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宋阳是要干翻全场-《开局废柴少爷华夏兵王杀疯了》

  这些人都是炎龙王朝的朝中重臣,怎么可能容忍宋阳在这里猖狂无度?

  现在,这宋阳竟然狂妄的说他们都是垃圾,这让他们怎么可以忍受?

  就算你有皇上保护,可是那又怎么样啊?

  我们也有宋墨。

  宋墨当时在殿试上做的劝谏诗,就是比肩从军行和侠客行的存在。

  就算你是小诗仙,那又怎么样?

  你也不见得会赢了新科状元,三元及第的宋墨。

  宋阳听到这些人把希望放在了宋墨身上,嘲讽的说道:“就凭他?他也配来压制我,简直是痴人说梦。”

  “如果你们要换一个人的话,说不定还有拼一下的希望。”

  “如果你们把宝都押在了宋墨身上,那就只有一个结果,输。”

  宋阳已经知道,宋墨在殿试上写的劝谏诗是抄袭他的,从而肯定到宋墨整个科考过程中的成绩,都是舞弊得来的。

  所以他就是个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的蠢货。

  宋阳睥睨的看向全场,张狂的说道:“如果宋墨出战,那我劝你们直接认输吧。”

  “否则,你们也只会被我按在地上摩擦而已。”

  众大臣,包括一些文人世子,听到宋阳这么张狂的话,气的是七窍生烟,恨不得直接扑上去咬宋阳两口,直接咬断他的脖子。

  今天来参加诗会的文人世子,本就是代表各勋贵,权臣来的。

  他们也背负着相同的使命,那就是干掉小诗仙。

  可这个剧情和他们想象的不一样啊。

  原本想着是他们一起群殴小诗仙,现在看起来是小诗仙群殴他们啊。

  这宋阳是要干翻全场。

  武帝看到宋阳的样子,放下心来,他本来想着宋阳会惧怕,从而会产生退缩,所以才会之前故意的那么说,想要挑起战火。

  可现在看来,宋阳这个混小子根本就不需要别人替他拱火,他自己就高架火炉,使劲的添柴,唯恐这火烧的不够旺。

  这混小子甚得我心啊。

  武帝看到双方的气氛已经烘托至此,于是就看了一眼朱喜:“他们吵的差不多了,就直接开始吧。”

  “就让朕来看看,炎龙的文人世子究竟是什么水平?”

  “朱丫头,今天为这些文人士子们拟定了什么题目啊?”

  朱喜看到武帝那跃跃欲试的眼神,心里像有一万只羊驼飞过,还说吵的差不多了,这火不就是被你一手拱起来的吗?

  这诗会马上开始了,应该不会再有其他的幺蛾子吧,老夫年纪大了,可经不起你这样折腾啊。

  朱喜盯了武帝几秒钟,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就对朱嫣然说:“嫣然,皇上已经明旨,诗会开始吧。”

  “今天的诗会由你主持,后面就看你的了。”

  朱嫣然对着朱喜和武帝微微颔首,然后看向了场外的人:“既然皇上说了由我来主持,今天的诗会,那我也就当仁不让了。”

  “想必大家也都在猜测我会出什么样的题目?”

  “也有人把猜测的题目,已经做好了诗文准备参战。”

  “其实我的诗文题目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复杂,既然诗会选择在留园举行,那题目就和留园有关。”

  和留园有关?

  听到朱嫣然的话,大家都纷纷议论了起来。

  这留园已经存在几百年了,和留园相关的事情数不胜数。

  那这个题目出的可够广的呀。

  朱嫣然看到所有人都议论纷纷,并不在意,说道:“大家都知道留园在炎龙建国时期,曾发生了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只不过结局并不尽如意。”

  “豪门世子与平民百姓的女儿产生了爱情。”

  “二人突破险阻终于结婚。”

  “但是世子的父母苦于女方家境平庸,并不能给自己儿子的前程带来助力,于是生生拆散了他们。”

  宋阳听到是这么个题目,心里放下心来。

  刚刚还在想,这朱嫣然要是取个奇怪的题目,自己从华夏诗词里搜索不到的话,确实是挺麻烦的。

  可这种故事在华夏的历史长河中多了去了,诗词更是一抓一大把。

  这炎龙的模式其实跟北宋时期差不多,他们有锦衣卫,有监察司,还有御前司,就好像是两个平行的世界。

  宋阳不禁心里一愣,不会吧,难道这里的诗词也会重合吗?可自己并没有发现。

  “所以我的题目便是以此种场景,离别的意境为题作一首诗词来。”

  宋阳听到后快速的检索脑中的诗词,有了,白居易的潜别离。

  “哎呀,神清气爽啊。”

  宋阳已经找到了符合题意的诗词,精神放松了起来,伸了个懒腰。

  这种欠揍的表情直接引来了众人的怒火。

  就连朱嫣然也感到了宋阳对诗会的不重视,于是嗔怒地问道:“怎么,看小诗仙的样子,是觉得嫣然题目出的过于简单了吗?”

  宋阳听完一愣,连忙说道:“不不不不,不是,误会误会,我是觉得这种诗的意境非常高,重点突出,别离,不想离,却又不得不离的那种境界。”

  “这种题目简直是太好了。”

  宋阳已经找到了可以抄的诗,心情大好地说道。

  可其他人听到题目就懵逼了,别离诗太多,可真要写出那个意境的别离,还真是不简单。

  很多人已经打起了腹稿,但总是摇摇头,不尽如意。

  很多人虽然才华出众,但可能并没有经历过那种被迫分离的爱情。所有人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他们哪里懂得那种不得不分离的心境。

  朱喜听到嫣然的题目眼神一亮,感觉这个题目的出发点蛮有新意,看似简单,难度实则不小。

  他作为当代大儒,太子太傅,当然知道,这些人可能并没有经历过这种离别,真要写出高质量的诗词来,几乎不太可能。

  这需要真正的经历过爱情的离别,甚至有过生离死别的那种感觉。

  这朱喜有点不太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孙女儿会出这样的题目?

  在朱嫣然这种年纪,不是都向往那种唯美的爱情吗?

  怎么会想到这种生离死别,爱而不得的爱情故事呢?

  只有武帝可能稍稍懂得为什么朱嫣然会出这个题目了,爱而不得吗?

  朱家丫头,你可是说过不会后悔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