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宁宫内,熏香袅袅,却驱不散空气中一丝无形的紧绷。
风临月端坐于主位之上,指尖轻轻划过青瓷茶盏的边缘,目光平静地看着下方跪着的两名宫女。一个眼眶通红,满脸委屈;另一个则眼神闪烁,强作镇定。
“皇后娘娘明鉴!”年纪稍轻的宫女哽咽道,“那匹月华锦明明是尚衣局分给奴婢的份例,张姐姐她……她非要硬抢,还说奴婢不懂规矩!”
被指认的张宫女立刻抬头,声音尖利:“你血口喷人!分明是你自己想多占,被我发现了,反来诬告!娘娘,奴婢在宫中伺候多年,深知规矩,岂会做这等事?”
殿内侍立的宫人们屏息凝神,目光悄悄汇聚在风临月身上。这位新后入宫不久,今日这场争执,无疑是对她权威的一次试探。
风临月并未立刻发作,她放下茶盏,声音清越,不带丝毫火气:“青鸾。”
“奴婢在。”一旁侍立的青鸾立刻应声,她低眉顺眼,心中却是一动。这是皇后第一次直呼她的名字。
“去将尚衣局近三个月的衣料领取记录,以及当前库房苏锦的存量册子取来。”风临月吩咐道,随即又点了另外两名在场的小太监,“你们,去将今日当值,目睹此事经过的人都唤来。”
命令条理清晰,不容置疑。不过一刻钟,记录、册子及相关人证均已到齐。
风临月没有去看那两位争执的宫女,而是径直拿起记录册,快速翻阅。她的速度极快,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纸背。随即,她又核对了库存册,指尖在某处轻轻一点。
她抬眸,视线落在那个名叫素心的年轻宫女身上:“你说那匹月华锦是你的份例。本宫问你,按制,二等宫女每季可得苏锦几匹?何种花色?”
素心愣了一下,连忙叩头回答:“回娘娘,二等宫女每季苏锦一匹,花色……花色按例不得逾制,多为素锦或暗纹锦。”
“嗯。”风临月淡淡应了一声,目光转向那张宫女,“张氏,你入宫八年,资历颇老。本宫问你,同样的问题。”
张宫女心头一紧,硬着头皮答道:“回娘娘,奴婢……奴婢也是一匹,花色……花色与素心相差无几。”
“相差无几?”风临月唇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似笑非笑,“可记录上清楚写着,你上月以‘缝补旧衣’为由,额外支取过杭绸一匹。按宫规,三月内已额外支取过衣料者,次月份例需降等发放。这月华锦,本就不该是你的份例。”
张宫女脸色瞬间煞白。
风临月不给她辩解的机会,继续道:“再者,库存册显示,此次入库的月华锦仅有三匹,皆有编号。分给素心的,编号为‘柒’。而你方才交上来的那匹,”她目光扫过被青鸾呈上来的锦缎,“编号却是‘叁’。”她拿起另一本册子,“‘叁’号锦,按记录,应是分给长春宫一位姓王的嬷嬷的。张氏,你能否告诉本宫,王嬷嬷的份例,为何会到了你的手中?”
证据确凿,逻辑清晰。张宫女浑身瘫软,再也说不出话来。
“宫有宫规,岂容尔等肆意妄为,欺上瞒下,构陷他人!”风临月声音陡然转厉,虽未提高音量,却带着一股沙场淬炼出的肃杀之气,瞬间笼罩整个大殿,“张氏,夺人份例,谎报份额,诬告他人,数罪并罚,拖出去,杖责二十,罚俸半年,贬入浣衣局!素心,蒙受不白之冤,赐绢帛两匹,以作安抚。”
她冰冷的目光扫过殿内每一个宫人:“今日之事,望尔等引以为戒。在这坤宁宫,在本座麾下,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若再有人心怀鬼胎,无事生非,严惩不贷!”
处置结果迅速传遍宫廷。原本一些心存轻视或观望的宫人,听闻皇后娘娘明察秋毫,处事如此果决公允,心中那点小心思顿时收敛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真正的敬畏。青鸾垂首立于风临月身侧,心中波澜微起,这位新后,与她想象中截然不同。
---
与此同时,璟王府,听雪苑。
晏华裳斜倚在窗边的软榻上,手中捧着一卷医书,看似在静静阅读,眼角的余光却将窗外不远处李嬷嬷那略显焦躁的身影收入眼底。
侍女端上新沏的茶,轻手轻脚地放在她手边的小几上。
晏华裳放下书卷,素手端起那白玉般的茶盏,盏中茶汤清亮,香气氤氲。她凑近唇边,动作却几不可查地微微一顿。
味道不对。
极其细微的差异,寻常人绝难分辨。但她重生归来,灵识感知远超常人,更能“看见”那茶汤之上,缠绕着一丝几乎微不可见的晦暗之气,阴损、缠绵,是一种能悄然侵蚀人体根基的慢性毒药。
银针试探,并无反应。下毒之人,手段颇为高明。
她心中冷笑,面上却不露分毫。昨日敲打了厨房,今日便换了更隐蔽的法子吗?
她不动声色地抿了一口,随即,眉头轻轻蹙起,将茶盏放下,用帕子沾了沾唇角。
“这茶……”她声音轻柔,却带着一丝不悦。
侍立的丫鬟立刻紧张起来:“王妃,这茶有何不妥?”
晏华裳没有回答,只是再次端起茶盏,对着光线仔细看了看,指尖在盏沿某处轻轻一拭,随即展示给众人看——她的指尖,沾着一点极其细微的、不起眼的灰褐色杂质。
“今日的茶水是谁负责的?”她抬眸,目光平静地扫过院内众人,最终落在闻声赶来的李嬷嬷身上。
李嬷嬷心头一跳,强自镇定地上前:“回王妃,是小厨房的粗使丫头杏儿烧的水,老奴亲自看着泡的茶,绝不会……”
“绝不会?”晏华裳打断她,声音依旧轻柔,却像冰珠落玉盘,带着刺骨的寒意,“那这‘东西’,是如何进到本妃茶盏中的?莫非是它自己长了脚?”
她将茶盏重重顿在几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吓得院内仆从齐刷刷跪倒在地。
“本妃入府时日虽短,却也容不得这等魑魅伎俩一而再,再而三!”晏华裳站起身,裙裾如流水般拂过地面,她走到李嬷嬷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她,“李嬷嬷,你口口声声说亲自看着,这就是你‘看着’的结果?”
李嬷嬷额角渗出冷汗,张了张嘴,却无从辩驳。
一番看似严厉的追查,最终“锁定”了李嬷嬷手下一个小丫鬟。那小丫鬟吓得魂不附体,只会磕头喊冤,却咬死不知情。
晏华裳知道问不出幕后主使,她本意也非立刻揪出元凶。她要的,是再次立威,是敲山震虎。
“拖下去,打二十板子,撵去浆洗处,永不允近身伺候。”她冷冷下令,随即目光如冰刃般钉在李嬷嬷身上,“李嬷嬷管教不严,纵容手下出了这等纰漏,罚俸一月,以儆效尤!”
她环视众人,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一个角落:“今日是茶水不净,明日又是什么?若再有人心怀不轨,妄图以阴私手段算计本妃,便不是几板子、罚点月钱能了事的了!”
李嬷嬷脸色铁青,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却只能低头领罚:“老奴……知错,谢王妃宽宥。”
处置完毕,院中众人战战兢兢地散去。晏华裳重新坐回榻上,看着那杯被撤下的毒茶,眼神幽深。
这王府的水,比她预想的还要深。而那个始终昏迷不醒的璟王沈玦,他的沉睡,究竟是真的无能为力,还是另一种形式的……蛰伏?
风临月在宫中初展锋芒,定下规矩;晏华裳在王府化解暗算,敲打刁奴。双姝的棋局,都已悄然落子。
“看来,这‘病’了的王府,需要好好清理一番了。”晏华裳轻声自语,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腕间那枚温润的玉佩,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决意。
风临月端坐于主位之上,指尖轻轻划过青瓷茶盏的边缘,目光平静地看着下方跪着的两名宫女。一个眼眶通红,满脸委屈;另一个则眼神闪烁,强作镇定。
“皇后娘娘明鉴!”年纪稍轻的宫女哽咽道,“那匹月华锦明明是尚衣局分给奴婢的份例,张姐姐她……她非要硬抢,还说奴婢不懂规矩!”
被指认的张宫女立刻抬头,声音尖利:“你血口喷人!分明是你自己想多占,被我发现了,反来诬告!娘娘,奴婢在宫中伺候多年,深知规矩,岂会做这等事?”
殿内侍立的宫人们屏息凝神,目光悄悄汇聚在风临月身上。这位新后入宫不久,今日这场争执,无疑是对她权威的一次试探。
风临月并未立刻发作,她放下茶盏,声音清越,不带丝毫火气:“青鸾。”
“奴婢在。”一旁侍立的青鸾立刻应声,她低眉顺眼,心中却是一动。这是皇后第一次直呼她的名字。
“去将尚衣局近三个月的衣料领取记录,以及当前库房苏锦的存量册子取来。”风临月吩咐道,随即又点了另外两名在场的小太监,“你们,去将今日当值,目睹此事经过的人都唤来。”
命令条理清晰,不容置疑。不过一刻钟,记录、册子及相关人证均已到齐。
风临月没有去看那两位争执的宫女,而是径直拿起记录册,快速翻阅。她的速度极快,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纸背。随即,她又核对了库存册,指尖在某处轻轻一点。
她抬眸,视线落在那个名叫素心的年轻宫女身上:“你说那匹月华锦是你的份例。本宫问你,按制,二等宫女每季可得苏锦几匹?何种花色?”
素心愣了一下,连忙叩头回答:“回娘娘,二等宫女每季苏锦一匹,花色……花色按例不得逾制,多为素锦或暗纹锦。”
“嗯。”风临月淡淡应了一声,目光转向那张宫女,“张氏,你入宫八年,资历颇老。本宫问你,同样的问题。”
张宫女心头一紧,硬着头皮答道:“回娘娘,奴婢……奴婢也是一匹,花色……花色与素心相差无几。”
“相差无几?”风临月唇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似笑非笑,“可记录上清楚写着,你上月以‘缝补旧衣’为由,额外支取过杭绸一匹。按宫规,三月内已额外支取过衣料者,次月份例需降等发放。这月华锦,本就不该是你的份例。”
张宫女脸色瞬间煞白。
风临月不给她辩解的机会,继续道:“再者,库存册显示,此次入库的月华锦仅有三匹,皆有编号。分给素心的,编号为‘柒’。而你方才交上来的那匹,”她目光扫过被青鸾呈上来的锦缎,“编号却是‘叁’。”她拿起另一本册子,“‘叁’号锦,按记录,应是分给长春宫一位姓王的嬷嬷的。张氏,你能否告诉本宫,王嬷嬷的份例,为何会到了你的手中?”
证据确凿,逻辑清晰。张宫女浑身瘫软,再也说不出话来。
“宫有宫规,岂容尔等肆意妄为,欺上瞒下,构陷他人!”风临月声音陡然转厉,虽未提高音量,却带着一股沙场淬炼出的肃杀之气,瞬间笼罩整个大殿,“张氏,夺人份例,谎报份额,诬告他人,数罪并罚,拖出去,杖责二十,罚俸半年,贬入浣衣局!素心,蒙受不白之冤,赐绢帛两匹,以作安抚。”
她冰冷的目光扫过殿内每一个宫人:“今日之事,望尔等引以为戒。在这坤宁宫,在本座麾下,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若再有人心怀鬼胎,无事生非,严惩不贷!”
处置结果迅速传遍宫廷。原本一些心存轻视或观望的宫人,听闻皇后娘娘明察秋毫,处事如此果决公允,心中那点小心思顿时收敛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真正的敬畏。青鸾垂首立于风临月身侧,心中波澜微起,这位新后,与她想象中截然不同。
---
与此同时,璟王府,听雪苑。
晏华裳斜倚在窗边的软榻上,手中捧着一卷医书,看似在静静阅读,眼角的余光却将窗外不远处李嬷嬷那略显焦躁的身影收入眼底。
侍女端上新沏的茶,轻手轻脚地放在她手边的小几上。
晏华裳放下书卷,素手端起那白玉般的茶盏,盏中茶汤清亮,香气氤氲。她凑近唇边,动作却几不可查地微微一顿。
味道不对。
极其细微的差异,寻常人绝难分辨。但她重生归来,灵识感知远超常人,更能“看见”那茶汤之上,缠绕着一丝几乎微不可见的晦暗之气,阴损、缠绵,是一种能悄然侵蚀人体根基的慢性毒药。
银针试探,并无反应。下毒之人,手段颇为高明。
她心中冷笑,面上却不露分毫。昨日敲打了厨房,今日便换了更隐蔽的法子吗?
她不动声色地抿了一口,随即,眉头轻轻蹙起,将茶盏放下,用帕子沾了沾唇角。
“这茶……”她声音轻柔,却带着一丝不悦。
侍立的丫鬟立刻紧张起来:“王妃,这茶有何不妥?”
晏华裳没有回答,只是再次端起茶盏,对着光线仔细看了看,指尖在盏沿某处轻轻一拭,随即展示给众人看——她的指尖,沾着一点极其细微的、不起眼的灰褐色杂质。
“今日的茶水是谁负责的?”她抬眸,目光平静地扫过院内众人,最终落在闻声赶来的李嬷嬷身上。
李嬷嬷心头一跳,强自镇定地上前:“回王妃,是小厨房的粗使丫头杏儿烧的水,老奴亲自看着泡的茶,绝不会……”
“绝不会?”晏华裳打断她,声音依旧轻柔,却像冰珠落玉盘,带着刺骨的寒意,“那这‘东西’,是如何进到本妃茶盏中的?莫非是它自己长了脚?”
她将茶盏重重顿在几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吓得院内仆从齐刷刷跪倒在地。
“本妃入府时日虽短,却也容不得这等魑魅伎俩一而再,再而三!”晏华裳站起身,裙裾如流水般拂过地面,她走到李嬷嬷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她,“李嬷嬷,你口口声声说亲自看着,这就是你‘看着’的结果?”
李嬷嬷额角渗出冷汗,张了张嘴,却无从辩驳。
一番看似严厉的追查,最终“锁定”了李嬷嬷手下一个小丫鬟。那小丫鬟吓得魂不附体,只会磕头喊冤,却咬死不知情。
晏华裳知道问不出幕后主使,她本意也非立刻揪出元凶。她要的,是再次立威,是敲山震虎。
“拖下去,打二十板子,撵去浆洗处,永不允近身伺候。”她冷冷下令,随即目光如冰刃般钉在李嬷嬷身上,“李嬷嬷管教不严,纵容手下出了这等纰漏,罚俸一月,以儆效尤!”
她环视众人,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一个角落:“今日是茶水不净,明日又是什么?若再有人心怀不轨,妄图以阴私手段算计本妃,便不是几板子、罚点月钱能了事的了!”
李嬷嬷脸色铁青,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却只能低头领罚:“老奴……知错,谢王妃宽宥。”
处置完毕,院中众人战战兢兢地散去。晏华裳重新坐回榻上,看着那杯被撤下的毒茶,眼神幽深。
这王府的水,比她预想的还要深。而那个始终昏迷不醒的璟王沈玦,他的沉睡,究竟是真的无能为力,还是另一种形式的……蛰伏?
风临月在宫中初展锋芒,定下规矩;晏华裳在王府化解暗算,敲打刁奴。双姝的棋局,都已悄然落子。
“看来,这‘病’了的王府,需要好好清理一番了。”晏华裳轻声自语,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腕间那枚温润的玉佩,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决意。