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面沉尸:一场以爱为名的谋杀
2013 年 5 月 10 日清晨,常州的天刚蒙蒙亮,晨雾还没散尽,高新区公安分局的值班室就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划破了寂静。电话那头的男人声音嘶哑,带着无法抑制的哭腔,断断续续地说自己的妻子昨晚骑电动车出门练车,到现在还没回来,电话也打不通,能不能报警。
接警员一边安抚他的情绪,一边记录信息:报警人李良,31 岁,妻子廖雪梅,28 岁,四川巴中人,昨晚 8 点多从家出发,骑一辆新买的粉色电动车外出。挂掉电话时,接警员注意到男人的哭声里夹杂着明显的喘息,像是刚跑了很远的路,又像是压抑了一整夜的恐慌终于找到了出口。
没人知道,这个清晨的报警电话,会揭开一场策划了整整三个月的残酷阴谋。
一、人工湖的女尸
李良报案后的两个小时,也就是当天上午 9 点,常州市电子产业公园的清洁工老张像往常一样划着小船清理湖面垃圾。当船行至公园北侧那座石桥附近时,他眼角的余光瞥见水面上漂浮着一团深色的东西,像是一件被水泡胀的衣服。
“大清早的,谁把衣服扔湖里了?” 老张嘟囔着撑船靠近,阳光透过薄雾洒在水面上,那团东西随着水波轻轻晃动。他用竹竿拨了一下,看清了 —— 那不是衣服,是一个人,一个俯卧在水里的女人,乌黑的长发像水草一样散开,两只手臂平伸着,姿势诡异得让人心里发毛。
老张吓得手一抖,竹竿 “扑通” 掉进湖里,他连船都忘了拴,连滚带爬地冲上岸,掏出老年机哆哆嗦嗦地打了 110。
辖区民警赶到时,公园已经拉起了警戒线。清晨的公园很安静,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和警戒线外零星围观者的窃窃私语。法医老王蹲在湖边,戴着白手套的手轻轻拨开漂浮的水草,仔细观察着尸体的状态。
“死者女性,年龄看起来二十七八岁,身高大概一米六左右。” 老王头也不抬地对身边的年轻警员说,“衣着完整,浅蓝色牛仔裤,白色 T 恤,脚上是一双米色高跟鞋,鞋跟大概四厘米。你们看,她的头发还很整齐,衣服没有撕扯的痕迹。”
警员小李蹲下来,注意到死者的口腔和鼻腔里有细密的血性泡沫,像掺了血的唾沫,黏在唇边。“王法医,这泡沫……”
“典型的溺死征象。” 老王点点头,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取下一点泡沫样本,“肺部应该有积水,具体得回去解剖。不过初步看,没有明显外伤,不像被暴力侵害过。”
打捞尸体的过程很小心,用帆布担架将人抬上岸时,小李注意到死者的手指微微蜷曲,指甲缝里很干净,没有泥土或纤维。她身上的口袋被翻了个遍,没有手机,没有钱包,甚至没有一张身份证。
“随身财物呢?” 带队的张队长皱着眉问。
“什么都没有,” 小李摇摇头,“脖子上没有项链,手腕上也没有镯子,兜里空空的。”
张队长走到石桥边,桥面是水泥浇筑的,边缘有一排半米高的栏杆,刷着米白色的油漆。但在靠近湖心的位置,有一根栏杆不见了,露出两个锈迹斑斑的铁桩,间距刚好能容下一辆电动车通过。更奇怪的是,栏杆缺失处的桥面水泥上,有几道新鲜的刮痕,像是硬物摩擦留下的,尽头就是陡峭的湖岸。
“去查一下,这栏杆什么时候坏的。” 张队长指着缺口,“另外,扩大搜索范围,看看能不能找到死者的随身物品,尤其是手机和身份证。”
法医初步检测后,给出了一个关键信息:死者肺部的硅藻含量与人工湖的水样硅藻形态完全一致,说明她就是在这片湖里溺死的。死亡时间大概在 10 小时前,也就是 5 月 9 日深夜 11 点到凌晨 1 点之间。
“水深多少?” 张队长突然问公园管理员。
“刚开春,水位还没涨起来,这边最深的地方也就一米四五。” 管理员递过来一张水位记录表,“石桥这边浅,估计一米三左右。”
张队长愣住了。死者身高一米六,就算穿着四厘米的高跟鞋,站直了水位也到不了胸口。一个成年人,就算不会游泳,在齐腰深的水里怎么会溺死?
这时,对讲机里传来值班室的声音:“张队,早上报案的李良过来了,说想提供他妻子的照片,问问是不是你们发现的死者。”
小李拿着李良提供的照片,走到盖着白布的尸体旁,掀开一角比对。照片上的女人眉眼弯弯,笑起来有两个浅浅的梨涡,正是水里的死者。
“是她,” 小李低声说,“李良的妻子,廖雪梅。”
二、悲伤的丈夫
李良见到妻子遗体的那一刻,几乎瘫倒在地。他穿着一件皱巴巴的灰色 T 恤,眼睛红肿得像核桃,胡茬冒出了青黑色的一片,看起来一夜没睡。当民警告诉他 “找到廖雪梅了,但人已经没了” 时,他猛地捂住脸,发出压抑的呜咽声,肩膀剧烈地颤抖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怎么会这样…… 怎么会这样……” 他反复念叨着,眼泪从指缝里挤出来,滴在磨得发白的牛仔裤上,“我就不该给她买电动车,都怪我,都怪我……”
在接待室里,李良断断续续地讲述了事情的经过。他说自己和廖雪梅结婚还不到三个月,是去年冬天在微信上认识的。“她那时候刚离婚,心情不太好,我也是,跟前妻分了没多久。” 李良吸了吸鼻子,声音哽咽,“我们聊得很投缘,见面第三次就确定关系了,认识才十天就领证了。我觉得她是个好女人,勤快,善良,就是性子有点倔。”
他说案发前两天,也就是 5 月 7 日,他特意给廖雪梅买了辆粉色的电动车,“她说想学骑车,以后上班方便。我想着新车安全,就挑了个贵点的,性能好,加速快,空车能跑到七八十迈。”
5 月 9 日晚上 8 点 50 分,廖雪梅说想出去练车,“她说就在家附近转悠,熟悉熟悉车况。我叮嘱她早点回来,别骑太远。” 李良拿出手机,翻出微信记录给民警看,“9 点多我还给她发微信,问她在哪,她说快了,练完就回。”
等到 11 点多,廖雪梅还没回来,电话也打不通了。“我急了,开着家里的面包车出去找,在附近几条街转了好几圈,都没看到她的影子。” 李良说自己当时以为妻子可能去朋友家了,“她性子犟,有时候不想让人担心,就不回消息。我想着等天亮再说,谁知道……” 他又开始哭,眼泪把手机屏幕都打湿了。
同住的廖雪梅的弟弟冯小东也证实了李良的说法。这个 19 岁的男孩,是廖雪梅同母异父的弟弟,案发前一直住在姐姐姐夫家。“我姐 8 点 57 分出的门,小区监控能看到,她一个人骑电动车出去的,穿的就是那件白 T 恤。” 冯小东低着头,手指绞着衣角,“姐夫晚上 11 点多确实出去找过,回来的时候唉声叹气的,说找不到人。”
当被问到廖雪梅为什么会出现在 30 公里外的电子产业公园时,李良一脸茫然。“我不知道啊,她从没说过要去那么远的地方。练车怎么可能骑 30 公里?再说那公园晚上黑灯瞎火的,她去那干嘛?”
他推测可能是廖雪梅骑车时操作不当,“新车太快,她控制不好,加上可能看手机回我微信分了神,不小心冲到湖里了。” 李良抹了把脸,“而且她不会游泳,掉到水里肯定慌了,那么深的水……”
“湖水最深才一米四五,” 张队长突然打断他,“以她的身高,站起来完全没问题,怎么会溺死?”
李良愣住了,似乎没反应过来,过了几秒才喃喃道:“可能…… 可能她摔倒了,呛水了?或者抽筋了?我也不知道,我没去过那地方……” 他的眼神有些闪烁,下意识地避开了张队长的目光。
三、疑点重重
警方调取了廖雪梅的行车轨迹。小区监控显示,5 月 9 日晚上 8 点 57 分,她骑着粉色电动车出了小区大门,右转上了主干道。沿途的交通监控拍到,她并没有像李良说的那样 “在家附近转悠”,而是一路向西,沿着奔牛镇的方向驶去,速度并不快,看起来确实在练车。
晚上 9 点 21 分,她的电动车出现在电子产业公园的入口监控里。公园门口的保安说,那天晚上没注意到这个女人,“晚上来公园的人少,尤其是 9 点以后,基本没人了。”
更关键的是,在公园石桥附近的湖里,警方打捞到了那辆粉色的电动车。车身有明显的磕碰痕迹,电池还在,充电器也挂在车把上。技术人员检查后发现,电动车的刹车系统完好,没有故障,车钥匙还插在锁孔里,只是被水泡得失灵了。
“车把上的刮痕,和桥面上的痕迹完全吻合。” 小李拿着比对照片对张队长说,“说明电动车确实是从栏杆缺口冲下去的。”
但疑点越来越多。张队长带着队员在公园反复勘察,发现石桥的栏杆虽然缺了一根,但缺口两侧的栏杆上没有任何碰撞痕迹。“如果是失控冲下去,肯定会撞到旁边的栏杆,可这栏杆干干净净的。” 他蹲在缺口处,模拟着骑车的姿势,“除非是有人故意对着缺口开下去的。”
法医的解剖报告也出来了,进一步证实了廖雪梅是溺水身亡,但有一个细节引起了警方的注意:她的高跟鞋鞋底沾着少量河底的淤泥,鞋跟缝隙里还有几根水草。“这说明她掉进湖里后,双脚曾经接触过湖底,也就是站起来过。” 老王指着报告上的照片,“一个能站起来的人,怎么会溺死?除非……”
“除非有人按住了她。” 张队长接过话,眼神凝重,“这不是意外,可能是谋杀。”
另一个疑点来自廖雪梅的通话记录。警方查询发现,5 月 9 日晚上 8 点 50 分到 9 点之间,她的手机有过两次通话,一次是李良的号码,另一次是一个尾号为 716 的陌生号码,通话时间正好是她离开小区的时候。
“这个 716 是谁的号码?” 张队长问李良。
李良愣了一下,随即说:“哦,那个号也是我的,我有时候用两个手机。”
但冯小东却告诉警方,那天晚上李良一直用自己的手机和姐姐联系,“他就一个手机,我从没见过他用别的号码。”
李良在撒谎。这个发现让警方心里咯噔一下:他为什么要隐瞒 716 号码的存在?这个号码的主人到底是谁?
顺着 716 号码的线索查下去,警方发现这个号码的机主登记的是廖雪梅,但最近三个月的通话记录里,大部分都是和一个号码联系 —— 那是李良的高中同学,周九伟的手机号。
周九伟,29 岁,连云港人,外号 “九哥”。冯小东说这个人案发前几个月一直住在他们家,“是姐夫的好朋友,说是来常州找工作,暂时住我们家。但大概 10 天前,突然搬走了,没说去哪。”
更关键的是,公园附近的卡口监控拍到,5 月 9 日晚上 9 点半,周九伟乘坐一辆黑出租出现在电子产业公园门口,10 点左右进了公园。而第二天早上 6 点,他又从公园出来,打车离开了常州。
“他为什么会在案发时间出现在现场?” 张队长看着监控里那个戴着鸭舌帽的身影,“他和廖雪梅是什么关系?”
警方立刻对周九伟展开追捕。但这个人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手机号注销了,之前租住的地方也退了房。直到一个月后,警方才在连云港的一个小旅馆里抓到了他。
四、出轨的秘密
周九伟被抓时,正在旅馆里蒙头大睡,床边堆着空酒瓶和泡面盒。看到突然出现的警察,他没反抗,只是眼神空洞地盯着天花板,过了好久才说了一句:“该来的总会来。”
审讯室里,周九伟沉默了很久,最终承认自己和廖雪梅有私情。“我和李良是高中同学,铁哥们。去年我来常州找工作,住到他们家,一来二去就和雪梅好上了。” 他低着头,声音沙哑,“李良不知道这事,我们一直瞒着他。”
他说 5 月 9 日晚上,是他约廖雪梅去电子产业公园的。“我跟她说有话想跟她谈,关于我们以后怎么办。她骑着电动车过来的,我们在公园逛了一会儿,聊到快 11 点,说要回去。”
周九伟说,当时是他骑的电动车,带着廖雪梅,“天黑,我对路况不熟,加上她那车太快,经过石桥的时候没看清,一下子就冲进湖里了。”
“掉进湖里后发生了什么?” 审讯的民警追问。
“水不深,我爬上来了,想拉她,可她好像呛水了,挣扎了几下就沉下去了。” 周九伟的声音开始发抖,“我当时吓坏了,怕被人发现,就赶紧跑了。我对不起她,也对不起李良……”
这个说法听起来合情合理,但警方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湖水才一米多深,她能站起来,你为什么不拉她?就算她呛水了,你喊救命啊,公园里虽然人少,但附近有值班的保安。” 民警盯着他的眼睛,“你为什么不报警,反而连夜跑了?”
周九伟的眼神闪烁,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就在这时,冯小东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他说自己案发前几天,无意中看到姐姐和周九伟在阳台吵架。“我听见九哥说‘这事不能再拖了,李良要是知道了……’,姐姐说‘那你想怎么样?我已经够烦了’。” 冯小东还说,周九伟搬走前,偷偷拿走了廖雪梅的一个黑色背包,“里面好像装着什么重要的东西,他当时鬼鬼祟祟的。”
警方再次提审周九伟,把冯小东的证词摆在他面前。这一次,周九伟的心理防线松动了,他承认自己撒谎了,但坚持说只是见死不救。“我当时太害怕了,怕奸情败露,怕坐牢,就没敢救她……”
“那你为什么要在公园待到第二天早上?” 民警继续追问,“从湖里爬上来就能走,为什么要等几个小时?”
周九伟的脸瞬间变得惨白,嘴唇哆嗦着,半天说不出一个字。
五、保险单的秘密
就在周九伟的审讯陷入僵局时,李良的行为越来越反常。起初,他对警方说 “一定要查出真相”,还拒绝在死亡通知单上签字。可当警方找到周九伟,案件有了进展后,他突然跑到公安局,问什么时候能拿到死亡证明,“我想早点把她火化,让她安息。”
张队长觉得奇怪,让人去查李良的背景,结果查出了一个更惊人的秘密 —— 廖雪梅名下有两份高额意外险,总保额高达 400 万,受益人都是李良。
保险公司的记录显示,第一份 100 万的保单是李良在结婚后第三天,也就是 2013 年 3 月 8 日买的,第二份 300 万的是一个月后在网上投保的。更可疑的是,这两份保单最初的受益人都是廖雪梅自己,但在投保半个月后,都被改成了李良。
“这太不正常了。” 张队长看着保单复印件,“短期意外险买这么高保额,还特意改受益人,廖雪梅一死,李良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警方立刻搜查了李良的家,在他卧室的电脑里发现了更确凿的证据。浏览记录显示,从 2012 年 12 月开始,李良频繁搜索 “意外保险理赔条件”“溺水算不算意外”“仇杀能获得意外险赔偿吗”“如何制造意外死亡现场” 等内容。其中一条搜索记录的时间,正好是他认识廖雪梅的前一天。
“他从一开始就没安好心。” 小李气得拍了下桌子,“认识廖雪梅,跟她结婚,都是为了骗保!”
廖雪梅的家人也提供了一条线索。她的母亲说,女儿生前跟她打电话时提过,“李良对我挺好的,还给我买了保险,说万一出事了,我弟弟能有保障。” 老太太抹着眼泪,“现在才知道,那保险是给她自己买的催命符啊!”
警方再次传唤李良,把保险单和电脑搜索记录摆在他面前。李良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额头冒出冷汗,但他还是强装镇定:“我买保险是为了她好,谁知道会出这种事?搜索那些只是好奇,随便看看……”
“随便看看?” 张队长冷笑一声,“你认识廖雪梅才十天就结婚,结婚第三天就买高额意外险,改受益人,然后她就‘意外’溺死了,天下有这么巧的事吗?”
李良的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来。
六、真相大白
警方决定兵分两路,一边继续审讯李良,一边加大对周九伟的突破。当民警告诉周九伟 “李良已经招了,说你是主谋” 时,这个一直沉默的男人突然激动起来。
“他胡说!是他指使我的!我就是个棋子!” 周九伟猛地站起来,手铐在桌子上撞出刺耳的响声,“他把我当替死鬼!”
在愤怒和恐惧的驱使下,周九伟终于说出了全部真相。
原来,李良早就欠了一屁股债。他之前开黑网吧赔了钱,跟前妻离婚又净身出户,还欠了亲戚 20 多万,债主催得紧,说 2013 年 6 月再不还钱就不客气。去年冬天,他听说有人靠骗保发了财,就动了歪心思。
“他说找个女人结婚,买高额意外险,然后制造意外弄死她,钱到手就平分。” 周九伟低着头,声音里满是悔恨,“我当时没钱,又觉得他是我最好的兄弟,就答应了。”
李良在微信上筛选目标,最终选中了刚离婚、情绪低落的廖雪梅。“他对她特别好,出手大方,天天甜言蜜语,廖雪梅很快就动心了。” 周九伟说,李良特意让他住进家里,“说让我勾引廖雪梅,以后出事了,就说是奸情败露,激情杀人,能减轻罪责。”
在李良的刻意安排下,周九伟和廖雪梅很快发生了关系。“李良经常故意晚回家,或者说加班,给我们创造机会。” 周九伟的声音越来越低,“现在想想,他早就把一切都算好了。”
2013 年 5 月 1 日,李良带着周九伟和廖雪梅去电子产业公园玩,特意留意到那座石桥的栏杆缺了一根。“他当时就说,这地方适合‘办事’,水不深,但没人会怀疑。”
5 月 7 日,李良买了电动车,说 “让她多骑车,熟悉车况,以后出事了像意外”。5 月 9 日,他催促周九伟动手,“说再不动手,债主就要上门了。”
案发当晚,周九伟约廖雪梅去公园,说 “有重要的事商量”。“她来了之后,我们在公园逛了一会儿,我心里一直打鼓,不想动手。” 周九伟的眼睛红了,“可一想到李良的话,想到钱,我就狠下心了。”
晚上 11 点左右,周九伟骑电动车带着廖雪梅,故意冲向石桥的栏杆缺口。“掉进湖里后,水真的不深,她一下子就站起来了,还骂我疯了,问我想干什么。” 周九伟的声音开始颤抖,“我当时脑子一热,怕她喊人,就冲上去按住她的头往水里按…… 她挣扎了很久,抓着我的胳膊,指甲都快嵌进肉里了……”
他说自己当时吓坏了,爬上岸后没敢回头,一路跑出公园,躲在附近的草丛里待到天亮才敢走。“李良第二天给我打电话,说他报了警,让我赶紧跑,说等拿到钱就给我打过来。” 周九伟苦笑着,“我真是傻,还以为他会兑现承诺。”
而李良呢,在周九伟动手的同时,假装在附近寻找妻子,第二天 “焦急” 地报警,上演了一出痛失爱妻的戏码。“他连微信记录都是故意做的,说‘练完就回’,就是想让警方觉得廖雪梅是自己要回去的,增加意外的可信度。”
面对周九伟的供述,李良终于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他说自己一开始只是想骗保,没想过真的杀人,但 “欠债的压力太大了,一步步就走到了这一步”。
“我对不起廖雪梅,也对不起周九伟。” 李良低着头,眼泪掉在地上,“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七、尾声
2014 年 3 月,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李良因犯故意杀人罪、保险诈骗罪,数罪并罚,判处死刑;周九伟因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宣判那天,廖雪梅的父母从四川赶来,两位老人头发花白,在法庭上哭成了泪人。“我的女儿啊,你怎么就遇人不淑……” 老太太拍着大腿,一声声的哭喊让人揪心。
冯小东站在旁听席的最后一排,眼神空洞。他说自己到现在都不敢相信,那个平时对姐姐笑眯眯的姐夫,竟然是杀害姐姐的凶手。“我总觉得姐姐还在,还会像以前一样,下班回家给我做我爱吃的回锅肉。”
电子产业公园的那座石桥,后来重新装上了栏杆,刷上了新漆。只是附近的居民都说,晚上经过那里,总觉得湖面下有双眼睛在看着,让人心里发毛。
这场以爱为名的谋杀,终究以最残酷的方式落幕。李良为了钱,亲手毁掉了一个无辜的生命,也葬送了自己和 “好兄弟” 的人生;周九伟为了所谓的 “义气” 和利益,成了帮凶,在监狱里度过余生;而廖雪梅,这个渴望被爱的女人,最终成了这场阴谋里最无辜的牺牲品。
就像办案的张队长说的:“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恶,也永远不要在感情里失去警惕。有时候,那些看起来完美的爱情,背后可能藏着致命的陷阱。”
湖水依旧平静,只是没人知道,在那些寂静的夜晚,它是否还会记得那个沉入水底的年轻生命,和那场不该发生的悲剧。
2013 年 5 月 10 日清晨,常州的天刚蒙蒙亮,晨雾还没散尽,高新区公安分局的值班室就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划破了寂静。电话那头的男人声音嘶哑,带着无法抑制的哭腔,断断续续地说自己的妻子昨晚骑电动车出门练车,到现在还没回来,电话也打不通,能不能报警。
接警员一边安抚他的情绪,一边记录信息:报警人李良,31 岁,妻子廖雪梅,28 岁,四川巴中人,昨晚 8 点多从家出发,骑一辆新买的粉色电动车外出。挂掉电话时,接警员注意到男人的哭声里夹杂着明显的喘息,像是刚跑了很远的路,又像是压抑了一整夜的恐慌终于找到了出口。
没人知道,这个清晨的报警电话,会揭开一场策划了整整三个月的残酷阴谋。
一、人工湖的女尸
李良报案后的两个小时,也就是当天上午 9 点,常州市电子产业公园的清洁工老张像往常一样划着小船清理湖面垃圾。当船行至公园北侧那座石桥附近时,他眼角的余光瞥见水面上漂浮着一团深色的东西,像是一件被水泡胀的衣服。
“大清早的,谁把衣服扔湖里了?” 老张嘟囔着撑船靠近,阳光透过薄雾洒在水面上,那团东西随着水波轻轻晃动。他用竹竿拨了一下,看清了 —— 那不是衣服,是一个人,一个俯卧在水里的女人,乌黑的长发像水草一样散开,两只手臂平伸着,姿势诡异得让人心里发毛。
老张吓得手一抖,竹竿 “扑通” 掉进湖里,他连船都忘了拴,连滚带爬地冲上岸,掏出老年机哆哆嗦嗦地打了 110。
辖区民警赶到时,公园已经拉起了警戒线。清晨的公园很安静,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和警戒线外零星围观者的窃窃私语。法医老王蹲在湖边,戴着白手套的手轻轻拨开漂浮的水草,仔细观察着尸体的状态。
“死者女性,年龄看起来二十七八岁,身高大概一米六左右。” 老王头也不抬地对身边的年轻警员说,“衣着完整,浅蓝色牛仔裤,白色 T 恤,脚上是一双米色高跟鞋,鞋跟大概四厘米。你们看,她的头发还很整齐,衣服没有撕扯的痕迹。”
警员小李蹲下来,注意到死者的口腔和鼻腔里有细密的血性泡沫,像掺了血的唾沫,黏在唇边。“王法医,这泡沫……”
“典型的溺死征象。” 老王点点头,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取下一点泡沫样本,“肺部应该有积水,具体得回去解剖。不过初步看,没有明显外伤,不像被暴力侵害过。”
打捞尸体的过程很小心,用帆布担架将人抬上岸时,小李注意到死者的手指微微蜷曲,指甲缝里很干净,没有泥土或纤维。她身上的口袋被翻了个遍,没有手机,没有钱包,甚至没有一张身份证。
“随身财物呢?” 带队的张队长皱着眉问。
“什么都没有,” 小李摇摇头,“脖子上没有项链,手腕上也没有镯子,兜里空空的。”
张队长走到石桥边,桥面是水泥浇筑的,边缘有一排半米高的栏杆,刷着米白色的油漆。但在靠近湖心的位置,有一根栏杆不见了,露出两个锈迹斑斑的铁桩,间距刚好能容下一辆电动车通过。更奇怪的是,栏杆缺失处的桥面水泥上,有几道新鲜的刮痕,像是硬物摩擦留下的,尽头就是陡峭的湖岸。
“去查一下,这栏杆什么时候坏的。” 张队长指着缺口,“另外,扩大搜索范围,看看能不能找到死者的随身物品,尤其是手机和身份证。”
法医初步检测后,给出了一个关键信息:死者肺部的硅藻含量与人工湖的水样硅藻形态完全一致,说明她就是在这片湖里溺死的。死亡时间大概在 10 小时前,也就是 5 月 9 日深夜 11 点到凌晨 1 点之间。
“水深多少?” 张队长突然问公园管理员。
“刚开春,水位还没涨起来,这边最深的地方也就一米四五。” 管理员递过来一张水位记录表,“石桥这边浅,估计一米三左右。”
张队长愣住了。死者身高一米六,就算穿着四厘米的高跟鞋,站直了水位也到不了胸口。一个成年人,就算不会游泳,在齐腰深的水里怎么会溺死?
这时,对讲机里传来值班室的声音:“张队,早上报案的李良过来了,说想提供他妻子的照片,问问是不是你们发现的死者。”
小李拿着李良提供的照片,走到盖着白布的尸体旁,掀开一角比对。照片上的女人眉眼弯弯,笑起来有两个浅浅的梨涡,正是水里的死者。
“是她,” 小李低声说,“李良的妻子,廖雪梅。”
二、悲伤的丈夫
李良见到妻子遗体的那一刻,几乎瘫倒在地。他穿着一件皱巴巴的灰色 T 恤,眼睛红肿得像核桃,胡茬冒出了青黑色的一片,看起来一夜没睡。当民警告诉他 “找到廖雪梅了,但人已经没了” 时,他猛地捂住脸,发出压抑的呜咽声,肩膀剧烈地颤抖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怎么会这样…… 怎么会这样……” 他反复念叨着,眼泪从指缝里挤出来,滴在磨得发白的牛仔裤上,“我就不该给她买电动车,都怪我,都怪我……”
在接待室里,李良断断续续地讲述了事情的经过。他说自己和廖雪梅结婚还不到三个月,是去年冬天在微信上认识的。“她那时候刚离婚,心情不太好,我也是,跟前妻分了没多久。” 李良吸了吸鼻子,声音哽咽,“我们聊得很投缘,见面第三次就确定关系了,认识才十天就领证了。我觉得她是个好女人,勤快,善良,就是性子有点倔。”
他说案发前两天,也就是 5 月 7 日,他特意给廖雪梅买了辆粉色的电动车,“她说想学骑车,以后上班方便。我想着新车安全,就挑了个贵点的,性能好,加速快,空车能跑到七八十迈。”
5 月 9 日晚上 8 点 50 分,廖雪梅说想出去练车,“她说就在家附近转悠,熟悉熟悉车况。我叮嘱她早点回来,别骑太远。” 李良拿出手机,翻出微信记录给民警看,“9 点多我还给她发微信,问她在哪,她说快了,练完就回。”
等到 11 点多,廖雪梅还没回来,电话也打不通了。“我急了,开着家里的面包车出去找,在附近几条街转了好几圈,都没看到她的影子。” 李良说自己当时以为妻子可能去朋友家了,“她性子犟,有时候不想让人担心,就不回消息。我想着等天亮再说,谁知道……” 他又开始哭,眼泪把手机屏幕都打湿了。
同住的廖雪梅的弟弟冯小东也证实了李良的说法。这个 19 岁的男孩,是廖雪梅同母异父的弟弟,案发前一直住在姐姐姐夫家。“我姐 8 点 57 分出的门,小区监控能看到,她一个人骑电动车出去的,穿的就是那件白 T 恤。” 冯小东低着头,手指绞着衣角,“姐夫晚上 11 点多确实出去找过,回来的时候唉声叹气的,说找不到人。”
当被问到廖雪梅为什么会出现在 30 公里外的电子产业公园时,李良一脸茫然。“我不知道啊,她从没说过要去那么远的地方。练车怎么可能骑 30 公里?再说那公园晚上黑灯瞎火的,她去那干嘛?”
他推测可能是廖雪梅骑车时操作不当,“新车太快,她控制不好,加上可能看手机回我微信分了神,不小心冲到湖里了。” 李良抹了把脸,“而且她不会游泳,掉到水里肯定慌了,那么深的水……”
“湖水最深才一米四五,” 张队长突然打断他,“以她的身高,站起来完全没问题,怎么会溺死?”
李良愣住了,似乎没反应过来,过了几秒才喃喃道:“可能…… 可能她摔倒了,呛水了?或者抽筋了?我也不知道,我没去过那地方……” 他的眼神有些闪烁,下意识地避开了张队长的目光。
三、疑点重重
警方调取了廖雪梅的行车轨迹。小区监控显示,5 月 9 日晚上 8 点 57 分,她骑着粉色电动车出了小区大门,右转上了主干道。沿途的交通监控拍到,她并没有像李良说的那样 “在家附近转悠”,而是一路向西,沿着奔牛镇的方向驶去,速度并不快,看起来确实在练车。
晚上 9 点 21 分,她的电动车出现在电子产业公园的入口监控里。公园门口的保安说,那天晚上没注意到这个女人,“晚上来公园的人少,尤其是 9 点以后,基本没人了。”
更关键的是,在公园石桥附近的湖里,警方打捞到了那辆粉色的电动车。车身有明显的磕碰痕迹,电池还在,充电器也挂在车把上。技术人员检查后发现,电动车的刹车系统完好,没有故障,车钥匙还插在锁孔里,只是被水泡得失灵了。
“车把上的刮痕,和桥面上的痕迹完全吻合。” 小李拿着比对照片对张队长说,“说明电动车确实是从栏杆缺口冲下去的。”
但疑点越来越多。张队长带着队员在公园反复勘察,发现石桥的栏杆虽然缺了一根,但缺口两侧的栏杆上没有任何碰撞痕迹。“如果是失控冲下去,肯定会撞到旁边的栏杆,可这栏杆干干净净的。” 他蹲在缺口处,模拟着骑车的姿势,“除非是有人故意对着缺口开下去的。”
法医的解剖报告也出来了,进一步证实了廖雪梅是溺水身亡,但有一个细节引起了警方的注意:她的高跟鞋鞋底沾着少量河底的淤泥,鞋跟缝隙里还有几根水草。“这说明她掉进湖里后,双脚曾经接触过湖底,也就是站起来过。” 老王指着报告上的照片,“一个能站起来的人,怎么会溺死?除非……”
“除非有人按住了她。” 张队长接过话,眼神凝重,“这不是意外,可能是谋杀。”
另一个疑点来自廖雪梅的通话记录。警方查询发现,5 月 9 日晚上 8 点 50 分到 9 点之间,她的手机有过两次通话,一次是李良的号码,另一次是一个尾号为 716 的陌生号码,通话时间正好是她离开小区的时候。
“这个 716 是谁的号码?” 张队长问李良。
李良愣了一下,随即说:“哦,那个号也是我的,我有时候用两个手机。”
但冯小东却告诉警方,那天晚上李良一直用自己的手机和姐姐联系,“他就一个手机,我从没见过他用别的号码。”
李良在撒谎。这个发现让警方心里咯噔一下:他为什么要隐瞒 716 号码的存在?这个号码的主人到底是谁?
顺着 716 号码的线索查下去,警方发现这个号码的机主登记的是廖雪梅,但最近三个月的通话记录里,大部分都是和一个号码联系 —— 那是李良的高中同学,周九伟的手机号。
周九伟,29 岁,连云港人,外号 “九哥”。冯小东说这个人案发前几个月一直住在他们家,“是姐夫的好朋友,说是来常州找工作,暂时住我们家。但大概 10 天前,突然搬走了,没说去哪。”
更关键的是,公园附近的卡口监控拍到,5 月 9 日晚上 9 点半,周九伟乘坐一辆黑出租出现在电子产业公园门口,10 点左右进了公园。而第二天早上 6 点,他又从公园出来,打车离开了常州。
“他为什么会在案发时间出现在现场?” 张队长看着监控里那个戴着鸭舌帽的身影,“他和廖雪梅是什么关系?”
警方立刻对周九伟展开追捕。但这个人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手机号注销了,之前租住的地方也退了房。直到一个月后,警方才在连云港的一个小旅馆里抓到了他。
四、出轨的秘密
周九伟被抓时,正在旅馆里蒙头大睡,床边堆着空酒瓶和泡面盒。看到突然出现的警察,他没反抗,只是眼神空洞地盯着天花板,过了好久才说了一句:“该来的总会来。”
审讯室里,周九伟沉默了很久,最终承认自己和廖雪梅有私情。“我和李良是高中同学,铁哥们。去年我来常州找工作,住到他们家,一来二去就和雪梅好上了。” 他低着头,声音沙哑,“李良不知道这事,我们一直瞒着他。”
他说 5 月 9 日晚上,是他约廖雪梅去电子产业公园的。“我跟她说有话想跟她谈,关于我们以后怎么办。她骑着电动车过来的,我们在公园逛了一会儿,聊到快 11 点,说要回去。”
周九伟说,当时是他骑的电动车,带着廖雪梅,“天黑,我对路况不熟,加上她那车太快,经过石桥的时候没看清,一下子就冲进湖里了。”
“掉进湖里后发生了什么?” 审讯的民警追问。
“水不深,我爬上来了,想拉她,可她好像呛水了,挣扎了几下就沉下去了。” 周九伟的声音开始发抖,“我当时吓坏了,怕被人发现,就赶紧跑了。我对不起她,也对不起李良……”
这个说法听起来合情合理,但警方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湖水才一米多深,她能站起来,你为什么不拉她?就算她呛水了,你喊救命啊,公园里虽然人少,但附近有值班的保安。” 民警盯着他的眼睛,“你为什么不报警,反而连夜跑了?”
周九伟的眼神闪烁,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就在这时,冯小东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他说自己案发前几天,无意中看到姐姐和周九伟在阳台吵架。“我听见九哥说‘这事不能再拖了,李良要是知道了……’,姐姐说‘那你想怎么样?我已经够烦了’。” 冯小东还说,周九伟搬走前,偷偷拿走了廖雪梅的一个黑色背包,“里面好像装着什么重要的东西,他当时鬼鬼祟祟的。”
警方再次提审周九伟,把冯小东的证词摆在他面前。这一次,周九伟的心理防线松动了,他承认自己撒谎了,但坚持说只是见死不救。“我当时太害怕了,怕奸情败露,怕坐牢,就没敢救她……”
“那你为什么要在公园待到第二天早上?” 民警继续追问,“从湖里爬上来就能走,为什么要等几个小时?”
周九伟的脸瞬间变得惨白,嘴唇哆嗦着,半天说不出一个字。
五、保险单的秘密
就在周九伟的审讯陷入僵局时,李良的行为越来越反常。起初,他对警方说 “一定要查出真相”,还拒绝在死亡通知单上签字。可当警方找到周九伟,案件有了进展后,他突然跑到公安局,问什么时候能拿到死亡证明,“我想早点把她火化,让她安息。”
张队长觉得奇怪,让人去查李良的背景,结果查出了一个更惊人的秘密 —— 廖雪梅名下有两份高额意外险,总保额高达 400 万,受益人都是李良。
保险公司的记录显示,第一份 100 万的保单是李良在结婚后第三天,也就是 2013 年 3 月 8 日买的,第二份 300 万的是一个月后在网上投保的。更可疑的是,这两份保单最初的受益人都是廖雪梅自己,但在投保半个月后,都被改成了李良。
“这太不正常了。” 张队长看着保单复印件,“短期意外险买这么高保额,还特意改受益人,廖雪梅一死,李良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警方立刻搜查了李良的家,在他卧室的电脑里发现了更确凿的证据。浏览记录显示,从 2012 年 12 月开始,李良频繁搜索 “意外保险理赔条件”“溺水算不算意外”“仇杀能获得意外险赔偿吗”“如何制造意外死亡现场” 等内容。其中一条搜索记录的时间,正好是他认识廖雪梅的前一天。
“他从一开始就没安好心。” 小李气得拍了下桌子,“认识廖雪梅,跟她结婚,都是为了骗保!”
廖雪梅的家人也提供了一条线索。她的母亲说,女儿生前跟她打电话时提过,“李良对我挺好的,还给我买了保险,说万一出事了,我弟弟能有保障。” 老太太抹着眼泪,“现在才知道,那保险是给她自己买的催命符啊!”
警方再次传唤李良,把保险单和电脑搜索记录摆在他面前。李良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额头冒出冷汗,但他还是强装镇定:“我买保险是为了她好,谁知道会出这种事?搜索那些只是好奇,随便看看……”
“随便看看?” 张队长冷笑一声,“你认识廖雪梅才十天就结婚,结婚第三天就买高额意外险,改受益人,然后她就‘意外’溺死了,天下有这么巧的事吗?”
李良的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来。
六、真相大白
警方决定兵分两路,一边继续审讯李良,一边加大对周九伟的突破。当民警告诉周九伟 “李良已经招了,说你是主谋” 时,这个一直沉默的男人突然激动起来。
“他胡说!是他指使我的!我就是个棋子!” 周九伟猛地站起来,手铐在桌子上撞出刺耳的响声,“他把我当替死鬼!”
在愤怒和恐惧的驱使下,周九伟终于说出了全部真相。
原来,李良早就欠了一屁股债。他之前开黑网吧赔了钱,跟前妻离婚又净身出户,还欠了亲戚 20 多万,债主催得紧,说 2013 年 6 月再不还钱就不客气。去年冬天,他听说有人靠骗保发了财,就动了歪心思。
“他说找个女人结婚,买高额意外险,然后制造意外弄死她,钱到手就平分。” 周九伟低着头,声音里满是悔恨,“我当时没钱,又觉得他是我最好的兄弟,就答应了。”
李良在微信上筛选目标,最终选中了刚离婚、情绪低落的廖雪梅。“他对她特别好,出手大方,天天甜言蜜语,廖雪梅很快就动心了。” 周九伟说,李良特意让他住进家里,“说让我勾引廖雪梅,以后出事了,就说是奸情败露,激情杀人,能减轻罪责。”
在李良的刻意安排下,周九伟和廖雪梅很快发生了关系。“李良经常故意晚回家,或者说加班,给我们创造机会。” 周九伟的声音越来越低,“现在想想,他早就把一切都算好了。”
2013 年 5 月 1 日,李良带着周九伟和廖雪梅去电子产业公园玩,特意留意到那座石桥的栏杆缺了一根。“他当时就说,这地方适合‘办事’,水不深,但没人会怀疑。”
5 月 7 日,李良买了电动车,说 “让她多骑车,熟悉车况,以后出事了像意外”。5 月 9 日,他催促周九伟动手,“说再不动手,债主就要上门了。”
案发当晚,周九伟约廖雪梅去公园,说 “有重要的事商量”。“她来了之后,我们在公园逛了一会儿,我心里一直打鼓,不想动手。” 周九伟的眼睛红了,“可一想到李良的话,想到钱,我就狠下心了。”
晚上 11 点左右,周九伟骑电动车带着廖雪梅,故意冲向石桥的栏杆缺口。“掉进湖里后,水真的不深,她一下子就站起来了,还骂我疯了,问我想干什么。” 周九伟的声音开始颤抖,“我当时脑子一热,怕她喊人,就冲上去按住她的头往水里按…… 她挣扎了很久,抓着我的胳膊,指甲都快嵌进肉里了……”
他说自己当时吓坏了,爬上岸后没敢回头,一路跑出公园,躲在附近的草丛里待到天亮才敢走。“李良第二天给我打电话,说他报了警,让我赶紧跑,说等拿到钱就给我打过来。” 周九伟苦笑着,“我真是傻,还以为他会兑现承诺。”
而李良呢,在周九伟动手的同时,假装在附近寻找妻子,第二天 “焦急” 地报警,上演了一出痛失爱妻的戏码。“他连微信记录都是故意做的,说‘练完就回’,就是想让警方觉得廖雪梅是自己要回去的,增加意外的可信度。”
面对周九伟的供述,李良终于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他说自己一开始只是想骗保,没想过真的杀人,但 “欠债的压力太大了,一步步就走到了这一步”。
“我对不起廖雪梅,也对不起周九伟。” 李良低着头,眼泪掉在地上,“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七、尾声
2014 年 3 月,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李良因犯故意杀人罪、保险诈骗罪,数罪并罚,判处死刑;周九伟因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宣判那天,廖雪梅的父母从四川赶来,两位老人头发花白,在法庭上哭成了泪人。“我的女儿啊,你怎么就遇人不淑……” 老太太拍着大腿,一声声的哭喊让人揪心。
冯小东站在旁听席的最后一排,眼神空洞。他说自己到现在都不敢相信,那个平时对姐姐笑眯眯的姐夫,竟然是杀害姐姐的凶手。“我总觉得姐姐还在,还会像以前一样,下班回家给我做我爱吃的回锅肉。”
电子产业公园的那座石桥,后来重新装上了栏杆,刷上了新漆。只是附近的居民都说,晚上经过那里,总觉得湖面下有双眼睛在看着,让人心里发毛。
这场以爱为名的谋杀,终究以最残酷的方式落幕。李良为了钱,亲手毁掉了一个无辜的生命,也葬送了自己和 “好兄弟” 的人生;周九伟为了所谓的 “义气” 和利益,成了帮凶,在监狱里度过余生;而廖雪梅,这个渴望被爱的女人,最终成了这场阴谋里最无辜的牺牲品。
就像办案的张队长说的:“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恶,也永远不要在感情里失去警惕。有时候,那些看起来完美的爱情,背后可能藏着致命的陷阱。”
湖水依旧平静,只是没人知道,在那些寂静的夜晚,它是否还会记得那个沉入水底的年轻生命,和那场不该发生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