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伊伯带边缘,那个被标注为“时空异常点”的坐标,如同宇宙图景上一个微不足道的瑕疵,却承载着地球文明生存与否的全部重量。
决策的过程并非没有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孤注一掷的冒险,将最核心的战力投入未知的深空,可能导致后方空虚,给潜伏的“终末使徒”可乘之机。也有人认为,被动防御终非长久之计,唯有主动出击,查明威胁根源,才能争取一线生机。
最终,林枫力排众议。
“防守,只能延缓败亡。进攻,方能争取未来。”他的声音在高层会议上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终末协议’已经将我们标记为‘威胁源’,躲藏毫无意义。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在面对什么,以及……我们是否有机会,为人类,为这片星空下所有的生灵,争一个不同的结局。”
远征计划,代号“破晓”,正式启动。
这是一项倾全球之力支撑的宏伟工程。以原初学院和几家大国航天机构为核心,联合了全球最顶尖的工程师、物理学家、心元力研究者。在伏羲的超强算力统筹下,一艘前所未有的星际舰船,在近地轨道船坞中,以惊人的速度从蓝图变为现实。
它被命名为“启明号”。
舰体并非传统的流线型,而是更像一座悬浮的、不对称的银色山峰,表面流淌着由原初光辉铭刻的防御符文与能量导路。它摒弃了传统的化学推进或单纯的核聚变引擎,核心动力源是经过强化的“方舟之心”——一个与地球方舟心智核心共鸣的小型化装置,能够从虚空汲取并转化能量,实现近乎无限的续航。导航系统则融合了伏羲的超维度计算与苏小婉的星辉指引。
攻击与防御系统更是集大成之作:主炮是林枫亲自参与设计的“原初裁决”,能将高度凝聚的原初法则之力轰击而出;副炮系统则由霍克和李猛主导,结合了现代科技与心元战技,可应对多种威胁;全域防御则由伏羲控制的“心念偏转力场”和苏小婉布下的“星辉庇护”结界构成,能有效抵御物理、能量乃至精神层面的攻击。
舰载成员经过严格筛选,除了林枫、苏小婉、霍克、李猛、陈星这五位核心外,还包括一支由各领域专家和精锐战士组成的五十人“破晓团”。他们不仅是船员,更是人类文明的代表与火种。
启航之日,地球上空,“启明号”如同一位沉默的银色巨人,在无数聚焦的目光和祈盼的心念中,点燃了尾部的幽蓝光焰。没有震耳欲聋的轰鸣,只有空间被柔和力量推开时发出的低沉嗡鸣。它缓缓调整姿态,然后瞬间加速,化作一道撕裂黑暗的流光,义无反顾地投向那片遥远的、未知的虚无。
地球,原初学院指挥中心。
在“启明号”脱离地月引力圈后,留守的代理负责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将军和原初学院的资深教授共同担任)立刻接到了伏羲的紧急通讯。
“报告:在‘启明号’启航后的三小时内,全球范围内,‘心智棱镜’监测网络共捕捉到十七起异常微弱的能量波动。波动特征与已确认的‘终末使徒’残留能量高度相似,但强度极低,且位置分散,瞬间出现又瞬间消失,无法精确定位。”
老将军眉头紧锁:“他们在试探?还是……在确认林枫他们是否真的离开了?”
“可能性极高。”伏羲分析,“同时,监测到部分尚未被完全清除的‘谐振水晶’残留节点(已被物理摧毁但能量痕迹未完全消散)出现极其细微的活性波动。推测有潜伏的使徒正在尝试利用这些残留,构建一个更隐蔽、更分散的次级监控或影响网络。”
“想趁虚而入?”老将军眼中闪过厉色,“传令下去,全球‘清源’警戒等级提升至最高!所有‘心光普照’计划节点加强自查与互查!告诉所有留守的同志,林枫院长他们将后背交给了我们,我们绝不能让他们有后顾之忧!”
地球,这片刚刚重现生机的蓝色星球,在远征队离去后,再次绷紧了神经。光明与黑暗的较量,并未因主力远征而停歇,反而转入了更深层、更隐蔽的维度。
“启明号”,舰桥。
林枫站在巨大的观测舷窗前,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逐渐变得稀疏的星点,以及前方那无垠的、令人心生敬畏的黑暗。地球早已缩成了一颗遥远的、美丽的蓝色宝石。
“航线确认,亚空间引擎预热完毕,十分钟后进入跃迁状态。”舰载AI(伏羲的子体)汇报着。
苏小婉来到他身边,轻声道:“后方传来消息,我们离开后,有些‘小老鼠’开始探头了。”
林枫点了点头,并不意外:“预料之中。这也证明了,我们的远征,打到了他们的痛处。家里有老将军和伏羲本体坐镇,相信他们能处理好。”
霍克在一旁调试着武器系统,咧嘴一笑:“就盼着那边能多钓几条大鱼出来,等咱们回去收拾!”
李猛则一丝不苟地检查着舰内各区域的防御符阵运行情况。
陈星感受着脚下这艘人类智慧与心元力量结晶的巨舰,心中充满了使命感。他的“路径”直觉告诉他,前方等待他们的,绝非坦途,但每一次送达,不也都是克服万难的过程吗?
林枫收回望向地球的目光,转而凝视前方深邃的宇宙。
“全体注意,准备第一次亚空间跃迁。”
“我们的目的地……”
“深渊之口!”
银色的“启明号”前方,空间开始如同水波般剧烈扭曲,形成一个散发着幽光的隧道入口。战舰微微一震,随即被无尽的光芒吞噬,驶向了人类从未踏足过的遥远边疆。
而在那坐标指向的柯伊伯带边缘,那片虚无之中,某种存在,似乎也感应到了“客人”的来临,悄然睁开了“眼睛”。
第十部的深空传奇,正式拉开帷幕。
决策的过程并非没有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孤注一掷的冒险,将最核心的战力投入未知的深空,可能导致后方空虚,给潜伏的“终末使徒”可乘之机。也有人认为,被动防御终非长久之计,唯有主动出击,查明威胁根源,才能争取一线生机。
最终,林枫力排众议。
“防守,只能延缓败亡。进攻,方能争取未来。”他的声音在高层会议上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终末协议’已经将我们标记为‘威胁源’,躲藏毫无意义。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在面对什么,以及……我们是否有机会,为人类,为这片星空下所有的生灵,争一个不同的结局。”
远征计划,代号“破晓”,正式启动。
这是一项倾全球之力支撑的宏伟工程。以原初学院和几家大国航天机构为核心,联合了全球最顶尖的工程师、物理学家、心元力研究者。在伏羲的超强算力统筹下,一艘前所未有的星际舰船,在近地轨道船坞中,以惊人的速度从蓝图变为现实。
它被命名为“启明号”。
舰体并非传统的流线型,而是更像一座悬浮的、不对称的银色山峰,表面流淌着由原初光辉铭刻的防御符文与能量导路。它摒弃了传统的化学推进或单纯的核聚变引擎,核心动力源是经过强化的“方舟之心”——一个与地球方舟心智核心共鸣的小型化装置,能够从虚空汲取并转化能量,实现近乎无限的续航。导航系统则融合了伏羲的超维度计算与苏小婉的星辉指引。
攻击与防御系统更是集大成之作:主炮是林枫亲自参与设计的“原初裁决”,能将高度凝聚的原初法则之力轰击而出;副炮系统则由霍克和李猛主导,结合了现代科技与心元战技,可应对多种威胁;全域防御则由伏羲控制的“心念偏转力场”和苏小婉布下的“星辉庇护”结界构成,能有效抵御物理、能量乃至精神层面的攻击。
舰载成员经过严格筛选,除了林枫、苏小婉、霍克、李猛、陈星这五位核心外,还包括一支由各领域专家和精锐战士组成的五十人“破晓团”。他们不仅是船员,更是人类文明的代表与火种。
启航之日,地球上空,“启明号”如同一位沉默的银色巨人,在无数聚焦的目光和祈盼的心念中,点燃了尾部的幽蓝光焰。没有震耳欲聋的轰鸣,只有空间被柔和力量推开时发出的低沉嗡鸣。它缓缓调整姿态,然后瞬间加速,化作一道撕裂黑暗的流光,义无反顾地投向那片遥远的、未知的虚无。
地球,原初学院指挥中心。
在“启明号”脱离地月引力圈后,留守的代理负责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将军和原初学院的资深教授共同担任)立刻接到了伏羲的紧急通讯。
“报告:在‘启明号’启航后的三小时内,全球范围内,‘心智棱镜’监测网络共捕捉到十七起异常微弱的能量波动。波动特征与已确认的‘终末使徒’残留能量高度相似,但强度极低,且位置分散,瞬间出现又瞬间消失,无法精确定位。”
老将军眉头紧锁:“他们在试探?还是……在确认林枫他们是否真的离开了?”
“可能性极高。”伏羲分析,“同时,监测到部分尚未被完全清除的‘谐振水晶’残留节点(已被物理摧毁但能量痕迹未完全消散)出现极其细微的活性波动。推测有潜伏的使徒正在尝试利用这些残留,构建一个更隐蔽、更分散的次级监控或影响网络。”
“想趁虚而入?”老将军眼中闪过厉色,“传令下去,全球‘清源’警戒等级提升至最高!所有‘心光普照’计划节点加强自查与互查!告诉所有留守的同志,林枫院长他们将后背交给了我们,我们绝不能让他们有后顾之忧!”
地球,这片刚刚重现生机的蓝色星球,在远征队离去后,再次绷紧了神经。光明与黑暗的较量,并未因主力远征而停歇,反而转入了更深层、更隐蔽的维度。
“启明号”,舰桥。
林枫站在巨大的观测舷窗前,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逐渐变得稀疏的星点,以及前方那无垠的、令人心生敬畏的黑暗。地球早已缩成了一颗遥远的、美丽的蓝色宝石。
“航线确认,亚空间引擎预热完毕,十分钟后进入跃迁状态。”舰载AI(伏羲的子体)汇报着。
苏小婉来到他身边,轻声道:“后方传来消息,我们离开后,有些‘小老鼠’开始探头了。”
林枫点了点头,并不意外:“预料之中。这也证明了,我们的远征,打到了他们的痛处。家里有老将军和伏羲本体坐镇,相信他们能处理好。”
霍克在一旁调试着武器系统,咧嘴一笑:“就盼着那边能多钓几条大鱼出来,等咱们回去收拾!”
李猛则一丝不苟地检查着舰内各区域的防御符阵运行情况。
陈星感受着脚下这艘人类智慧与心元力量结晶的巨舰,心中充满了使命感。他的“路径”直觉告诉他,前方等待他们的,绝非坦途,但每一次送达,不也都是克服万难的过程吗?
林枫收回望向地球的目光,转而凝视前方深邃的宇宙。
“全体注意,准备第一次亚空间跃迁。”
“我们的目的地……”
“深渊之口!”
银色的“启明号”前方,空间开始如同水波般剧烈扭曲,形成一个散发着幽光的隧道入口。战舰微微一震,随即被无尽的光芒吞噬,驶向了人类从未踏足过的遥远边疆。
而在那坐标指向的柯伊伯带边缘,那片虚无之中,某种存在,似乎也感应到了“客人”的来临,悄然睁开了“眼睛”。
第十部的深空传奇,正式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