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宿醉带来的混沌感如同潮水般退去,留下的是刺骨的冰凉和清晰的危机感。他反复咀嚼着密报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时间点,试图从中找出破绽,找出能证明自己清白的线索。
李渊就那样高高在上地坐着,如同审视囚犯般看着他的太子。那目光里曾经的期许和骄傲已荡然无存,只剩下被背叛后的震怒和深不见底的失望。大殿内静得可怕,只有李元吉因为极度恐惧而发出的、细微的牙齿打颤的声音。
“筹谋……”
李建成捕捉到了自己脑海中,以及李元吉可能也听到过的这个词。裴寂确实说过“先去想办法筹谋”!但此“筹谋”,绝非彼“谋害”!
他猛地抬起头,目光不再慌乱,而是带着一种被冤枉的急切和力图澄清的坚定,迎上李渊冰冷的视线。
“父皇!”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但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儿臣承认,昨日下朝后确与三胡饮酒,裴寂也的确来过东宫!但儿臣可以对天发誓,绝无半句涉及谋害二郎之言!”
他深吸一口气,语速加快:“当时裴寂见儿臣与三胡饮酒,误以为儿臣是因二郎建功而借酒消愁,他曾言‘如今可不是借酒消愁的时候’,儿臣回答‘孤这是高兴!’。他见儿臣‘醉意已深’(李建成特意强调了这四个字),便说‘臣先去想办法筹谋,待殿下酒醒再来’!”
李建成的眼神锐利起来,指向问题的核心:“父皇明鉴!若儿臣真与他密谋此等大逆不道之事,岂会在他面前与三胡纵酒,显露形迹?又岂会在他提及‘筹谋’时,毫不避讳,甚至直言‘高兴’?这合乎常理吗?!”
“裴寂口中的‘筹谋’,依儿臣当时理解,不过是想着如何在朝堂上,利用二郎‘违令’之事做些文章,打压其气焰,巩固东宫地位罢了!此等党争倾轧,儿臣不否认曾有此心,但也绝不屑于行此弑弟篡位之禽兽行径!”
李建成突然抬起头,与李渊的阴冷的目光对视在一起,眼中尽是一片坦诚,没有丝毫作伪。
“陛下!臣有一法,定可证臣清白……”
“讲来!”
“依臣所想,此时同裴寂定然脱不开关系,若这是真是他的筹谋,那他势必会告知与臣,毕竟在他的心中,这可是一件能邀功的大好事,估计臣的东宫已经被陛下亲卫团团围住,放不出半点风声,臣和元吉今日就呆在这两仪殿中,陛下尽可派人看管,遂,明日可一切照常,待下朝之后陛下可前来东宫暗中观察,看臣所言究竟是真是假!”
李建成提出的这个办法,堪称绝地求生中的一步险棋,但也确实是当前局面下,最能直接证明他清白的阳谋!
他不再纠结于空洞的辩解,而是给出了一个可执行、可验证的方案。这个方案的核心在于——利用信息差和时间差,让幕后之人(很可能是自作主张的裴寂)自己跳出来证实他的清白。
李渊听完,眼中精光一闪,那冰冷的怒意稍稍被一丝审慎的权衡所取代。他死死盯着李建成,似乎要透过他的眼睛,看穿他灵魂最深处的想法。
真是如此?亦或是弃车保帅?
李建成毫无畏惧地与之对视,目光坦荡,甚至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他赌的就是裴寂的贪婪和自以为是,赌的就是裴寂在无法及时与他沟通的情况下,会按捺不住“报功”的冲动!
大殿内陷入了更加压抑的寂静。李元吉看看大哥,又看看父皇,连大气都不敢喘,只觉得这气氛比刚才挨骂时还要可怕。
良久,李渊缓缓吐出一口浊气,那紧绷的下颌线条微微松动。他没有立刻表态,但熟悉他性情的李建成知道,父皇这是心动了,在权衡此计的可行性与风险。
“你可知,” 李渊的声音依旧冰冷,但少了那份即刻问罪的杀意,“若你所言有半句虚妄,明日裴寂未有异动,或者……他带来的并非你所言的‘邀功’,而是其他证词,你将面临什么?”
那将是坐实罪名,万劫不复!
李建成重重叩首,声音斩钉截铁:“若如此,儿臣甘愿领受任何处置,绝无怨言!但请父皇,给儿臣一个证明清白的机会,也给二郎……一个揪出真正幕后黑手的机会!”
他再次将话题引向了李世民的安全,这无疑戳中了李渊内心最柔软也最警惕的地方。
“好!” 李渊猛地一拍御案,终于下了决心,“朕就依你之言!”
他站起身,帝王威压瞬间笼罩整个大殿:“传朕旨意,东宫无朕手谕,任何人不得出入!太子与齐王,今夜就宿于两仪殿偏殿,没有朕的允许,不得离开半步!”
“明日朝会照常!” 李渊的目光如同鹰隼,扫过李建成和李元吉,“下朝之后,朕,会亲自去东宫‘听听’,裴爱卿到底有何‘筹谋’要向你这位太子殿下禀报!”
“儿臣(臣)遵旨!” 李建成和李元吉连忙应道。
李建成心中一块大石暂时落地,他知道,自己争取到了最关键的时间和机会。接下来,就看裴寂那老狐狸,会不会如他所料的那般,自投罗网了!
这一夜,对于被变相软禁在两仪殿偏殿的李建成和李元吉来说,注定是无眠之夜。一个在反复推演明日的种种可能,一个则在担惊受怕中瑟瑟发抖。
而对于整个长安城,尤其是对于那些密切关注着皇宫动向的各方势力而言,今夜,也注定充满了无数猜测与不安。
风暴的中心,似乎暂时平静了下来,但所有人都能感觉到,那平静之下,正在酝酿着更为剧烈的滔天巨浪。明日东宫的那场“君臣奏对”,将决定太多人的命运。
次日早朝,气氛诡谲。裴寂红光满面,步履轻快,仿佛已然胜券在握,看向龙椅上神色淡漠的李渊以及旁边明显有些心不在焉、甚至带着一丝疲惫的李建成时,眼底深处甚至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与“一切尽在掌握”的从容。
朝会就在这种暗流涌动却又表面平静的诡异氛围中度过,所议无非是些日常政务,一伙子朝臣为了些许小事推诿攻讦,也无甚稀奇的。
一下朝,李建成便快走几步,恰到好处地拦住了正要离开的裴寂。
“裴师留步。”
李建成脸上挂着温和(甚至带着点刻意讨好)的笑容:“孤近日翻阅旧档,对关中漕运一事尚有几点不明,不知裴师可否拨冗指点一二?”
裴寂此刻满心都是那“惊天谋划”即将得到太子嘉许的期待,哪有心思跟李建成讨论什么陈年漕运?
他几次用眼神暗示,嘴唇微动,无声地传递着:“殿下,有要事相商,速回东宫”的信息。
然而,李建成仿佛眼盲了一般,对他的暗示视若无睹,依旧扯着漕运、粮赋、乃至前朝旧制等无关紧要的问题,表现的那叫一个“勤学好问”。
裴寂心中焦急,却又不能当着这么多下朝官员的面失礼,只得耐着性子,勉强敷衍着回答,心里早已将李建成骂了无数遍:这太子,关键时刻怎如此不分轻重!
他们二人在太极殿前的交谈,一字不落地被不远处侍立的一名金瓜武士清晰地记录了下来。这正是李建成的安排,他要留下证据,证明在返回东宫前,他与裴寂绝无串供的机会,所谈皆是公务。
就在裴寂几乎要按捺不住,准备直接开口催促时,李建成眼角的余光瞥见了太极殿广场角落处,彪子那魁梧的身影悄然出现,并对他做了一个极其隐蔽的手势。
老李头已经到了!
李建成心中一定,脸上的笑容更加“真诚”了几分,终于结束了关于漕运的“请教”,话锋一转:“今日听裴师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此处非讲话之所,不知裴师可愿移步东宫,你我再细细分说?孤那里还有新进的好茶。”
裴寂一听,如蒙大赦,心中大喜:可算开窍了!他连忙应承:“殿下相邀,老臣荣幸之至!”
此刻的他,心思早已飞到了东宫,飞到了向太子“报功”的憧憬中,哪里会注意到,平日里一贯
李渊就那样高高在上地坐着,如同审视囚犯般看着他的太子。那目光里曾经的期许和骄傲已荡然无存,只剩下被背叛后的震怒和深不见底的失望。大殿内静得可怕,只有李元吉因为极度恐惧而发出的、细微的牙齿打颤的声音。
“筹谋……”
李建成捕捉到了自己脑海中,以及李元吉可能也听到过的这个词。裴寂确实说过“先去想办法筹谋”!但此“筹谋”,绝非彼“谋害”!
他猛地抬起头,目光不再慌乱,而是带着一种被冤枉的急切和力图澄清的坚定,迎上李渊冰冷的视线。
“父皇!”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但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儿臣承认,昨日下朝后确与三胡饮酒,裴寂也的确来过东宫!但儿臣可以对天发誓,绝无半句涉及谋害二郎之言!”
他深吸一口气,语速加快:“当时裴寂见儿臣与三胡饮酒,误以为儿臣是因二郎建功而借酒消愁,他曾言‘如今可不是借酒消愁的时候’,儿臣回答‘孤这是高兴!’。他见儿臣‘醉意已深’(李建成特意强调了这四个字),便说‘臣先去想办法筹谋,待殿下酒醒再来’!”
李建成的眼神锐利起来,指向问题的核心:“父皇明鉴!若儿臣真与他密谋此等大逆不道之事,岂会在他面前与三胡纵酒,显露形迹?又岂会在他提及‘筹谋’时,毫不避讳,甚至直言‘高兴’?这合乎常理吗?!”
“裴寂口中的‘筹谋’,依儿臣当时理解,不过是想着如何在朝堂上,利用二郎‘违令’之事做些文章,打压其气焰,巩固东宫地位罢了!此等党争倾轧,儿臣不否认曾有此心,但也绝不屑于行此弑弟篡位之禽兽行径!”
李建成突然抬起头,与李渊的阴冷的目光对视在一起,眼中尽是一片坦诚,没有丝毫作伪。
“陛下!臣有一法,定可证臣清白……”
“讲来!”
“依臣所想,此时同裴寂定然脱不开关系,若这是真是他的筹谋,那他势必会告知与臣,毕竟在他的心中,这可是一件能邀功的大好事,估计臣的东宫已经被陛下亲卫团团围住,放不出半点风声,臣和元吉今日就呆在这两仪殿中,陛下尽可派人看管,遂,明日可一切照常,待下朝之后陛下可前来东宫暗中观察,看臣所言究竟是真是假!”
李建成提出的这个办法,堪称绝地求生中的一步险棋,但也确实是当前局面下,最能直接证明他清白的阳谋!
他不再纠结于空洞的辩解,而是给出了一个可执行、可验证的方案。这个方案的核心在于——利用信息差和时间差,让幕后之人(很可能是自作主张的裴寂)自己跳出来证实他的清白。
李渊听完,眼中精光一闪,那冰冷的怒意稍稍被一丝审慎的权衡所取代。他死死盯着李建成,似乎要透过他的眼睛,看穿他灵魂最深处的想法。
真是如此?亦或是弃车保帅?
李建成毫无畏惧地与之对视,目光坦荡,甚至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他赌的就是裴寂的贪婪和自以为是,赌的就是裴寂在无法及时与他沟通的情况下,会按捺不住“报功”的冲动!
大殿内陷入了更加压抑的寂静。李元吉看看大哥,又看看父皇,连大气都不敢喘,只觉得这气氛比刚才挨骂时还要可怕。
良久,李渊缓缓吐出一口浊气,那紧绷的下颌线条微微松动。他没有立刻表态,但熟悉他性情的李建成知道,父皇这是心动了,在权衡此计的可行性与风险。
“你可知,” 李渊的声音依旧冰冷,但少了那份即刻问罪的杀意,“若你所言有半句虚妄,明日裴寂未有异动,或者……他带来的并非你所言的‘邀功’,而是其他证词,你将面临什么?”
那将是坐实罪名,万劫不复!
李建成重重叩首,声音斩钉截铁:“若如此,儿臣甘愿领受任何处置,绝无怨言!但请父皇,给儿臣一个证明清白的机会,也给二郎……一个揪出真正幕后黑手的机会!”
他再次将话题引向了李世民的安全,这无疑戳中了李渊内心最柔软也最警惕的地方。
“好!” 李渊猛地一拍御案,终于下了决心,“朕就依你之言!”
他站起身,帝王威压瞬间笼罩整个大殿:“传朕旨意,东宫无朕手谕,任何人不得出入!太子与齐王,今夜就宿于两仪殿偏殿,没有朕的允许,不得离开半步!”
“明日朝会照常!” 李渊的目光如同鹰隼,扫过李建成和李元吉,“下朝之后,朕,会亲自去东宫‘听听’,裴爱卿到底有何‘筹谋’要向你这位太子殿下禀报!”
“儿臣(臣)遵旨!” 李建成和李元吉连忙应道。
李建成心中一块大石暂时落地,他知道,自己争取到了最关键的时间和机会。接下来,就看裴寂那老狐狸,会不会如他所料的那般,自投罗网了!
这一夜,对于被变相软禁在两仪殿偏殿的李建成和李元吉来说,注定是无眠之夜。一个在反复推演明日的种种可能,一个则在担惊受怕中瑟瑟发抖。
而对于整个长安城,尤其是对于那些密切关注着皇宫动向的各方势力而言,今夜,也注定充满了无数猜测与不安。
风暴的中心,似乎暂时平静了下来,但所有人都能感觉到,那平静之下,正在酝酿着更为剧烈的滔天巨浪。明日东宫的那场“君臣奏对”,将决定太多人的命运。
次日早朝,气氛诡谲。裴寂红光满面,步履轻快,仿佛已然胜券在握,看向龙椅上神色淡漠的李渊以及旁边明显有些心不在焉、甚至带着一丝疲惫的李建成时,眼底深处甚至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与“一切尽在掌握”的从容。
朝会就在这种暗流涌动却又表面平静的诡异氛围中度过,所议无非是些日常政务,一伙子朝臣为了些许小事推诿攻讦,也无甚稀奇的。
一下朝,李建成便快走几步,恰到好处地拦住了正要离开的裴寂。
“裴师留步。”
李建成脸上挂着温和(甚至带着点刻意讨好)的笑容:“孤近日翻阅旧档,对关中漕运一事尚有几点不明,不知裴师可否拨冗指点一二?”
裴寂此刻满心都是那“惊天谋划”即将得到太子嘉许的期待,哪有心思跟李建成讨论什么陈年漕运?
他几次用眼神暗示,嘴唇微动,无声地传递着:“殿下,有要事相商,速回东宫”的信息。
然而,李建成仿佛眼盲了一般,对他的暗示视若无睹,依旧扯着漕运、粮赋、乃至前朝旧制等无关紧要的问题,表现的那叫一个“勤学好问”。
裴寂心中焦急,却又不能当着这么多下朝官员的面失礼,只得耐着性子,勉强敷衍着回答,心里早已将李建成骂了无数遍:这太子,关键时刻怎如此不分轻重!
他们二人在太极殿前的交谈,一字不落地被不远处侍立的一名金瓜武士清晰地记录了下来。这正是李建成的安排,他要留下证据,证明在返回东宫前,他与裴寂绝无串供的机会,所谈皆是公务。
就在裴寂几乎要按捺不住,准备直接开口催促时,李建成眼角的余光瞥见了太极殿广场角落处,彪子那魁梧的身影悄然出现,并对他做了一个极其隐蔽的手势。
老李头已经到了!
李建成心中一定,脸上的笑容更加“真诚”了几分,终于结束了关于漕运的“请教”,话锋一转:“今日听裴师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此处非讲话之所,不知裴师可愿移步东宫,你我再细细分说?孤那里还有新进的好茶。”
裴寂一听,如蒙大赦,心中大喜:可算开窍了!他连忙应承:“殿下相邀,老臣荣幸之至!”
此刻的他,心思早已飞到了东宫,飞到了向太子“报功”的憧憬中,哪里会注意到,平日里一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