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太学风波-《读心暴君:爱妃一心只想摸鱼》

  萧烁的西行归来,在朝堂和京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虽未明言细节,但“太子殿下天资聪颖,于西域化解边患”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为其赢得了更多声望。萧绝与沈知意欣喜于儿子的成长,却也对他昏迷归来的经历后怕不已,将他带在身边悉心调养了数月。

  在此期间,萧烁并未荒废学业。他将在精绝遗迹中获得的知识与李文轩教授的儒家经典相互印证,对星辰之力和浩然正气的理解都更深了一层。那块融合后的星耀石,在他每日以自身温和的星耀本源滋养下,光芒逐渐恢复,变得更加内敛而深邃。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这日,萧烁按例前往太学听讲,却遭遇了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波。

  太学乃大周最高学府,汇聚了天下英才。讲学的是一位以学识渊博、却也以脾气古板着称的大儒,周博士。今日讲授的乃是《礼经》中关于“天地君亲师”的纲常伦理。

  周博士讲到“君为臣纲”时,目光扫过坐在前排的萧烁,语气严肃地说道:“太子殿下乃国本,言行举止当时刻遵循礼法,为万民表率。听闻殿下前番西行,曾亲执兵刃,与邪祟搏杀?此虽有勇,然则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殿下万金之躯,行此险事,若有不测,置陛下、娘娘于何地?置江山社稷于何地?”

  这番话听起来是劝谏,但语气中的苛责与不认同却显而易见。一些思想保守的学子也纷纷点头附和。

  萧烁起身,不卑不亢地行了一礼:“周师傅教诲的是。然,《孟子》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西域邪祟肆虐,危及边民,动摇国本。烁身为太子,若因惜身而坐视黎民受苦,江山动荡,岂非本末倒置,更违仁君之道?况且,铲除奸邪,护卫社稷,本就是萧氏皇族之责。”

  他年纪虽小,但声音清朗,引经据典,竟将周博士的话挡了回去。

  周博士脸色一沉,他素来讲究尊卑有序,认为萧烁此举是顶撞师长,更隐隐有“重武轻文”之嫌。他冷哼一声:“殿下巧言善辩,老臣佩服。然则礼法不可废!殿下当以修德修文为本,而非效仿武夫,逞匹夫之勇!”

  这话就有些重了,直接将“护卫社稷”斥为“匹夫之勇”。殿内气氛顿时有些凝滞。

  就在这时,一个坐在角落、衣着朴素的寒门学子忽然站了起来。他名叫韩明,平日沉默寡言,但学业极为优异。

  “周博士,学生以为不然。”韩明的声音不大,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太子殿下西行,非为逞勇,实为践行圣人所言‘仁者爱人’之心。见义不为,无勇也。殿下见邪祟害民,挺身而出,正是大仁大勇之举!且殿下并未荒废文事,其策论文章,太学之中亦有传阅,文理通达,气度恢弘,何来‘轻文’之说?博士以‘武夫’、‘匹夫’相称,未免有失偏颇,恐寒了边关将士之心。”

  这一番话,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既维护了萧烁,又点出了周博士言语中的不妥,顿时让周博士脸色涨红,一时语塞。

  萧烁有些惊讶地看向韩明,他对这个平日低调的学子颇有印象,此刻不禁对他生出了几分好感。

  周博士恼羞成怒,拂袖道:“尔等竖子,懂得什么!今日之课,就此作罢!”说罢,竟直接离开了讲堂。

  太学风波很快传开。以周博士为首的一些守旧文臣,对萧烁“顶撞师长”、“亲近寒门”的行为颇有微词。而另一方面,韩明的仗义执言和萧烁展现出的仁勇与智慧,却也赢得了许多年轻学子尤其是寒门士子的敬佩。

  萧绝得知后,并未过多干涉,只是对沈知意笑道:“烁儿长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了。这朝堂之风,也是时候该变一变了。”

  然而,无人注意到,在太学纷争的背后,那名名为韩明的学子,在无人角落,其眼底深处,曾有一丝极淡的、与他那寒门气质格格不入的幽光,一闪而逝。他手中一枚不起眼的黑色玉佩,微微温热了一下。

  钦天监内,白芷面前星图上,那条缠绕萧烁命星的黑色因果线,似乎……又凝实了一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