀!”
正明皇帝看向伏地叩首的严万忠,紧咬嘴唇,几乎快把嘴唇都给撕裂了。在犹豫一番后,他终是打消了刚刚升起的念头,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命严万忠平身。
严万忠边起身,边听正明皇帝说道:
“丞相,朕……愿意就终止扩建新军一事做出妥协。”
正明皇帝原以为严万忠会殷切地一口答应下来,可谁知严万忠却是关切地询问道:
“哦?陛下真的愿意做出妥协?就……不打算再坚持坚持?”
严万忠的嘴角挂着耐人寻味的笑意。
正明皇帝的目光钉在严万忠身上,这个老东西,明明知道自己是什么意思,却还要如此折辱自己吗?他咬着牙,微微抽动的面颊还残留着泪痕,开口道:
“朕……放弃了,朕希望,能与丞相握手言和,至少不要再殃及无辜。”
“哦?”
严万忠眼里透着疑惑。
“什么叫殃及无辜?恕老臣老迈昏聩,实在听不懂!”
正明皇帝握紧双拳,继续说道:
“朕愿意停止扩建新军,还请丞相在朝臣中斡旋,让新军两案得以缓和处理,这是朕最后的请求。”
“哈哈哈哈哈……”
严万忠的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也许是意识到自己有些得意忘形了,他立马收敛起欢喜,转而一脸肃然地对正明皇帝说道:
“陛下如此信任老臣,实乃老臣之幸也!陛下迷途知返,真乃社稷之福,老臣断不会让群臣继续为难陛下,使朝堂乱局能够终结,老臣自当勉力为之!至于新军两案,本就是可大可小的事情,老臣定会保几人无恙的!还请陛下宽心!”
“如此……自然最好了!恢复朝堂之秩序,使一切按部就班,自是最好。”
正明皇帝说完,严万忠顿了顿,补充道:
“那……老臣还有一个请求,希望陛下能够答应。”
“是什么?”
皇帝谨慎地注视着严万忠,严万忠也毫不避讳地直视皇帝,道:
“臣希望陛下能在朝堂上发布明诏,不再扩建新军规模,使新军数量永远不得超越三千人。”
正明皇帝愣在了原地,整张脸比堆满乌云的天空还要阴上几分。
唉!纵然万般不舍,又有何用呢?他们已经一败涂地了,既然输了,就得认输,继续撒泼打滚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受累的还是国家。
现在忍一忍,以后安知不会有翻盘的时候?
正明皇帝点了点头。
“朕愿意下诏。”
“好!”
严万忠满意地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那老臣调和群臣的工作就方便展开了。唉!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也绝非老臣所希望看见的,先帝将陛下托付于老臣,老臣却不能及时匡正陛下之过,这岂不是老臣之罪过?”
严万忠越说越痛心,似是真的在为自己没能及时阻止正明皇帝而内疚。
“老臣老矣!已经没有那么多精力了,老臣多活一年,多在一线支撑一年,就能为年轻一辈多分担些压力,老夫的职责也就尽到了。
不过老臣也知道,凡事不能强为,再过几年,等老臣彻底支撑不住了,就该从这位置上退下了,以后的日子,还得你们下一辈多多勉力啊!”
“这……”
正明皇帝诧异地看向严万忠。这老东西要退?还有这好事?
也是,他都七十多了,这是多少人可望不可即的年龄?等这老东西退了,自己不就能够展翅高飞了吗?
苦闷许久的正明皇帝终于找到了最后一丝慰藉,道:
“朕明白了,老丞相也一把年纪,早就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终归是要以身体为重!”
“谢陛下关心!老臣明白!”
“严相先退下吧!明日早朝,朕自会宣布一切的。”
“是!”
严万忠脚步沉重,缓步走出大殿,眼里闪烁着一抹狡黠。
退?我严万忠会退?做梦去吧!我严万忠还活在世上一日,就会在丞相宝座上坐一日!不过……
严万忠不免进一步思量了起来:正明皇帝只要不傻,就必然猜得到这一切的幕后黑手都是自己,自己在世时,党羽满朝,皇帝和高鹤未必动得了自己,等自己死了,安知不会有一场清算落到他后人的头上?
为后人考量,他也应该留一步后手,可这后手该怎么留呢?
和正明皇帝妥协?太迟了,从他阻挠对方扩建新军时,他就不可能和正明皇帝和好如初。
将后事交付给汪亿?汪亿此人狡诈凶狠,手段毒辣,但行事不留余地,树敌太多,暗居幕后指挥又非其所长。
跟高鹤这种一根筋以及正明皇帝那般软弱没主见的或许能过几招,倘若和王沧、蒋羽这种心计颇深者对上了,恐怕未必吃得消。
而说起王沧、蒋羽……
王沧就不要想了,这老小子是王洵的弟弟,跟自己的死对头,早晚是急于扳倒自己的急先锋。
而蒋羽,能力不错,业务水平在大昭朝堂里足以排得上第一梯队,可立场存疑,资历也存疑,想要他能上马领导自己死后的势力,难!
思及此处,严万忠脸上的欢快像是被一阵风给吹散。
他意识到,尽管在新军扩建的这局博弈中,自己可以说是大获全胜,可这仅仅是一时之胜,时间并不站在他这边,他必须想办法为将来、为他的身后铺路。
“该怎么办才好呢?”
他在心底默念了一声。
操控全局、游刃有余的老丞相严万忠,却在此时此刻表露出了不知所措的神色。他的眉头像是打了一道结,不知将会如何解开。
……
……
“……朕宣布,就此放弃扩建新军之事,禁卫军、武卫营之开支亦不会缩减,一切遵照祖制执行,新军之规模将不会超过三千人之数。”
朝堂上,正明皇帝宣布了废止扩建新军的诏令,履行对严万忠的承诺。尽管不少臣子已经通过“小道消息”提前了解到了正明皇帝将会在今日的朝会上宣布妥协。
这一幕真的发生时,他们还是感到了吃惊,纷纷以又敬又畏的目光看向老丞相严万忠——老丞相不愧是老丞相,只要出手,就从来不会失手。
跟老丞相为敌,就算是皇帝也别想讨到好处。
正明皇帝同样将目光转移向严万忠,现在他已经兑现承诺了,他在期待严万忠也能兑现承诺,让新军两案也能够被缓和处理。
严万忠自然明白正明皇帝的意思,向刑部尚书使了个眼神,询问道:
“新军两案的调查结果,应该出来了吧?”
刑部尚书一刻也不敢迟疑,立即挺身道:
“禀丞相,禀陛下,会审结果已经出来了,新军统帅周羽,虽无以权谋私之行径,却有收受礼品之实,而新军将士杨焱云酒后寻衅,殴打了几名禁卫军将士。两桩案件都已经坐实。”
“以刑部之见,该如何处置?”
正明皇帝连忙询问道,手心已经满是汗水。
而刑部尚书早已得到了严万忠的指示,自然会尽可能地将此事轻拿轻放。
“周羽收受礼物,应当……没收其所收之礼,并责其缴纳罚款,缴纳完毕后,可官复原职。至于杨焱云,酒后寻衅,殴打他人,念其护驾有功,又有军职在身,应当以军法重责一百大板,黜其百夫长之职位,令其自省。”
听到刑部安排的罪名,正明皇帝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这一局他们固然是败了,好歹人保住了。
罚款,他可以暗中帮助周羽缴纳,而打板子,就更方便操作了,只要打的人手法到位,别说一百大板,就算是两百大板也不会伤筋动骨。
有了这些,正明皇帝就不算是一无所获,起码他阻止了无辜之人被继续牵连。
不过刑部尚书也有未曾提及的东西,这就有关正明皇帝和严万忠的默契了。
周羽是被定罪了,那么行贿的常氏夫妇该如何处置呢?
正明皇帝和严万忠心照不宣,你既然要保你的人平安,我自然也要保我的人平安,我们各退一步,谁也不为难谁。
如此局面,自然最好的,严万忠颇为满意地点了点头,向群臣开口道:
“如此判决,各位大人应该没有意见吧?倘若没有意见,那这案子就……”
“且慢!”
正当严万忠打算让此事彻底翻篇时,一个他最不想听到的声音出现在他的耳畔——是王沧站了出来。
在群臣反对皇帝扩建新军时,这王沧可没少出力,尽管他身为清流领袖和严万忠等奸党天然对立,但当同时威胁两方利用的事情出现时,不需要两方领袖号召,两方人马自己就能走到一块去并肩作战。
现在两方共同的敌人消失了,可不就重新回到两方人马相互厮杀的时候了?王沧怎么会忘了这一点,又怎么会不抓住一切机会展开攻击?
王沧注视着刑部尚书,开口质疑道:
“受贿者当被定罪,行贿者就不必了吗?刑部的判决,王某实在有些不能理解。”
“这……”
刑部尚书颇为犹豫地看向严万忠,而严万忠板着脸答道:
“问什么,刑部就答什么。”
“是!”
刑部尚书点了点头,随即硬着头皮向王沧说道:
“依照大昭律法,常岚身为官员,却知法犯法,纵容家人行贪污之事,当……革职免官,流放出京!”
判决一出,严万忠不免皱了皱眉头。
王沧狡诈!居然在尘埃落定的时候玩背刺,常岚等人不过是一副白手套,扔掉了就扔掉了,没什么伤害,但却很恶心人。
这相当于告诉严万忠的马仔们:你们看!这就是给严万忠卖命的下场,跟着严万忠绝不会有好结果,你们给严万忠干脏活时,可得好好掂量掂量。
而高鹤听此判决,黯然已久的目光再一次熊熊燃烧了起来,他们一直被严万忠一党压制,现在王沧已经出手反制,他高鹤又岂能落后?
高鹤斗志高昂,立马赞同道:
“好!该有此判!常氏夫妇行贿之证据确凿,绝不能放过,不知丞相有何意见?”
高鹤锐利的目光直刺严万忠,期待着对方会在这一场无缝衔接的新博弈中吃瘪。
严万忠看向高鹤与王沧,笑了起来,笑得分外渗人。
“既然是刑部做出的判决,老夫又岂能擅自干涉?这岂是为臣之道乎?老夫自然是倾力支持的。但……我大昭律法,为的不是惩罚,而是惩戒,常岚在任时,功劳不小,颇有建树,仅仅是未能管束好家人,方才惹出此祸,这与周羽将军有何区别?
而周将军尚且能得到一个将功折罪、出钱自赎的机会,常岚又为何不可?若是区别对待,我大昭律法不就毫无尊严可言了吗?老臣实不敢有越矩逾规之想,万望陛下仔细定夺。”
严万忠不理会高鹤与王沧,转而将目光移向了端坐龙椅之上的正明皇帝。
高鹤与王沧以及一众等着在博弈、对抗中大显身手的大臣们也纷纷看向了正明皇帝,等待着正明皇帝为新一轮的角逐吹响号角。
但正明皇帝此刻的心中只有慌乱,他向严万忠妥协,为的就是让周羽和杨焱云的案子平稳着陆。
而且是一经着陆就绝不能提起、彻底消散于无形的那种,千万不能再让周羽他们被牵连、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他不是不想看到众臣瞄准严万忠而上纲上线起来,可不应该是现在,更不能以他重要的臣子为筹码。
正明皇帝即刻挺身阻止这场差一点就要打响的角逐战,不带一丝犹豫,语气坚定地开口说道:
“严相之言有理!我大昭律法贵诫不贵罚,现在正是用人之际,既然是有能之士,就要给予其将功折罪的机会,而且要一视同仁,方能彰显律法之宽宏体人。
关于常岚的处罚,念在他与周羽一样,都是对家人管教不利,就不必严惩,应与周羽同等视之,令其出钱自赎,官复原职,以观后效,此事就此决定,卿等勿复多言!”
高鹤不解地望向正明皇帝,心头满是不甘,好不容易得来一个打击严万忠羽翼的机会,陛下怎么就放弃了呢?唉!可惜!可叹!
长叹一声,高鹤还是决定遵从皇帝的意愿。
至于王沧,在看了一眼退下的高鹤后,他也选择了就此退让。
他将常岚一事上纲上线,主要目的还是拱火,自己只是牵个头,让高鹤他们去和严万忠争,他推波助澜、让两方你死我活即可。
高鹤与陛下没有选择坚持,那么独力对抗严万忠就成了一件值得慎重之事,稍作权衡,王沧便终止行动。
首脑间消弭兵戈,底下群臣自然也就偃旗息鼓,一场无形的博弈就这么被严万忠给轻松解决掉了。
此事结束后,王沧向正明皇帝禀报道:
“陛下,变乱大案的调查已经出成果了,近来事务繁忙,还不见陛下作何评断。”
不是王沧提起,正明皇帝还真忘了。
曹刻不久之前的确将调查结果呈报了上来,确认了凝国人为变乱之真凶,可因为破事一大堆,正明皇帝就把这件事给抛诸脑后。
听到王沧禀报后,曹刻是表面上最为欣喜的那个,自己好不容易立了功,可皇帝却因为事务繁忙忘了此事,这下总算是想起自己了吧?
他热切地期待着陛下的奖赏,尽管案件的侦破跟他没有半毛钱关系。
正明皇帝表情严肃,下达了旨意。
“凝国虏寇居然敢在我大昭京师为乱,其心可诛!必当严惩!我大昭当宣扬凝虏之卑劣,并将京城以及周边之凝人悉数逮捕诛杀!曹刻查案有功,当赏之!”
“谢陛下!”
曹刻兴奋地出言谢恩。
比起曹刻,王沧和一直潜伏着的蒋羽才是最为兴奋的那两个。
变乱大案总算是盖棺定论了,他们身为真正的幕后主使,终于能够暂且松一口气,不必担心追查的锁链会套到自己脖颈上。
不过此时的王沧还有一件小事要做,他再度向皇帝禀报道:
“禀陛下,前礼部官员萧茂在此次追查中功勋卓着、与力甚多,其虽有过,却并非过不可赎,此番立功,算是功过相抵。臣以为可着其官复原职,继续在礼部任职。”
正明皇帝听到这个提议后眼睛一亮。萧茂本来就是当了他的替罪羊,被迫免官,他亦于心有愧,能借此机会让他官复原职,做些弥补,有何不可呢?
正明皇帝很快表示了赞同。
“准!着萧茂官复原职,继续在礼部效命!”
“吾皇圣明!”
王沧高呼道。
翻涌于大昭朝堂许久的风波,似乎就此告一段落。
高层的博弈见了分晓,而高层棋子们的命运,也随之而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