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起步-《明日方舟:泰拉电工手搓动力装甲》

  太阳斜悬西天,褪去了午间的锐利。

  光线变得醇厚而温柔,带着一种疏朗的通透,懒洋洋地穿过已然拔地而起、钢筋林立的建筑框架,在夯实平整的地面上投下交织错落的光影斑驳。

  施工现场的喧嚣似乎也随着气温的下降,变得有序而富有节奏。

  “咔嚓——咔嚓——”

  规律而清脆的岩石挤压与塑型声,取代了传统的砌刀敲击声。

  泥岩双目微闭,厚重的头盔微微低垂,仿佛与脚下的大地建立了某种深层的连接。

  她将全身心投入于控制自身独特的源石技艺运作之中。

  大量未经处理的泥土、碎石以及初步筛选的骨料,在这股无形力量的引导下,好似被赋予了生命,产生了奇妙的共鸣。

  它们如同被一双无形巨手提纯、压缩,悬浮于半空,迅速塑造成一块块棱角分明、结构致密的长方体砖块。

  其表面甚至带着天然岩石般的细腻纹理与坚实触感,随即整齐地码放在指定位置,效率远超任何人工砌筑。

  “呼......”

  完成了一批砖块的塑形后,泥岩稍稍舒了口气,缓缓睁开了眼睛。

  然而,当她再回过神,却发现自己身边竟不知何时,悄然围上了一大群碰巧路过、或被这非凡景象吸引而来的萨卡兹工人。

  短暂的寂静之后,周围立刻爆发出了热烈而由衷的掌声与惊叹:

  “棒啊!工头姐的巫术太厉害了! !”

  “太好了,这砖块简直比手工烧制的还要规整! !”

  只见在泥岩周围,那些肤色各异、体型魁梧的萨卡兹工人们,此刻皆被她这精湛的源石技艺所深深震撼,忍不住驻足观看,脸上写满了钦佩与兴奋。

  在这片崇尚力量与实效的土地上,泥岩的能力赢得了最直接的尊重。

  “额......?”

  泥岩愣了愣,回头扫了一眼人群的兴奋表情,一时间竟有点不好意思。

  她不习惯成为焦点,尤其是这种带着崇拜意味的注视。

  “那个......大家、一起加油吧。”

  她抬起手,有些生涩地挥了挥,试图将注意力引回工作本身:

  “如果,后续材料供应和结构校验跟得上,我们按照这个进度......”

  “今天应该可以比平时早一点收工休息。”

  她的话还没完全说完,人群便再一次爆发出了更加热烈的欢呼声。

  干劲仿佛被瞬间点燃。

  此刻,在泥岩这强大可靠的鼓舞带领下,他们似乎也拥有了无穷的动力。

  搬运建材的动作更加迅捷,相互配合的吆喝声也更加响亮。

  “......”

  泥岩抬起头,透过面甲的视窗,微微眯了眯眼,将目光停留在眼前这片已初具规模、宏伟的建筑群骨架上。

  一下午的时间说长不长。

  在她高效源石技艺的支撑下,除了需要为陈楠后续设备进场预留出的、严格按照图纸标定的水电管线预埋套管和线槽,

  其他数座建筑基础的土方回填、模板拆除与清理等繁琐工序,已经全部高效完成。

  这般堪称“壮举”的工程进度达成,她自身那与大地共鸣的源石技艺,固然发挥了近乎主导的作用。

  但更离不开现场每一位萨卡兹工人全力以赴的付出、以及对这非传统施工方式的高度信任与紧密配合。

  这是一种无声的默契与团结。

  泥岩缓缓收回了自己的目光,嘴角处不禁扬起一抹发自内心的弧度。

  ......

  ?? ??? ?? ? ?? ??? ?? ? ?? ??? ?

  与此同时,在位于工地边缘、由旧仓库改造而成的临时机械加工厂内,则是另一番景象。

  空气中弥漫着冷却液、金属切削液和淡淡机油混合的独特气味。

  各种老式机床运转时发出的轰鸣、皮带传动的摩擦声以及刀具与工件接触的嘶鸣交织在一起。

  陈楠随手扶正了脑袋上那顶依旧显得过于硕大的黄色安全帽。宛如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般,在大量布满岁月痕迹的车床、铣床和钻床附近不停游走巡视。

  她的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个加工环节,不时出声指导:

  “注意观察刀尖的切削状态,铁屑颜色和形态变了就要及时调整进给量或者换刀!”

  “要及时清理缠绕的切屑,不然会影响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洁度!万万不能让铁屑划伤已加工面!”

  “主轴转速还没完全降下来达到安全静止前,千万别徒手去触摸工件或测量尺寸......呃,算了,”

  她顿了顿,看着旁边那位徒手捏着刚车完的钢轴,面不改色的萨卡兹学徒,把后半句咽了回去,无奈地摆摆手。

  “......你们这体质碰了好像也没啥大事,但还是养成好习惯!”

  紧接着,她转过头,看向一直跟在自己身旁那位身形高大、面容憨厚中带着精明的年轻萨卡兹。

  “六哥......你说实话,”陈楠用手指敲了敲身边那台老式皮带车床锈迹斑斑的床身,发出沉闷的声响。

  “这批玩意儿到底是哪个时代的产物......?”

  “恐怕比我岁数都大诶!”

  闻言,年轻萨卡兹六子只得报以苦笑,粗糙的手指挠了挠满是胡茬的下巴。

  甚至有些心虚地避开了陈楠那探究与无语的怪异目光。

  “陈工,您眼光毒辣......这,说来也的确无奈。”他叹了口气,声音在机床轰鸣中显得有些低沉。

  “虽然放在国际上,特别是莱塔尼亚、哥伦比亚那些地方,高精度数控生产和大规模自动化制造工艺,已经相当成熟普及了。”

  “但说回我们卡兹戴尔......”

  他摊了摊手,表情无奈:“一来,是真没多少能玩明白那些精密复杂新家伙的适配人才。”

  “大家以前要么打仗,要么干粗活,识字的都不多,更别提看图纸编程序了。”

  “二来,就是国际上对咱们的技术封锁和贸易限制,很难收购到较为先进、可靠的民用生产设备。”

  “能流进来的,大多都是些别人淘汰下来的老旧货色。”

  “或者......来路不明的‘战利品’。”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

  “再加上卡兹戴尔发展之初,特雷西斯将军......也是出于生存考虑,有意将极其有限的资源和技术人才,大幅度向军工领域倾斜。”

  “自然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民用制造业的基础十分薄弱,几乎是从零开始。”

  “毕竟,和平时期的民用产业,分不到人才,也分不到像样的设备嘛。”

  “眼下我们能投入使用的这些技术、这些设备,”

  六子指了指车间里这些轰鸣的老家伙,还有墙上贴着的简单加工工艺守则。

  “大多也是当年军工体系里,因为精度落后或者生产效率太低被淘汰下来的路子和设备。”

  “修修补补又三年,勉强维持着。”

  听到这,陈楠才稍微点了点头,心里也对卡兹戴尔目前的工业技术水平。

  尤其是机械加工这块的“家底”,有了个更具体、也更严峻的认知。

  这已不是“落后”能形容,简直是还在工业革命的初级阶段徘徊。

  “嗯......我想想,”

  她凝视着面前那台主轴箱发出不堪重负噪音、却仍在工人操作下费力运作的老式卧式铣床,手指无意识地在空气中比划着传动结构。

  稍作沉吟后,脑中便迅速勾勒出一个大胆的计划——

  “这样,六哥,” 她猛地抬起头,眼神变得明亮而坚定:

  “你先去叫上几个手脚麻利、脑子活泛的弟兄,带上基础工具,半小时后到三号废弃零件库房那边等我一会儿。

  “我出去拿一趟工具。”

  “哦,好的。”

  六子下意识地点头应下,刚转身准备去叫人,脚步却猛地一顿。

  他带着几分难以置信,缓缓转过身看向陈楠,眼睛瞪得溜圆:

  “等一下,您该不会是想......?”

  “怎么了?”

  陈楠有些疑惑地看着对方那副见了鬼的表情,随即两手一摊,一副理所当然、甚至觉得对方大惊小怪的样子:

  “没有合适的设备,咱们就想办法改造现有的;没有趁手的工具,有条件就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不会操作,看不懂图纸,我就从最基础的机械原理、识图、公差配合手把手教起。”

  “这有什么问题吗?”

  她的语气平淡,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笃定。

  以及罗德岛工程部特有的“硬核”作风。

  “额......不,没什么。”

  六子怔怔地盯着陈楠转身走向仓库外、那娇小,却仿佛蕴含无穷决心的背影。

  哪怕他内心深处还盘旋着疑虑和担忧,但最后,所有的话语都化作了一种复杂的情绪,被他用力咽回了肚子里。

  他年轻时曾在外面的移动城市打工漂泊过许久,凭着朴实肯干、偷师学艺的劲头,

  才勉强从一些小型机械加工厂里,偷偷观察、揣摩,学到了极少部分有关传统机械维修和加工的手艺。

  也正因如此,他比车间里大多数年轻萨卡兹更深知这种精密设备的制造、改造背后所代表的技术壁垒和难度。

  更清楚其核心技术的保密性质与价值。

  何况,想要无偿学习、甚至获得这些技术的,是在这片大地上长期被排斥、名声狼藉的“萨卡兹”。

  陈楠这种毫无保留、倾囊相授的态度,让他感到一种近乎不真实的震撼。

  或者希望。

  “......十分感谢。”

  他望着陈楠消失的方向,用极低的声音自语道,粗糙的手掌悄然握紧。

  随即便不再有任何犹豫,猛地转身,步履坚定地走向了嘈杂而忙碌的车间内部,去召集他信得过的伙计。

  无论成败,这份信任与机会,值得他们用全力去拼一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